世界文學文庫067:昆蟲記(插圖全譯本)

世界文學文庫067:昆蟲記(插圖全譯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法布爾(Fabre J.H.) 著,陳筱卿 譯
圖書標籤:
  • 昆蟲學
  • 法布爾
  • 科普
  • 自然
  • 博物學
  • 經典
  • 文學
  • 法國文學
  • 動物
  • 插圖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燕山齣版社
ISBN:9787540225346
版次:1
商品編碼:1116856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世界文學文庫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世界文學文庫067:昆蟲記(插圖全譯本)》在自然科學史和文學史上都影響深遠的不朽傑作,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自誕生以來,深刻影響瞭很大一批人對自然、生命、科學和鄉土的觀念,直到今天仍不時地在世界各國引起閱讀熱和探究熱。
  科學的嚴謹、文學優美和哲學的思辨,能帶給每一位讀者愉快的閱讀享受和意外的人生感悟。

內容簡介

  《世界文學文庫067:昆蟲記(插圖全譯本)》是優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認的文學經典,它以生動活潑、輕鬆詼諧的筆調描寫瞭一個神秘而神奇的昆蟲世界。
  在不為人注意的牆角裏、草叢中、泥土下,泥蜂、毛毛蟲、蜣螂、聖甲蟲、糞金龜、紅螞蟻、蝗蟲、綠螞蚱、蝴蝶、蜘蛛等小傢夥們在戀愛、打架、遊戲、築巢、捕食、逃生、繁衍後代——儼然一個生機盎然、趣味無限的小社會。
  在關於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的描述中,處處滲透著作者對生命、自然的贊美和思考,讀來趣味盎然又引人深思。

作者簡介

  法布爾(1823-1915),法國昆蟲學傢、動物行為學傢、文學傢,被世人贊譽為“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
  法布爾齣生在法國南方一個貧窮的農民傢中。幼年時他跟隨祖父母生活在鄉間,蝴蝶與蟈蟈這些可愛的昆蟲是他親愛的朋友。上小學時,他常跑到鄉間野外,兜裏裝滿瞭蝸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蟲類。
  法布爾十五歲考入師範學校,畢業後謀得初中數學教師職位。一次帶學生上戶外幾何課,忽然在石塊上發現瞭壘築蜂和蜂窩,被城市生活禁錮瞭多年的“蟲心”突然煥發。他花瞭一個月的工資,買到一本昆蟲學著作,立誌做一個為蟲子寫曆史的人。
  一八七九年,他購買瞭一所老舊民宅,在這裏,他靠自己的雙手建立瞭一座“昆蟲樂園”。其實所謂的昆蟲樂園,就是一個荒蕪雜亂但適閤昆蟲生活的園子。他在這裏觀察蟲子、記錄蟲子的生活,完全沉浸在奇妙的昆蟲世界。這一年,法布爾整理二十餘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捲問世瞭。此後一直到去世,他一直住在這裏,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捲又一捲的《昆蟲記》。

精彩書評

  在這些天纔式的觀察中,融閤熱情與毅力,簡直就是藝術品的傑作,令人感動不已。
  ——羅曼·羅蘭
  
  這個大學者像哲學傢一般地去思考,像藝術傢一般地去觀察,像詩人一般地去感受和錶達。
  ——法國戲劇傢埃德濛·羅斯丹

目錄

譯序
荒石園
毛刺沙泥蜂
灰毛蟲
鬆毛蟲
舒氏西緒福斯蜣螂與蜣螂父親之本能
聖甲蟲
聖甲蟲的梨形糞球
聖甲蟲的造型術
糞金龜和公共衛生
昆蟲的裝死
昆蟲的“自殺”
綠蠅
麻蠅
紅螞蟻
蟬齣地洞
螳螂捕食
灰蝗蟲
綠蚱蜢
大孔雀蝶
豌豆象
金步甲的婚俗
圓網蛛
迷宮蛛
天牛
螢火蟲
燕子與麻雀
田野地頭的蟋蟀
……

精彩書摘

  荒石園
  那兒是我所情有獨鍾的地方,是一塊不算太大的地方,是我的Roceratinvofis拉丁文,意為“鍾情寶地”。,周圍有圍牆圍著,與公路上的熙來攘往、喧鬧沸揚相隔絕,雖說是偏僻荒蕪的不毛之地,無人問津,又遭日頭的暴曬,但卻是刺莖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蟲們所喜愛的地方。因無人問津,我便可以在那裏不受過往行人的打擾,專心一意地對沙泥蜂和石泥蜂等去進行艱難的探索。這種探索難度極大,隻有通過實驗纔能完成。我無須在那裏耗費時間,傷心勞神地跑來跑去,東尋西覓,無須慌急慌忙地趕來趕去,我隻是安排好自己的周密計劃,細心地設置下陷阱圈套,然後,每天不斷地觀察記錄所獲得的效果。是的,“鍾情寶地”,那就是我的夙願,我的夢想,那就是我一直苦苦追求但每每總難以實現的一個夢想。
  一個每天都在為每日的生計操勞的人,想要在曠野之中為自己準備一個實驗室,實屬不易。我四十年如一日,憑藉自己頑強的意誌力,與貧睏潦倒的生活苦鬥著,終於,有一天,我的心願得到瞭滿足。這是我孜孜不倦、頑強奮鬥的結果,其中的艱苦繁難我在此就不贅述瞭,反正,我的實驗室算是有瞭,盡管它的條件並不十分理想,但是,有瞭它,我就必須拿齣點時間來侍弄它。其實,我如同一個苦役犯,身上鎖著沉重的鎖鏈,閑暇時間並不太多。但是,願望實現瞭,總是好事,隻是稍嫌遲瞭一些,我可愛的小蟲子們!我真害怕,到瞭采摘梨桃瓜果之時,我的牙卻啃不動它們瞭。是的,確實是來得晚瞭點兒:當初的那廣闊的曠野,而今已變成瞭低矮的穹廬,令人窒息憋悶,而且還在日益地變低變矮變窄變小。對於往事,除瞭我已失去的東西而外,我並無絲毫的遺憾,沒有任何的愧疚,甚至對我那消逝而去的光陰,而且,我對一切都已不再抱有希望瞭。世態炎涼我已遍嘗,體味甚深,我已心力交瘁,心灰意冷,我每每禁不住要問問自己,為瞭活命,吃盡苦頭,是否值得?我此時此刻的心情就是這樣。
  我放眼四周,隻見一片廢墟,唯有一堵斷牆殘垣危立其間。這個斷牆殘垣因為石灰沙泥澆灌凝固,所以仍然兀立在廢墟的中央。它就是我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與熱愛的真實寫照。啊,我的心靈手巧的膜翅目昆蟲們啊,我的這份熱愛能否讓我有資格給你們的故事追加一些描述呀?我會不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啊?我既然心存這份擔憂,為何又把你們拋棄瞭這麼長的時間呢?有一些朋友已經因此而責備我瞭。啊,請你們去告訴他們,告訴那些既是你們的也是我的朋友們,告訴他們我並不是因為懶惰和健忘,纔拋棄瞭你們的。告訴他們我一直在惦記著你們。告訴他們我始終深信節腹泥蜂的秘密洞穴中還有許多尚待我們去探索的有趣的秘密。告訴他們飛蝗泥蜂的獵食活動還會嚮我們提供許多有趣的故事。然而,我缺少時間,又是單槍匹馬,孤立無援,無人理睬,何況,我在高談闊論、縱橫捭闔之前,必須先考慮生計的問題。我請你們就這麼如實地告訴他們吧,他們是會原諒我的。
  還有一些人在指責我,說我用詞欠妥,不夠嚴謹,說穿瞭,就是缺少書捲氣,沒有學究味兒。他們擔心,一部作品讓讀者談起來容易,不費腦子,那麼,該作品就沒能錶達齣真理來。照他們的說法,隻有寫得晦澀難懂,讓人摸不著頭腦,那作品就是思想深刻的瞭。你們這些身上或長著螫針或披著鞘翅的朋友們,你們全都過來吧,來替我辯白,替我作證。請你們站齣來說一說,我與你們的關係是多麼地親密,我是多麼地耐心細緻地觀察你們,多麼認真嚴肅地記錄下你們的活動。我相信,你們會異口同聲地說:“是的,他寫的東西沒有絲毫的言之無物的空洞乏味的套話,沒有絲毫不懂裝懂、不求甚解的鬍謅瞎扯,有的卻是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的觀察到的真情實況,既未鬍亂添加,也未掛一漏萬。”今後,但凡有人問到你們,請你們就這麼迴答他們吧。
  另外,我親愛的昆蟲朋友們,如果因為我對你們的描述沒能讓人生厭,因而說服不瞭那幫嗓門兒很大的人的話,那我就會挺身而齣,鄭重地告訴他們說:“你們對昆蟲是開腸破肚,而我卻是讓它們活蹦亂跳地生活著,對它們進行觀察研究;你們把它們變成瞭又可怕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是讓人們更加地喜愛它們;你們是在酷刑室和碎屍間裏乾活,而我卻是在蔚藍色的天空下,邊聽著蟬兒歡快地鳴唱邊仔細地觀察著;你們是使用試劑測試蜂房和原生質,而我則是在它們各種本能得以充分錶現時探究它們的本能;你們探索的是死,而我探究的則是生。因此,我完全有資格進一步地錶明我的思想:野豬把清泉的水給攪渾瞭,原本是青年人的一種非常好的專業——博物史,因越分越細,相互隔絕,互不關聯,竟至成瞭一種令人心生厭惡、不願涉獵的東西。誠然,我是在為學者們而寫,是在為將來有一天或多或少地為解決“本能”這一難題作點貢獻的哲學傢們而寫,但是,我也是在,而且尤其是在為青年人而寫,我真切地希望他們能熱愛這門被你們弄得讓人惡心的博物史專業。這就是我為什麼在竭力地堅持真實第一,一絲不苟,絕不采用你們的那種科學性的文字的緣故。你們的那種科學性的文字,說實在的,好像是從休倫人休倫人:十七世紀時的北美洲印第安人中的一支。所使用的土語中藉來的。這種情況,並不鮮見。
  然而,此時此刻,我並不想做這些事。我想說的是我長期以來一直魂牽夢繞著的那塊計劃之中的土地,我一心想著把它變成一座活的昆蟲實驗室。這塊地,我終於在一個荒僻的小村子裏尋覓到瞭。這塊地被當地人稱之為“阿爾瑪”,意為“一塊除瞭百裏香恣意生長,幾乎沒有其他植物的荒蕪之地”。這塊地極其貧瘠,滿地亂石,即使辛勤耕耘,也難見成效。春季來臨,偶爾帶來點雨水,亂石堆中也會長齣一點草來,隨即引來羊群的光顧。不過,我的阿爾瑪,由於亂石之間仍夾雜著一點紅土,所以還是長過一些作物的,據說,從前,那兒就長著一些葡萄。的確,為瞭種上幾棵樹,我就在地上挖來刨去,偶爾會挖到一些因時間太久而已部分的炭化瞭的實屬珍稀的喬本植物的根莖來。於是,我便用唯一可以刨得動這種荒地的農用三齒長柄叉來又刨又挖的。然而,每每都會感到十分地遺憾,據說最早種植的葡萄樹沒有瞭,而百裏香、薰衣草也沒有瞭。一簇簇的胭脂蟲櫟也見不著瞭。這種矮小的胭脂蟲櫟本可以長成一片矮樹林的,它們確實長不高,隻要稍微抬高點腿,就可以從它們上麵邁過去。這些植物,尤其是百裏香和薰衣草,能夠為膜翅目昆蟲提供它們所需要采集的東西,所以對我十分有用,我不得不把偶爾被我的農用三齒長柄叉刨齣來的又給栽瞭進去。
  在這兒大量存在著的,而又無須我去親手侍弄的是那些開始時隨著風吹的土粒而來的,爾後又長年積存起來的植物。最主要的是犬齒草,那是十分討厭的禾本植物,三年的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爭都沒能讓它們滅絕,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數量上占第二位的是矢車菊,全都是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渾身長滿瞭刺,或者長滿著棘,其中又可分為兩年生矢車菊、蒺藜矢車菊、丘陵矢車菊、苦澀矢車菊,而尤以兩年生矢車菊數量最多。各種各樣的矢車菊相互交織,彼此糾纏,亂糟糟地簇擁在一起,其中可見一種菊科植物,形同枝形大燭颱似的支棱著,凶相畢露,被稱之為西班牙刺柊,其枝杈末梢長著很大的橘紅色花朵,似同火焰一般,而其刺莖則是硬如鐵釘。長得比西班牙刺柊要高的是伊利大刺薊,它的莖孤零零地“獨立寒鞦”,筆直硬挺,高達一兩米,梢頭長著一個碩大的紫紅色絨球,它身上所佩帶的利器,與西班牙刺柊相比,毫不遜色。也彆忘瞭,還有刺莖菊科類植物。首先必須提到的是惡薊,渾身帶刺,緻使采集者無從下手;第二種是披針薊,闊葉,葉脈頂端是梭標狀硬尖;最後是越長顔色越黑的染黑薊,這種植物集縮成一個團,狀如插滿針刺的玫瑰花結。這些薊類植物之間的空地上,爬著荊棘的新枝丫,結著淡藍色的果實,枝條長長的,像是長著刺的繩條。如果想要在這雜亂叢生的荊棘中觀察膜翅目昆蟲采蜜,就得穿上半高筒長靴,否則腿肚子就會被拉得滿是條條血絲,又癢又疼。當土壤尚留下春雨所能給予的水分,墒情尚可時,角錐般的刺柊和大翅薊細長的新枝丫便會從由兩年生矢車菊的黃色頭狀花序鋪就的整塊的地毯上生長齣來。這時候,在這片荒涼貧瘠的艱苦環境下,這種極具頑強生命力的荊棘必定會展現齣它們的某些嬌媚來的。四下裏矗立著一座座的狼牙棒似的金字塔,伊利裏亞矢車菊投齣它那橫七竪八的標槍來。但是,等到乾旱的夏日來臨時,這兒呈現的是一片枯枝敗葉,劃根火柴,就會點著整塊的土地。這就是我意欲從此永遠與我的昆蟲們親密無間地生活的美麗迷人的伊甸園,或者,更確切地說,我一開始擁有這片園子時,它就是這麼一座荒石園。我經過瞭四十年的艱苦努力,頑強奮鬥,最終纔獲得瞭這塊寶地。
  我稱它為美麗迷人的伊甸園,看來我這麼說還是恰如其分的。這塊沒人看得上眼的荒地,可能沒一個人會往上麵撒一把蘿蔔籽的,但是,對於膜翅目昆蟲來說,它可是個天堂。荒地上那茁壯成長的荊刺薊類植物和矢車菊,把周圍的膜翅目昆蟲全都吸引瞭來。我以前在野外捕捉昆蟲時,從未遇到過任何一個地方,像這個荒石園那樣,聚集著如此之多的昆蟲,可以說,各行各業的所有的膜翅目昆蟲全都聚集到這裏來瞭。它們當中,有專以捕食活物為生的“捕獵者”,有以濕土“造房築窩者”,有梳理絨絮的“整理工”,有在花葉和花蕾中修剪材料備用的“備料工”,有以碎紙片建造紙闆屋的“建築師”,有攪拌泥土的“泥瓦工”,有為木頭鑽眼的“木工”,有在地下挖掘坑道的“礦工”,有加工羊腸薄膜的“技工”……還有不少乾什麼什麼的,我也記不清瞭。
  這是個乾什麼的呀?它是一隻黃斑蜂。它在兩年生矢車菊那蛛網般的莖上颳來颳去,颳齣一個小絨球來,然後,它便得意揚揚地把這個小絨球銜在大顎間,弄到地下,製造一個棉絮袋子來裝它的蛋和卵。那些你爭我鬥、互不相讓的傢夥是乾什麼的呀?那是一些切葉蜂,腹部下方有一個花粉刷,刷子顔色各異,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白色,有的則是火紅火紅的顔色。它們還要飛離薊類植物叢,跑到附近的灌木叢中,從灌木的葉子上剪下一些橢圓形的小葉片,把它們組裝成容器,來裝它們的收獲物——花粉。你再看,那些一身黑絨衣服的,都是乾什麼的呀?它們是石泥蜂,專門加工水泥和卵石的。我們可以在荒石園中的石頭上,很容易地看到它們所建造起來的房屋。還有那些突然飛起,左衝右突,大聲嗡鳴的,是乾什麼的呀?它們是沙泥蜂,它們把自己的傢安在破舊牆壁和附近嚮陽物體的斜麵上。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壁蜂。有的在蝸牛空殼的螺鏇壁上建造自己的窩;有的在忙著啄一段荊條,吸去其汁液,以便為自己的幼蟲做成一個圓柱形的房屋,而且,房屋中用隔闆隔開,隔成一層一層的,儼然一幢樓房;有的還在設法將一個摺斷瞭的蘆葦那天然通道派上用場;還有的,乾脆就樂享其成地免費使用高牆石蜂空閑著的走廊。讓我們再來看看:那是大頭蜂和長須蜂,其雄蜂都長著高高翹起的長觸角;那是毛斑蜂,它的後爪上長著一個粗大的毛鉗,是它的采蜜器官;那些是種類繁多的土蜂;此外,還有一些隧蜂,腰腹縴細。我就先這麼簡要地提上一句,不一一贅述,否則我得把采花蜜的昆蟲全都記錄下來瞭。我曾經把我新發現的昆蟲呈送給波爾多波爾多:法國西南部的一個中心城市。的昆蟲學傢佩雷教授,他問我是否有什麼特彆的捕捉方法,怎麼會捕捉到這麼多既稀罕鮮見而又全新的昆蟲品種?我並不是什麼捕捉昆蟲的專傢學者,更不是一心一意地在尋找昆蟲、捕捉昆蟲、製作標本的專傢學者,我隻是對研究昆蟲的生活習性頗感興趣的昆蟲學愛好者。我所有的昆蟲全都是我在長著茂密的薊類植物和矢車菊的草地上捉到的,並喂養著它們。
  真是天緣巧閤,與這個采集花蜜的大傢庭在一起的還有一群群的捕食采蜜者的獵食者。泥瓦匠們曾在我的荒石園中壘造園子圍牆時,遺留下來不少的沙子和石頭,這兒那兒地隨意堆放著。由於工程進展緩慢,拖瞭又拖,一開始就運到荒石園來的這些建築材料便這麼遺棄著。漸漸地,石蜂們選中石頭之間的空隙投宿過夜,一堆一堆地擠在一起。粗壯的斑紋蜂遇到襲擊時,會嚮你迎麵撲來,不管侵襲者是人還是狗。它們往往選擇洞穴較深的地方過夜,以防金龜子的侵襲。白袍黑翅的鶺鴒鳥,宛如身著多明我會多明我會:又稱布道兄弟會,俗稱黑衣兄弟會,是天主教四大托鉢修會之一。服裝的修士,棲息在最高的石頭上,唱著它那並不動聽的小麯短調。離它所棲息的石頭不遠,必定有它的窩巢,大概就在某個石頭堆中,窩巢內藏著它的那些天藍色的小蛋蛋。不一會兒,這位“多明我會修士”便不見瞭蹤影,消失在石頭堆中瞭。我對這個鶺鴒鳥卻是頗有點懷念,而對於那長耳斑紋蜂,我卻並不因它的消失而感到遺憾。
  沙堆卻是另一類昆蟲的幽居之所。泥蜂在那兒清掃門庭,用後腿把細沙往後蹬踢,形成一個拋物形;朗格多剋飛蝗泥蜂用觸角把無翅螽斯咬住,拖入洞中;大唇泥蜂正在把它的儲備食物——葉蟬藏入窖中。讓我心疼不已的是,泥瓦匠終於把那兒的獵手們全都給攆走瞭,不過,一旦有這麼一天,我想讓它們迴來的話,我隻需再堆起一些沙堆來,它們很快也就歸來瞭。
  居無定所的各種沙泥蜂倒是沒有消失。我在春季裏可看見某些品種的沙泥蜂,在鞦季裏又可看見另一些品種的沙泥蜂,飛到荒石園的小徑草地上,跳來飛去,尋找毛蟲。各種蛛蜂也留在瞭園中,它們正拍打著翅膀,警惕地飛行著,朝著隱蔽的角落,去捕捉蜘蛛。個頭兒大的蛛蜂則窺伺著狼蛛狼蛛:又稱納爾倉那蛛;納爾倉那是法國南部海岸一城市名。,而狼蛛的洞穴在荒石園中則有的是。這種蜘蛛的洞穴呈竪井狀,井口由禾本植物的莖稈中間夾著蛛絲做成的護欄保護著。往洞穴底部看去,大多數的狼蛛個頭兒很大,眼睛閃爍發亮,讓人看瞭直起雞皮疙瘩。對於蛛蜂來說,捕捉這種獵物可是非同小可的事啊!好吧,讓我們觀觀戰吧。在這盛夏午後的酷熱之中,螞蟻大隊爬齣瞭“兵營”,排成一個長蛇陣,到遠處去捕捉奴隸。讓我們不妨忙裏偷閑,隨著這螞蟻大軍前行,看看它們是如何圍捕獵物的吧。那兒,在一堆已經變成瞭腐殖質的雜草周圍,隻見一群長約一點五法寸法寸:法國長度單位,一法寸約為二十七點零七毫米。的土蜂正沒精打采、懶洋洋地飛動著,它們被金龜子、蛀犀金龜子和金匠花金龜子的幼蟲吸引住瞭,那可是它們的豐盛的美餐啊,所以便一頭鑽進那堆雜草中去瞭。
  值得觀察研究的對象簡直是太多太多瞭,而且,光是這裏,也隻是提到瞭一部分而已!這座荒石園,人去樓空,房屋閑置,遺棄,地也撂荒瞭。沒有人住的這座荒石園,成瞭動物的天堂,沒有人會傷害它們瞭,它們也就占據瞭這兒的角角落落。黃鶯在丁香樹叢中築巢搭窩;翠鳥在柏樹那繁茂的枝葉間落戶安傢;麻雀把碎皮頭和稻草麥稈銜到屋瓦下;南方的金絲雀在它們那建在梧桐樹梢的沒有半個黃杏大的小安樂窩裏鳴叫;紅角鶚習慣瞭這兒的環境,晚間飛來唱它那單調歌麯,聲似笛音;被人稱之為雅典娜鳥的貓頭鷹也飛臨此地,發齣它那刺耳的咕咕聲響。這座廢棄屋前有一個大池塘。嚮村子裏輸送泉水的渡槽,順帶著也把清清的流水送到這個大池塘中。動物發情的季節,兩棲動物便從方圓一公裏處往池塘邊爬來。燈芯草蟾蜍——有的個頭兒大如盤子——背上披著窄小細長的黃綬帶,在池塘裏幽會、沐浴;日暮黃昏時,“助産士”雄蟾蜍的後腿上掛著一串鬍椒粒似的雌蟾蜍的卵;這位寬厚溫情的父親,帶著它的珍貴的卵袋從遠方蹦跳而來,要把這卵袋投入池塘中,然後再躲到一塊石闆下麵,發齣鈴鐺般的聲響。成群的雨蛙躲在樹叢間,不想在此時此刻哇哇亂叫,而是以優美動人的姿勢在跳水嬉戲。五月裏,夜幕降臨之後,這個大池塘就變成瞭一個大樂池,各種鳴聲交織,震耳欲聾,以緻你若是在吃飯,就甭想在飯桌上交談,即使躺在床上,也難以成眠。為瞭讓園內保持安靜,必須采取嚴厲的措施。不然又怎麼辦?想睡而又被吵得無法入睡的人,當然心就會變硬的。
  膜翅目昆蟲簡直無法無天,竟然把我的隱居之所也給侵占瞭。白邊飛蝗泥蜂在我屋門檻前的瓦礫堆裏做窩;為瞭踏進傢門,我不得不倍加小心,否則,一不留神,就會把它的窩給踩壞,正在忙活的“礦工們”將會遭滅頂之災。我已經有整整二十五年沒有看到過這種捕捉蝗蟲的高手瞭。記得我第一次看見它時,是我走瞭好幾裏地去尋找的;其後,每次去尋訪它時,都是頂著那八月的火熱的驕陽前去的,忍受著那艱難的長途跋涉。可是,今天,我卻在自傢門前見到瞭它們,它們竟然成瞭我的好芳鄰瞭。關閉的窗戶框為長腹蜂提供瞭溫度適宜的套房;它那泥築的蜂巢,建在瞭規整石材砌成的內牆壁上;這些捕食蜘蛛的好獵手歸來時,穿過窗框上本來就有的一個現成的小洞孔,鑽入房內。百葉窗的綫腳上,幾隻孤身的石蜂建起瞭它們的蜂房群落;略微開啓著的防風窗闆內側,一隻黑鬍蜂為自己建造瞭一個小土圓頂,圓頂上麵有一個大口短細頸脖。鬍蜂和馬蜂經常光顧我傢,它們飛到飯桌上,嘗嘗桌上放著的葡萄是否熟透瞭。
  這兒的昆蟲確實是又多又全,而我所見到的隻不過是一小部分,而且非常地不全。如果我能與它們交談的話,那麼,我就會忘掉孤苦寂寥,情趣盎然。這些昆蟲,有些是我的新朋有的則是我的舊友,它們全都在我這裏,擠在這方小天地之中,忙著捕食,采蜜,築窩搭巢。另外,若是想要改變一下觀察環境,這也不難,因為幾百步開外便是一座山,山上滿是野草莓叢、岩薔薇叢、歐石楠樹叢;山上有泥蜂們所偏愛的沙質土層,有各種膜翅目昆蟲喜歡開發利用的泥灰質坡麵。我正是因為早已認準瞭這塊風水寶地,這筆寶貴財富,纔逃避開城市,躲到這鄉間裏來的,來到塞裏尼昂這兒,給蘿蔔地鋤草,給萵苣地澆水。
  人們花費大量資金,在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邊建起許許多多的實驗室,以便解剖對我們來說並無多大意義的海洋中的小動物;人們耗費大量錢財,購置顯微鏡、精密的解剖器械、捕撈設備、船隻,雇用捕撈人員,建造水族館,為的是瞭解某些環節動物的卵黃是如何分裂的。我直到如今都沒弄明白,這些人搞這些有什麼用處?為什麼他們偏偏就對陸地上的小昆蟲瞧不上眼、不屑一顧?這些小昆蟲可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它們嚮普通生理學提供著難能可貴的資料。它們中有一些在瘋狂地吞食我們的農作物,肆無忌憚地在破壞著公共利益。我們迫切地需要一座昆蟲學實驗室,一座不是研究三六酒三六酒:舊時一種八十五度以上的燒酒,取三份燒酒,兌三份水,即成六份普通燒酒。裏的死昆蟲,而是研究活蹦亂跳的活昆蟲的實驗室,一座以研究這個小小的昆蟲世界的動物之本能、習性、生活方式、勞作、爭鬥和生息繁衍為目的的昆蟲實驗室,而我們的農業和哲學又必須對之予以高度的重視。徹底掌握對我的葡萄樹進行吞食、蹂躪的那些昆蟲,可能要比瞭解一種蔓足綱動物的某一根神經末梢結尾是個什麼狀態更加重要。通過實驗來劃分清楚智力與本能的界綫,通過比較動物係列的各種事實,以揭示人的理性是不是一種可以改變的特性等等這一切,應該比瞭解一個甲殼動物的觸須有多少要重要得多。為瞭解決這些大的問題,必須動用大批的工作人員,可是,就目前來說,我隻是孤軍一人在奮戰。當下,人們的注意力放在瞭軟體動物和植蟲動物的身上瞭。人們花費大量的資金購置許許多多的拖網去探索海底世界,可是,對自己腳下的土地卻漠然處之,不甚瞭瞭。我在等待著人們改變態度的同時,開闢瞭我的荒石園這座昆蟲實驗室,而這座實驗室卻用不著花納稅人的一分錢。毛刺沙泥蜂
  五月裏的某一天,我在巡視我那荒石園實驗室,想看看能否獲得新的發現。法維埃正在不遠處的菜地上乾活。法維埃是何許人也?大傢馬上就會知曉的,因為他將在下麵的故事中齣現。
  法維埃是個行伍齣身。他曾經在非洲荒原的角豆樹下搭建起自己的茅草屋,在君士坦丁堡捕撈過海膽,在沒有軍事行動時,他還在剋裏木捕捉過椋鳥。他經曆十分豐富,見多識廣。鼕季裏,不到下午四點,地裏的活兒便收工瞭。鼕季的漫漫長夜,無所事事,綠橡樹圓木在廚房間的爐子裏燒得正旺,火光熊熊,他把耙子、叉子、雙輪小車收拾停當之後,便坐在爐邊的高大的石頭上,掏齣煙鬥,用大拇指沾上點口水,技術嫻熟地往煙鬥裏塞滿、壓實煙絲,美滋滋地吞雲吐霧開來。其實,他得把煙悶在肚裏,久久地不吐齣來,他幾個小時之前煙癮便上來瞭,隻是捨不得抽,因為煙草價格昂貴,憋到現在纔抽上一口。
  00大傢便在這個時候,圍著爐火閑扯瞎聊。法維埃興緻頗高,海闊天空,縱橫捭闔。因為他的故事精彩動聽,所以他就像是古代的說書人似的,被安排坐在最佳的位置上,成瞭中心人物。隻不過我們的這位說書人是在兵營裏練就的說書本領的。這倒無傷大雅,反正一傢老小,無論大人孩子,都在聚精會神地聽他講述。即使他說的故事純屬杜撰編造的,但卻總是編得閤情閤理,順理成章。所以,當他乾完活兒後,如果不在爐邊歇上一會兒的話,我們大傢全都感到有一種說不齣的惆悵來。他到底跟我們講瞭些什麼,讓我們這麼如癡如醉、傾心入迷?他給我們講述瞭他親身經曆的一場推翻一個專製帝國的政變中的所見所聞。他說道,他們先是把燒酒分喝光瞭,然後便嚮人群開槍射擊。他信誓旦旦地對我說,他自己則隻是對著牆開槍的。我對他的話十分相信,因為我感到,他是純屬無奈而參加瞭這場瘋狂大屠殺的,而他一直在痛悔自己的這一經曆,感到十分地悲哀、羞恥。
  他還嚮我們講述瞭他在塞巴斯托波爾塞巴斯托波爾:烏剋蘭黑海邊的一座城市,在剋裏木西南邊,係一重要海港和軍火庫。城外戰壕中的不眠之夜。他講述道,他曾在冰天雪地的黑夜裏,孤立無援地蜷縮在雪堆旁,眼看著被他稱之為“花瓶”的玩意兒落在瞭他的近旁,他驚恐萬狀,不能自已。那隻“花瓶”在燃燒,在噴射,在發光,把周圍照得如同白晝。那些可惡而嚇人的東西隨時隨地地在爆炸,令人膽戰心驚,毛骨悚然。他的戰友們死去瞭,而他卻僥幸地活下來。“花瓶”熄滅瞭。那所謂的“花瓶”,其實就是照明彈,在黑暗中發射,用以偵察圍城敵軍的動靜與活動情況。
  在講述瞭殘酷激烈的戰鬥故事之後,法維埃又給我們講瞭不少的兵營中的趣聞樂事。他告訴我們軍隊裏是如何燒菜做飯的,士兵們的飯盒裏都藏瞭些什麼秘密,以及土堡裏的一些可笑可樂的瑣碎事情。他肚子裏真的是裝著說不完的故事,而且講述起來又眉飛色舞,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不知不覺地便到瞭吃晚飯的時間瞭。
  法維埃還有一手令我嘆服。我的一位朋友從馬賽給我捎來兩隻大螃蟹,那是一種被漁民們稱之為“海上蜘蛛”的蜘蛛蟹。當工人們——忙於修繕破房屋的油漆工、泥瓦匠、粉刷工等——吃完晚飯迴來時,我便把捆綁著那兩隻大螃蟹的繩子給解開來瞭。工人們一看,嚇得直往後縮。這兩隻怪模怪樣的動物,從甲殼四周呈輻射狀地伸齣它們的螫針,而且竪立在細長的腿上爪上,狀如蜘蛛,看著甚瘮人。可法維埃卻根本不把它們當一迴事,隻見他手這麼一伸,便一把按住瞭那個可怕的“橫行霸道”的“蜘蛛”,然後說道:“我知道這傢夥,我在瓦爾拉吃過,味道鮮美極瞭。”他邊說,邊用嘲諷的目光看著他周圍的人,那意思像是在說:“你們這幫人啊,簡直是孤陋寡聞,從來就沒有走齣自己的窩。”
  最後,再舉一個他見多識廣的例子。他的一位芳鄰遵照醫生的囑咐,前往塞特去泡海水浴,歸來時,帶迴來一個稀罕的東西,像是一個奇異的果實,她覺得這個果實種上後,一定會有收獲的。拿起這個果實放在耳邊搖動,可以聽見響聲,說明殼內有種子。這個果實呈圓形,殼上多刺,一端像是一朵小白花的未曾開放的花蕾,另一端則略有些凹陷,上麵有幾個洞孔。這位女鄰居便跑到法維埃那兒去,把自己如獲至寶的東西拿齣來給他看,並讓他轉告我。後來她把這果實給瞭我,並說將來必定會長齣非常漂亮的小灌木的,可以為我的花園增添一景。她指著這個果實的兩端對法維埃說:“這兒是花,這兒是尾巴。”
  法維埃聽她這麼一說,不禁放聲大笑起來,隨即便告訴她說:“這是一隻海膽,我在君士坦丁堡吃過。”然後,他便詳盡地解釋給她聽,海膽是什麼,是怎麼迴事。女鄰居始終未能聽明白他說的是些什麼,仍抱著那是“果實”的頑固看法。而且,她心裏還在想,法維埃一定是因為這麼寶貴的種子不是由他,而是由彆人送給瞭我,因而心生嫉妒,纔編齣這麼一套說法來欺騙她的。他倆因無法說服對方,便跑到我傢裏來。那位熱心腸的女鄰居對我又說瞭一遍:“這兒是花,這兒是尾巴。”我看瞭之後,便跟她解釋道,她所說的那“花”,其實是海膽的五顆聚在一起的白牙齒,而那“尾巴”則是跟海膽的嘴相對應的部位。她仍舊心存疑惑地走瞭。也許她的那些“種子”,那些在空殼中搖動起來發齣響聲的沙粒,現在正放在一個破舊的土甕裏“發芽”哩。
  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齣,法維埃確實瞭解不少的東西,而且他是因為親口吃過嘗過纔認識的。他知道獾的裏脊肉非常好吃;他知道狐狸的後臀尖肉很香;他瞭解荊棘鰻魚——遊蛇的哪個部位的肉最佳;他曾把臭名昭著的“南方玻璃珠”——單眼蜥蜴用油煎炸而食;他曾經考慮用油來炸蚱蜢,做成一道美味。他跑遍瞭全世界,這種生活讓他長足瞭見識,能夠做齣一般人想象不齣來的菜肴來,讓我看瞭真的是驚嘆不已,自嘆弗如。
  我對他的仔細觀察的鑒彆力以及對事物的記憶力也十分地欽佩。不管我告訴他一種什麼植物,隻要我仔細地嚮他描述清楚,哪怕是一種毫不起眼的小花雜草,隻要我們周圍的樹林裏有這種植物的話,他都能替我找瞭迴來,並且告訴我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方位尋找到的。再細小難辨的植物,他都能分辨得一清二楚。為瞭對我已發錶的關於沃剋呂茲的球菌的文章加以增添補充,在氣候惡劣的季節裏,昆蟲們都躲起來瞭,我不得不拿起放大鏡,采集植物標本。這時候,由於嚴寒使得土地變得又實又硬,或者由於大雨使得地上滿是泥漿,法維埃便無法侍弄園子,我就帶著他一起跑到樹林裏去,在荊棘叢生的雜草堆中尋找我所需要的那些又細又小的植物。球菌的一個個小黑點,使得遍地蔓生的荊棘枝枝杈杈長滿瞭黑色斑點。我把那些最大的黑斑點稱之為“黑色火藥”。這些球菌中的某一種正是被植物學傢們冠之以這一名稱的。法維埃在尋找過程中,比我發現的要多,他對此感到頗為自豪。玫瑰茄像一團黑色的乳頭,乳頭上包著一層透紅顔色的棉絮狀絨毛,這是一種絕佳的植物,如果法維埃發現瞭一枝這樣的植物,會高興得什麼似的,立即掏齣煙鬥,抽上一袋,以示慶賀。
  在采集過程中,總會引來一些不識相的瞧熱鬧的人,而法維埃則很善於把他們打發開去。這些人都是附近的農民,齣於好奇,總愛提一些像小孩子們提的問題,而且,他們的好奇中還摻雜著鄙夷和嘲諷,凡是他們不懂的東西,他們都得嘲笑幾句。有什麼能比一位紳士模樣的人在研究捕捉來放在玻璃瓶中的一隻蒼蠅,或者翻來覆去地琢磨一塊撿到的爛木頭,更讓他們覺得滑稽可笑的呢?然而,法維埃隻要一句話,就能噎住他們的那些並非善意的探詢。
  我們弓著身彎著腰,一步一步地前行,尋找著史前時期的遺留物,什麼蛇形斧啦,黑陶器碎片、燧石製箭鏃和矛頭啦,碎片、颳削器、燧石塊啦,等等。這些東西在山的南坡多得很。一個農民見狀,突然問道:“您的主人要這些破玩意兒乾什麼呀?”法維埃便立即頂他一句:“給配門窗玻璃的人做填料。”
  我收集瞭一把兔子糞,在放大鏡下一看,可以見到糞上有一種隱花植物,值得帶迴去加以研究。正在這時候,又來瞭一個好奇而饒舌的鄉下人,他見我這麼小心仔細地把發現的“寶物”裝進一隻紙袋裏去,心想,那一定是很值錢的東西,定能賣個好價錢。在鄉下人的眼裏,一切之一切,最終都歸之為一個“錢”字。在他們看來,我一定是靠著這些兔子糞發瞭大財。於是,他便狡猾詭譎地嚮法維埃打聽:“您的主人弄這些Pétoule Pétoule:當地土語,意為“兔糞”。乾什麼呀?”法維埃便一本正經地迴答他說:“他要蒸餾這些兔子糞,好取糞汁。”那個好奇者被這個迴答弄得莫名其妙,悻悻地走開瞭。
  我們先打住吧,就彆在這位腦子靈活、巧於應對、喜歡打趣的軍人身上花費太多的筆墨瞭。我們還是迴到我那荒石園昆蟲實驗室裏引起我關注的東西上來。幾隻沙泥蜂用腳在扒拉著,搜尋著,不一會兒又嚮前飛上一小段路,時而落在有草的地方,時而又飛到寸草不生之處。時已五月中旬。一天,風和日麗,我看見那幾隻沙泥蜂落在滿地塵土的小路上,懶洋洋地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它們全都是毛刺沙泥蜂。我曾經敘述過這種沙泥蜂是如何鼕眠的,以及春天到來時,當其他的獵食膜翅目昆蟲仍舊躲在它們的繭裏的時候,它們就已經開始飛來飛去地尋覓食物瞭。我還描述瞭它們是如何肢解毛蟲,以便利於自己的幼蟲嚼食。我還敘述瞭它們把自己的螫針多次地刺到毛蟲的神經中樞裏去。我還是頭一迴看到這種如此精巧的“活體解剖”,而且也就看過一次,所以我希望有機會能再親眼目睹這種外科手術。那頭一次的觀察,十分地浮皮潦草,很不仔細,因為上次我有事在身,長途奔波,人很疲憊,很可能有很多的細節被我忽略掉瞭。而且,就算我真的是全都看得一清二楚,我也很有必要再仔細地觀察一番,使自己的觀察結果更加地臻於完善,真實可靠,無可置疑。我還要補充一句,即使我看過這種場麵上百次,我想再看一看,讀者們也不會覺得我多此一舉,令人生厭的。
  因此,當毛刺沙泥蜂一齣現,我便開始跟蹤監視;而現在,它們既然來到瞭我的傢門前,離大門隻有幾步路的地方,我隻要稍微留意一點,就一定能夠找到它們的。三月末和四月份已經過去瞭,我一直留心觀察著,但卻一無所獲,這也許是尚未到毛刺沙泥蜂築巢做窩的時間,或者,更可能是我觀察監視的方法欠妥。直到五月十七日,我終於有瞭幸運之機瞭。
  ……

前言/序言

  譯序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在法國,一位昆蟲學傢的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書齣版瞭。全書共十捲,多達兩三百萬字。該書隨即成為一本暢銷書,書名按照法文直譯為《昆蟲學迴憶錄》,但簡單、通俗地稱為《昆蟲記》。該書齣版後,好評如潮。法國著名戲劇傢埃德濛·羅斯丹稱贊該書作者時稱:“這個大學者像哲學傢一般地去思考,像藝術傢一般地去觀察,像詩人一般地去感受和錶達。”羅曼·羅蘭稱贊道:“他觀察之熱情耐心,細緻入微,令我欽佩,他的書堪稱藝術傑作。我幾年前就讀過他的書,非常地喜歡。”英國生物學傢達爾文誇奬說,他是“無與倫比的觀察傢”。中國的周作人也說:“見到這位‘科學詩人’的著作,不禁引起舊事,羨慕有這樣好的書看的彆國少年,也希望中國有人來做這翻譯編纂的事業。”魯迅先生早在“五四”以前就提到過《昆蟲記》這本書,想必他看的是日文版。當時法國和國際學術界稱贊該書作者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始人”。總之,這是一本根據對昆蟲的生活習性詳盡、真實的觀察而寫成的不可多得的書。書中所記述的昆蟲的習性、生活等各方麵的情況真實可信,而且作者描述時文筆精練清晰。因而,該書被稱為“昆蟲的史詩”,作者也被贊譽為“昆蟲界的荷馬”、“科學界的維吉爾”。
  該書作者就是讓-亨利·法布爾(1823—1915)。他齣身寒門,一生勤奮刻苦,銳意進取,自學成纔,用十二年的時間先後獲得業士、雙學士和博士學位。但他的這種奮發上進並未得到法國教育界、科學界的權威們的認可,以緻雖一直夢想著能執大學的教鞭而終不能遂願,隻好屈就中學的教職,以微薄的薪金維持一傢七口的生活。但法布爾並未氣餒,除兢兢業業地教好書而外,他利用業餘時間對昆蟲進行細緻深入的觀察和研究。他的那股鑽勁兒、韌勁兒簡直到瞭廢寢忘食的程度。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非常人所能理解。他筆下的那些小蟲子,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著靈性,讓人看瞭之後覺得十分可愛,就連一般人討厭的食糞蟲都讓人覺得妙趣橫生。
  該書堪稱鴻篇巨製,既可視為一部昆蟲學的科普書籍,又可稱之為描寫昆蟲的文學巨著,因而法布爾既被人稱為大博物學傢,又被稱為大文學傢。為此,在他晚年,也就是一九一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提名。
  該書從一八七八年到一九七年陸續齣版,最後一捲問世於一九一年。後來,《昆蟲記》一再地以選本的形式齣版發行,取名為《昆蟲的習性》、《昆蟲的生活》、《昆蟲的漫步》等,譯本遍及世界各國,版本多不勝數,其受讀者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我的這個譯本是根據作者的十捲本《全集》,經仔細選取後翻譯的。《選本》雖無《全集》十捲本那麼廣泛全麵,卻萃取瞭其中的精華。我勸大傢不妨撥冗一讀這本老少鹹宜的書,你定會從中感覺齣美妙、樸實、有趣來的。它既可以讓你增加許多昆蟲方麵的知識,又可以讓你從中瞭解到作者的那種散文詩般的語言的美好。與此同時,你也會從字裏行間看到作者的那份韌勁兒,那份孜孜不倦,那份求實精神,那份不把事情弄個水落石齣、明明白白絕不罷休的博物學傢的感人至深的精神。
《自然之歌:生命的細微奏鳴麯》 在這浩瀚無垠的自然界中,隱藏著無數令人驚嘆的生命奇跡,它們以我們難以想象的精巧結構、復雜行為和獨特生存策略,譜寫著一麯麯生命最細微的奏鳴麯。這並非一部關於宏大敘事或波瀾壯闊史詩的篇章,而是一次深入微觀世界的旅程,一次對那些被忽視的、卻又不可或缺的生命體的深度凝視。我們將一同探尋隱藏在落葉下的秘密,傾聽花叢中低語的呢喃,感知泥土深處湧動的力量。 本書旨在揭示一個被我們日常匆忙的生活所掩蓋的宏偉宇宙——那個由無數微小生命構築的世界。它們或在陽光下振翅,或在陰影裏穿梭,或在土壤中辛勤耕耘。它們體型渺小,卻擁有著令人贊嘆的智慧和適應力。它們或許不被人類賦予顯赫的地位,然而,它們在地球生態係統的運轉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維係我們所熟知世界正常運轉的基石。 翻開這本書,你將有機會與這些“小居民”們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我們將剝離它們微不足道的體型所帶來的迷惑,專注於它們令人驚嘆的生命力。你會驚奇於它們如何通過看似原始的方式,卻能完成如此復雜而精準的生命活動。從它們精妙的繁殖策略,到它們高效的覓食技巧,再到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社會互動,每一處都充滿瞭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的智慧。 想象一下,當我們漫步在草地上,或是駐足於花園中,那些在花瓣上忙碌的蜜蜂,它們是如何憑藉著非凡的導航能力,精確地找到花朵,又如何在收集花蜜的同時,無私地完成植物間的授粉?它們身上似乎承載著古老的契約,將生命的延續播撒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又或者,當我們看到螞蟻在地上匆匆忙忙地行進,你是否曾駐足片刻,觀察它們嚴謹的組織、高效的分工,以及它們為瞭集體利益所展現齣的驚人毅力?它們如同一個微型的社會,每一個個體都清楚自己的職責,協同閤作,將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一一剋服。 本書將帶領我們走進它們的巢穴,近距離觀察它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將揭開蝴蝶羽翼上斑斕色彩的秘密,瞭解它們如何從不起眼的毛毛蟲蛻變成翩翩起舞的精靈。我們將探究甲蟲堅硬外殼的防護機製,以及它們如何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我們將見證蜘蛛如何用一根根縴細的絲綫,織就齣緻命的陷阱,同時展現齣驚人的藝術創造力。 我們還將深入探索它們的交流方式。它們如何通過化學信號傳遞信息,如何通過振動和聲音進行溝通?這些看似簡單的信號,卻能引發復雜的行為反應,維持著它們群體內的秩序和繁衍。我們還會審視它們與環境的緊密聯係。它們如何在四季更迭中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如何在極端的氣候條件下尋找生存之道?它們與植物、土壤、甚至其他動物之間,形成瞭一張復雜而微妙的生命之網,相互依存,共同演化。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昆蟲生物學的百科全書,更是一次對生命本質的哲學思考。在這些微小生命身上,我們能看到生命最純粹的驅動力——生存與繁衍。它們沒有人類的憂慮與煩惱,卻擁有著與生俱來的使命感,不懈地執行著自然的法則。它們的勤奮、專注、以及為瞭達成目標所展現齣的頑強意誌,無疑是對人類的一種啓示。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瞭腳下的土地,忽略瞭身邊的微小生靈。我們習慣於宏大的視角,卻容易錯過那些隱藏在細微之處的精彩。這本書將提醒我們,生命的偉大並不總在於體型的龐大或力量的強大,而更在於其頑強的生命力、精妙的智慧以及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能力。 我們會發現,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昆蟲,它們的力量卻能夠塑造地貌,影響植物的生長,甚至調節氣候。它們的分解能力,使腐朽的有機物得以循環利用,滋養著新的生命。它們的飛行,傳播著花粉,維係著植物的生殖。它們是地球上沉默的建設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守護者。 閱讀本書,你將不再以審視的態度看待這些小小的生命,而是以一種敬畏和贊嘆的心情去感受它們的存在。你可能會在一次戶外散步時,停下來觀察一隻正在搬運食物的螞蟻,你會想到它們背負的重擔,以及它們為瞭生存所付齣的努力。你可能會在傍晚聽到蟬鳴,你會想到它們短暫而熱烈的生命,以及它們如何用歌聲宣告夏日的到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將力求簡潔、生動,如同一次貼近大自然的對話。我們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繪齣那些令人驚嘆的生命場景。我們會融入一些文學性的筆觸,讓文字本身也充滿生命的活力。我們希望通過文字,將你帶入那個充滿生機的微觀世界,讓你親身感受生命的奇妙。 這是一次邀請,邀請你去發現,去傾聽,去感受。去發現那些被你忽略的生命之美,去傾聽那些微小生命發齣的生命之歌,去感受它們與你我共享的這個星球上,那份最原始、最純粹的生命力量。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由微小生命譜寫的宏偉樂章,領略其中蘊含的無限智慧與勃勃生機。從一片葉子到一整片森林,從一次簡單的授粉到整個生態係統的平衡,我們都將看到這些微小生命的卓越貢獻。它們是地球上最勤奮的勞動者,最忠誠的守護者,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生命榜樣。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那些尋求深度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座等待被發掘的寶藏。它不僅僅是消磨時間的讀物,更是一份需要我們投入時間和心力去品味的藝術品。它的信息密度非常高,許多精妙的觀察和哲理都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其深意。我發現自己常常會讀完一小節,就不得不停下來,在腦海中反復構想作者所描述的那個場景,甚至會忍不住放下書本,到自傢的花園裏去尋找類似的景象進行對照印證。這種主動的探索欲被極大地激發齣來瞭,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條從書本知識到現實感知的橋梁。它不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提問和觀察世界的方式,這對於任何一個渴望拓寬思維邊界的思考者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饋贈。這是一部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並且會隨著閱讀者的生命閱曆增加而呈現齣不同光芒的偉大作品。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一本單純的自然科學讀物,它更像是一本充滿人文關懷的道德教材。通過對生命形態的細緻入微的觀察,作者不動聲色地嚮我們展示瞭自然法則的公正與無情,以及每一個生命為瞭延續所付齣的巨大努力。當我讀到那些關於蜂群社會結構和個體犧牲的描寫時,我深刻地體會到瞭“秩序”和“協作”的重量。它沒有說教,卻讓人自然而然地對生命抱持一種謙卑和敬畏之心。它教會我們,即便是最低微的生命,也擁有其存在的尊嚴和復雜的生存智慧。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比任何直接的道德說教都要來得深遠和持久。每一次閤上書本,我都會花很長時間去凝視窗外的花草樹木,帶著一種全新的、充滿尊重的眼光去看待我們身邊這個被我們習慣性忽略的生態係統。

評分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是讓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嚮所有人推薦它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以前讀過一些老舊的譯本,總覺得在語言的流動性和情感的傳達上有所欠缺,讀起來總像是隔著一層薄紗。但這一次,譯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他們不僅精準地傳達瞭原文的科學信息,更重要的是,成功地捕捉到瞭原作者那種充滿激情、甚至略帶浪漫主義色彩的敘事腔調。句子結構流暢自然,用詞考究,完全沒有生硬的“翻譯腔”,讀起來就像是原著是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寫成的一樣。尤其是一些描述昆蟲行為的段落,那種富有張力的語言,讓人讀到激動人心之處會不自覺地屏住呼吸,生怕打擾瞭眼前正在上演的生命戲劇。這種高質量的翻譯,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和深入理解的可能,讓這部作品真正做到瞭跨越語言的障礙,直抵人心。

評分

這本厚厚的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像是在捧著一部跨越時代的經典。書頁的質感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紙張,泛著一種淡淡的舊時光的味道。我被它的裝幀設計吸引住瞭,那種古典又不失雅緻的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裏麵承載的是不朽的篇章。內頁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寬鬆,讀起來絲毫沒有壓迫感,即使長時間沉浸其中,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扉頁的設計,那種用心雕琢的美感,讓人在正式閱讀之前,就已經對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充滿瞭敬意與期待。這本書的開篇就給我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作者正坐在我的對麵,用他那充滿激情的語調,娓娓道來他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那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自然界無盡的好奇心,這是一種難得的閱讀體驗,讓人心神寜靜,仿佛時間都慢瞭下來。

評分

當我終於翻開正文,那種沉浸式的體驗立刻把我拉入瞭一個全新的微觀世界。作者的筆觸細膩得令人難以置信,他不僅僅是在記錄昆蟲的習性,更是在描繪一個與人類世界並行的、完整而復雜的社會圖景。我仿佛能親眼看到那些忙碌的螞蟻如何構建起它們龐大的地下王國,感受到蜘蛛結網時那份令人驚嘆的幾何學精度與耐心。文字的畫麵感極強,那些對光影、氣味、聲音的描繪,使得即便是那些最不起眼的甲蟲、蠓蟲,在他的筆下也煥發齣瞭生命的奇光異彩。更讓我震撼的是,他探討的並不僅僅是生物學知識,而是透過這些微小的生命,摺射齣關於生存、競爭、愛與奉獻的深刻哲學思考。這種將科學觀察提升到文學高度的敘事方式,是這本書最令人稱道之處,讓人在學習新知的同時,不斷反思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評分

喜歡讀書,喜歡在京東買書!說到讀書的滋味,眾生深有感嘆;太苦瞭,不知何時是盡頭,很少從中找到樂趣。其實,讀書是苦與樂的交響麯,苦中有樂,樂中有苦。 首先說讀書苦的一種滋味。每天天微亮,我們都從暖烘烘的被窩中鑽齣來,匆匆趕到學校。上早自習,規規矩矩聽好每一節課,然後領到大堆作業,迴傢埋頭苦做,常常熬到深夜,連吃飯,睡覺都得計算時間,如果遇到難題,考試砸鍋,受到批評……那就更慘瞭。讀書可謂苦也。然而靜下心來想想,其實不然,凡是做學問的,都要經受這一鍛煉。《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小時候喜歡讀書,傢裏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嚮藏書的人傢去藉,藉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期歸還。鼕天天氣十分寒冷,硯颱裏的墨汁結成冰,手指凍的不能伸屈,也不敢懈怠。他從師求學的時候,經常背著書籍,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榖裏。嚴鼕颳著猛烈的大風,大雪深達幾尺,腳上的皮膚凍裂瞭也不知道,可見,讀書是要吃苦的瞭,因此,我們要有吃苦的準備。 其次說讀書樂的一種滋味吧,讀書雖然是件很苦的事,但樂趣卻不少。例如:當你聽著老師娓娓動聽的講課的時候,當你忽然齣一道難題的時候,當你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時候,當你和同學一起參加活動的時候……難道你沒有興奮過,快樂過嗎?其實,讀書的樂趣要有的,當你看著自己讀書的以摞摞書,當你能用所學知識與彆人展開辯論……你沒有欣慰嗎?這就是樂,它就在我們身邊。 苦和樂是相隨相伴的,有苦必有樂,有樂必有苦。革命前輩謝覺哉說過:“快樂是從艱苦中來的。”吳伯蕭也在《記一輛紡車》中寫道:“與睏難作鬥爭,其樂無窮。”我們今天有瞭苦,就會有學習中的苦和今後生活的樂。現在許多老師把上課當成遊戲,很多學生把讀書當成找樂。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這種做法值得效仿。 總之, “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由於對書籍的酷愛,遂使我對於寫作産生濃厚的興趣.萬籟俱寂的夜裏,獨坐書桌前,撚開颱燈,在煢然的燈光下,一疊稿紙,一枝筆,成為我最忠實的傾訴對象,透過清濾的筆尖,灑然揮發心坎的抱負和理想。 不知是什麼時候,我迷迷糊糊地被它網住,成為它的裙下臣,高歌此心永不渝。如果有人問我心在何處,我將毫不猶豫地迴答:我的心在書域中那早已失去鑰匙的鐵箱裏,永遠不在索迴。 書是茫茫人海中意識的羅盤,是智慧的綠源,它能增長我們的見聞,改變人的氣質,撫慰受創傷的心靈。因此古人所謂“富者因書而貴,貧者因書而富”的金言。固然隻是一捲薄薄的書本(指好書),但它所賦予的益處,也隻有愛書人纔能體會得齣。讀書是艱苦的,但樂在其中。隻要,我們勇於讀書,善於讀書,並從中找到樂趣,我想我們會在讀書中取得成功的

評分

還可以吧

評分

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長有你有我大傢一起來,很好的寶貝。

評分

本書寫的很好,全麵。值得一讀。

評分

[ZZ]寫的的書都寫得很好,[sm]還是朋友推薦我看的,後來就非非常喜歡,他的書瞭。除瞭他的書,我和我傢小孩還喜歡看鄭淵潔、楊紅櫻、黃曉陽、小橋老樹、王永傑、楊其鐸、曉玲叮當、方洲,他們的書我覺得都寫得很好。[SM],很值得看,價格也非常便宜,比實體店買便宜好多還省車費。 書的內容直得一讀[BJTJ],閱讀瞭一下,寫得很好,[NRJJ],內容也很豐富。[QY],一本書多讀幾次,[SZ]。 快遞送貨也很快。還送貨上樓。非常好。 [SM],超值。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BJTJ],買迴來覺得還是非常值的。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隻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隻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瞭感嘆一番也就丟下瞭。所在來這裏買書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瞭。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中國人講“虛實相生,天人閤一”的思想,“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從而獲得對於“道”的體悟,“唯道集虛”。這在傳統的藝術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因此中國古代的繪畫,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來錶現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和廣博深廣的人生意味,體現瞭包納萬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懷。讓我得到瞭一種生活情趣和審美方式,伴著筆墨的清香,細細體味,那自由孤寂的靈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尋求美的道路上指引著我,讓我拋棄浮躁的世俗,嚮美學叢林的深處邁進。閤上書,閉上眼,書的餘香猶存,而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一個“皎皎明月,仙仙白雲,鴻雁高翔,綴葉如雨”的衝淡清幽境界。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隻有這樣我們纔能創造我們的生活,[NRJJ]希望下次還呢繼續購買這裏的書籍,這裏的書籍很好,非常的不錯,。給我帶來瞭不錯的現實享受。希望下次還呢繼續購買這裏的書籍,這裏的書籍很好,非常的不錯,。給我帶來瞭不錯的現實享受。

評分

應該是盜版,書裏的圖特彆糊

評分

f  科學的嚴謹、文學優ts美和哲學的思辨,能E帶給H每一位讀者愉快的閱讀享U受和意外的人生感悟。

評分

"[ZZ]的書寫的不錯,對買者的用處比較大,[SM]是朋友推薦的,值得一讀,京東商城的配送速度也很快,頭天上午訂購,第二天就送達瞭,快遞的服務態度也不錯,都和快遞人員搞的很熟瞭,每次來都非常熱情.讀書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不能丟下瞭,電腦看書是替代不瞭紙質書籍的.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瞭;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纍,君子學以聚之。總之,愛好讀書是好事。讓我們都來讀書吧。[QY],一本書多讀幾次,[SZ]。高爾基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看一本好書就像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書在每個地方,每個時代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包含著無窮無盡的知識。 “一個傢庭沒有書,就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子。”可想而知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陽光,一扇風景。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變的更加豐富多彩,有聲有色。我們通過讀書豐富知識,增長見識,讓生活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在書中我們可以學習許多小竅門,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小難點。 幾百上韆年前的古人已經知道瞭讀書的好處,有許多熱愛讀書的故事都流傳至今,其中王羲之的故事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相傳。一天中午,王羲之正在讀書,書童送來饃饃和蒜泥,他因為看書入瞭迷,竟拿著一塊饃沾瞭墨汁就往嘴裏送,錯把墨汁當蒜泥吃瞭,還說:“今天的蒜泥真香啊!” 通過這個故事,我深深體會到瞭讀書的重要性,前人能做到讀書廢寢忘食的地步,為後人留下瞭許多寶貴的知識,財富,我們有什麼不好好讀書而沉迷於遊戲,電視?與他們相比我們不感到慚愧嗎? [NRJJ]"

評分

書是一樣的好,很贊書是一樣的好,很贊書是一樣的好,很贊書是一樣的好,很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