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平法即“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的运用,大幅度降低了设计成本,大幅度提高了设计效率。但是,对于大多数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来说,从应用传统分离式表示的结构施工图过渡到应用平法设计的施工图,对识图、算量都存在着极大的挑战,而各类基础结构又是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平法设计计算来处理该部分的钢筋的长度、根数、重量并设计出钢筋图形等一系列工作是十分繁复的。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们力邀大连理工大学张军副教授,根据《11G101-1》、《11G101-2》、《11G101-3》三本最新图集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编写了《11G101图集精识快算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中既有最基础的理论,最新的标准和图例,更归纳了常用的计算公式,最大篇幅及最突出介绍的还是快算部分。作者通过多年积累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于各部分对应的计算实例,详细列举了计算步骤,分析了计算方法,以近乎涵盖所有计算公式的题目攻克了计算的难题,提供了计算的良方,使庞大的计算工作化繁为简。
钢筋工程是主体结构的一个重要分项工程。平法钢筋等技术发展很快,涌现出很多的新方法,规范也进行了大范围的更新。2011年8、9月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替代了03G101-1、04G101-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替代了03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础)》(11G101-3)替代了04G101-3、08G101-5、06G101-6。而从事平法钢筋工作的人员,工作紧张,时间有限,也需要系统学习提高。
基于此,推出本系列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钢筋精识快算基础知识、独立基础精识快算、条形基础精识快算、筏形基础精识快算以及 新旧图集对照六大部分内容,以平法制图规则为基础,结合具体的钢筋构造识图, 通过计算实例详细讲解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构件的各类钢筋在实际工程中的计算要点。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钢筋精识快算基础知识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锚固
钢筋的连接
钢筋弯曲调整值
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
钢筋计算常用数据
独立基础精识快算
独立基础平法识图
独立基础钢筋快算
条形基础精识快算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条形基础钢筋快算
筏形基础精识快算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
筏形基础钢筋快算
新旧图集对照
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筏形基础
附录1普通钢筋、预应力筋的强度标准值、设计值和弹性模量
附录2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参考文献
我关注这本书很久了,主要是因为我们公司正在推行新的基础设计标准化流程。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统一不同设计师理解的“权威读本”。这本书在规范引用和图示的精确性上,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尤其是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比如基础放坡的最小尺寸、地圈梁与基础的拉结方式等,都给出了明确的数值参考。然而,我注意到,这本书似乎完全聚焦于“混凝土结构基础”这一块,对于基础与主体结构(如柱、墙)的连接细节,尤其是涉及到超高层或大跨度结构时,那些关键的“锚固与受剪”的校核步骤,它只是简单地提到了公式,但没有深入讲解如何在高荷载下进行校核和构造加强。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基础本身”如何画和算的技术手册,而不是一本关于“基础在整个结构体系中如何可靠工作”的综合性参考书。如果能增加一些关于复杂地基处理(如处理溶洞、软土)后的构造调整案例,那它的实用价值会更上一层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实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分量十足。我本来是冲着“精识”这两个字去的,想着能对基础知识有个更透彻的理解,尤其是在施工现场遇到那些千奇百怪的实际问题时,能有本“秘籍”在手。翻开目录,确实涵盖了不少基础的类型,什么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的图示和计算方法都列得井井有条。不过,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非常细致的计算手册,对于那些处于学习初期的朋友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它给出的更多是标准化的流程和公式推导,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背后的力学原理和设计哲学着墨不多。比如说,在处理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情况时,书中提供的案例似乎都偏向于相对理想的场地。我更期待看到一些复杂工况下的“变通”处理,或者是一些工程实践中常见的“陷阱”分析。总的来说,如果你需要一本严谨的工具书来校核你的计算,这本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想从中汲取设计上的灵感或者突破思维定式,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更偏向理论深度的书籍来参考。它更像是给你一把精准的尺子,而不是一张创新的蓝图。
评分我是一名经验稍长的结构工程师,最近在负责一个老厂房的改造加固项目。我原以为这本关于独立基础和筏板基础的“快算”手册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思路。翻阅后发现,它确实在快速查阅和核对计算参数方面效率很高,尤其是那些关于基础埋深和地基承载力初步估算的章节,节奏很快。但是,对于像我这种需要处理复杂荷载组合和不均匀沉降预估的场合,这本书的深度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例如,在筏板基础的应力分布分析上,它给出的更多是传统解析法的结果,对于有限元分析软件输出的复杂应力云图如何反推或验证,缺乏指导性的桥梁。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配筋率的优化取值”或“后浇带处理的细节”这种偏向高级应用的内容,而不是停留在基础的初始设计阶段。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初级设计员”的快速入门指南,而不是一本能陪伴我度过复杂项目挑战的“老伙计”。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11G101图集精识快算》后,最大的感受是“实用”二字,但这种实用性带有很强烈的规范导向。它就像是给刚入行的新手量身定做的一份“施工SOP”。我对其中关于配筋构造的图示印象深刻,那些细小的间距要求、锚固长度的标注,都非常清晰。很多时候,在紧张的工期下,现场的工人师傅宁愿相信图集上画出来的样子,也不愿听凭经验丰富的工长瞎指挥。这本书在还原图集标准意图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各种节点大样都处理得十分直观。然而,我总觉得它少了一点“人情味”。在实际工程中,受限于场地限制、设备条件或者成本控制,我们经常需要对标准图集做微小的调整。这本书里对于这些“合理偏离”的探讨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强调“必须遵守”。这让我在尝试用它来解决一些非标准情况时,总感觉有点束手束脚,好像一旦脱离了图集框架,这本书的指导意义就大大减弱了。它教会了你如何精确地复制标准,但没有太多教你如何创造性地应对变化。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非常传统的、面向考试的参考书风格。字号和行距都偏紧凑,内容密度非常大,感觉每一页都塞满了信息点。这对于需要快速定位特定计算公式的用户来说是优点,但对于希望在阅读中放松并建立整体概念的读者来说,就成了一种负担。我尝试用它来给我的团队做内部培训,结果发现,大家在理解概念和建立宏观认识上遇到了困难,因为书中的内容是按照“图集条目”来组织的,而不是按照“结构设计逻辑”来串联的。举个例子,它可能先讲独立基础的A类,后讲条形基础的C类,中间缺乏一个关于“荷载传递路径”的统一视角。要理解这些基础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最终不得不自己画流程图,并用我自己的语言去重新组织它所提供的信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数据的准确性和详尽性,但其组织结构更像是资料索引,而非系统教材。
评分图书
评分文学不仅是一般性的脑力劳动,也不仅是一般性的情感活动、情绪活动,而是一种有才气、有艺术性的特殊行为。也就是说,文学需要的不只是文化,更需要文采。而且,文学活动的特殊性之一也在于它不是一般性的表述而是有意义的表现,是将思想和行为予以有效的发挥。但是,表现不等于表演,演艺界的人可以将表演当成专业,而文学则不同,可以强调表现力但不能看重表演性。文学虽然必须有感性体验的基础,但是最终要达到的是理性认识的深化。文学的表现力也包括必须具备的文化功力,如讲求语言的精彩和辞彩等等,这和“表演”有着根本的区别。
评分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评分f《Fg11G101G图集精q识快算:Gv独立基础、A条B形基础、筏形基础》(张军)【SQ摘要
评分图书
评分c图书
评分图书
评分书评
评分书评XX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