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平法即“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麵整體錶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的運用,大幅度降低瞭設計成本,大幅度提高瞭設計效率。但是,對於大多數設計人員、施工技術人員、工程造價人員來說,從應用傳統分離式錶示的結構施工圖過渡到應用平法設計的施工圖,對識圖、算量都存在著極大的挑戰,而各類基礎結構又是混凝土建築結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平法設計計算來處理該部分的鋼筋的長度、根數、重量並設計齣鋼筋圖形等一係列工作是十分繁復的。
為瞭解決這一睏難,我們力邀大連理工大學張軍副教授,根據《11G101-1》、《11G101-2》、《11G101-3》三本最新圖集及《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10)編寫瞭《11G101圖集精識快算 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中既有最基礎的理論,最新的標準和圖例,更歸納瞭常用的計算公式,最大篇幅及最突齣介紹的還是快算部分。作者通過多年積纍的教學和實踐經驗,總結提煉齣於各部分對應的計算實例,詳細列舉瞭計算步驟,分析瞭計算方法,以近乎涵蓋所有計算公式的題目攻剋瞭計算的難題,提供瞭計算的良方,使龐大的計算工作化繁為簡。
鋼筋工程是主體結構的一個重要分項工程。平法鋼筋等技術發展很快,湧現齣很多的新方法,規範也進行瞭大範圍的更新。2011年8、9月份,《混凝土結構施工圖 平麵整體錶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梁、闆)》(11G101-1)替代瞭03G101-1、04G101-4,《混凝土結構施工圖 平麵整體錶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闆式樓梯)》(11G101-2)替代瞭03G101-2,《混凝土結構施工圖 平麵整體錶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及樁基礎)》(11G101-3)替代瞭04G101-3、08G101-5、06G101-6。而從事平法鋼筋工作的人員,工作緊張,時間有限,也需要係統學習提高。
基於此,推齣本係列叢書,主要內容包括基礎知識、鋼筋精識快算基礎知識、獨立基礎精識快算、條形基礎精識快算、筏形基礎精識快算以及 新舊圖集對照六大部分內容,以平法製圖規則為基礎,結閤具體的鋼筋構造識圖, 通過計算實例詳細講解瞭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構件的各類鋼筋在實際工程中的計算要點。供設計人員、施工技術人員、工程造價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師生學習參考。
鋼筋精識快算基礎知識
混凝土結構環境類彆
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鋼筋的錨固
鋼筋的連接
鋼筋彎麯調整值
箍筋及拉筋彎鈎構造
鋼筋計算常用數據
獨立基礎精識快算
獨立基礎平法識圖
獨立基礎鋼筋快算
條形基礎精識快算
條形基礎平法識圖
條形基礎鋼筋快算
筏形基礎精識快算
梁闆式筏形基礎平法識圖
平闆式筏形基礎平法識圖
筏形基礎鋼筋快算
新舊圖集對照
獨立基礎
條形基礎
筏形基礎
附錄1普通鋼筋、預應力筋的強度標準值、設計值和彈性模量
附錄2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
參考文獻
我關注這本書很久瞭,主要是因為我們公司正在推行新的基礎設計標準化流程。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統一不同設計師理解的“權威讀本”。這本書在規範引用和圖示的精確性上,確實達到瞭很高的水準,尤其是在一些細節處理上,比如基礎放坡的最小尺寸、地圈梁與基礎的拉結方式等,都給齣瞭明確的數值參考。然而,我注意到,這本書似乎完全聚焦於“混凝土結構基礎”這一塊,對於基礎與主體結構(如柱、牆)的連接細節,尤其是涉及到超高層或大跨度結構時,那些關鍵的“錨固與受剪”的校核步驟,它隻是簡單地提到瞭公式,但沒有深入講解如何在高荷載下進行校核和構造加強。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基礎本身”如何畫和算的技術手冊,而不是一本關於“基礎在整個結構體係中如何可靠工作”的綜閤性參考書。如果能增加一些關於復雜地基處理(如處理溶洞、軟土)後的構造調整案例,那它的實用價值會更上一層樓。
評分我是一名經驗稍長的結構工程師,最近在負責一個老廠房的改造加固項目。我原以為這本關於獨立基礎和筏闆基礎的“快算”手冊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思路。翻閱後發現,它確實在快速查閱和核對計算參數方麵效率很高,尤其是那些關於基礎埋深和地基承載力初步估算的章節,節奏很快。但是,對於像我這種需要處理復雜荷載組閤和不均勻沉降預估的場閤,這本書的深度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例如,在筏闆基礎的應力分布分析上,它給齣的更多是傳統解析法的結果,對於有限元分析軟件輸齣的復雜應力雲圖如何反推或驗證,缺乏指導性的橋梁。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配筋率的優化取值”或“後澆帶處理的細節”這種偏嚮高級應用的內容,而不是停留在基礎的初始設計階段。它更像是一本麵嚮“初級設計員”的快速入門指南,而不是一本能陪伴我度過復雜項目挑戰的“老夥計”。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樸實的,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分量十足。我本來是衝著“精識”這兩個字去的,想著能對基礎知識有個更透徹的理解,尤其是在施工現場遇到那些韆奇百怪的實際問題時,能有本“秘籍”在手。翻開目錄,確實涵蓋瞭不少基礎的類型,什麼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的圖示和計算方法都列得井井有條。不過,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非常細緻的計算手冊,對於那些處於學習初期的朋友來說,可能會覺得有些枯燥。它給齣的更多是標準化的流程和公式推導,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背後的力學原理和設計哲學著墨不多。比如說,在處理地質條件變化較大的情況時,書中提供的案例似乎都偏嚮於相對理想的場地。我更期待看到一些復雜工況下的“變通”處理,或者是一些工程實踐中常見的“陷阱”分析。總的來說,如果你需要一本嚴謹的工具書來校核你的計算,這本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想從中汲取設計上的靈感或者突破思維定式,可能需要結閤其他更偏嚮理論深度的書籍來參考。它更像是給你一把精準的尺子,而不是一張創新的藍圖。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11G101圖集精識快算》後,最大的感受是“實用”二字,但這種實用性帶有很強烈的規範導嚮。它就像是給剛入行的新手量身定做的一份“施工SOP”。我對其中關於配筋構造的圖示印象深刻,那些細小的間距要求、錨固長度的標注,都非常清晰。很多時候,在緊張的工期下,現場的工人師傅寜願相信圖集上畫齣來的樣子,也不願聽憑經驗豐富的工長瞎指揮。這本書在還原圖集標準意圖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各種節點大樣都處理得十分直觀。然而,我總覺得它少瞭一點“人情味”。在實際工程中,受限於場地限製、設備條件或者成本控製,我們經常需要對標準圖集做微小的調整。這本書裏對於這些“閤理偏離”的探討相對較少,更多的是強調“必須遵守”。這讓我在嘗試用它來解決一些非標準情況時,總感覺有點束手束腳,好像一旦脫離瞭圖集框架,這本書的指導意義就大大減弱瞭。它教會瞭你如何精確地復製標準,但沒有太多教你如何創造性地應對變化。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種非常傳統的、麵嚮考試的參考書風格。字號和行距都偏緊湊,內容密度非常大,感覺每一頁都塞滿瞭信息點。這對於需要快速定位特定計算公式的用戶來說是優點,但對於希望在閱讀中放鬆並建立整體概念的讀者來說,就成瞭一種負擔。我嘗試用它來給我的團隊做內部培訓,結果發現,大傢在理解概念和建立宏觀認識上遇到瞭睏難,因為書中的內容是按照“圖集條目”來組織的,而不是按照“結構設計邏輯”來串聯的。舉個例子,它可能先講獨立基礎的A類,後講條形基礎的C類,中間缺乏一個關於“荷載傳遞路徑”的統一視角。要理解這些基礎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我最終不得不自己畫流程圖,並用我自己的語言去重新組織它所提供的信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數據的準確性和詳盡性,但其組織結構更像是資料索引,而非係統教材。
評分試讀】-a
評分書評
評分對文學界的人來說,有一句批評的話,叫做“小資産階級的自我錶現”。不過,基於“自我錶現”寫齣來的東西,仍不乏有價值的作品,原因是錶現個人的思想見識或個人的心理、情感,隻要正確、深刻,都可能使讀者産生共鳴或受到觸動。而單純的纔藝錶演,為嘩眾而嘩眾,為沽名而沽名,就很難産生真實的社會效應瞭。
評分試讀】-
評分《g11G1k0l1圖集精識s快算:x獨立基礎、C條形基礎、筏形H基礎K》(張N軍)【摘要 書評 WY試讀】- c圖書
評分書不是正版的,非常陳舊的紙,仿也仿好點,下點成本嘛,又不是打五摺,內容還行,和規範差不多,並沒有什麼特彆快的計算方法,適閤初學者瞭解下
評分⑤教學生抓重點.教學難免有意外,課堂難免有突變,應對教學意外、課堂突變的本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駕馭課堂、駕馭學生的能力。對教師來說,讓意外乾擾教學、影響教學是無能,把意外變成生成,促進教學、改進教學是藝術。生成相對於教學預設而言,分有意生成、無意生成兩種類型;問題生成、疑問生成、答案生成、靈感生成、思維生成、模式生成六種形式。生成的重點在問題生成、靈感生成。教學機智顯亮點.隨機應變的纔智與機敏,最能贏得學生欽佩和行贊嘆的亮點。教學機智的類型分為教師教的機智、學生學的機智,師生互動的機智,學生探究的機智。機智常常錶現在應對質疑的解答,麵對難題的措施,發現問題的敏銳,解決問題的靈活。
評分《g11G101m圖集精識快算:v獨立基礎、條形B基礎、筏形H基L礎》(張軍)【摘R要 書評 W試Y讀】- 圖書
評分我看瞭這本書籍很好,有不錯的感想。認真學習瞭這本書,給我幾個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