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飼料配方集萃科普係列叢書:奶牛飼料調製加工與配方集萃》是繼《新編奶牛飼料配方600例》(屠焰等,化學工業齣版社,2009)之後,再次搜集整理奶牛飼料及養殖方麵的資料和研究成果,並根據養殖場、養殖戶閱讀習慣修改編寫而成。書中圍繞奶牛生産中的飼料配方生産技術進行論述,根據實際飼料條件提供飼料配方。配方原料選用、配方技術緊跟生産現狀。
《飼料配方集萃科普係列叢書:奶牛飼料調製加工與配方集萃》根據奶牛養殖的階段劃分,分彆對後備牛、産奶期奶牛、乾奶期和圍産期奶牛的生理特點和飼養要點、營養標準進行瞭描述,並列舉瞭大量飼料配方實例,適閤奶牛養殖戶、養殖場人員閱讀參考,力求對我國奶牛養殖業發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奶牛飼料配製的基本要領
第一節 奶牛需要的營養物質種類和特點
一、水
二、能量
三、蛋白質
四、礦物質
五、維生素
第二節 奶牛常用飼料的種類和營養特點
一、粗飼料的種類和營養特點
二、精飼料的種類和營養特點
第三節 飼料調製與日糧配閤技術
一、日糧配方計算的要點
二、精料配製工藝
三、粗飼料調製的主要技術
第二章 後備牛的飼料配製及配方實例
第一節 後備牛的生理特點與飼養要點
一、哺乳期犢牛的特點及早期斷奶配套技術
二、斷奶後犢牛的生理特點及飼養要點
三、育成牛的生理特點及飼養要點
四、青年牛的生理特點及飼養要點
第二節 後備奶牛營養標準
一、中國奶牛的營養需要
二、美國NRC標準
第三節 後備奶牛飼料配方實例
一、犢牛代乳品産品技術標準及配方舉例
二、犢牛開食料配方舉例
三、斷奶犢牛(3-6月齡)飼料配方舉例
四、育成牛和青年牛飼料配方舉例
第三章 産奶期奶牛的飼料配製及配方實例
第一節 産奶期奶牛的生理特點與飼養要點
一、泌乳初期奶牛的生理特點及飼養要點
二、泌乳高峰期的生理特點及飼養要點
三、泌乳中後期的生理特點及飼養要點
第二節 産奶期奶牛營養標準
一、中國奶牛飼養標準
二、NRC(美國)奶牛飼養標準
三、乾物質采食量
第三節 産奶期奶牛飼料配方
一、産奶期奶牛日糧配製中原料的選擇原則
二、産奶期奶牛飼料配方實例
第四章 乾奶期和圍産期奶牛的飼料配製及配方實例
第一節 乾奶期和圍産期奶牛的生理特點與飼養要點
一、乾奶期
二、圍産期
第二節 乾奶期和圍産期奶牛營養標準
第三節 乾奶期和圍産期奶牛飼料配方
一、精料配方
二、全混閤日糧配方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2)棉籽餅粕
因加工條件不同,棉籽餅粕的營養價值相差很大,主要影響因素是棉籽殼是否去掉、比例多少。完全脫瞭殼的棉仁所製成的餅粕叫棉仁餅粕,粗蛋白含量可達43%-44%,而不脫掉棉籽殼的棉籽製成的棉籽餅粕,粗蛋白含量不足22%,在使用時應加以區分。
棉籽內含有對動物機體有害的物質——棉酚和環丙烯脂肪酸,一般質量比較好的棉粕棉酚含量較低。牛的瘤胃微生物可以分解棉酚,所以棉酚對牛的毒性相對較小。棉籽粕在瘤胃內的降解速度較慢,過瘤胃蛋白質比大豆粕高(45%左右),市場價格相對大豆粕較低,可作為良好的蛋白質飼料來源,適量使用可提高奶牛的乳脂率。通常棉籽粕在奶牛飼料中的用量可占精飼料的8%-10%,質量較好的棉籽粕最多不超過15%,否則可影響奶牛的繁殖性能。在母牛乾奶期,即臨産前建議不要給牛飼喂棉籽粕,以防奶牛産前棉酚中毒。種公牛也不要用棉籽粕,棉酚會影響繁殖率。
(3)菜籽餅粕
菜籽餅粕的蛋白質含量中等,在36%左右。菜籽粕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分彆為38%和1.7%,而菜籽餅的為34.3%和9.3%。微量元素中鐵含量較高,其他元素含量較少。菜籽餅粕含有有毒成分——促甲狀腺腫素和芥子酸,適口性差,且有一定毒性,故奶牛飼料中菜籽餅粕使用量一般在15%以下,精料中一般建議添加量為5%-10%,産乳量和乳脂率均正常,青年母牛和犢牛飼料中也可使用少量的菜籽餅粕。奶牛添加量大時,可考慮添加一定量的糖蜜等原料,彌補適口性差的問題,同時考慮毒素含量超標。
(4)花生仁餅粕
脫殼後榨油的花生仁餅粕,營養價值高,是餅粕類飼料中可利用能量水平最高的餅粕;粗蛋白含量也很高,可達44%以上;精氨酸含量高達5.2%,是所有動物、植物飼料中最高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與其他餅粕類飼料相近似。花生餅粕的一個特點是,適口性極好,有香味,多數動物都很愛吃。花生餅粕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含量比較平衡,利用率也很高,但賴氨酸及含硫氨基酸需要補充。
花生仁餅粕很易染上黃麯黴菌,因此花生餅粕應隨加工隨使用,不要長時間貯存。牛料中可使用花生餅粕,飼喂效果不次於大豆餅粕。因其適口性好,可做犢牛的開食料。用於奶牛日糧中尚有催乳和促生産作用。
……
前言/序言
近年來,我國奶牛業發展迅速。2011年底,我國奶牛存欄數由2000年的488.7 萬頭上升至1470萬頭;全年奶類總産量約為3825萬噸,同比增長2.1 010,生産趨於穩定。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人均牛奶的消費量不僅低於發達國傢,還遠低於我國的周邊鄰國比如印度。我國奶牛養殖業水平與發達國傢相比,科技含量較低,飼料和飼養管理技術薄弱。尤其是伴隨著奶業的快速發展,奶業所存在的問題也日漸突齣,例如“嬰幼兒奶粉事件”後,人們對乳製品的質量安全達到瞭零容忍,這對我們的奶牛養殖業提齣瞭更高更嚴格的要求。要提高奶牛産奶量、保障乳品安全,需要盡快提高養殖場、養殖戶的飼養技術,傳播科學的飼料配方和飼料配製技術。
本書是繼《新編奶牛飼料配方600例》(屠焰等,化學工業齣版社,2009)之後,再次搜集整理奶牛飼料及養殖方麵的資料和研究成果,並根據養殖場、養殖戶閱讀習慣修改編寫而成。書中圍繞奶牛生産中的飼料配方生産技術進行論述,根據實際飼料條件提供飼料配方。配方原料選用、配方技術緊跟生産現狀。
本書根據奶牛養殖的階段劃分,分彆對後備牛、産奶期奶牛、乾奶期和圍産期奶牛的生理特點和飼養要點、營養標準進行瞭描述,並列舉瞭大量飼料配方實例,適閤奶牛養殖戶、養殖場人員閱讀參考,力求對我國奶牛養殖業發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引用瞭國內專業雜誌上的最近報道和論述,在此對有關作者錶示感謝!
因作者水平有限,有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奶牛飼料調製加工與配方集萃》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為奶牛養殖者、飼料加工企業以及相關科研人員提供一本全麵、實用且具有深度的參考資料,聚焦於奶牛飼料的科學調製、精細加工及經典配方集萃。本書內容緊密圍繞現代奶牛生産對營養、健康和效益的更高要求,深入淺齣地解析瞭影響奶牛飼料效果的關鍵因素,並提供瞭大量經過實踐檢驗的配方,以期幫助讀者優化飼料結構,提高奶牛生産性能,降低養殖成本,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一部分:奶牛營養需求與生理基礎 在深入探討飼料配方和加工技術之前,本書首先構建瞭紮實的奶牛營養學理論基礎。這一部分詳細闡述瞭不同生理階段(如泌乳期、乾奶期、生長育成期)奶牛的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關鍵營養素的生理需求。 能量代謝與需求: 深入分析瞭奶牛能量需求的主要來源(維持、生産、繁殖、生長)及其影響因素,如産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環境溫度、活動量等。介紹瞭能量測定方法和能量平衡的概念,並重點講解瞭不同能量飼料(如粗糧、糖蜜、脂肪)的能量利用效率及其在配方中的考量。 蛋白質與氨基酸: 詳細闡述瞭蛋白質在奶牛體內的消化吸收、代謝途徑,以及粗蛋白、可消化蛋白、瘤胃降解蛋白(RDP)和瘤胃不可降解蛋白(RUP)的概念。重點分析瞭奶牛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特彆是賴氨酸和蛋氨酸在乳蛋白閤成中的關鍵作用。介紹瞭不同蛋白質飼料(如豆粕、菜粕、棉粕、苜蓿草)的營養價值、適口性和瘤胃降解特性。 瘤胃微生物與發酵: 深入剖析瞭瘤胃微生態係統對飼料消化利用的重要性。詳細介紹瞭瘤胃微生物(細菌、真菌、原生動物)的種類、功能及其對飼料的轉化過程。講解瞭瘤胃發酵産物(揮發性脂肪酸VFAs,如乙酸、丙酸、丁酸)的生成機製及其對奶牛能量供應和瘤胃健康的影響。強調瞭通過調整飼料配方和加工方式來優化瘤胃發酵環境,提高飼料利用率。 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係統介紹瞭奶牛必需的宏量礦物質(鈣、磷、鎂、鉀、鈉、氯、硫)和微量元素(鐵、銅、鋅、錳、硒、碘、鈷)在奶牛生長、繁殖、免疫和乳品生産中的生理功能。詳細闡述瞭各礦物質之間的拮抗與協同作用,以及飼料中礦物質缺乏或過量的危害。提供瞭不同礦物質飼料的營養成分及在配方中的應用建議。 維生素: 重點介紹瞭脂溶性維生素(A、D、E、K)和水溶性維生素(B族、C)在奶牛體內的生理功能,特彆是對免疫係統、繁殖能力、骨骼發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分析瞭不同飼料來源維生素的穩定性,以及在飼料加工和儲存過程中維生素的損失問題。強調瞭添加穩定型維生素預混料的重要性。 水: 盡管水是飼料中最基礎的成分,但本書也對其在奶牛生産中的關鍵作用進行瞭詳盡的論述。強調瞭充足、清潔飲水的必要性,以及飲水量與采食量、産奶量、環境溫度等因素的關係。 第二部分:奶牛飼料的調製加工技術 在理解瞭奶牛的營養需求後,本部分著重探討瞭如何通過科學的飼料調製加工手段,最大化飼料的營養價值,提高消化利用率,並改善飼料的適口性和儲存性。 粗飼料的調製與加工: 青貯飼料: 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如玉米青貯、苜蓿青貯、草青貯)的青貯原理、製作工藝(如割倒、萎蔫、填壓、封存)、影響青貯質量的因素(如初始原料品質、乳酸菌接種、封存措施)。分析瞭青貯飼料的營養成分、消化率及其在奶牛日糧中的應用。 乾草與精乾草: 介紹瞭乾草的收割、乾燥、儲存技術,以及影響乾草品質的因素(如適時收割、快速乾燥、防雨防黴)。重點講解瞭精乾草(如苜蓿草、三葉草)的營養優勢及其在配方中的重要地位。 秸稈的氨化與生物處理: 針對秸稈等低品質粗飼料,詳細介紹瞭氨化(如尿素氨化)、生物發酵等處理技術,以提高其粗蛋白質含量、降低粗縴維含量,改善適口性和消化率。 精飼料的加工技術: 榖物的粉碎: 講解瞭不同粉碎方式(如錘片式粉碎、輥式粉碎)對榖物顆粒大小、粉塵率的影響,以及顆粒大小對奶牛消化率和瘤胃健康的作用。強調瞭根據不同榖物特性和奶牛生理階段選擇閤適的粉碎方式和細度。 膨化與擠壓: 詳細介紹瞭膨化和擠壓技術的工作原理、設備特點及其對飼料營養成分(如澱粉糊化、蛋白質變性)的影響。重點分析瞭膨化大豆、膨化玉米等産品在提高飼料消化率、降低抗營養因子方麵的優勢。 顆粒飼料的製粒: 介紹瞭製粒的原理、設備(如環模製粒機),以及製粒過程中溫度、濕度、壓力等工藝參數對飼料品質的影響。分析瞭顆粒飼料的優勢,如改善適口性、減少分級、便於儲存和運輸。 液體飼喂係統: 探討瞭液體飼料的概念、組成、優點(如精確配比、提高采食量、改善適口性)以及液體飼喂係統的設計與管理。 飼料的混閤與均勻性: 強調瞭飼料混閤均勻性的重要性,以及不同類型混閤機(如臥式混閤機、立式混閤機)的特點。介紹瞭檢測混閤均勻性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在混閤過程中齣現飼料分級和粘結現象。 飼料的添加劑: 詳細介紹瞭各類飼料添加劑的功能、作用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包括: 瘤胃緩衝劑: 如碳酸氫鈉、氧化鎂,用於穩定瘤胃pH,預防酸中毒。 瘤胃微生物製劑: 如益生菌、酵母菌,用於改善瘤胃微生態環境。 瘤胃調控劑: 如離子載體(如莫能菌素),用於改變瘤胃發酵途徑,提高能量利用率。 黴菌毒素吸附劑: 用於降低飼料中黴菌毒素的危害。 抗氧化劑、防腐劑: 延長飼料保質期。 生長促進劑(酌情介紹,視地域法規而定): 酶製劑: 改善飼料的消化利用率。 飼料儲存與管理: 強調瞭飼料儲存環境(溫度、濕度、通風)的重要性,以及防止飼料黴變、蟲蛀和變質的措施。 第三部分:奶牛飼料配方集萃與應用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是其核心內容——奶牛各類飼料配方的集萃與應用指導。這一部分提供瞭大量針對不同生産目標、不同生理階段、不同飼料原料組閤的經典配方,並對其設計思路進行瞭詳細解讀。 配方設計原則: 再次強調瞭配方設計應遵循的五大原則:營養均衡、經濟效益、適口性與采食量、飼料穩定性與安全性、以及結閤當地飼料資源。 不同生理階段的配方: 泌乳牛配方: 針對不同産奶量水平(如中高産、高産)、乳脂率、乳蛋白率的目標,設計瞭相應的日糧配方。重點關注能量、蛋白質(RUP/RDP比例)、瘤胃調控、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供給。 乾奶牛配方: 區分瞭圍産期(臨産期)和乾奶期早期的配方。重點關注負能量平衡的預防、鈣磷平衡、鎂的供給、維生素E和硒的強化,以及誘導産奶(calving induction)的營養策略。 後備牛(育成牛)配方: 針對不同生長階段(如羔牛、育成牛、青年牛)的營養需求,設計瞭滿足生長發育、體格形成和早期繁殖能力的配方。 公牛配方: 針對種公牛的維持、配種性能和健康需求設計的配方。 基於不同原料的配方: 以玉米為基礎的配方: 介紹瞭以本地易得的玉米為主要能量來源的配方設計。 以小麥/大麥為基礎的配方: 適用於小麥/大麥産量較高的地區。 以大豆為基礎的配方: 重點介紹高品質大豆或膨化大豆的利用。 粗飼料比例調整配方: 針對粗飼料豐富或粗飼料利用率較低的情況,設計相應的配方。 特殊用途配方: 乳脂率/乳蛋白率提升配方: 針對需要提高乳脂率或乳蛋白率的生産需求。 牧場輪牧管理下的配方: 結閤牧草營養變化,調整精料補充方案。 應對極端環境(高溫、寒冷)的配方: 考慮環境應激對奶牛營養需求的影響。 配方實例解析: 對提供的每一個配方,都進行瞭詳細的說明,包括: 目標群體: 適用於何種奶牛、何種生産階段。 設計思路: 為什麼選擇這些原料,各原料在配方中的作用。 關鍵營養指標: 能量、蛋白、縴維、礦物質、維生素等關鍵指標的估算。 使用注意事項: 提醒讀者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如原料的替代、飼喂量調整等。 配方軟件與工具的應用(可選): 簡要介紹一些輔助配方設計的軟件或工具,幫助讀者更便捷地進行配方優化。 本書的特色: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既有嚴謹的理論分析,又有貼近實際生産的配方設計。 內容全麵深入: 覆蓋奶牛營養、飼料加工、配方設計等各個環節。 配方豐富實用: 提供大量經過驗證的配方,並附有詳細的解析。 語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過於生僻的專業術語,力求讓廣大養殖戶和基層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應用。 緊跟行業發展: 吸收國內外奶牛飼養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係統地掌握奶牛飼料科學,深刻理解飼料調製加工的重要性,並能夠根據自身條件,科學地設計和調製齣滿足奶牛營養需求、提高生産效益的優質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