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倾情翻译
影响全球70年的现代日本学鼻祖
二战后美日国际关系史的关键文献
1944年,二战快要结束,日本败局已定。为了制定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大政方针,华盛顿委托本尼迪克特对日本进行研究。这本研究报告经过增添以后,于1946年公开出版,引起日本各界强烈震动和关注。
1951年《菊与刀》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已重印36次。
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菊与刀》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
1995年,《菊与刀》在日本加印101次。
1999年,日本一国销量已超过230万册。
至今,《菊与刀》已被翻译成30种语言,销售逾3000万册。
二战临近尾声的时候,摆在美国眼前的有两个问题:日本会不会投降?对日本能不能用对德国的办法?
为了制定后决策,美国政府动员了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日本,提供资料和意见,其中包括了本书作者、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
美国人或者更多西方人眼里不可理喻的一些行为,恰是本尼迪克特用来解析日本文化本质的范本。书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菊与刀”的组合,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
本尼迪克特在二战结束后写成《菊与刀》。《菊与刀》共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受教育。全书夹叙夹议,抛开了对樱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对家庭关系、精神信仰进行白描式的对比,诸如美国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质、战争宣传、家族关系等的不同观念。
《菊与刀》直接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的成功也证明了《菊与刀》对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从此,西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热潮也揭开了序幕。
鲁思·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
1887.6.5-1948.9.17
出生于美国纽约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曾任美国人类学学会主席
代表作《菊与刀》被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三岛由纪夫盛赞为“着力阐述日本传统文化之二元性,在对日本文化深感好奇的西方人中影响力颇为深厚”。
译者
何晴
80后,出生于苏州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文化人类学博士在读
已出版作品:
《1294》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目录
Chapter 01 任务:研究日本
Chapter 02 战争中的日本人
Chapter 03 各就其位
Chapter 04 明治维新
Chapter 05 历史和世界的亏欠者
Chapter 06 回报万分之一
Chapter 07 “难承受”的报答
Chapter 08 洗刷污名
Chapter 09 人情的范畴
Chapter 10 美德的困境
Chapter 11 自我约束
Chapter 12 儿童学习
Chapter 13 投降后的日本人
译后记
翻开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日本内心世界的窗户,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于我想象中的日本。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叙述者,她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般的严谨,挖掘出日本文化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模式和价值观。最令我震撼的是她对日本社会中“恩”与“义”的剖析。这种复杂的伦理体系,既是社会运转的润滑剂,也是个体行为的隐形枷锁。我开始理解为何日本人会在许多场合表现出极度的礼貌和克制,也明白了为何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做出看似不合逻辑的牺牲。书中对“耻感”的细致描绘,更是颠覆了我以往对“罪感文化”的认知。它不再仅仅是一种羞耻的心理反应,而是一种贯穿始终的社会控制机制,塑造了个体的行为规范和内心驱动。这种对文化差异的深入洞察,让我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很多观念,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完全不适用。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深度对话,她引导我一步步剥开日本文化的层层外衣,去触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核心。书中的例子信手拈来,却又饱含深意,每一次的解读都像在点亮我心中对于日本的某个模糊区域。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让你重新思考“国家”与“国民”之间关系的著作。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并非直接评判日本的政治制度或军事行为,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塑造日本人性格和行为模式的文化土壤。她以严谨的人类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日本社会的细致观察和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勾勒出了一个复杂的、充满张力的民族图景。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日本社会中“耻感”与“罪感”差异的深刻剖析。这种对于外部评价和内在道德律的不同侧重,直接影响着日本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判断。她认为,日本人并非没有道德感,而是他们的道德感更多地体现在对他人的期望和对自身行为的外部约束上。这种文化基因,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乃至国家行为。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文化实验室,观察着各种文化元素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塑造出这个独特的民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表面现象,深入理解一个民族深层特质的途径,让我对日本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设任何关于日本的先入之见,而是带着一种纯粹的好奇心,想要探究一个截然不同的文明。鲁斯·本尼迪克特以她卓越的人类学功底,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日本精神世界的窗户。她没有进行简单的道德审判,而是以一种解剖学的精准,剖析了日本文化中那些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特质。我对书中关于“矛盾”的论述尤其着迷,例如日本人既可以极其个人化地追求自我完善,又能在集体面前展现出高度的服从性。这种看似悖论的组合,恰恰构成了日本民族性格的独特之处。作者通过对日本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家庭结构等多个维度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这些特质的文化根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自我的界定”的探讨,日本人如何在一个高度集体化的社会中,找到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这种界定如何影响他们的社会行为。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日本文化符号,它们不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被置于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中,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评分这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的书,它像一块陈年的美酒,越品越能体会出其醇厚的味道。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以其人类学家的敏锐触觉,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立体而复杂的日本民族。我被书中关于“人情”的探讨深深吸引,这种“人情”并非简单的利益交换,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义务和情感纽带,贯穿于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她解释了日本人如何在维护这种“人情”的同时,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个人界限。此外,作者对“责任”的解读也让我印象深刻,日本人对责任的承担,既是出于对外部评价的在意,也是源于对自身职业和身份的认同。这种深厚的责任感,在理解日本社会高效运转的背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有机会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和欣赏一个与众不同的文明。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文化洞察,让我对日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这本书中呈现的日本,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内在逻辑的社会。作为一位出色的人类学家,她以一种超脱于时代和政治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塑造日本人行为模式的文化基因。我被书中关于“集体主义”的精细阐述所吸引,这种集体主义并非简单的盲从,而是一种基于个人身份认同和社会责任的自觉选择。作者解释了日本人如何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这种定位如何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她对“依赖”与“自立”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也同样精彩,揭示了日本人如何在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中,保持个体尊严和独立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日本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人类多样性的指南。它鼓励我们去破除刻板印象,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去审视不同的文化。每一次的阅读,都让我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这是一部能够彻底颠覆你对日本固有认知的作品。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以其深厚的人类学造诣,对日本民族的性格和文化进行了极其深入和细腻的剖析。她并没有简单地将日本人描绘成单一的形象,而是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张力的民族群像。书中关于“自我约束”与“情感爆发”之间微妙平衡的论述,让我对日本人的行为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开始理解,那些看似冷漠和疏离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深层的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作者通过对日本戏剧、宗教仪式、民间故事等多种文化形式的分析,揭示了这些行为模式的文化根源。我尤其欣赏她对“净化”概念的解读,这种对洁净的追求,不仅仅是表面的清洁,更是精神层面的洗礼,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文化探险,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对日本这个国家和人民有了更深刻的敬意。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不同文化的优秀范本。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洞察力,它能够让你对日本文化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鲁斯·本尼迪克特以其卓越的人类学功底,为我们揭示了日本民族性格中那些看似矛盾却又相互依存的特质。我被书中关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精细分析所吸引,日本人如何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下,巧妙地界定和表达自我。她解释了这种复杂的界定方式,如何影响了日本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此外,作者对“秩序”的追求和理解也让我茅塞顿开。这种对秩序的崇尚,并非简单的服从,而是源于对和谐社会关系的维护和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这种文化基因,在理解日本社会高效运作和高度自律的背后起着关键作用。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文化挖掘,每一次的解读都让我对日本这个国家和人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不同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宝贵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其深刻的洞察力,它不仅仅是对日本文化的表面介绍,更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探索。鲁斯·本尼迪克特以其人类学家的严谨和远见,为我们揭示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性。我被书中对于“等级”的细致描绘所吸引,这种等级观念并非简单的社会阶层划分,而是渗透到语言、行为、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精密的社会运作规则。她解释了日本人如何在遵循这些规则的同时,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个人选择空间。此外,作者对“忠诚”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这种忠诚不仅仅是对个人,更是对所属团体、对传统、对社会规范的无条件遵从。这种文化特质,在理解日本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精密的考古发掘,每一次的解读都让我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自己文化的局限,去理解和欣赏其他文明的独特之处。
评分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日本民族性的独特视角,她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对一个正在发生巨变的国家的深度解读。这本书的写作背景非常特殊,正值二战期间,作者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资料,包括文学、戏剧、社会习俗等,试图勾勒出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她并没有简单地将日本人标签化,而是努力去理解他们文化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我被书中对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的分析所吸引,这种等级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同时,作者对“自我修养”的探讨也十分精彩,她揭示了日本人如何在个人行为和公共规范之间寻求平衡,以及这种平衡是如何塑造他们的个性和群体认同的。阅读这本书,让我有机会跳出自己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那些看似难以理解的日本现象,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有迹可循,充满了合理性。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对日本文化的解读,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不同文化的通用方法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智慧。
评分这是一本能让你对日本产生更深层次理解的书,它不仅仅是关于日本文化表象的描摹,更是深入到日本民族精神内核的剖析。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以她敏锐的人类学视角,在二战的特殊背景下,试图理解这个曾经的“敌人”为何会做出那样令人费解的行为。她并没有采取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而是以一种抽离和客观的态度,去解读日本文化中那些看似矛盾却又相互统一的特质。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解剖一个复杂的生物体,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精妙之处。作者用大量案例和严谨的分析,勾勒出日本社会特有的等级秩序、集体主义以及个体在其中的位置。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耻感文化”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解释了为何日本人在某些情境下会表现出强烈的自律和对他人的在乎,同时也揭示了这种文化背后可能存在的压抑和不自由。这种对文化深层结构的洞察,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以往对日本的刻板印象,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在此刻得到了整合和升华,形成了一个更完整、更立体的日本形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不同文明的方式,一种跨越文化界限的共情能力。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喜欢”或“不喜欢”日本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理解”的书。即使你之前对日本文化一无所知,也能通过这本书建立起一个扎实的认知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