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曆史唐德剛先生國內授權
附贈原聲現場光盤
晚年張學良如何讓看待西安事變?
“花花公子”究竟有多少女人?
東北易幟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張作霖與日本的關係如何?
《張學良口述曆史》中,在張氏印象裏,張作霖吃飯,四菜沒湯;張作相節儉,一個雞蛋分兩餐;葉公超好色,顧維鈞風流;蔣介石隻剩下瞭個派頭;汪精衛、陳壁君的奇妙夫妻檔;鬍漢民發牢騷;孫中山一句話論東北局勢;郭鬆齡寜摺不彎,吳佩孚浪得虛名;閻锡山見風使舵、張宗昌能戰、孫傳芳不甘寂寞;以及溥儀溥傑,沒落的皇室傢族的種種……張氏的口述,隨興而談,隨意而至,流於細碎,卻趣味盎然,更往往於不經意間,好比在曆史的鐵屋子裏,開齣一片極窄的天窗,露齣來的,是遍尋史書也不能得的真實。
唐德剛,著名曆史學者,生於1920年,安徽閤肥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博士。長期緻力於美國史、亞洲史和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並對口述曆史的發展有很大貢獻。主要著作有《顧維鈞迴憶錄》、《李宗仁迴憶錄》、《鬍適口述自傳》、《晚清七十年》等。
齣版說明
張學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第一章 身世:大帥起自草莽
1. 張傢發跡前
2. “那國傢的玩意兒,能隨便給你麼
3. 大帥本是草莽英雄
4. 父親有雄纔
第二章 年少時:將門父子情
1. 少年聰慧
2. 本想學救人,卻變成殺人
第三章 女人們: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
1. 賢妻良母於鳳至
2. 我和趙四
3. 非常喜歡梁九小姐
4. 很多女朋友
5. 葉公超、顧維鈞逸事
第四章 內戰和將領們
1. 我的帶兵之道
2. 吳佩孚:西蜀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3. 郭鬆齡:寜摺也不彎
4. 南口軍紀案
5. 張宗昌之死
6. 厭倦瞭內戰
7. 我就想自個兒逃瞭
第五章 不做東北皇帝
1. 東北易幟
2. 閻锡山乾不過我
3. 美麗的東北
4. 市長風波
5. 和汪精衛的交往
6. 熱河失守:東北軍是我的包袱
7. 墨索裏尼小姐
8. 鬍漢民
第六章 “九一八”與西安事變
1. 要還,就把東三省還國傢
2. 我的事情就是到36歲
第七章 餘生:英雄坐老
1. “懺悔錄”風波
2. 我和溥傑
3. 我的孩子們
4. 喜京戲好字畫
外編 唐德剛論張學良
從北京政變到皇姑屯期間的奉張父子
花花公子·政治傢·軍事傢
張學良將軍的赤子之心
敬悼張學良將軍“舊”詩一束
附錄一先大元帥的早年生活和事功
附錄二本書所述大事年錶
2.我的事情就是到36歲
……
蔣先生是原諒我瞭,不原諒我,他不把我槍斃呀?我到南京是預備被槍斃的,我是應該被處死刑的,我是個軍人,我懂得。我也帶兵,也帶過部下。假設我的部下這樣,我就把他槍斃瞭。
到南京,我真是都準備好,預備死!我這個人就是這麼一個人呀,我不在乎的,真是不在乎!就是今天我還敢說這句話,當你麵說,假如國傢要用(得)著我,雖然九十歲瞭,我赴湯蹈火我不推辭!好事我不乾,假設那個事沒人能乾,沒人敢乾,我今天雖然九十瞭,我還是想。可是為私人事情,我也不幫誰私人忙,也不幫誰,我就是過去,我也不是幫蔣先生忙,也不是幫誰私人的忙,我完全是問心無愧!
西安事變的時候,(有人)說我放瞭蔣公是為瞭給蔣夫人一個生日禮物。
到南京的時候,那我真決心去死啊,南京把我槍決瞭,我不敢說;要是我部下這樣子,我就把他槍決瞭。那我對老先生,我要負起責任呐,可以說,大部分的決心我是下定要死瞭。
他不在瞭,現在我講,否則,我不講。本來我是決心至死不說齣來這個事情的,西安這事,至死我不說齣去的,不是因為麵子的事情。你問我,我不能不說。
彆人說“擴大會議”的時候,我是幫蔣先生的忙。不是!
是我的主張,我認為他那麼做是不對的。
我跟蔣先生兩個衝突,沒旁的衝突,就是衝突這兩句話,
就是兩句話:他是要“安內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內”。我們兩個衝突就是衝突這點,沒有旁的衝突,一點衝突沒有,旁的沒有衝突。所以呀,蔣先生的那個秘書,叫汪日章,他說,我從來沒聽見有人敢跟他這樣子吵的!
我跟蔣先生是痛陳呐,蔣先生也罵我,罵得很厲害的!我說,這樣下去,你就等於投降呀。蔣先生說,漢卿呀,你真是,你無恥,咱們軍人從來沒有“降”這個字。我說,你這樣做比投降還厲害,不戰而屈人之兵,上策也。你這樣子叫人傢不戰就把我們中國一點點吞去,你不等於比投降還不如?
蔣先生大罵我呀,我跟他這樣吵呀,蔣先生當時看我的情形很怪,後來也很安慰我幾句。
還有蔣先生幾句話,現在他已經不在瞭,(否則)我不願意說齣來。他一句話把我激怒瞭,我真怒瞭,就因為學生運動時候,我不好意思再說他瞭,因為我真是氣呀,他說用機關槍打,我說機關槍不去打日本人,怎麼能打學生?我火瞭,我真火瞭,所以這句話把我激怒瞭。
我這個人是這樣子,你彆看我太太跟我這麼凶,她可是怕我發火,我要是發瞭火,我誰也不怕的,我發火會開槍打人的。我真怒瞭,所以我纔會有西安事變。我怒瞭什麼呢?我的意思是這麼一句話:你這個老頭子,我要教訓教訓你!我現在已經九十歲瞭,我就是這麼一個人。我最近我自己發現一個事兒,我的事情是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瞭,真是三十六歲,從二十一歲到三十六歲,這就是我的生命。
蔣公這個人,我認為他失敗瞭。
蔣先生這個人,我跟你講,我不願意批評他。蔣先生這個人很頑固,很守舊的,太守舊瞭!這麼講吧,我擱這麼一句話批評他,假設能做皇帝,他就做皇帝瞭。就這麼一句話。他認為我說的事都是對的,我做的事情就應該是對的,他就剩個派頭。
說實在的,蔣先生對我,我暗中想,他對我也相當看得起。覺得我有種?這話倒不敢說,他不能容忍人傢挑戰他的權威,我損害瞭他的尊嚴。
但是,我到瞭南京的時候,我也說這句話,我當時在西安,我也說過這個話,不曉得西安現在還有人在不在,不過最近死瞭一個人,還有我的處長都在那兒。我當時就說,好像燈泡,我暫時把它關一下,我給它擦一擦,我再給它開開,讓它更亮。實際上我這樣做,他不是更亮瞭?
我到南京,他們問我,你為什麼你要自己來送。我說說句不客氣的話,我說那是個泥菩薩呀,所謂首領就是個泥菩薩呀,我把那泥菩薩已經扳倒瞭,那我隻好把這個泥菩薩扶起來。它有靈,拿(它)我腦袋疼,不能不給他磕頭呀。到南京,我一樣是請罪,(再)一樣我也是讓他維護權威,既然這樣答應瞭。
那蔣先生也真是說到做到,當時我沒跟他講,現在我可以說,他後來也真是做到瞭,他沒說假話:我不剿共,我不剿共,跟共産黨閤作。
這是他親自跟我講的。不是我當時聽到,我絕不說這話。
現在事情已經過去瞭,他不願意我把這個事情說齣來,但這個事情,我現在都可以直截瞭當說的。我是跟周恩來見麵瞭,我跟你說,中國現代人物,我最佩服是周恩來,我最佩服他。
這個人,我們倆一見麵,他一句話就把我刺透瞭,他也相當佩服我,你看周恩來說沒?可以說我們倆一見麵,我當時我答應周恩來瞭。周恩來說,如果你能夠做保證,那我們共産黨呀可以放棄掉這些個事情,我們很希望這樣,你能領導,我們更願意。我說我去說服。我自個太自驕瞭,我說我去說服蔣先生,我可能把他說服瞭,我負責任,我說我給你保證,如果你們這個條件是真的,都是這樣,不變。他說好。
……
這本書的敘事手法實在是太引人入勝瞭!作者仿佛擁有某種魔力,能將那些塵封已久的往事,以一種近乎身臨其境的方式娓娓道來。我常常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在與一位曆經滄桑的長者對坐,聽他講述那些決定瞭時代走嚮的瞬間。他對於細節的把控令人驚嘆,無論是對特定人物的音容笑貌的描摹,還是對某一曆史場景下微妙的心理活動的刻畫,都顯得那麼真實可感,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關鍵的曆史節點,書中並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的評判口吻,而是將自己置於那個特定時空下,展現瞭決策者在巨大壓力下的掙紮、權衡與無奈。這種“在場感”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性,讓人不禁反思,如果換作是我,是否能做齣比他當時更好的選擇。閱讀體驗是極其流暢且富有張力的,行文間不時穿插的那些充滿個人色彩的感慨和反思,更是為厚重的曆史增添瞭一抹人性的溫度。讀完之後,留給讀者的不僅僅是曆史的知識點,更是一種對個體命運與宏大曆史交織關係的深刻體悟。
評分從結構上看,這部作品的處理堪稱一絕。它並沒有采用傳統傳記那種嚴格的時間綫索推進,而是更像是一張由無數記憶碎片編織而成的網。不同時期的事件和人物會以一種近乎意識流的方式相互交織、相互映照。這種非綫性的敘事結構,極大地模擬瞭人類記憶的提取方式——一件往事往往會因為一個觸點而被喚醒,並牽扯齣更早或更晚的相關聯的場景。這種安排的好處在於,它讓讀者得以跳脫齣曆史事件本身的綫性因果鏈條,更專注於體驗特定人物在不同階段的心路曆程和心境變化。比如,某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童年迴憶,可能會被放在一個重大曆史轉摺點之後來敘述,這種跨越時空的對比和烘托,極大地增強瞭戲劇張力,也讓人更深刻地理解瞭人物性格的形成軌跡。這種編排上的匠心,使得全書的閱讀體驗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每一次翻頁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聯結和頓悟。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老實說,初看之下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樸實甚至略顯平淡,但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直白,反而構建瞭一種強大的真實力量。它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沒有故作深沉的晦澀,如同未經雕琢的玉石,帶著歲月的包漿和曆史的質感。作者的錶達方式非常貼近口語的自然流動,仿佛是午後閑談時突然憶起某事的片段,信手拈來,卻字字珠璣。我特彆欣賞他對於一些復雜政治局麵的描述,沒有陷入僵硬的理論框架,而是通過一係列具體的事件串聯,展現瞭當時各方勢力的微妙平衡與衝突,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現實睏境,被描繪得淋灕盡緻。這種基於親曆者的視角,使得原本抽象的政治博弈,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煙火氣和人情味。對於那些習慣瞭教科書式敘事的讀者來說,這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或許需要一點時間適應,但一旦進入節奏,就會發現它蘊含著多麼深厚的曆史洞察力,它教會我們,曆史的真相往往藏在最不經意的日常對話和最私密的個人感受之中。
評分這本書在語言的運用上,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其齣人意料的“現代感”與“疏離感”並存。盡管內容涉及的都是幾十年前的往事,但其對當時社會氛圍、人際交往的描述,卻能精準地擊中當代讀者的某些情感共鳴點。那種身處權力中心卻又感到無力、渴望變革卻又被現實束縛的復雜情緒,在跨越瞭漫長的時間後,依然具有強大的穿透力。同時,在描述一些關鍵的談判或會麵場景時,作者的筆觸又顯得異常冷靜和剋製,仿佛拉開瞭一段距離來客觀地審視自己當年的行為,這使得敘述擁有瞭一種奇特的“曆史的疏離感”,好像在看一部自己齣演的、劇本已經寫好的電影。這種冷靜與熱情的交替,使全書的基調保持在一種令人既沉浸又警醒的平衡狀態。這無疑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的著作,它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在提供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
評分我尤其欣賞這本書中流露齣的那種高度的自我審視精神。能夠如此坦誠地迴顧自己波瀾壯闊卻也充滿爭議的一生,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清醒的頭腦。讀者可以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深刻的自我和解的努力,以及對曆史定論的某種程度上的超脫。他對自己年輕時某些激進行為的剖析,對自身局限性的承認,都展現瞭一種超越“英雄”或“罪人”二元對立的復雜人性。書中對許多重要人物的評價,也並非簡單的好壞標簽,而是充滿瞭對個體處境的理解與同情,即使是政敵,其立場和動機也被盡可能地還原。這種近乎哲學層麵的反思,使得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口述史記錄,而上升到瞭對“曆史如何塑造人,人又如何麵對曆史”這一永恒命題的探討。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曆史人物的判斷更加審慎和立體瞭,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結論,而是開始探究他們行動背後的復雜動因。
評分我個人很不喜歡他,可是孩子一同學生日,該同學很粉他,孩子買來做生日禮物的。
評分很不多的書籍,包裝,紙張都不錯!真的值得入手!
評分給外公買的,外公很喜歡曆史,這本書很厚,值得一看。書質量也很好哦。
評分是看瞭老高的介紹纔買的這本書,內容一般,算不上很驚艷,但特彆真實。
評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評分張學良口述曆史精裝版,值得收藏
評分書很不錯,裝禎完美,紙張上乘,但對於內容及張其人!呸~
評分少帥一生唯一授權力作,推薦閱讀,包裝精美,附帶采訪光盤
評分我看完瞭,這個書真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