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圖說指壓保健:小兒厭食》是圖說指壓保健叢書之一,全書主要介紹治療小兒厭食的指壓療法、預防小兒厭食以及厭食癥患兒的日常護理知識,並將這些知識與指壓療法結閤運用;《小兒厭食》輔以大量示意圖以便讀者可以快速準確地找到穴位。《圖說指壓保健:小兒厭食》攜帶方便,書中所介紹的指壓療法簡便易學,實用性較強,適閤廣大厭食癥患兒傢長閱讀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一、小兒不吃飯,指壓來幫忙
二、孩子不吃飯,補鋅不全麵
三、什麼是小兒厭食癥
四、怎樣判斷你的寶寶有沒有厭食
五、西醫學關於小兒厭食
六、中醫學關於小兒厭食
七、分型治療
(一)食後腹脹,惡心嘔吐,舌苔白膩類型(脾失健運證)的癥狀及治療
(二)不思進食,大便稀薄夾不消化食物類型(脾胃氣虛證)的癥狀及治療
(三)不思進食,小便短黃、大便偏乾類型(脾胃陰虛)的癥狀及治療
(四)不思飲食,易發脾氣類型(肝氣鬱滯證)的癥狀及治療
(五)由於精神因素引起的小兒厭食的癥狀及治療
八、小兒厭食外治法
九、什麼是指壓療法
九、什麼是指壓療法
十、指壓療法的特點
十一、指壓療法的原理
十二、指壓療法的常用手法
十三、怎樣尋找穴位
十四、指壓療法施術時需要注意什麼
精彩書摘
李某,29歲,傢庭幸福,事業也非常成功。但是提到寶寶吃飯她就無奈地就搖頭、著急。女兒豆豆現在隻有15個月大小,是個非常聰明漂亮的孩子,不過從小到大吃飯成瞭全傢人的難題。一到吃飯,爸爸媽媽兩人都圍在豆豆身邊,一個人好言相勸,逗寶寶開心,另一個人把飯盛在勺子裏,小心翼翼地飯送到孩子嘴邊,可是豆豆每次都皺眉躲開幾乎不怎麼吃。所以豆豆媽媽也常常因為豆豆不好好吃飯哭鼻子,一麵哭,一麵求豆豆吃一口。
她領著孩子也看瞭很多的醫生,但好像效果都不明顯。後來經過好朋友她推薦,小兒推拿指壓療法可以治療。她沒有任何的中醫基礎,從試試看的心態開始,沒齣一個月的時間下來,豆豆完全的轉變瞭過來,從看見飯碗就跑,就搖頭,到看見飯碗就要搶,一口喂不到都要著急,這中間的變化令豆豆的媽媽簡直開心極瞭,她從來沒有想到豆豆居然會要搶著吃飯。
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個廣告,廣告語是這樣說的:孩子不吃飯,補鋅是關鍵。但僅僅補鋅就可以解決問題麼?
王某,34歲,她發現最近幾個月5歲的女兒丹丹身體有點改變:臉色不像以前那麼好,有點蒼白,而且總是拉稀,食欲更是大大降低,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肚子脹的難受。她很著急,看瞭電視上的廣告,覺得可能丹丹也是缺鋅,就給丹丹補鋅,可是基本沒有什麼效果。
從丹丹的麵色、大便等的癥狀,我們可以看齣,丹丹所患的厭食屬於中醫所講的脾失健運型。所以單純的補鋅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小兒的脾胃功能不好,嚴重影響到她的生長發育,後來經過辨證治療,丹丹的一係列癥狀都得到瞭根本的改善。
小兒厭食癥是指小兒較長時期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種常見的小兒脾胃疾病。通俗的講,食欲好的孩子,認為吃飯是一種快樂,喜歡吃飯而且食量較大。而厭食患兒食欲不好,視進食為負擔,厭倦吃飯,即使麵對美食也沒有興趣。本病證不包括因其他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
該病又稱消化功能紊亂。在小兒時期很常見,主要的癥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這些癥狀不僅反映消化係統的疾病,而且也多見於中樞神經係統疾病或精神障礙及多種感染性疾病。其預後一般良好,但若失治誤治長期不愈者,則會因攝入不足而導緻營養不良、貧血、並發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反復呼吸道感染等,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 小兒厭食癥是兒科常見病之一,各年齡兒童皆可發病。本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嬰兒和學齡前兒童厭食、拒食的發生率約為12%~34%,以1—6歲兒童多見,發病率較高,約占兒童疾病的40%以上,城市發病率高於農村,獨生子女的發病率更高,被認為是富裕社會兒童的主要攝食問題之一。
(1)食欲減退,不思飲食,或厭惡進食。
(2)食量明顯少於同齡正常兒童的1/3左右。
(3)厭食病程超過兩個月。
(4)體檢沒有發現消化道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
前言/序言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獨生子女數量的增多,小兒厭食癥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孩子不吃飯或吃飯難成為傢長的最大睏擾。
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治療大多數疾病時都很難與醫生及傢長好好配閤,而且藥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很多傢長擔心孩子因長期服用會影響其生長發育或引發其他並發癥,因此非藥物療法受到越來越多傢長的歡迎。
本書主要介紹治療小兒厭食癥的指壓療法。指壓療法是通過按壓人體穴位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這種療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而且沒有痛苦沒有副作用,孩子容易接受。書中還提到一些關於預防小兒厭食以及厭食癥患兒日常護理的知識,將這些知識與指壓療法結閤運用,治療小兒厭食癥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調養脾胃,激活食欲:告彆厭食,擁抱健康童年 本書並非一本單純的圖文並茂的指壓保健手冊,也不是僅僅圍繞“小兒厭食”這一單一癥狀進行論述。相反,它是一部深度探索兒童成長過程中常見喂養難題的百科全書,更是幫助傢長理解和應對孩子“挑食”、“拒食”、“食欲不振”等種種錶現的綜閤性指南。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為廣大傢長提供一套科學、係統、易於操作的育兒智慧,從而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促進身體和心理的全麵發展。 第一章:洞察孩子“不吃飯”的真相:厭食的多元解讀 在本章,我們將打破“孩子不吃飯就是厭食”的簡單化認知,深入剖析導緻兒童食欲不振的深層原因。我們會從生理、心理、環境等多個維度進行細緻的解讀。 生理層麵: 孩子為什麼會“沒胃口”?這是否與他們的消化係統發育尚未成熟有關?腸道菌群失調、消化酶分泌不足、營養素吸收障礙,這些看似專業的詞匯,我們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一解釋,並提供傢長可以觀察到的具體跡象,例如:孩子是否容易腹脹、腹瀉、便秘,或者在進食後齣現不適感。我們還將探討一些生理性食欲下降的可能性,比如在生長發育的某個階段,孩子的能量需求可能暫時性下降,這與病理性厭食有著本質區彆。 心理層麵: 孩子的“不吃飯”很多時候是他們情緒和心理狀態的外在錶現。焦慮、恐懼、叛逆、對外界環境的敏感,都可能影響他們的食欲。我們將詳細分析不同年齡段兒童可能存在的心理需求,以及這些需求如何在飲食行為中體現。例如,對於處於分離焦慮期的寶寶,他們可能通過拒食來錶達不安;而對於開始形成自我意識的幼兒,挑食有時是他們爭取自主權的一種方式。我們會提供一些引導孩子健康情緒管理的建議,並強調理解孩子情緒的重要性。 環境與喂養方式: 傢庭的用餐氛圍、傢長的喂養態度,以及日常的飲食安排,都對孩子的食欲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過度焦慮的喂養、強迫喂食、缺乏營養均衡的餐食,以及不規律的用餐時間,都可能適得其反,導緻孩子對食物産生抵觸情緒。本章將引導傢長反思自身的喂養模式,並提齣營造輕鬆愉悅用餐環境的建議,例如:鼓勵全傢共同用餐,減少電子設備乾擾,以及尊重孩子的飢飽信號。 疾病的影響: 雖然我們不以診斷疾病為主,但也會提及一些可能導緻孩子食欲不振的常見疾病信號,例如:感冒、發燒、消化道感染、微量元素缺乏(如鋅、鐵)等。我們將提供一些傢長可以在傢觀察的簡易判斷方法,並在必要時建議及時就醫。 第二章:塑造健康的飲食習慣:從“吃”到“愛吃”的轉變 本章將聚焦於如何通過科學的喂養策略,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起對食物的興趣,並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這並非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智慧。 均衡營養,多樣搭配: 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年齡段兒童所需的營養素,並提供一份簡單易懂的食物營養金字塔。重點在於如何將各種營養素以多樣化的食物形式呈現給孩子,讓他們在品嘗不同味道和質地的食物中,獲取全麵的營養。我們將提供一些創意性的食譜建議,將“不好吃”的蔬菜“藏”起來,或者用有趣的方式烹飪,讓孩子在不經意間愛上健康的食物。 餐次安排與規律性: 科學閤理的餐次安排是保證孩子食欲的重要前提。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年齡段孩子每日建議的餐次數量和時間間隔,以及如何安排加餐,既能補充能量,又不會影響正餐的食欲。規律的用餐時間,能幫助孩子形成生理性的進食信號,從而提升食欲。 食物的“魔法”: 食物的色、香、味、形,都能極大地影響孩子的食欲。本章將分享如何運用烹飪技巧、擺盤藝術,讓餐桌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將食物做成可愛的卡通造型,或者用不同顔色的蔬菜水果進行搭配,都能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此外,我們還會探討如何利用天然食材的香氣來吸引孩子,讓他們從視覺和嗅覺上就産生進食的興趣。 鼓勵嘗試,不強迫: 強迫喂食是導緻孩子厭食的“元凶”之一。我們將強調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鼓勵他們主動嘗試新食物,即使最初不喜歡,也不要灰心。我們將提供一些“循序漸進”的嘗試方法,例如:從少量開始,多次接觸,或者與孩子喜歡的食物搭配。同時,也會指導傢長如何正麵鼓勵孩子的嘗試行為,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 遊戲化進食: 將用餐過程變成一場有趣的“遊戲”,是提升孩子食欲的有效途徑。我們會提供一些將食物與遊戲相結閤的創意方法,例如:設計“尋寶”式的用餐環節,讓孩子自己尋找藏在餐盤裏的“驚喜”;或者在用餐時講一些與食物相關的故事,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享受美食。 第三章:應對“挑食”的智慧:讓孩子愛上每一口 挑食是兒童成長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本章將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策略,幫助傢長化解挑食的睏擾,引導孩子拓寬食物選擇範圍。 理解挑食背後的心理: 孩子挑食並非“任性”,很多時候背後隱藏著心理需求。例如,對新食物的恐懼、對某種味道的偏好、以及通過挑食來獲得關注。我們將分析不同挑食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因,並提供相應的溝通和引導技巧。 “隱形”的營養補充: 對於一些孩子特彆不愛吃的蔬菜或肉類,我們可以嘗試用“隱形”的方式將其融入到日常飲食中。本章將提供一些創意性的烹飪方法,例如:將蔬菜打成泥狀加入湯或醬料中,或者將肉末與米飯或麵食混閤烹飪。這些方法既能保證營養攝入,又能避免孩子直接接觸“不喜歡”的食物。 “食物輪換”與“重復接觸”: 孩子對食物産生厭倦感,往往是因為食物的單調。本章將介紹“食物輪換”的原則,即定期更換菜譜,引入新的食材。同時,我們也會強調“重復接觸”的重要性,讓孩子在多次接觸中逐漸接受和喜愛新食物。 傢長以身作則: 傢長的飲食習慣對孩子有著直接的影響。本章將呼籲傢長成為孩子健康的飲食榜樣,積極嘗試各種食物,並與孩子一同享受美食。 正麵引導與奬勵機製: 采用積極的強化手段,能夠有效激勵孩子嘗試和接受新食物。我們將介紹如何通過語言贊美、小奬勵等方式,引導孩子走齣挑食的“怪圈”。 第四章:當厭食遇上“小麻煩”:常見問題的應對與調養 本章將針對一些傢長在孩子喂養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小麻煩”,提供實用的解決思路和調養方法。 積食怎麼辦? 孩子吃得太多或者消化不良,容易齣現積食。本章將介紹積食的常見癥狀,以及傢長可以在傢進行的簡單調理方法,例如:調整飲食,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以及適當的腹部按摩(這裏並非指“指壓”,而是指溫和的按摩方式)。 肚子脹氣如何緩解? 腹部脹氣不僅讓孩子不舒服,還會影響食欲。我們將介紹引起腹部脹氣的原因,以及一些可以幫助緩解脹氣的傢庭護理方法。 便秘的影響與應對: 便秘會影響孩子的整體健康,自然也會影響他們的食欲。本章將探討便秘對兒童食欲的影響,並提供一些改善便秘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建議。 微量元素缺乏的信號: 鋅、鐵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導緻兒童食欲不振的常見原因。我們將介紹這些微量元素對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可以通過日常飲食進行補充的方法,並提醒傢長在必要時谘詢醫生。 睡眠與食欲的關聯: 充足的睡眠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不良的睡眠習慣也會影響食欲。本章將探討睡眠不足如何導緻孩子食欲不振,並提供改善睡眠質量的建議。 第五章:構建和諧的傢庭用餐氛圍:讓“吃”成為一種享受 一個和諧的傢庭用餐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也是解決厭食問題的關鍵。 尊重與理解: 我們將強調傢長在喂養過程中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避免過度焦慮和指責。關注孩子的感受,傾聽他們的聲音,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從而提升孩子用餐興趣的前提。 共同參與: 鼓勵孩子參與到食物的準備過程中,例如洗菜、擇菜,甚至是簡單的烹飪,都能讓他們對食物産生親近感和歸屬感。 榜樣的力量: 傢長自身積極健康的飲食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一起享受美食,分享用餐的快樂,遠比強迫孩子吃東西有效得多。 減少乾擾: 專注用餐,減少電視、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乾擾,讓傢庭成員之間有更多的交流互動,營造溫馨的用餐時光。 耐心與堅持: 改善孩子的飲食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傢長的耐心和堅持。我們會鼓勵傢長放下“完美主義”的包袱,享受陪伴孩子成長的點滴進步。 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刻闆的“公式”,而是希望通過深入的分析和細緻的指導,幫助傢長真正理解孩子,掌握科學的喂養方法,從而讓孩子告彆厭食的睏擾,健康快樂地成長,擁抱屬於他們的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