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文章讲话》共收录10篇文章,前七篇是1935-1937年在《中学生》杂志《文章偶话》栏目中连载的;后三篇是夏先生利用1937年暑假赶写的。书中两位先生以名家名篇为例,解答了文章写作的各方面问题,对于如何安排文章中的对话、如何通过文章表情达意、如何写文章才有气势、如何用文字表现动态和静态,以及阅读什么、怎么阅读等青少年写作过程中都会遇见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意见。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写作学』是每个大学中文系都开的课。讲义内容大同小异,搬到中小学来用,方凿圆枘,有生搬硬套之弊。而坊间教中小学生做作文的书已泛滥成灾,我看好叶圣陶和夏丐尊在30年代写的杰文章讲话》,虽是薄薄的小册子,但都说到根子上,说到点子上,远胜那些大部头的专门论著。教学生写文章,明白这些基本的道理就行了。
——商友敬
目录
陈序
自序
句读和段落
开头和结尾
句子的安排
文章的省略
文章中的会话
文章的静境
文章的动态
所谓文气
意念的表出
感慨及其发抒的法式
后记
精彩书摘
写一篇文章,预备给人家看,这和当众演说很相像,和信口漫谈却不同。当众演说,无论是发一番议论或者讲一个故事,总得认定中心,凡是和中心有关系的才容纳进去,没有关系的,即使是好意思、好想像、好描摹、好比喻也得丢掉。换一句说,一场演说必须是一件独立的东西。信口漫谈可就不同。我们只要留心,随时可以听到两个以上的人的漫谈,说话像藤蔓一样爬开来,一忽儿谈这个,一忽儿谈那个,全体没有中心,每段都独立不来。这种漫谈本来只求当时的消遣,话说过了也就完事了,彼此都没有甚么目的。若是抱有目的,要把自己的情意告诉人家,用口演说也好,用笔写文章也好,总得对准中心用功夫,总得说成功写成功一件独立的东西。不然,人家就会弄不清楚你在说甚么写甚么,因而你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中心认定了,,一件独立的东西在意想中形成了,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原是很自然的事,不用费甚么矫揉造作的功夫,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和中心有关系的材料,也是那独立的东西的一部分,并不是另外加添上去的。然而有许多的人往往为了习惯不良或者少加思考,就在开头和结尾的地方出了毛病。在会场里头,我们时常听见演说者这么说:“兄弟今天不曾预备,实在没有甚么可以说的。”一番演说完了,又说:“兄弟这一番话只是随便说说的,实在没有甚么意思,要请诸位原谅。”谁也明白,这些都是谦虚的话。可是,在说出来之前,演说者未免少了一点思考。你说不曾预备,没有甚么可以说的,那末为甚么要踏上演说台去呢?随后说出来的,无论是三言两语或者长篇大论,又算不算“可以说的”呢?你说随便说说,没有甚么意思,那末刚才的一本正经,是不是逢场作戏呢?自己都相信不过的话,却来说给人家听,又算是一种甚么品德呢?如果这样询问,演说者一定会爽然自失,回答不出来。其实他受的习惯的累,他听见人家演说这么说,自己也就习惯了这么说,不知道这样的头尾对于演说是并没有帮助反而有损害的。不要这种无谓的谦虚,删去这种有害的头尾,岂不干净而有效得多。还有,演说者每每说:“兄弟得在这里说几句话,十分荣幸。”这是通常的含有礼貌的开头,不能说有甚么毛病。然而听众听到的时候总不免想:“又是那老套来了。”听众这么一想,自然而然把注意力放松,于是演说者的演说效果就跟着打了折扣。甚么事都如此,一回两回见得新鲜,成为老套就嫌得乏味。所以老套以能够避免为妙。演说的开头要有礼貌,应该随时找一些新鲜而又适宜的话来说。原不必定要按照着公式,说甚么“兄弟得在这里说几句话,十分荣幸”。
……
前言/序言
前回我和圣陶因一时的兴趣合写《文心》,在《中学生》上连续登载,意外地得到好评。《文心》完结以后,就有许多读者写信来要求再续下去,来一个《文心续编》。《文心》已无兴趣再续了,读者们的要求信却老是不绝地来,为想不叫他们过于失望,于是在《中学生》里辟了《文章偶话》一栏,就文章的各方面随时写些讲话式的东西登载。我们自己约定,每年各写若干篇,每期不必全有,决勿苟且塞责,敷衍读者。
《中学生》登载《文章偶话》自二十四年九月第五十七期开始,到二十六年六月第七十六期止,共只登过七篇稿子,平均起来,要每三期才见一次。所以如此难产,一半固然是因为我们生活忙乱,一半也是因为想不苟且,太矜持了些的缘故。圣陶忙于别种写作,写得更少,只有一篇,就是《开头和结尾》。
二十六年暑假,《中学生》照例停刊两个月,我略得闲暇,就鼓起兴头,赶写了三篇。打算从九月号的《中学生》起,连载几期,弥补过去的缺憾。不料“八一三事变”突然发生,一切都变了个样子,《中学生》九月号在排印中付诸劫火,截至现在还复刊无望。这新写的几篇稿子,不知在那一天才能叫读者读到。于是将旧稿七篇和新写的几篇合起来先行出版,改称《文章讲话》。
本书所收共止十篇讲话,当然不能说尽文章的各方面。圣陶带了一家从苏州逃难,展转入川。读他来信,壮怀犹昔,毫不颓丧,最近且在巴蜀中学担任国文教师,关于中学国文教学,当有更切实的新收获。我虽垂老,饱经忧患,也还勉强活着,愿以余年继续文章学究的工作。只待局面好转了,《中学生》复刊了,本书一定还会有续编的,敢在这儿向读者先作下一个豫约。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文章讲话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文章讲话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出身无法选择,道路可以自己选。在台湾生活的几十年,外有国民党怀疑和特务骚扰,内有不得不为的煎熬,其中的尴尬和辛酸,他并不讳言:
评分
☆☆☆☆☆
1926年,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他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竟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评分
☆☆☆☆☆
民国的学术,比之今天,的确是很大价值成分
评分
☆☆☆☆☆
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
评分
☆☆☆☆☆
要不要去台,王鼎钧慎之又慎再三推演,“我出身地主家庭,父亲是知识份子,母亲是基督教徒,叔父是黄埔军官,我自己当过宪兵。我具备这样五个条件,一颗子弹足以致命,我连中五枪。”
评分
☆☆☆☆☆
评分
☆☆☆☆☆
这个很好
评分
☆☆☆☆☆
民国的学术,比之今天,的确是很大价值成分
评分
☆☆☆☆☆
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