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韩复榘,非彼韩复榘——他不是笑话中所说的那样……
韩复榘(1890-1938)直隶霸县(今河北霸州)人,字向方。1910年入冯玉祥部当兵,曾任国民联军第六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六军军长、河南省政府主席。1929年投靠蒋介石,长期担任第三路军总指挥、山东省政府主席,陆军二级上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在抗战初期,因违令撤退,被蒋介石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诱杀于武昌。
韩复榘是一个“名人”,除了他的经历带有一定传奇色彩外,更多地是因为社会上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笑话,说他没文化,是大老粗。真实的韩复榘是怎样一个人呢?
《我的父亲韩复榘》整体再现了国民党陆军上将韩复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介绍了他的个人生活,对子女的教育,与各方(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日本人、共产党)的合作、矛盾与斗争,理政情况(公务、文化、教育、剿匪、救灾),时人、后人对韩的评价,等等。
周海滨,非虚构写作者。口述历史专栏作家,凤凰网历史专栏作者。已出版口述历史作品:《家国光影:开国元勋后人讲述往事与现实》、《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回忆父亲张治中》。
韩子华,1923年生于北京南苑,河北霸县人,韩复榘次子。1942年入北平中国大学,1945年入乐山武汉大学,1949年5月入北平华北大学学习。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1956年任教于甘肃省电力学校。1979年“右派”平反,后任兰州市人大代表、甘肃省政协委员。1984年后任民革甘肃省委秘书长、民革中央委员。曾在台北《传记文学》发表特稿《记亡父韩复榘先生》。
●《我的父亲韩复榘》入选4月新浪历史好书榜
●今天讀了韓傳,感覺不錯。對歷史人物應該如此客觀地寫,很見民國軍人之風貌。雖為後人所述,不作刻意掩飾拔高,讀來很有味道。舊家子孫,應該多做此項工作。
韓復榘的後事韓被殺,本人有失職,但罪不至死。蔣其實曾猶豫,但馮玉祥不言,李宗仁擠兌,梁漱溟下石,都有關係,唯何思源能說實情。蔣有挾私,但更要立威,特別在抗戰關鍵時刻。韓死,蔣以身後蕭條之由,給其家十萬大洋,那時可是大數目,幫其遺屬渡過十多年,至子女成人。蔣還真講人情。
——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
●在民国人物子弟写的关于父辈的书当中,韩家子弟所写算最有学术规范的了(没用之一),韩门有子如此,可堪告慰九泉了。
——军事专家、专栏作家赵楚
●八十年代,我见过韩复榘的孙子,天津人,说到他的祖父:“其实我爷爷不像大伙儿说得那样……”那时,我就知道:这人被黑了。
——思想史研究者、民间学者金纲
●韩子华先生口述、周海滨先生执笔的《我的父亲韩复榘》已由中华书局出版,读毕,真是好书,有很多真实的细节,足证@老金曰(即学者金刚)先生判断之正确。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
●蒋介石为何要杀韩复榘?西安事变韩站在张学良杨虎城一边
中华书局近日出版的《我的父亲韩复榘》一书,由民国将领韩复榘之子韩子华口述,周海滨执笔。这本书整体再现了国民党陆军上将韩复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韩复榘育有四子,次子韩子华于1923年出生在北京南苑的军营附近,当时韩复榘任团长,韩子华的母亲高艺珍是随军家眷。韩子华口述的《我的父亲韩复榘》介绍了韩复榘的个人生活、对子女的教育、与各方(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日本人、共产党)的合作,以及理政情况(公务、文化、教育、剿匪、救灾),并有时人、后人对韩的评价等内容。
——《南方都市报》
●揭秘真实的韩复榘
韩复榘是一个“名人”,除了他的经历带有一定传奇色彩外,更多是因为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笑话,没文化,大老粗,但真实的韩复榘是怎样一个人呢?近日,《我的父亲韩复榘》一书推出,整体再现了国民党陆军上将韩复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展现妖魔化下真实的韩复榘。
口述这段历史的正是韩复榘次子韩子华。在他的眼中,出身书香门第,旧学颇有根底的父亲并非一介武夫。在《我的父亲韩复榘》中,他不仅回忆了父亲的个人生活、对子女的教育,以及父亲与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等各方的合作、矛盾与斗争。
——《东方今报》
●很多人都听过关于民国军阀韩复榘的一些笑话,这些笑话把他描绘成一个没文化的大老粗。真实的韩复榘是怎样一个人?由韩复榘次子韩子华口述、凤凰网历史专栏作家周海滨执笔的《我的父亲韩复榘》澄清了世人对韩的误读,回顾了韩复榘波澜起伏的一生,讲述了其个人生活和家庭情况,以及他与各方势力(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日本人、共产党)既有合作又有冲突的复杂关系。梁漱溟曾说韩“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又比较有文化,才深得冯玉祥的信任和重用……去山东省主政八年,曾试图做出一些政绩……对儒家哲学颇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是一介武夫”,参诸本书,我们对韩复榘脸谱化的理解当有所改变。
——《中华读书报》“本版推荐”(2013年05月08日10版)
●父亲韩复榘并非一介武夫
有人以为行伍出身的韩复榘只是一介武夫,略通文墨而已,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父亲出身耕读之家,我爷爷是一位秀才,以教私塾为业。他自幼随父在塾读书多年,对儒家的典籍有根基,参军后南征北战,但仍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主鲁期间,山东省政府咨议、著名学者沙明远经常为他讲经书、史书,如《易经》、《左传》等。
父亲在我十几岁时就去世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文化程度我也把握不准,我查阅了下资料,不妨去看看接触过他的文化人是怎么说的。
梁漱溟对韩复榘的评价是:“他对儒家哲学极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河北青年报
序言
第一章 河北韩复榘
第二章 主鲁七年轶事
第三章 枪声响起
第四章 家属离乱
附录一 韩子华自述:我所了解的父亲韩复榘
耕读之家
一度涉赌
死闯关东
初遇冯玉祥
辛亥滦州起义
再赴戎行
“棒打”刘汝明
驱逐溥仪出宫
郭松龄密语
兵败李景林
与徐永昌“撤出来的交情”
袍泽孙良诚
“徐州会战”之一幕
与顾祝同的一面之交
北伐战争“飞将军”
赤膊见公使
封疆释兵权
督师武胜关
兄弟阋于墙
扣阎未遂
与参谋长李树春的不解之缘
与孙连仲的生死之交
附录二 韩复榘家的数学天才
附录三 韩复榘生平大事记
附录四 韩应徵家族表
附录五 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
附录六 我与韩复榘共事八年的经历和见闻
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历史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与重要人物相关的回忆录,总能从中获得很多独特的视角。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通过作者的讲述,我仿佛走进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我被书中描绘的一些场景深深吸引,那些细节真实得让人难以置信。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事件的客观描述,没有过度的个人情感色彩,而是以一种近乎史学研究的态度,去呈现事实。这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我从中了解了许多我之前不知道的细节,也对一些历史事件有了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历史并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和真实的故事组成的。
评分这本书,我可是期盼了很久才读到的。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朴实无华的封面吸引住了。翻开扉页,一股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真挚的情感,读来让人动容。那些关于童年的片段,那些与父亲相处的点滴,都描绘得那么生动,那么真实,仿佛就发生在眼前一般。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怀念,这种情感跨越了时间,也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尤其是在描写一些生活细节的时候,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比如对家常便饭的描写,对旧时屋舍的描绘,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体验着那个年代的生活。书中的人物塑造也很成功,每一个角色都鲜活立体,有血有肉,让人过目难忘。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书,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回忆录,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那份质朴的情感。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思考良多的书。作者在回忆父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更是在探索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深度。我被书中一些片段深深打动,那些关于成长、关于责任、关于爱与恨的情感纠葛,都描绘得如此细腻而真实。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父亲的成长轨迹,也看到了一个孩子对父亲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张力,让我读起来十分投入。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引发了我对自身经历的思考。我开始反思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所经历的那些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塑造者。这本书没有给我直接的答案,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平台,让我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很独特,它不是那种跌宕起伏、情节跌宕的故事,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讲述。作者以一种非常平和的姿态,将那些陈年旧事一层层剥开,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立体的人物形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情感时的克制和内敛,没有过度的煽情,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深厚的情感。它像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甘醇。我反复读了几遍,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那些历史的印记,那些时代的变迁,都通过作者的笔触巧妙地融入其中,让我对那个特殊的时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感觉作者并不是在简单地记录,而是在用一种非常虔诚的态度,去梳理和呈现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书中的语言朴素却不失力量,读来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思考。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时间的沉淀。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作者没有回避生活中那些不那么完美的部分,而是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将一切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父亲,一个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这种真实感,让我感到无比亲切。我仿佛在读一个老朋友的故事,在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家庭的变迁,人事的起伏,都描绘得那么生动,那么真实,让人忍不住为之动容。我从中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它让我明白,人生并非总是顺风顺水,但总有坚持下去的理由。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爱,是一种默默的付出,是一种无声的陪伴。它不是轰轰烈烈的表白,而是点点滴滴的关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洗礼,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好书,了解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评分第一百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第一百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第一百十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第一百十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内容简介:贾母在湘云的帮助下给宝钗筹办生日,无奈伤感之气驱之不散。宝玉在宝钗的生日宴中溜去大观园悼念黛玉。宝玉欲梦黛玉而不得,移情宝钗。贾母见宝玉、宝钗和谐,心中事了,一病归西。凤姐办贾母丧事,左右支绌,颇遭责难,累至吐血。鸳鸯殉主归幻境,宝玉宝钗祭奠。
评分版书籍,价格实惠,送货快,满意! 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 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
评分没有看,应该不错, 印刷不错
评分《儒藏》精华编第267册于2012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册隶属集部别集类,收录清代著名学者陈确所著《乾初先生遗集》一种书。
评分山东省政府及第三路军总指挥部设在济南市珍珠泉大院内,这里是前清巡抚衙门旧址,经历任疆吏修缮,格局已相当可观。民国以来又经鲁督张宗昌大动土木,我随父母入住时,那里已是一座花园式的大建筑群,即壮观,又优美。
评分是个枭雄,结局令人唏嘘
评分改写世界历史的民族
评分2011年5月15日,北京万安公墓,韩复榘的后人们为这个家族的显赫人物换上了新的墓碑。这个墓碑的主人,没有想到自己身后流传着一连串的“韩复榘笑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