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對話稻盛和夫:德與正義》旨在探討在道德和理匱乏的日本社會,如何纔能夠不被眼前的成功和欲望所俘虜,選擇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獲得真正的幸福。作者貫穿全書的對“道德與“信仰”的呼喚,結閤對日本社會各種弊端的警醒,言辭之懇切,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日本警界政界醜聞頻發,隨之淪陷的整個社會,已經走嚮一場社會悲劇!
挽救日本人頹廢的精神世界,唯有重新找迴那些失落的“倫理和道德”。
在現世的混亂中,如何重建普世價值觀,如何重拾被荒廢的教育,如何纔能認清事物的本質,追求內心深處的幸福?知足並感恩前行吧!唯有如此,纔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內容簡介
不被擺在眼前的成功或者欲望所束縛,作為人到底應該怎樣活?到底應該抱著怎樣的活法?來自於經濟界和法律界這樣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開誠布公地對談關於作為人,何謂正確;關於活法。《對話稻盛和夫:德與正義》中兩位作者,雖然有著不同的人生履曆,但是他們卻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麵臨瞭多種磨煉,並且最終從這些磨練中脫穎而齣,取得成功。《對話稻盛和夫:德與正義》不僅闡明瞭直麵磨煉的社會的病根,同時提齣瞭,為追求並且實現人的精神與物質兩方麵的需求,而不斷探索的方針。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1932年生於日本鹿兒島縣。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曆任總裁,董事長,1997年起任京瓷名譽會長。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2001年起就任最高顧問。2010年2月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請,齣任處於破産重建中的日本航空(JAL)公司的會長。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此外,1984年,稻盛和夫在設立稻盛財團的同時,創設“京都奬”,每年一度對為瞭人類社會進步發展做齣貢獻的人士進行錶彰。他還作為為年輕企業傢開辦的經營研修學校“盛和塾”的塾長,為後輩的培養傾注瞭心血。“盛和塾”在全世界共有70餘傢,已有8000餘名經營者參與學習。
中坊公平,1929年齣生於日本京都。畢業於京都大學法學部。1957年開始從事律師職業。1970年成為大阪律師協會二戰後最年輕的副會長。1973年擔任森永毒奶粉事件被害者律師團團長,韆日公寓火災案租藉方律師團團長。1985年齣任豐田商事破産財産監管人一職。1990年~1992年期間擔任日本律師聯閤會會長。1996年就任住宅金融債權管理機構社長,為迴收不良債權做齣來重要貢獻,1999年這傢機構與整理迴收銀行閤並後成立瞭新的整理迴收機構並繼續擔任社長一職。
目錄
序超越“磨煉”
“愣頭青”與“上流傢庭子弟”的交集
苦難和成功都是“磨煉”
第一章 道德與倫理缺失的社會悲劇
日本人頹廢的精神催生齣瞭各行各業的醜聞
警界醜聞反映齣日本人內心價值判斷標準的喪失
“維護組織”的特性助長瞭腐敗現象
對高智商犯罪束手無策的日本警察
日本人必須盡快樹立新的使命感
追求道德與發展經濟並不矛盾
現在的日本必須重新找迴“道德與倫理”
第二章 重建普世價值觀
僅僅依靠理論無法解釋的關鍵性“存在”
毫無道理的捐贈稅製度
讓國稅廳乖乖退還稅金的“中坊流鬥爭法”
獲得最終勝利要靠人格魅力而非玩弄手腕
日本國稅廳將國會記錄視作“證據”的智慧之舉
無論如何都不願低頭謝罪的日本政府
日本政府不願謝罪的根源在於恐懼賠償
拋棄瞭“勤勉美德”的戰後教育導緻日本社會的頹廢
隻有日本的風俗習慣纔能孕育日本人的特性
在辛勞中樹立高尚的人格
讓負麵信息産生正麵效應的理念至關重要
確立以“為人之道”為核心的普世價值判斷標準
第三章 重拾荒廢的教育
父親的教育理念——“沒必要給鐵鍍金”
不靠鍍金虛張聲勢,應接受適當的鍛鐵教育
多虧父母我纔沒有走上犯罪道路
父親認可瞭我小小的正義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失去自己的價值觀
隻注重死記硬背的日本教育
越是成績不好的孩子越適閤經營企業
老師與學生若成為朋友將無法實施有效的教育
育人需要采取“理念先行型”模式
教師必須擁有熱情,懂得激勵
耐心教我穿靴子的小學老師的大愛
未將新員工培訓的睏難傳達給教育界的企業的責任
年輕律師們反對擴大律師人數的病態心理
富足的物質生活催生齣缺乏自製力的青少年
學生強製勞動的苛酷體驗改變瞭我這個大戶人傢的小少爺
現在的年輕人有必要體驗辛勞
重建傢中房屋,去除獨立單間
在集體生活中學習社會規則
連孤獨都失去瞭真正的意義
沒有給予教師職業正確的評價,社會也應承擔責任
第四章 探尋事物的本質
錶裏不一的日本社會
日本人很難與那些錶裏如一的民族打交道
隻注重錶麵形式是金融機構垮颱的社會根源
日本企業需要“和魂洋纔”的經營方式
以化解的態度迎戰對手更有利於解決問題
以“適可而止”贏得莊內藩人心的西鄉隆盛
判斷時應力求避免的“3K”
非晶矽的發明在於實踐現場的仔細觀察
探尋本質,確保事物嚮正確方嚮發展
首先描繪齣目標理想,纔能剋服一切睏難
每個房間之間的差異都很小的旅館纔是好旅館
第五章 現在迫切需要“知足”理念
豐島的群眾運動讓我感受到瞭“神靈”的存在
把群眾運動引嚮成功是一件至難之事
以費用為開場白使我感受到豐島居民的“決心”
企業經營同樣需要勇於迎接挑戰
在處理豐島問題時想法不一的島民
一個人的人生由命運與靈魂編織而成
我並非齣於環保意識或使命感纔接手豐島訴訟案
擁有美麗心靈的人必然能夠創造奇跡
21世紀必須改變效率至上主義
嚮全世界提齣由日本人創造的嶄新價值觀
隻有“知足”纔能幸福
幸福不在於外部條件,而取決於我們的“心”
知足的心態令我們時時感受幸福
常懷感恩之心,不斷努力前行
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見錢眼開
隻要持之以恒,努力行善,僞善有朝一日也能成為真善
跋擺脫“統治客體意識”
一切混沌的原點
一燈照隅,萬燈照國
……
精彩書摘
獲得最終勝利要靠人格魅力而非玩弄手腕
這也就是說,所謂稅法,是一種極其片麵的、完全站在收稅方角度而製定的法律。國稅廳隻需要以“其他事項”的含糊藉口為幌子,就能確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普通公民根本就不要指望能夠戰勝這些權力中樞。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坊先生卻以國稅廳為對手挺身迎戰,並獲得瞭勝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應該歸功於中坊先生的個人品德。
如果僅僅依靠個人能力,是不足以在真正的鬥爭中獲勝的。假如我們不具備完善的人格,就無法在殘酷的環境中施展力量。雖然中坊先生自謙隻是在口頭上比較在行,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隻會遭到他人的鄙視。而中坊先生之所以能夠贏得大傢的愛戴,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坊先生的個人魅力,這其中含有深刻的道理。
雖然國稅廳宣稱再也不會像中坊先生那次一樣做齣退還稅款的決定,但我相信,隻要秉持相同的真理,令國稅廳自食其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這麼說是因為我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曆。
還是在京瓷創辦沒多久的時候,在一次公司會議上,會計部部長發言說:“票據貼現押金的比率又提高瞭。”我就問道:“什麼是票據貼現押金?”一問之下纔知道,當企業到銀行申請貼現票據時,必須先按一定的比率在銀行存款,銀行現在提高的就是票據貼現存款押金的比率。
於是我繼續問會計部長:“銀行為什麼要收取票據貼現押金呢?”會計部長告訴我說:“一直都是這麼規定的。”作為一個財務方麵的門外漢,我就再問道:“這個規定有些不通情理,是不是當票據拒付時會給銀行方麵造成損失,因此銀行纔會通過存款這種方式迴避風險呢?”會計部長迴答道:“確實如此。”
緊接著我又問:“那麼我們公司迄今為止一直都在嚮銀行支付票據貼現押金嗎?”“一直都在支付。”“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現在的貼現票據額和票據貼現押金存款額各是多少?”一問之下我纔得知,我們公司為此支付的定期存款額居然高於票據貼現額。聽到這裏,我當場指齣:“這實在是一件極其荒謬的事情。不管票據貼現押金比率提不提高,如果銀行已經迴避掉瞭因此産生的風險,那麼就應該廢除票據貼現押金這項規定。”
我的這一番話卻讓會議的齣席者們全都笑瞭起來,他們把我當成瞭一個不諳世事的技術人員,並告訴我說:“我們必須和銀行搞好關係,當初我們公司還沒有什麼信用時,曾經從銀行那裏獲得瞭大筆融資。現在公司情況開始轉好,卻嚮銀行抱怨這抱怨那,這就有些不近情理瞭。”
但是我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認為銀行這個規定是沒有道理的。結果沒過多久,報紙就登齣日本大藏省的觀點:“銀行不得通過票據貼現押金套利”。
我現在依然清楚地記得,通過這件事,我得以確信,不符閤普遍真理和原則的事情,就一定有問題,而普遍真理終究是會得到承認的。
中坊公平:
日本國稅廳將國會記錄視作“證據”的智慧之舉
當年國稅廳之所以會做齣讓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我們得到瞭全社會的支持。這就像最近的麻風病判決,日本政府能夠低頭認錯是一個道理。在處理豐田商事事件時,日本整個社會都給予瞭高度關注。當時我們這些相關者的共識就是:“如果國稅廳不退還這筆稅款,不知道他們將受到社會輿論怎樣的敲打。”假如這是一件不受世人關注的事件,不管我個人如何努力,我相信國稅廳的那幫人絕對不會予以通融的。
那次也確實把國稅廳搞得焦頭爛額。為瞭讓國稅廳退還已徵收的稅款,我們必須起訴豐田商事所有的推銷人員,也就是說國稅廳必須對每一個豐田商事的推銷員逐一進行個案處理,事後還得將他們從豐田商事那裏獲得的酬勞作為“其他所得”重新徵收所得稅。
要從那些擅長欺詐的傢夥手中收取所得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一番氣力,而且會給政府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我也理解政府當局當初竭力主張“無法退還相關稅金”的原因。盡管國稅廳最後徵收到瞭一部分應徵稅款,不過對國稅廳的人來說,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
此外,國稅廳還做瞭一件讓我感到欽佩的事情。在我們就稅款退還一事達成協議後,我希望他們就此事和我簽訂一個協議。要想退還這些稅金,須先起訴豐田商事的那些推銷員,等到官司打贏之後,纔能夠退還稅款,這就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為瞭避免節外生枝,我希望與國稅廳就此事先簽訂一個協議。
然而國稅廳卻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雙方若簽協議的話,國稅廳的當事人就是大藏大臣,一個代錶國傢的大臣去簽署一份這樣的協議是不可想象的。
即便如此,我作為豐田商事的破産財産監管人不能因此退卻。於是國稅廳的人就想齣瞭解決的辦法,他們留下話,“我們明白您的意思,迴去我們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然後國稅廳就在國會安排瞭一場質詢。
在一次國會會議上,公明黨的議員提齣詢問:“關於豐田商事事件,國稅廳將把徵收的稅款退還給破産財産管理監管人。這項決定的依據是什麼?”這顯然是一場國稅廳和議員事先串通好的詢問,先是議員提問,然後再由國稅廳官員對議員提齣的問題做齣答復。現實中確實沒有比國會答復更有效的證據瞭。
事後讓我感到非常高興的是,國稅廳把國會答辯的記錄送交給瞭我。發件人清楚地寫著“國稅廳直接稅科科長×××”,收件人處寫著“破産財産監管人先生收”。在送來的記錄中還夾著一封信,裏麵寫著:“關於我們之前談到的事情,現在送上國會記錄以作憑據。”也就是說,這份記錄就成瞭我們之間的協議。事實上,國稅廳的那些官員對法律的漏洞一清二楚。
稻盛和夫:
無論如何都不願低頭謝罪的日本政府
我的經曆曾經讓我認識到,政府是一種永遠都不願道歉的存在。當年剛好因為慰安婦和南京大屠殺問題,日本與中國之間産生瞭不和諧的聲音,在一次座談會上,圍繞著這個話題齣現瞭“日本究竟需不需要道歉”的爭論。當時我的主張是:日本應該嚮中國道歉。
盡管對這個問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分歧,但是我在會議上明確指齣:日本曾經侵略過中國,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雖然有人認為,當時西方國傢同樣也侵略過中國,日本不過是效法這些西方列強而已。但是這改變不瞭日本侵略中國的事實。既然侵犯瞭彆人的國傢,當對方要求道歉時,我們當然應該滿足對方的這個要求。那麼,日本為何不嚮中國道歉呢?
聽瞭我的這一席話,一些參加座談會的大學學者臉上顯齣瞭詫異的神情。按照他們的說法,一個國傢對另一個國傢謝罪是一件非同尋常、極不可能的事情。國傢的謝罪行為會讓一個主權國傢喪失權威,而且會受到對方國傢的輕衊。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這也容易導緻謝罪國的國傢利益受到損害。
在他們看來,一個國傢在處理這些問題時隻要設法詭辯敷衍就行瞭,絕對不能嚮對方謝罪而使本國曆史留下汙點。這是作為一個主權國傢必須堅守的基本立場。
雖然一個國傢的謝罪與個人的謝罪在層次上有所不同,但是我認為國傢在應謝罪的時候就應該謝罪。如果僅僅為瞭保住國傢的麵子而拒絕謝罪,這種做法給日本帶來的損害絕對會超過甘願做齣一些犧牲、勇於嚮對方謝罪的後果。其實勇於謝罪更有利於日本的未來。
這些事就如剛纔中坊先生提到的與國稅廳簽訂協議的往事一樣,總是有人認為為瞭維持國傢權力的體麵,有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日本政府不願謝罪的根源在於恐懼賠償
國際問題的復雜性當然容易使人産生這樣的想法,但是在處理國內問題時,政府也不願意謝罪,這就有悖常理瞭。結果,官僚們完全基於自身邏輯去看待一切事物,這正是官僚們的常識與我和稻盛先生的常識之間産生差異的原因。不管是麻風病事件、豐田商事事件,還是我曾經參與處理的香川縣豐島的工業廢棄物違法傾倒事件,全都如齣一轍,充分暴露瞭政府的荒唐邏輯。
政府之所以在謝罪問題上固執己見,關鍵在於賠償責任。例如麻風病患者有四韆人左右,有很多患者早已去世。如果政府承認自身有責任,對這些受害者的賠償金額就有可能達到驚人的規模。而政府承擔的債務如果不加以限製任其膨脹下去,將會危及整個國傢的穩定。官方的荒謬邏輯正是齣於這樣的判斷。
正是這種政府邏輯損害到瞭眾多公民的利益。司法的存在就是為瞭保護公民,對不閤理的事情,絕對不能忍氣吞聲。我們介入豐島的工業廢棄物違法傾倒事件正是齣於這樣的認識。
豐島事件産生的根本原因是香川縣政府認可瞭一傢企業違法傾倒工業廢棄物的做法,從而在瀨戶內海的一個小島上造就瞭日本最大的工業廢棄物違法傾倒場。對此我們要求香川縣政府承認自身過失,並嚮當地居民道歉。但是香川縣政府無論如何都不肯答應這個要求。香川縣的官員之所以如此固執,同樣也是因為恐懼因此産生的損害賠償。也就是說,他們害怕一旦香川縣政府承認瞭自身過失,當地居民會進一步提齣天文數字的索賠。
我們理解香川縣政府的擔憂,但是,不嚮豐島居民道歉的做法根本沒有道理。於是我詢問瞭豐島居民的本意:“你們要求政府道歉,最終目的是為瞭錢嗎?”他們異口同聲地迴答道:“這和錢沒有關係。”也就是說,他們隻需要政府道歉,並將豐島恢復成一個沒有工業廢棄物的美麗島嶼。
因此,我們在與香川縣政府的協議中加入瞭“放棄損害賠償要求”的條款。通過明確錶示放棄賠償權利,香川縣政府最終嚮豐島居民做齣瞭正式謝罪。但是,僅為瞭得到這個結果,豐島縣居民所曆經的各種艱辛和麯摺實在是罄竹難書。普通人要與權力鬥爭實在是一件睏難的事情。
是不是所有國傢的政府都不願意道歉呢?事實並非如此。相較於日本,很多國傢的政府都能夠比較容易地做齣公開道歉。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傢的政府秉持有錯必改的理念。
如果日本也想做到這一點,僅靠政府官員和法律界人士終究力有未逮。要真正改變現狀,隻能依靠政治傢。隻有政治纔是治理國傢的核心。政治傢必須考慮全體國民的利益,並按照正確的道理和理念展開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講,小泉純一郎首相在處理麻風病訴訟案時,承認政府的過失並放棄繼續上訴的決定,我認為非常正確,可以說起到瞭政治應起的作用。
如稻盛先生在《愣頭青的自傳》一書中寫的,這個世界永遠都有“道理”或者“天”這樣的存在,我們必須“愛他人”。這些“道理和原則”也正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道理和原則。
隻要追根溯源,任何現象都能迴歸到這些最基本的道理和原則上去。如果我們不基於道理和原則認識事物,隻駐足於錶麵現象的話,自然會得齣短視的結論,無法看到錶象之下更深層的意義。這種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從這個角度思考的話,如何在不景氣的經濟狀況中拓展業務看上去與盛和塾討論毫無關聯,其實兩者並無二緻。因此,稻盛先生纔會在盛和塾的課堂上不談如何做生意、發大財,隻談倫理和道德。
……
前言/序言
“愣頭青”與“上流傢庭子弟”的交集
1997年的年末,在某報社主辦的對話活動中,我有幸與中坊公平先生促膝而談。此後又經過幾次交談,我們彼此都能敞開胸襟暢所欲言。而本次的對話是在PHP研究所的撮閤下進行的。“身處業已頹廢的日本社會,很多人都在擔心日本的未來,讓我們就日本社會及日本人的應有姿態談一談吧”,我們一拍即閤,開始瞭這次對話。
雖然漫長的七十年間我們的人生曆程完全不同,但想法卻大體相似。這不得不讓我感到驚訝。
我齣生在鹿兒島一個不起眼兒的印刷店中。小時候是一個壞孩子王,從早到晚隻知道嬉戲打鬧。而且傢境貧睏、患過重病、還經曆瞭多次的考試失敗。所以無論從哪方麵來看,青少年時代的我都算不上幸運。
而中坊先生則生於京都的富裕傢庭。不僅有專車接送,還有專門的駕駛員。從小就被視為掌上明珠,可以說是一位連打架都沒經曆過的上流傢庭子弟。在這種傢庭中生活甚至不需要自己係鞋帶,他就是在這種富裕豐盈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讓我感到驚奇的是,成長環境有著天壤之彆的兩個人在談論有關“如何把握現在的日本社會”、“日本人現在需要做的有哪些”、“人類究竟該如何生存”等問題時,卻能以同樣的視角,得齣同樣的結論。原因何在呢?
事實上,中坊先生曾經曆過學生強製勞動(指中日戰爭後,為填補日本國內勞動力的不足,強迫學生或學徒在工廠中工作的事件。——譯者注),吃瞭很多辛苦。我認為,正是這次磨煉使得生活在蜜罐裏的富傢少爺的生活齣現瞭轉機。可以想象,強製勞動是中坊先生從小到大所經曆的第一次磨煉,而他卻能夠勇敢麵對,剋服睏難,使自己的品性得到顯著的提高。從那以後,中坊先生以這些經曆為基礎,不僅成為瞭一名優秀的律師,而且還擔任過日本律師協會的會長。即便如此,中坊先生卻從未懈怠。
如前麵所述,我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遭受過許多“磨難”。但是,至少我在遭受“磨難”時並未選擇逃避,而是拼命地剋服瞭它們。通過這些經曆所積纍的獨特的人生經驗,正是值得我驕傲的地方。
對於人生中所遭遇的各種“磨難”,我們都能夠勇敢麵對。這種姿態的背後有著相同的思想和哲學,也就是說,無論是人生觀還是世界觀都有著相同的基礎。
苦難和成功都是“磨煉”
我認為,人的成長離不開“磨煉”。
人在麵對“磨煉”時,是選擇被打敗、妥協,還是選擇剋服睏難、更加努力?如何選擇決定著人是否能夠成長。
並且,“磨煉”不單指經受苦難,也包括耀眼的成功。比如,事業上取得成功,進而收獲瞭地位和名聲。這也是自然界給予我們的嚴酷的“磨煉”。
獲得成功後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貪圖地位,醉於名聲,沉溺於金錢,不再努力,這時候的人往往在瞬間就會墮落;另一種是以成功為基礎確立更高的目標,謙虛並繼續努力,這種人往往會取得更加耀眼的成功。
也就是說,七十餘年的風雨人生造就瞭兩個思考方式酷似的人。我和中坊先生,即使在成長經曆及事業領域上有著明顯的不同,但在剋服人生道路上的睏難方麵卻有著相同的基礎,所以纔會産生許多共鳴吧。
本書所記錄的正是這樣的我們推心置腹的交談,不僅分析瞭現代日本社會所麵臨的“磨煉”的根本來源,而且對社會的頹廢之態錶示瞭擔憂。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麵,對什麼是富有幸福的社會進行瞭探討。如果這些對話能為各位有心之人指明方嚮,那真是萬幸之事。
最後,嚮為本書齣版付齣巨大努力和辛勞的PHP研究所副社長江口剋彥先生,為本書編輯付齣辛苦的PHP研究所第一齣版局局長安藤卓先生,以及促成本次對話的PHP研究所《Voice》雜誌副總編中澤直樹先生,再次錶示深深的感謝。
對話稻盛和夫:德與正義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對話稻盛和夫:德與正義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