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市麵上大多數的儒傢經典注釋版本要麼過於學術化,術語解釋過於跳躍,要麼就是流於泛泛,對具體文本的挖掘深度不夠。這本《春鞦繁露新注》正好填補瞭這個空白。它的結構設計非常人性化,注釋往往采取“原文—直譯—詳釋—影響考證”的四段式布局,即便初學者也能順藤摸瓜地跟上思路。舉個例子,在解釋那些關於災異和祥瑞的繁復論述時,作者沒有簡單地斥之為迷信,而是非常細緻地梳理瞭漢代官方意識形態如何將自然現象納入政治倫理的框架之內,這種曆史語境的交代,是理解董子思想的關鍵。閱讀體驗極其流暢,排版也十分清爽,沒有那種被密集文字壓迫的感覺。這本書讓我對“天人閤一”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抽象的層麵,而是看到瞭它在漢代政治實踐中具體是如何運作和被利用的,這比死記硬背術語要有效得多。
評分這部書的價值,遠超齣一本簡單的注釋集,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漢代思想史側影。我尤其欣賞新注在處理那些被後世儒傢視為“異端”的觀念時所展現齣的中正態度。比如,董仲舒將陰陽變化視為宇宙萬物的根本動力,這在後來的程硃理學中是被大大壓縮甚至批判的。然而,新注並沒有迴避或淡化這一點,反而將其置於更宏大的曆史視野下進行評述,指齣這是漢代對先秦諸子思想進行整閤與創新的必然結果。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導遊,他不僅帶著我們參觀瞭董仲舒思想的宮殿,還細緻地指齣瞭這座宮殿的建築材料是哪裏來的(先秦諸子),以及它對後世建築風格産生瞭哪些影響。這種多維度的審視角度,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儒學發展脈絡的認知,讓人在學習文本的同時,也完成瞭對一個時代思想形態的重構。
評分這本《春鞦繁露新注》實在是讓人耳目一新。我本來對這種傳統的經學著作是有些敬而遠之的,覺得它必然是晦澀難懂,充滿瞭艱深的古文和復雜的訓詁,但沒想到,這位注者竟然能把這麼一本厚重的書講得如此通透和鮮活。閱讀過程中,我尤其欣賞它在闡釋董仲舒的陰陽五行學說時的那種細膩和耐心。很多以前讀《繁露》時感到雲裏霧裏的概念,比如“天人感應”的內在邏輯,或是對五行相勝相成的推演,在新注的引導下,仿佛有瞭清晰的脈絡。作者並沒有急於給齣結論,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解讀,將古人的思維方式一步步還原在我們麵前。尤其是對一些關鍵章節的原文對比,新注的補充和校勘工作做得極其紮實,讓人在瞭解原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曆代學者研究的艱辛。對於想深入瞭解漢代思想史,特彆是儒學如何吸收並改造先秦哲學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切入點,遠比那些乾巴巴的學術論文要來得親切和實在。它不是簡單的注釋,而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種“新注”難免會有過度闡釋或者牽強附會的現代解讀,對原典精神有所損傷,但在細讀之後,我必須承認,這位作者的把握尺度拿捏得非常到位。他似乎深諳董仲舒在特定曆史背景下構建思想體係的苦衷與智慧。比如在討論“王者所以異於霸者”的段落時,新注並沒有簡單地用現代政治理論去套用,而是深入挖掘瞭漢初政權閤法性構建的深層需求,將“德”與“教化”的實踐意義重新激活瞭。我特彆喜歡作者在一些爭議性條文旁留下的“商榷”性批注,那些批注往往言辭謹慎,卻字字珠璣,既展示瞭自己獨立的見解,又不僭越原著的權威。這種嚴謹又不失靈活的治學態度,使得這本書不僅是學習《繁露》的工具書,更是一部展現當代古籍研究風貌的優秀樣本。它讓我意識到,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正在於它能被不同時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重新激活其生命力。
評分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挑剔的,那就是新注對某些非常偏僻的古代文獻的引用可能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古籍閱讀能力,但瑕不掩瑜。整體而言,這本書展現瞭一種令人信服的學術功力與人文關懷。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去神聖化”瞭《春鞦繁露》。在許多舊注本中,董仲舒的形象是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聖人,但在這本新注中,我看到瞭一個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努力為新王朝提供理論基石的智者形象。作者的筆觸極其剋製,但在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對學術真理的執著追求。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故作高深,也不像通俗讀物那樣輕浮,它找到瞭一個極佳的平衡點,既能滿足專業研究者的需求,也能讓真正對古代政治哲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獲得極大的滿足感。這本書已經占據瞭我書架上最容易取閱的位置。
評分此書甚好!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推薦大傢購買
評分《中興館閣書目》謂“繁露”冕之所垂,有聯貫之象;《春鞦》比事屬辭,立名或取諸此,亦以意為說也。此書篇名與《漢書·藝文誌》及《雙書·董仲舒傳》的記載不盡相同;《漢書·藝文誌》隻言《公羊董仲舒治獄》十六篇;《漢書·董仲舒傳》所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皆為所著書名,數十篇,十餘萬言;今存《玉杯》、《竹林》則為《春鞦繁露》中之篇名,因此,後人疑其不盡齣董仲舒一人之手,宋儒程大昌攻之尤力,但《四庫全書總目》卻認為,書雖未必全齣仲舒,但其中多根極理要之言,非後人所能依托。仲舒在書中極力推崇《公羊傳》的見解,闡發“春鞦大一統”之旨,把封建統一說成是天經地義而不可改變。他認為自然界的天就是超自然的有意誌的人格神,並且建立起瞭一套神學目的論學說,把人世間的一切包括封建王權的統治都說成是上天有目的安排,將天上神權與地上王權溝通起來,為“王權神授”製造瞭理論根據。
評分給領導訂購的
評分一個比較簡明的《春鞦繁露》新注本,比較幾個版本後後還是選它
評分同時,又以陰陽五行學說將自然界和社會人事神密化,理論化,作齣各種牽強比附,建立“天人感應”論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神學體係。如仲舒創造的“人副天數”說,將人身的骨節、五髒、四肢等等,比附為一年的日數、月數,以至五行、四時之數,人身五髒與五行符、外有四肢與四時符,從而得齣“為人者,天也”的理論,認為人類自身的一切都由天所給予。用天有陰陽來比附人性,謂“天兩有陰陽之施,身亦兩有貪仁之性”,意即天道兼備著陰陽兩種作用,人身也兼備著貪仁兩種本性等等。
評分《玉杯》、《蕃露》等數十篇。《蕃露》是他講《春鞦》諸篇中的一篇。“蕃”與“繁”古字相通。《史記》說“蕃露”原是冠冕的一種裝飾,綴玉而下垂。賈公彥在《周禮·春官大司樂》中作疏說:“前漢董仲舒作《春鞦繁露》。繁:多;露:潤。為《春鞦》作義,潤益處多”,認為《春鞦繁露》是對《春鞦》大義的引申和發揮。[1]
評分昨晚還在讀,注釋有點太簡單瞭。
評分經典國學,經典齣版社,怎麼能不收購啊,書籍品相裝幀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