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第3版)(2013年)》在编撰过程中,编写人员始终遵循《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2011年版)“以素质测试为基础、以工程实践内容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坚持“与建造师制度实行的现状相结合,与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相结合,与当前先进的工程施工技术相结合,与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的修订原则,力求在素质测试的基础上,从工程项目实践出发,重点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1F410000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1F411000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设计
1F411010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
1F411020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1F41200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
1F412010 施工导流与截流
IF412020 围堰及基坑排水
1F413000 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与灌浆施工
1F413010 地基基础的要求及地基处理的方法
1F413020 灌浆与防渗墙施工
1F414000 土石方工程
1F415000 土石坝工程
1F415010 土石坝施工技术
1F415020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
1F416000 混凝土坝工程
1F416010 混凝土的生产与运输
1F416020 模板与钢筋
1F416030 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
1F416040 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
1F417000 堤防与疏浚工程
1F417010 堤防工程施工技术
1F417020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
1F418000 水闸、泵站与水电站
1F418010 水闸施工技术
1F418020 泵站与水电站的布置及机组选型
1F41900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1F420000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1F420010 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
1F420020 水利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1F42003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分包管理
1F420040 水利水电工程合同管理
1F420050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F420060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
1F420070 水力发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F420080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
1F420090 水利工程验收管理
1F420100 水力发电工程验收管理
1F42011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F420120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与成本管理
1F420130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
1F420140 水力发电工程施工监理
1F420150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综合管理
1F430000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
1F431000 水利水电工程法规
1F431010 《水法》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定
1F431020 《防洪法》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定
1F431030 《水土保持法》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定
1F431040 《防汛条例》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定
1F431050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主要规定
1F432000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1F432010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施工方面的主要内容
1F432020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第二篇水力发电及新能源工程之3施工及验收的内容
1F433000 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注册执业管理规定及相关要求
精彩书摘
(2)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3)具备有效的资质证书且资质等级符合资格预审文件规定;
(4)财务状况符合资格预审文件规定;
(5)类似项目业绩符合资格预审文件规定;
(6)信誉符合资格预审文件规定;
(7)项目经理资格符合资格预审文件规定;
(8)联合体申请人符合资格预审文件规定(如有);
(9)企业主要负责人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10)技术负责人资格符合资格预审文件规定;
(11)委托代理人、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应是申请人本单位人员,其中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十、踏勘现场和投标预备会的组织要求
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招标人可以组织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向其介绍工程场地和相关环境的有关情况。投标人依据招标人介绍情况作出的判断和决策,由投标人自行负责。招标人不得单独或者分别组织部分投标人进行现场踏勘。
对于投标人在阅读招标文件和踏勘现场中提出的疑问,招标人可以书面形式或召开投标预备会的方式解答,但需同时将解答以书面方式通知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该解答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招标人组织踏勘现场和投标预备会时,应在招标公告中载明踏勘现场和投标预备会的具体安排,投标人可自愿参加。
十一、招标文件分包条款的限制性规定
水利工程施工分包分为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招标文件应对工程分包提出要求,包括:
1.招标项目是否允许分包应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招标人一般不得直接指定分包人。
2.招标文件不允许分包的,投标人不得提出分包。
3.招标文件允许分包的,允许分包的内容,分包金额,接受分包的第三人资质要求应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明确是否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进行分包。
4.投标人拟分包时,分包人的资格能力应与其分包工程的标准和规模相适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承包资质,并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分包协议、分包人的资质证书及营业执照复印件、人员和设备资料表、分包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量。
十二、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和要求的限制性规定
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均不得要求或标明某一特定的专利、商标、名称、设计、原产地或生产供应者,不得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如果必须引用某一生产供应者的技术标准才能准确或清楚地说明拟招标项目的技术标准时,则应当在参照后面加上“或相当于”的字样。
十三、招标文件的澄清和修改
1.投标人应仔细阅读和检查招标文件的全部内容。如发现缺页或附件不全,应及时向招标人提出,以便补齐。
……
前言/序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挑战与实践:案例解析与技术前沿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历来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从宏观的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到微观的工程质量控制、成本效益分析,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复杂的技术难题与精密的管理要求。本书旨在深入剖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真实挑战,通过详实的案例研究,结合当前行业内的最新技术进展与管理理念,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视角,帮助从业者提升专业技能,应对日益复杂的工程环境。 第一章:水利水电工程概论与发展趋势 本章首先系统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我们将从历史的长河中回顾水利水电工程的演变,理解其在古代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并重点阐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功能,包括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 随后,本章将聚焦于当前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探讨绿色能源发展对水电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如生态友好型水电站的设计与建设,以及如何最大化利用水能的同时,最小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将分析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例如BIM技术在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中的整合应用,以及大数据、物联网在工程监测、预警与管理中的潜力。此外,我们还将审视中国乃至全球水利水电工程面临的主要挑战,如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社会接受度、跨区域协调以及国际合作等。 第二章: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与选址中的关键考量 工程的成功始于周密的规划与严谨的选址。本章将深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从宏观规划到具体项目选址的决策过程。我们将详细介绍流域规划、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梯级水电站开发规划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在选址环节,我们将重点解析影响选址的各类因素,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敏感性以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解析不同选址方案的优劣势,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论证与评估,最终确定最优的工程场址。例如,我们将分析某大型水电站项目在选址过程中,如何权衡库区移民、淹没土地、地质稳定性以及对下游河流生态的影响。此外,本章还将讨论选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土地征用、环境保护审批、公众咨询等环节的处理策略。 第三章:水利水电工程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本章将聚焦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最核心的构成部分——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我们将分类别、分层次地介绍各类建筑物,如大坝(混凝土坝、土石坝)、引水建筑物(隧洞、渠道)、发电厂房、泄洪建筑物(溢洪道、排洪洞)等的设计原理、技术要点与施工难点。 对于大坝设计,我们将涵盖坝基处理、坝体稳定性分析、抗震设计等关键技术。在施工方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大坝的施工工艺,例如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防裂技术、土石坝的填筑与压实控制等。 引水建筑物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隧洞的掘进技术(如TBM的应用)、支护体系的设计与施工,以及渠道的水力学设计与防渗技术。 发电厂房的设计将涉及地下厂房与地面厂房的比较选择,以及厂房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可行性。泄洪建筑物的设计将强调防洪标准、过流能力、消能防冲等关键参数的确定,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通过对多个经典工程案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本章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工程环境下,如何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施工技术,克服各种技术挑战,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第四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 除了技术层面的挑战,高效的施工管理是工程能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的决定性因素。本章将从项目管理的全流程出发,系统阐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我们将重点讨论项目组织管理,包括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划分、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在进度管理方面,我们将介绍常用的网络计划技术(如CPM、PERT),以及如何进行施工进度动态控制,应对可能出现的延误。 质量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生命线。本章将详细阐述工程质量管理的体系与方法,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与控制、隐蔽工程的验收、以及如何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我们将通过案例,说明在复杂施工条件下,如何有效实施质量管控,避免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成本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另一重要基石。本章将探讨工程造价的构成、预算的编制与控制、以及合同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我们将分析常见的成本超支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成本节约和效益提升的策略。 安全生产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中之重。本章将深入分析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风险源,如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爆破作业、深基坑开挖等,并介绍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我们将强调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如何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此外,本章还将触及资源管理(材料、设备、人力)、环境管理(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以及信息管理(工程信息的收集、传递与利用)等重要方面,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施工管理思路。 第五章: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分析与水力学计算 准确的水文分析与精细的水力学计算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基础。本章将深入讲解水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包括降雨径流分析、洪水频率分析、枯水分析、泥沙分析等。我们将介绍常用的水文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演示如何利用历史水文数据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估,为工程的水位、泄洪、发电等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在水力学计算方面,本章将重点阐述各种水力学现象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明渠流、管流、绕流、空化现象等。我们将详细介绍大坝下游消能防冲的设计原则与计算方法,引水隧洞的水头损失计算,以及发电厂房内部水流组织的优化设计。 此外,本章还将涉及水库调度在防洪、发电、供水等方面的优化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水库运行的模拟与分析。通过对典型水力学问题的计算与求解,读者将能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计算技能。 第六章: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评价与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需要通过经济评价来衡量其价值。本章将详细介绍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评价方法,包括投资估算、成本效益分析、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等。我们将深入解析各项评价指标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如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等,并结合实际项目,演示如何进行全面的经济可行性研究。 风险管理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本章将系统阐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类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如罕见洪水、地震)、技术风险(如设计失误、施工难题)、经济风险(如成本超支、资金短缺)、社会风险(如移民安置、公众反对)以及政策风险等。我们将介绍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定性与定量)、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承担)以及风险监控与评估的流程。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展示如何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失败的可能性。 第七章: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章将深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改变、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泥沙输移的影响、以及对周边陆生生态的影响等。 我们将重点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如鱼道设计与建设,过鱼设施的有效性评估;生态流量的制定与保障,维持河流健康;修建动物通道,保障陆生动物的迁徙;以及施工期的水土保持措施、污染物排放控制等。 此外,本章还将讨论水利水电工程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最终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分析一些成功的生态修复案例,以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环境监测与影响评估,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并实现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八章:水利水电工程的运维管理与更新改造 工程的生命周期并非止于竣工,其后期的运维管理同样至关重要。本章将聚焦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维护与更新改造。我们将详细介绍工程运行管理的目标与原则,包括水库调度优化、发电厂运行管理、水工建筑物巡检与维护等。 我们将深入探讨设备的运行维护,如水轮发电机组的定期检修、保护与监测系统的维护、闸门与启闭设备的保养等。同时,也将关注工程安全监测,如大坝安全监测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以及如何利用监测数据进行预警与评估。 此外,本章还将讨论工程更新改造的必要性与技术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的设备可能老化,设计标准可能需要提升,以适应新的需求与技术进步。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更新改造项目,如设备升级、大坝加高、泄洪能力提升等,并探讨其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以及资金筹措等问题。通过对典型运维案例的分析,本章旨在帮助读者建立长远视角,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长期、稳定、安全地运行,并持续发挥其社会与经济效益。 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精心挑选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各个方面,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学生提供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学习资料,助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