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拉丁美洲史(第9卷):1930年以来的巴西

剑桥拉丁美洲史(第9卷):1930年以来的巴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莱斯利·贝瑟尔 编,吴洪英,张凡,王宁坤 等 译
图书标签:
  • 巴西史
  • 拉丁美洲史
  • 剑桥拉丁美洲史
  • 20世纪巴西
  • 政治史
  • 经济史
  • 社会史
  • 文化史
  • 现代史
  • 历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25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2287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54
字数:563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自问世以来,剑桥系列的世界史著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视为西方史学中的作品。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剑桥系列的中国史、日本史、非洲史、伊斯兰史、伊朗史和拉丁美洲史纷纷出版。《剑桥拉丁美洲史(第9卷):1930年以来的巴西》既是一部编年通史,也是独立成卷的国别史、地区史和专题史。在结构和体制上,它突破了传统历史学的界限,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与国际关系、民族、人口、宗教、思想意识以及建筑、雕塑、绘画、诗歌、音乐、艺术、文学、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它十分重视拉美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史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在此前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研究课题,展示了这部巨著跨学科研究的魅力。

作者简介

  莱斯利·贝瑟尔(leslie bethell,1927―),英国历史学家,伦敦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剑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荣誉研究员。2004年当选为巴西科学院院士。其所策划和主编的《剑桥拉丁美洲史》耗时逾15年,是第一部研究拉美独特历史进程的权威性大型著作,在海内外享有广泛赞誉。其作品还有《巴西奴隶贸易的废除》(1970),《巴拉圭战争》(1996)等。

目录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总序言
英文版第九卷序言
上卷:政治
第一章 1930-1945年瓦加斯统治下的巴西
第二章 1945-1964年自由共和国时期巴西政治
第三章 1964-1985年军人统治下的巴西政治
第四章 1985―2002年巴西政治

下卷:经济与社会
第五章 巴西经济(1930-1980年)
第六章 巴西经济(1980~1994年)
第七章 巴西经济(1994-2004年):短期评估
第八章 巴西社会:延续和变革(1930―2000年)
书目评论
本卷英文版索引
《剑桥拉丁美洲史》全卷中文版后记及补记

前言/序言




《剑桥拉丁美洲史》系列(全十卷) 概述 《剑桥拉丁美洲史》系列是拉丁美洲历史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多卷本的宏篇巨著,汇集了全球顶尖历史学家的学术成果。该系列旨在提供一部全面、深入且细致入微的拉丁美洲历史叙事,时间跨度从前哥伦布时期一直延伸至当代。它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更是一部深入剖析区域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变迁及思想发展脉络的综合性研究。每卷都由各自领域内的权威学者撰写或编辑,确保了历史论述的深度、广度和学术严谨性。 卷目结构与核心内容(不含第9卷:1930年以来的巴西) 本系列共十卷,以下是对除第九卷“1930年以来的巴西”之外其他卷目的内容概述: --- 第一卷:前哥伦布时代(约公元前1500年 – 公元1500年) 本卷专注于哥伦布抵达美洲之前,拉丁美洲大陆上原住民文明的兴盛与发展。 核心议题: 1. 区域多样性: 探讨了中美洲(如玛雅、阿兹特克)、安第斯山脉(如印加)、以及南美洲其他地区的文化复杂性和环境适应性。 2. 社会与政治结构: 详细分析了主要帝国的组织形式,从城市规划、农业技术到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体系。 3. 技术与艺术: 考察了原住民在天文历法、冶金、建筑和纺织等方面的非凡成就。 4. 早期贸易网络: 描绘了跨区域的物质交流和思想传播路径。 --- 第二卷:冲突与融合:1492年后的美洲(1492年 – 1800年左右) 本卷聚焦于欧洲人的到来对美洲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以及殖民体系的建立、运作与演变。 核心议题: 1. 征服与帝国: 剖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征服策略、早期治理结构和殖民地划分。 2. 人口剧变与疾病: 探讨欧洲传染病对原住民人口的毁灭性打击,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替代现象。 3. 社会分层与种族制度: 详细阐述了“种姓制度”(Sistema de Castas)的形成、精英阶层的构建、以及土著和平民的地位。 4. 经济模式: 分析矿业(如波托西银矿)、种植园经济(Hacienda/Plantation)的建立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 宗教与文化重塑: 考察天主教的传播、原住民宗教的抵抗与融合,以及早期文化混血(Mestizaje)的形态。 --- 第三卷:独立时代的冲突与建构(约1780年 – 1870年) 本卷是关于拉丁美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并塑造新国家政治形态的关键时期。 核心议题: 1. 独立战争的根源: 探讨启蒙思想、伊比利亚半岛危机(拿破仑战争)以及殖民地内部矛盾如何共同催生了独立运动。 2. 主要解放者: 深入分析玻利瓦尔、圣马丁等关键人物的军事与政治遗产。 3. 建国初期的动荡: 描述了早期共和国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制)之间的激烈斗争。 4. 考迪罗主义的兴起: 考察地方军事强人(Caudillos)如何在政治真空和民众支持下掌握权力,以及其对国家建设的长期影响。 5. 边界冲突与领土重塑: 描述了独立后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以及国家版图的最终确立(如巴拉圭战争)。 --- 第四卷:新兴国家的转型:1870年 – 1930年 本卷关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拉丁美洲国家在全球资本主义扩张背景下的现代化尝试与社会结构调整。 核心议题: 1. “秩序与进步”: 分析自由主义精英如何主导国家政策,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 2. 基础设施与外资涌入: 考察铁路建设、港口现代化以及英美资本在关键经济部门(如香蕉、咖啡、矿产)的控制。 3. 城市化与劳工问题: 探讨新兴城市中心的社会景观变化,以及大规模欧洲移民带来的社会张力。 4. 社会运动的萌芽: 描述工人阶级、农民和新兴中产阶级开始组织起来,对旧有政治秩序提出挑战的早期迹象。 5. 民族主义的表达: 探讨文化和知识分子如何开始反思依附于外部世界的现代化路径。 --- 第五卷:安第斯地区:1830年 – 1930年 本卷聚焦于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这五个安第斯国家在独立后一个世纪内的特殊发展轨迹。 核心议题: 1. 国家构建的挑战: 探讨印第安人口的整合、土地所有权争议以及精英阶层对资源的控制。 2. 资源依赖性: 分析智利的硝石、秘鲁的鸟粪以及玻利维亚的白银等自然资源如何塑造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运。 3. 区域政治互动: 审视安第斯国家之间因领土和资源引发的冲突,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4. 精英统治的持续: 考察保守派与自由派之间的权力更迭,以及相对稳定的政治结构下社会变革的缓慢性。 --- 第六卷:加勒比地区:1492年 – 1900年 本卷专门考察了加勒比海岛屿和中美洲沿海地区的独特历史进程,这些地区深受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和帝国战略竞争的影响。 核心议题: 1. 海权争夺与殖民地更迭: 描述了法国、英国、西班牙和荷兰在加勒比地区争夺控制权的斗争。 2. 奴隶制与废奴运动: 重点分析海地革命的深远影响,以及牙买加、古巴等地奴隶制的兴衰。 3. 香蕉共和国的诞生: 考察十九世纪末,美国势力介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建立由跨国公司主导的政治经济模式。 4. 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探讨非洲、欧洲和原住民文化在岛屿上的互动与融合。 --- 第七卷:墨西哥与中美洲:1821年 – 1940年 本卷集中研究墨西哥及其邻国(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在寻求稳定和进行社会改革过程中的曲折历程。 核心议题: 1. 墨西哥的动荡与重建: 详细叙述了从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娜到胡阿雷斯总统的权力斗争,以及法国干预。 2. 美国的扩张: 重点分析美墨战争(1846-1848)对墨西哥的灾难性影响以及对中美洲国家主权的长期威胁。 3. 波菲里奥·迪亚斯时代的“进步”与不公: 考察独裁统治下工业化带来的财富集中和社会矛盾的积累。 4. 墨西哥革命的爆发与遗产: 深入探讨1910年革命的复杂性、宪法的制定及其对土地、劳工和教育的改革尝试。 --- 第八卷:南锥体国家:1870年 – 1930年 本卷专注于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这些国家在十九世纪末期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大规模移民涌入和政治制度的相对成熟。 核心议题: 1. 出口奇迹: 分析阿根廷的肉类和谷物、智利的矿产如何使这些国家融入世界市场,并积累财富。 2. 欧洲移民潮的社会影响: 考察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移民如何重塑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蒙得维的亚和圣地亚哥等主要城市的人口结构和社会文化。 3. 政治改革与精英共识: 探讨智利和乌拉圭在民主化进程中的尝试,以及阿根廷保守派统治下的社会紧张局势。 4.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冲突: 描述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等激进思想的传播。 --- 第十卷:当代拉丁美洲:1930年至今(不含巴西) 本卷承接历史脉络,考察了二十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除巴西之外的拉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 核心议题: 1. 威权主义的周期: 分析军事政变、冷战背景下的反共主义,以及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地军政府的崛起与垮台。 2. 革命与反革命: 深入研究古巴革命的意识形态影响、中美洲的内战(如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以及美国在其中的角色。 3. 经济模式的转变: 探讨进口替代工业化(ISI)的兴衰、债务危机(1980年代的“失去的十年”)以及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推行。 4. 民主化浪潮与回归: 考察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政治过渡,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权利诉求和身份政治的兴起。 5. 当代挑战: 审视全球化、毒品战争、移民流动、以及左翼或右翼政府的交替对区域治理构成的长期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米色纸张和深沉的字体,立刻把我带回了一个历史的切片之中。我一直对拉丁美洲的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后,这片大陆所经历的那些剧烈而复杂的社会经济转型。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深入剖析了巴西在经历了“十年革命”后,社会结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被重塑的。作者对瓦加斯时代(Getúlio Vargas era)的论述尤其精彩,他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类为独裁或民粹主义,而是细致地描绘了国家干预主义如何植入工业化进程,并与工会运动、精英阶层形成了微妙而紧张的平衡。书中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巴西的社会公平问题,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见解。例如,对于庇隆主义(虽然是阿根廷的范畴,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国家主导的社会工程在巴西也有回响)与巴西特定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让我对理解拉美整体的现代化困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种历史的重量感,仿佛透过那些泛黄的篇章,直接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思考,今天的巴西遗留了多少那个时代的烙印。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并非单纯按照时间线索推进,而是巧妙地将宏观经济政策的变迁与微观层面的社会生活细节交织在一起。比如,它在探讨城市化进程时,没有仅仅停留在人口迁移的统计数字上,而是引入了关于贫民窟(Favelas)形成、文化认同转变的社会学观察。这使得原本可能晦涩的政治经济学论述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巴西“文化输出现象”的探讨,即在全球化浪潮下,巴西的流行文化(如波萨诺瓦、热带主义Tropicália)如何在继承本土传统与吸收外来影响之间寻找出口。这种对“软实力”的分析,为理解巴西在全球舞台上的复杂定位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这对巴西人意味着什么”。它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让读者能够跳出单一的政治史视角,去全面感知一个正在经历剧变的民族。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堆砌枯燥的数据和密集的脚注,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小说的叙事张力。特别是描述1964年军事政变及其后续影响的部分,那种紧张、压抑的历史氛围被营造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发展与压迫”这一核心矛盾时的那种克制和深度。他没有陷入意识形态的泥潭,而是着重展示了军政府时期,巴西在“巴西奇迹”(Milagre Brasileiro)的光环下,社会不平等是如何被制度性地固化。关于跨境债务、石油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失去的十年”(Lost Decade)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依赖单一增长模式的脆弱性。书中对知识分子群体在不同政治气候下的境遇描摹,也让我深感触动——那些曾经鼓吹进步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如何被迫流亡或选择沉默,这本身就是那个时代最无声的悲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现代巴西,就必须直面其政治周期中权力更迭带来的巨大创伤。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持高度赞赏的态度。作者似乎对一手资料进行了极其扎实的挖掘,许多引用的政府文件、党派纲领甚至是当时的文学评论,都为他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种严谨性并没有牺牲可读性。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在处理冷战思维对巴西国内政治的渗透时所展现出的超脱立场。他能够清晰地区分出外部意识形态输入与巴西自身政治精英本土化操作之间的界限,避免了将巴西历史简单地解释为美苏对抗的附庸剧目。书中对后军事时代,特别是1988年新宪法制定过程的描述,极具现实意义,它展示了民主制度在脆弱基础上重建的艰难与不易。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极具洞察力的作品,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佳作,对于任何希望理解当代巴西政治经济脉络的严肃读者而言,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导读。

评分

这本书的论证深度,尤其是在探讨区域差异和身份认同的构建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西的体量和复杂性,使得任何试图一概而论的叙事都显得苍白无力。作者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学术审慎性,他没有将南部工业区的经验等同于东北部内陆的社会现实,而是清晰地勾勒出了不同地理板块在国家整合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与文化张力。书中对原住民权益和黑人运动的追踪叙事,虽然篇幅相对精炼,但力度十足,直指巴西社会长久以来掩盖在光鲜外表之下的种族与阶级结构性问题。这让我反思,许多关于“新兴大国”的赞歌背后,往往隐藏着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巨大代价。这种对权力光谱两端的兼顾,使得这本书的观点更加平衡和耐人寻味,也更符合我对一个多元化社会历史的期待。它不仅仅是关于巴西的史书,更是一面映照拉美乃至全球南方国家发展困境的镜子。

评分

价钱便宜,百年经典,值得购买。

评分

自问世以来,剑桥系列的世界史著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视为西方史学中的权威作品。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剑桥系列的中国史、日本史、非洲史、伊斯兰史、伊朗史和拉丁美洲史纷纷出版。《剑桥拉丁美洲史(第9卷):1930年以来的巴西》既是一部编年通史,也是独立成卷的国别史、地区史和专题史。在结构和体制上,它突破了传统历史学的界限,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与国际关系、民族、人口、宗教、思想意识以及建筑、雕塑、绘画、诗歌、音乐、艺术、文学、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它十分重视拉美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史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在此前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研究课题,展示了这部巨著跨学科研究的魅力。

评分

评分

自问世以来,剑桥系列的世界史著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视为西方史学中的权威作品。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剑桥系列的中国史、日本史、非洲史、伊斯兰史、伊朗史和拉丁美洲史纷纷出版。《剑桥拉丁美洲史(第9卷):1930年以来的巴西》既是一部编年通史,也是独立成卷的国别史、地区史和专题史。在结构和体制上,它突破了传统历史学的界限,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与国际关系、民族、人口、宗教、思想意识以及建筑、雕塑、绘画、诗歌、音乐、艺术、文学、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它十分重视拉美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史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在此前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研究课题,展示了这部巨著跨学科研究的魅力。

评分

包装呢能用纸箱就好了 书的价格 算是全网最低了 内容不错

评分

评分

价钱便宜,百年经典,值得购买。

评分

包装呢能用纸箱就好了 书的价格 算是全网最低了 内容不错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