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羅素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數學,哲學和經濟學。他的數學老師懷海德非常賞識他的纔能,介紹他與時任劍橋大學哲學講師麥剋塔戈和後來成為大哲學傢的穆爾相識。羅素於1893年獲得數學學士學位,而後在第四年轉學哲學,並獲得倫理科學學士學位。他對選擇以哲學還是經濟學為職業猶豫不決但最終還是選擇瞭前者,撰寫瞭一篇論述非歐氏幾何學研究員資格論文,這篇成功的論文使他在三一學院獲得為期六年的的研究員資格。至少在1930年代早期之前,他努力跟蹤新物理學的發展。
評分人既因“行”而“在”,又與“行”同“在”。廣義之“行”的展開涉及多重方麵,並受到實踐智慧的內在製約。以成己與成物為指嚮,實踐智慧體現瞭說明世界與改變世界的統一。在賦予智慧以實踐品格的同時,實踐智慧也為實踐過程的閤理展開提供瞭內在的擔保。
評分人物關係
評分1900年7月,羅素在巴黎國際哲學會議上遇到瞭意大利邏輯學傢皮亞諾,在皮亞諾的數學邏輯係統中找到他多年來所尋求的“用於邏輯分析的工具”,從而使他在實現把數學還原為邏輯的技術可能性上打開瞭眼界。羅素對皮亞諾的技術進行改進,而後轉到分析數學基本概念工作上。在幾個月裏,他處於智力上的巔峰狀態,靈感有如泉湧,每天都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收獲。羅素於該年底完成《數學的原理》(The Principies of Mathematics)的初稿,經過仔細修改於1903年齣版,這部著作至今依然是數學基礎研究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在這之後,羅素和懷特海閤作撰寫《數學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羅素主要負責哲學方麵內容,懷特海主要負責數學方麵內容,他們相互交換草稿,共同訂正。其工作的巨大成果分為三大捲分彆於1910、1912和1913年齣版。這部著作是20世紀科學的重大成果,被譽為是“人類心靈的最高成就之一”,為羅素贏得瞭學術上的崇高地位和榮譽。
評分含瞭他的許多基本哲學觀點。1914年3月,羅素赴美國,在哈佛大學開課,為諾威爾講座作係列講演。他的講演受到瞭熱烈歡迎,講演稿以《我們關於外間世界的知識》為題於1914年8月齣版。該書所采取的是徹底的經驗主義立場,它把羅素置於約翰·洛剋、伯剋萊、大衛·休謨和約翰·穆勒的繼承者的行列。
評分楊國榮先生繼“具體的形上學”三書之後的力作,係統地探討瞭實踐智慧問題,值得一讀
評分人物關係
評分多年前有幸給楊老師有過接觸,書如其人,嚴謹紮實。
評分書都很不錯。常買的。有個愛書的人在傢,必須得買。非常好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