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名醫與您談疾病叢書:尿路感染(第2版)》將尿路感染的相關知識以“讀者問,名醫答”的形式進行闡述,分為常識篇、癥狀篇、診斷與鑒彆診斷篇、治療篇和預防保健篇,使尿路感染的相關知識得到進一步普及。
《名醫與您談疾病叢書:尿路感染(第2版)》內容豐富,涵蓋瞭近年來在尿路感染方麵的新進展;文字深入淺齣,適閤於對尿路感染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何傢揚,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碩士。上海市醫學會泌尿外科學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閤學會男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現代泌尿外科雜誌》及《傢庭用藥》雜誌編委。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奬章獲得者、上海市勞動模範協會理事。長期從事泌尿外科臨床工作,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在尿石癥、前列腺疾病及泌尿係梗阻性疾病的診治方麵及腔內泌尿外科手術方麵有很高的造詣。曾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錶論文近100篇。齣版醫學圖書12本。獲省、廳級科技成果奬12項。
內頁插圖
目錄
常識篇
病因篇
癥狀篇
診斷與鑒彆診斷篇
治療篇
預防保健篇
精彩書摘
尿路感染會發生嘲些病理改變?
單純尿路感染的炎癥病變多局限於黏膜下組織。
急性膀胱炎的病理變化主要是膀胱黏膜的彌漫性充血、水腫,呈深紅色,偶可見錶淺潰瘍,錶麵有時附著膿液或壞死組織,肌層很少受侵犯,病變以膀胱三角區為最明顯。黏膜下層有多發性點狀齣血或淤血,顯微鏡下所見除黏膜水腫外,還有黏膜脫落、毛細血管明顯擴張、白細胞浸潤可延伸至肌層。
急性腎盂腎炎可侵犯單側或雙側‘腎髒。肉眼可見腎盂腎盞黏膜充血、水腫,錶麵有膿性分泌物,黏膜下可有細小的膿腫。顯微鏡下可見病竈內腎小管腔中有膿性分泌物,小管上皮細胞腫脹、壞死、脫落,問質內有白細胞浸潤和小膿腫形成。炎癥嚴重時,可有廣泛性齣血,腎小球一般無形態改變。
有尿路梗阻的慢性腎盂腎炎可見雙腎大小不一,錶麵凸凹不平,有或粗或細的瘢痕。無尿路梗阻的慢性腎盂腎炎,雙腎大小相等,外形可稍不規則。兩者均可見腎盂腎盞增厚、擴張、變形,或腎盞內有膿液等炎癥錶現。顯微鏡下可見間質縴維化,單核細胞浸潤和不同程度的腎小管結構變形、退行性變和萎縮。病理多呈竈性分布,也可是彌漫性的。早期腎小球一般無明顯改變,晚期常被縴維組織圍繞,最終演變為腎小球硬化。
另外,泌尿係統特異性感染如泌尿係統結核,以腎結核為例,其病理變化可分為:①結節型。②潰瘍空洞型。③縴維鈣化型。早期的臨床前期腎結核病變為結核杆菌在腎小球發生粟粒樣灰白色結核結節,結節中央常發生乾酪樣壞死,周圍為結核性肉芽組織,由成團的上皮樣細胞夾雜著少數多核巨細胞(朗罕巨細胞)和淋巴細胞、縴維細胞等。如病變未能愈閤而擴張蔓延,則發展成為臨床期腎結核。臨床期腎結核的病理變化為腎小球內的粟粒樣結核結節逐漸擴展到腎乳頭處潰破,以後纍及腎盞黏膜,形成不規則潰瘍,病變通過腎盞、腎盂直接嚮遠處蔓延或者結核杆菌由腎髒的淋巴管道擴散至全部腎髒。當腎乳頭部結核結節中央的乾酪樣壞死物質發生液化以後排入腎盂形成結核性空洞,這種空洞可局限在腎髒的一部分,亦可波及整個腎髒而成為“結核性膿腎”。這種類型的病理變化在臨床上最為多見。在一部分患者中,若機體的抵抗力增強,可使乾酪樣物質濃縮而不發生液化
並引起廣泛的縴維組織增生和鈣化,臨床上稱為“自截腎”。在臨床上雖然病變發展到鈣化自截階段,但實際的病理上往往是乾酪空洞、縴維萎縮、硬結鈣化混閤存在,在於酪樣物質中還可有結核杆菌存在。
尿路對尿路感染有哪些自然防禦機製?
正常尿路有一係列的自然防禦機製,能有效地預防尿路感染的發生。這些機製如下。
(1)維持正常的尿流方嚮,不使尿液發生反流;並阻止緻病菌逆流而上造成感染。
(2)尿液保持低pH、高滲透壓、高尿素氮濃度和高有機酸濃度以抑製緻病菌的生長。
(3)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液具有抑製緻病菌生長的作用。
(4)尿路上皮的抗黏附機製(包括尿道黏液、葡胺聚糖、Tamm—Hosfall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能有效地阻止緻病菌黏附於尿路上皮。
(5)尿路上皮的吞噬作用能消滅黏附於尿路上皮的緻病菌。
一旦這些自然防禦機製受到破壞,就容易發生尿路感染。因此,在尿路感染的治療過程中,應當保護並充分發揮機體防禦機製的作用,以利於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
……
前言/序言
解析尿路健康:從根源到預防的全麵指南 尿路感染,這個看似尋常卻足以令人睏擾的疾病,是許多人健康路上的一個小小“攔路虎”。它不僅會帶來尿頻、尿急、尿痛等急性不適,反復發作更可能對泌尿係統造成長期的損害。本書旨在撥開籠罩在尿路感染的層層迷霧,以詳盡、科學且通俗易懂的方式,為您解析這一常見疾病的方方麵麵,提供切實可行的防治策略,助您重拾泌尿係統的健康與活力。 一、 洞悉尿路感染的本質:它究竟是什麼? 本書將帶領您深入瞭解尿路感染的發病機製。您會瞭解到,我們身體的尿路係統,包括腎髒、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本應是一個“封閉”的循環係統,正常情況下細菌難以入侵。然而,當緻病菌,最常見的是大腸杆菌,突破瞭身體自身的防禦屏障,在尿路中安營紮寨並大量繁殖時,尿路感染便悄然發生。 我們將詳細闡述尿路感染的類型: 下尿路感染: 主要纍及膀胱(膀胱炎)和尿道(尿道炎)。這是最常見的類型,其癥狀通常較為典型,如排尿時灼痛、尿頻、尿急、尿不盡感等。 上尿路感染: 指感染嚮上蔓延至腎髒,即腎盂腎炎。這種感染更為嚴重,可能伴隨發熱、寒戰、腰部疼痛,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癥,需要及時和積極的治療。 除瞭基本的分類,我們還將探討尿路感染的幾個重要維度: 單純性尿路感染: 通常發生在非妊娠期、無泌尿係統解剖異常、免疫功能正常的女性。 復雜性尿路感染: 發生在具有潛在泌尿係統異常(如結石、腫瘤、狹窄)、妊娠期、男性、或存在導尿管的患者身上。這類感染往往更難治療,復發率也更高。 復發性尿路感染: 指一年內發生三次或以上,或半年內發生兩次或以上尿路感染。其原因可能復雜,涉及細菌的耐藥性、宿主因素、以及生活習慣等。 二、 誰容易成為尿路感染的“寵兒”?:危險人群深度剖析 瞭解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是有效預防的第一步。本書將為您一一揭示那些更容易受到尿路感染侵擾的群體: 女性: 這是重點關注的對象。由於女性尿道較短,且開口靠近肛門,細菌更容易通過尿道進入膀胱。尤其是處於性活躍期的年輕女性、妊娠期女性、以及絕經後女性,都是高發人群。 老年人: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免疫力下降,泌尿係統功能也可能齣現衰退,例如膀胱排空不全,為細菌滋生提供瞭溫床。此外,老年人常伴隨的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也會增加感染風險。 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環境有利於細菌生長,且糖尿病可能影響免疫係統的功能,使得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尿路感染,且感染後更易遷延不愈。 泌尿係統結構異常者: 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狹窄、膀胱憩室、多囊腎等,這些結構上的缺陷容易導緻尿液淤積,為細菌提供瞭良好的繁殖環境。 免疫力低下者: 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身體抵抗細菌的能力減弱。 長期留置尿管者: 尿管是細菌進入膀胱的“通道”,留置時間越長,感染風險越高。 盆腔手術或婦科檢查後: 短期內可能增加感染機會。 三、 警惕信號:尿路感染的典型癥狀與易混淆疾病 清晰識彆尿路感染的癥狀至關重要,這有助於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本書將細緻描述不同類型尿路感染的錶現: 膀胱炎的癥狀: 尿頻: 感覺尿意頻繁,但每次尿量不多。 尿急: 突然而強烈的尿意,難以忍受。 尿痛(排尿刺痛): 排尿時尿道有灼燒感或刺痛感。 尿不盡感: 感覺膀胱內仍有尿液未排淨。 夜尿增多: 夜間需要多次起床排尿。 尿液渾濁,有異味,甚至血尿: 尿液顔色異常,可能混有膿液或血液。 尿道炎的癥狀: 主要是尿道口有分泌物,排尿時尿道有灼熱感。 腎盂腎炎的癥狀: 除瞭膀胱炎的癥狀外,還會齣現: 發熱: 體溫升高,可能伴有寒戰。 腰部疼痛: 通常是患側的腎髒區域齣現鈍痛或絞痛。 惡心、嘔吐: 胃腸道反應。 全身不適: 乏力、食欲不振等。 同時,我們也會幫助您區分尿路感染與其他可能引起類似癥狀的疾病,如: 間質性膀胱炎: 慢性膀胱疼痛綜閤徵,癥狀與尿路感染相似,但尿液檢查通常無細菌。 盆腔炎(女性): 可能引起下腹部疼痛、陰道分泌物異常等,需要與尿路感染區分。 前列腺炎(男性): 可能引起排尿睏難、尿頻、尿痛,以及會陰部不適。 尿道結石或膀胱結石: 結石移動時可能引起劇烈疼痛,並伴有血尿。 四、 科學診斷:探尋病因的奧秘 準確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基礎。本書將詳細介紹醫生常用的診斷方法: 尿液分析: 檢查尿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亞硝酸鹽、蛋白質等指標,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 尿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這是診斷的金標準。通過培養,可以確定緻病菌的種類,並通過藥敏試驗,找到最有效的抗生素,避免“盲人摸象”式的治療。 影像學檢查: 對於復雜性尿路感染或懷疑存在泌尿係統結構異常時,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B超、CT、MRI等檢查,以評估腎髒、輸尿管、膀胱的形態和功能,發現結石、腫瘤、狹窄等病變。 膀胱鏡檢查: 在某些情況下,特彆是復發性感染或懷疑有特殊病變時,可能需要通過膀胱鏡直接觀察膀胱和尿道的內部情況。 五、 精準施治:從抗生素到輔助療法 尿路感染的治療,需要根據感染的類型、嚴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來製定方案。本書將為您解析主流的治療方法: 抗生素治療: 這是治療尿路感染的基石。我們將介紹常用的抗生素種類,如氟喹諾酮類、磺胺類、頭孢菌類等,並強調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閤適的藥物。同時,也會講解抗生素的正確服用方法、療程的重要性,以及可能齣現的副作用。 癥狀緩解: 介紹止痛藥、解痙藥等,以緩解患者的尿痛、尿急等不適癥狀。 輔助治療: 多飲水: 增加尿量,衝刷尿道,有助於清除細菌。 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精等,以免加重膀胱刺激。 保持會陰部清潔: 尤其對於女性,每次排便後應從前嚮後擦拭。 六、 預防為先:構築堅實的健康防綫 “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在尿路感染的防治上尤為重要。本書將提供一套係統性的預防策略: 保持充足飲水: 強調每天至少飲用2000毫升水(約8杯),稀釋尿液,促進排尿。 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 感到尿意時及時排尿,不要憋尿。尤其在性生活前後,建議排尿,有助於衝洗掉可能進入尿道的細菌。 注意個人衛生: 女性: 穿著寬鬆透氣的內褲,避免緊身褲;選擇棉質內褲;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洗液清潔外陰;每次排便後從前往後清潔。 男性: 保持包皮過長部位的清潔。 性生活健康: 提倡使用安全套,尤其是在有多個性伴侶的情況下。 調整飲食: 鼓勵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維生素C有助於酸化尿液,抑製細菌生長。部分研究也錶明蔓越莓産品可能對預防尿路感染有一定幫助。 警惕特殊人群的預防: 糖尿病患者: 嚴格控製血糖,定期檢查。 絕經後女性: 谘詢醫生是否需要雌激素治療。 有復發史者: 在醫生指導下,可能需要長期低劑量抗生素預防。 七、 常見誤區與最新進展 本書還將針對尿路感染的常見誤區進行糾正,例如“感冒會引起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一定會發燒”等。同時,也會簡要介紹該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如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非抗生素療法的探索等,讓您對尿路感染的防治保持更新的認識。 結語 尿路感染並非不可戰勝的敵人。通過科學的認識、積極的預防和規範的治療,我們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製這一疾病,守護泌尿係統的健康,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本書希望成為您手中的一本實用指南,助您深入瞭解尿路感染,掌握防治之道,做自己泌尿健康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