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十六國北朝史學在中國史學史上極具特點。《北京師範大學史學探索叢書·傢國、夷夏與天人:十六國北朝史學探研》從史官製度與傢國傳承、民族史傳和夷夏關係、專史撰述和天人之際三個麵嚮人手,勾勒瞭十六國北朝史學對於漢唐間史學之繼承發展和總結開新的基本麵貌,並在若乾方麵深化瞭人們對於魏晉南北朝史學的認識。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史官製度與傢國傳承
第一章 十六國北朝的史官製度與史學發展
第二章 北魏崔浩石經石史考
第三章 北齊與設館修史
第四章 北齊北周隋史傢王劭史學考論
附錶:十六國北朝史官與史學錶
中篇 民族史傳與夷夏關係
第五章 十六國時代:大一統民族觀的播遷和認同
第六章 鄧淵和崔浩時代:彆造一天下
第七章 李彪、崔鴻和酈道元時代:描摹太和改革與天下一道藍圖
第八章 魏收時代:大一統民族觀與民族通史《魏書》
附錶:《魏書》“史臣日”統計錶
下篇 專史撰述與天人之際
第九章 傳統經濟史記述的繼承和發展
第十章 酈道元《水經注》與中古中國的環境史圖景
第十一章 十六國北朝佛教史記述的樸素理性色彩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兩種看法哪個更接近史學發展的真相呢?由於王劭史學著述的佚失,由於雙方立論的偏差,長期以來前一種看法主導瞭人們對於王劭史學的基本認識。
劉知幾在《史通》當中對王劭史學的評價多是積極的和肯定的。王劭最重要的兩部史著就是《齊誌》和《隋書》,劉知幾盛贊它們收錄文章入史的做法,在和其他史書作過比較之後說:“唯王劭撰《齊》、《隋》二史,其所取也,文皆詣實,理多可信,至於悠悠飾詞,皆不之取。此實得去邪從正之理,捐華摭實之義也。”②同時,劉知幾又從“載言”的角度批評瞭魏徵《隋書》對王劭的評價,說:“如《隋書》王劭、袁充兩傳,唯錄其詭辭妄說,遂盈一篇。尋又申以詆訶,尤其諂惑”,指齣《隋書》列傳的寫法更是不可取,“《隋史》譏王君懋撰齊、隋二史敘錄繁碎。至如劉臻還宅,訪子方知;王劭思書,為奴所侮。此而畢載,為失更多。可謂尤而效之,罪之甚焉者矣”,強調“夫載言示後者,貴於辭理可觀。既以無益而書,豈若遺而不載”③。
劉知幾論及北齊國史時,有這樣一段話:“逮於齊滅,隋秘書監王劭、內史令李德林並少仕鄴中,多識故事。王乃憑述起居注,廣以異聞,造編年書,號日《齊誌》,十有六捲。李在齊預修國史,創紀傳書二十七捲。自開皇初,奉詔續撰,增多齊史三十八篇,以上送官,藏之秘府。皇傢貞觀初,敕其子中書捨人百藥仍其舊錄,雜采它書,演為五十捲。今之言齊史者,惟王、李二傢雲。”①由此可知,北齊國史,有王劭編年體和李德林、李百藥紀傳體兩種編纂模式。但為什麼最終李百藥《北齊書》“勝齣”瞭呢?分析原因,第一,王劭死得早,又沒有繼承人,趕不上唐朝初年深刻反思曆史、重修西晉以來諸史的機會。第二,即使趕上瞭,王劭編年體《齊誌》在體裁上也不符閤時代對於“正史”的要求,唐初重修的八史,無一不是紀傳體。所以,王劭《齊誌》便逐漸走上瞭散佚之路。幸有劉知幾在《史通》當中的評價,我們纔有瞭重新認識《齊誌》編纂特色和王劭史學價值的重要憑藉。
事實上,《隋書》本傳對王劭的評判,本質上是唐初史傢對近代人物的一種道德判斷,不涉及其史學成就的考量。而作為史學評論傢劉知幾的認識則非常值得重視和思考,他與王劭生活的時代相去不遠,能看到王劭的原書,更重要的是他對王劭的評價建立在對曆代史學發展總體而深入把握的基礎之上,有充分的史學依據。劉知矮的評價方式為我們如何看待王劭這類少有史著流傳至今的史傢提供瞭有益的思路。同時,通過幾方麵極其有限的材料的對比研究和分析,也印證瞭《史通》有關論斷的準確性,從而凸顯齣劉知幾在史學評論方麵的精闢認識。
……
前言/序言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探索叢書·傢國、夷夏與天人:十六國北朝史學探研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探索叢書·傢國、夷夏與天人:十六國北朝史學探研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讓所有看電影的人感覺到,文字是美的
評分
☆☆☆☆☆
所以用雪花,用綢帶,用一切唯美的元素來閤成文字
評分
☆☆☆☆☆
看小說是為那個冷漠地時代而難過
評分
☆☆☆☆☆
王誌剛 王誌剛,男,漢族。1974年齣生,山西人。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史學所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嚮:中國古代史學、水利史。
評分
☆☆☆☆☆
Tobey也是演技派就不用多言,Carey Mulligan中規中矩,偶爾驚艷。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故事是在Nick和心理醫生談話的時候被引齣來的,再以Nick的文字徐徐展開,完美引用瞭小說中以Nick視角講述故事的設定,又毫不生硬。讓我們在如今這個浮誇的社會以Nick的視角看另一場浮華時代的演齣。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