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捲的末尾,署“大觀三年正月一日(1109年)奉聖旨摹勒上石”楷書款二行,與捲首標題、捲中各書傢名銜,皆蔡京一手所書。每塊帖版前小字上記捲數,中記版數,下記刻工姓名。
評分工藝:帖版邊緣多有破損,拓工不精,墨色不勻。帖中“亮”字為避金主完顔亮名諱被磨去,拓工也不如徽宗時精善。現存原石拓本已不足全套。“《大觀》原本······傳至今日僅存王弇州本捲二、四、五在故宮,翁方綱本捲六殘本在南京大學,張簡盦本捲七在中國曆史博物館。此外故宮尚有捲二、四、六、八、十(中四、六捲殘泐甚)。”(《帖學舉要》)
評分北宋匯刻叢帖《大觀帖》全 10捲,為大觀三年 (1109)宋徽宗因《淳化閣帖》闆已斷裂,齣內府所藏墨跡,命蔡京等稍加厘定,重行摹勒上石。款署“大觀三年正月一日奉聖旨摹勒上石”。各帖標題與各捲款識皆蔡京手書。刻工精良,勝於《淳化閣帖》。
評分第九、第十捲:亦題為“曆代名臣法帖”,實際專收晉中書令王獻之書。
評分帖版較《閣帖》高些,視覺效果更為舒服。《大觀帖》雖然在內容上與《淳化閣帖》相同,但在編排上改正瞭閣帖的錯誤,如《淳化》第二捲中張芝《知汝殊愁》帖有一個草書“”字被誤認為“不可” 2字,《大觀》把它閤攏瞭。
評分工藝:帖版邊緣多有破損,拓工不精,墨色不勻。帖中“亮”字為避金主完顔亮名諱被磨去,拓工也不如徽宗時精善。現存原石拓本已不足全套。“《大觀》原本······傳至今日僅存王弇州本捲二、四、五在故宮,翁方綱本捲六殘本在南京大學,張簡盦本捲七在中國曆史博物館。此外故宮尚有捲二、四、六、八、十(中四、六捲殘泐甚)。”(《帖學舉要》)
評分 評分本來以為雙十一,要好幾天纔能收到,雖然推遲瞭,不過比想象的收到的早,小弟說印刷質量很好,贊!~~~
評分第一捲:題為“曆代帝王法帖”,收入從漢章帝到陳永陽王共18位帝王的法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