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為什麼會有心理睏擾?一百多年來,眾多心理學流派都在探究這一臨床心理學領域的根本問題。1977年,美國精神醫學教授喬治·L.恩格爾醫生(George L Engel,MD)突破具體的心理學技術或流派的製約,提齣從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麵來綜閤、係統地評估和解決心理睏擾,從而促進瞭整閤式短程心理谘詢的發展。
  《整閤式短程心理谘詢》介紹瞭五種最常用的整閤式短程心理谘詢方法,其中,“短程精神動力學”對於尋找病理行為模式很實用,“短程認知行為療法”、“焦點解決短程治療”、“短程傢庭治療”有助於構建診斷解決方案,“動機麵詢”可以有效減輕來訪者的阻抗。
  現代社會的復雜性、心理睏擾的多樣性以及對谘詢效率與效果平衡的要求,決定瞭心理谘詢師必須學習和實踐整閤式短程心理谘詢。這種以“實證”為基礎的谘詢模式,在過去的五十多年裏已被絕大多數美國心理谘詢師、EAP谘詢師和精神科醫生采用。     
作者簡介
     張道龍(Dao long Zhang,MD),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精神係,現任美國芝加哥退伍軍人醫學中心(Jesse Brown VA Medical Center)精神係行為健康部主管醫師、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醫學院(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精神係臨床助理教授、好人生國際健康産業集團醫務總監。
  張醫生是極少數獲得美國精神、神經病學院文憑證書(American Board of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ABPN)並從事EAP(員工幫助計劃)工作和心理谘詢的華人精神科醫生,也是華人界第一位在國內運用多種短程心理谘詢方法為數百位谘詢師做督導的心理學專傢。他還是美中心理文化學會(CAAPC)、“短程心理谘詢督導訓練營”的創始人。
  張醫生從事臨床工作二十餘年,親自診治瞭超過一萬八韆多個中美谘客,曾參與創建瞭國內第一傢中美閤資的EAP谘詢公司並任醫務總監,兼任過多個世界100強企業的谘詢顧問。其著有《短程心理谘詢與督導實錄·親子教育篇》,主譯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和《美國精神障礙診斷標準》(第5版)也即將齣版。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短程心理谘詢概述
第一節 心理谘詢助人的奧秘
第二節 短程心理谘詢的曆史淵源
第三節 短程心理谘詢的有效因素
第二章 基於生物一心理一社會模式的綜閤性評估與整閤式治療
第一節 基於生物一心理一社會模式的綜閤性評估
第二節 生物因素評估
第三節 心理因素評估
第四節 社會因素評估
第五節 風險因素評估
第六節 預後
第七節 基於生物心理一社會模式的整閤式治療
第三章 短程精神動力學
第一節 短程精神動力學的理念
第二節 短程精神動力學的技術
第三節 短程精神動力學在評估中的作用
第四節 短程精神動力學的治療目標
第五節 精神動力學的其他貢獻
第四章 短程傢庭治療
第一節 短程傢庭治療的焦點
第二節 短程傢庭治療師的功能
第五章 短程認知行為療法
第一節 核心、本質與理念
第二節 短程認知行為療法的技術
第六章 焦點解決短程治療
第一節 焦點解決短程治療的曆史發展脈絡
第二節 焦點解決短程治療的核心工具
第七章 動機麵詢技術
第一節 動機麵詢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動機麵詢的三種常用技術
第三節 動機麵詢三種技術的藝術化運用
第八章 督導係統
第一節 短程心理谘詢的督導體係
第二節 督導的功能
第九章 與短程心理谘詢相關的其他問題
第一節 短程心理谘詢是EAP的核心技術
第二節 解讀《精神衛生法》
第三節 司法精神病鑒定
第四節 短程心理谘詢與藥物治療的整閤
第十章 完整案例示範
第一節 年近四十的我事業情感兩睏惑(案例一)
第二節 我到底是愛帥哥還是愛美女(案例二)
第三節 為什麼我的腦子裏總有奇怪的聲音(案例三)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張醫生:很明顯這個人不像你父母那麼善解人意,你的要求,父母一定是盡可能去滿足。他堅持自己的意見,而沒有把你們的見麵當作重點,很容易引起你的反感。假如當你錶示不方便時,對方能夠體諒你“看起來你工作很忙,很辛苦,要不這樣,你現在就往傢走,我們就在你傢附近吃,吃完你能盡快休息,我也不在意吃什麼,主要就是想和你說說話”,你心裏就會很感動,因為你看到對方可以為你隨時改變已經訂好的計劃,不管多難、花費多少錢。所以,你是在期待著對方更成熟,比如能夠關心你為什麼要齣去辦公,又遇到什麼新鮮事瞭,有什麼新的體會,這樣就能夠讀懂你。但是很多時候,如果對方不是和你處在一個成熟度上、一個經濟水平上,就很難理解你。以你的經濟能力,你並不是真的在意吃什麼,即使是附和對方,也是為瞭錶示尊重。如果對方不能理解你,很可能是跟成熟度或是經濟能力有關。因為傢裏人對你都非常理解,遇到這樣的情況,你的挫摺感會很強。可以看齣來你的需求是希望找個成熟度高的人,在你不高興、發怒的時候,這個人能夠徵服你,而不是讓你更加難過。所以,你在找對象的時候,除瞭身高、脾氣、工作能力這些指標外,實際上你更需要的是這種“嗬護型”的男人,情商和智商上都能超越你,這樣能夠駕馭你,而不是具體要賺多少錢。你沒有具體的指標,這是好事,你如果要年薪一百萬以上,那肯定不好找。你舉的例子又是這麼微小的事情,還是仔細思索之後的例子,這說明你的要求實際上是不高的。在經濟條件非常優越的傢庭裏培養齣像你這樣想法的女孩,說明你父母做人比較成功,沒有把你培養成極其挑剔的人,使得彆人根本無法滿足你的要求。在我看來,你的要求非常客觀,從自身的條件齣發,比你稍好就行,更重要的是成熟度比較高,彆來給你添麻煩,為什麼呢?一個被人照顧慣的人是最怕照顧彆人的,因為那對你來說負擔太大。所以,總體來講,你的要求不高,肯定可以找到,但是你要具體到什麼情況纔行;否則你就會容易被一些細節感動,一個容易因為小事生氣的人也容易因為一些小事感動,反倒忽略瞭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最後彆人要不要結婚,你也不介意瞭,脾氣好不好,你也沒注意。你沒發現你總是“馬後炮”、“事後諸葛亮”,接觸幾個都不順。心理谘詢能助人是幫助你變成“事前諸葛亮”。我這樣幫你分析對你有幫助嗎?
  來訪者:很有幫助,張老師,很多東西我都沒有意識到。我父母一直對我照顧得很好,我原來總認為自己很獨立,但是聽你分析之後,我發覺自己還是需要彆人嗬護我多一點,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      
前言/序言
   
 
    
				 
				
				
					整閤式短程心理谘詢 [Integrated Brief Psychotherapy]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指導讀者如何進行“整閤式短程心理谘詢”的實踐手冊,也非對該谘詢模式的理論梳理與係統闡述。它是一次深入個體心靈的探索之旅,聚焦於那些在人生旅途中,因種種緣由而選擇尋求短暫谘詢幫助的人們,以及那些在此過程中,以其獨特視角和體驗,塑造瞭谘詢體驗的谘詢師們。本書旨在從人性、關係、成長與睏境的交織點齣發,描繪一係列精煉的、具有代錶性的個體故事,摺射齣谘詢過程中那些觸動人心的瞬間,以及那些在有限的時間內,所能達成的深刻轉變。  第一章:在時間的洪流中  人生如河,時而平緩,時而激蕩。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條河中航行,有時會不期而遇險灘暗礁,有時會迷失方嚮。當生命的航船遭遇風浪,當內心的航標變得模糊,尋求片刻的停靠與指引,成為一種自然的衝動。短程谘詢,恰似航行中一個臨時停靠的港灣,為那些渴望短暫休憩、重新校準方嚮的靈魂,提供一個安全而高效的空間。  本書將從“時間”這一核心維度切入,探討個體在不同生命階段,麵對不同睏境時,對“短暫”谘詢的獨特需求。或許是初入職場的迷茫,一次突如其來的失戀,一段難以言喻的傢庭矛盾,抑或是對自我價值的深刻懷疑。這些睏境,往往如同一塊塊突兀的礁石,阻礙著個體前行的步伐。短程谘詢,並非意味著敷衍或淺嘗輒止,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以精準的觸角,直擊問題的核心,激發個體內在的能量,促使其重新找迴前進的動力。  我們會描繪一位年輕創業者,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卻被巨大的焦慮和失眠所睏擾。他並非需要長篇纍牘的心理分析,而是急需在幾個關鍵的節點上,找到應對壓力、管理情緒的有效工具。谘詢師的介入,如同在暴風雨中為他搭建瞭一座堅固的燈塔,指引他看清前方的航道。  亦或是,一位年過半百的女性,在子女相繼離傢後,深陷空虛與失落。她渴望在短時間內,重新認識自我,找迴生活的意義。谘詢師幫助她梳理過往的經曆,發掘內在的潛能,重新點燃對生活的熱情。這短暫的相遇,如同一次及時的春雨,滋潤瞭她乾涸的心田。  這些故事,都將生動地展現,在時間的限製下,個體所展現齣的強大的適應與改變能力。短程谘詢,並非“加速”人生,而是“點亮”人生,讓個體在短暫的觸碰中,獲得一次深刻的自我覺察與賦能。  第二章:關係的蛛網與連接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的存在,總是在錯綜復雜的關係網絡中 unfolding。傢庭、友情、愛情、職場……這些關係,如同蛛網般纏繞著我們,既能給予我們支持與滋養,有時也會成為我們痛苦的根源。當關係齣現裂痕,當溝通變得睏難,當情感被誤解包裹,短程谘詢便成為一個重要的介入點。  本書將深入探討,在人際關係中,短程谘詢如何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它並非試圖解決所有關係的糾葛,而是聚焦於那些最核心、最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問題。例如,一對長期爭吵的夫妻,他們可能已經厭倦瞭無休止的抱怨,但又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一個簡短的谘詢過程,可能專注於改善他們的溝通模式,學習如何傾聽與錶達,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為他們搭建一座通往和解的橋梁。  又或者,一位因原生傢庭創傷而與父母關係疏遠的成年人。他可能並不期望完全修復這段關係,但渴望在短時間內,獲得一種更加獨立、自主的姿態,不再被過去的陰影所束縛。谘詢師的介入,可能幫助他厘清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界限,學會以一種更健康的方式處理與傢人的情感聯結。  本書還將描繪,在職場環境中,因同事或上下級關係而産生的壓力和睏擾。短程谘詢,能夠幫助個體快速識彆問題所在,學習有效的衝突管理策略,提升人際溝通的技巧,從而在工作環境中,獲得更佳的心理體驗。  這些個體故事,將展現齣,無論是在親密關係還是在社會關係中,短程谘詢都能夠成為一種有效的工具,幫助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看清關係中的睏境,找到改善的方嚮,並建立更健康、更有意義的聯結。它不是萬能的“關係修復劑”,而是“關係導航儀”,幫助個體在復雜的關係網絡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航道。  第三章:成長的裂痕與綻放  成長,往往伴隨著疼痛。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地突破自我,學習新的技能,適應新的環境。然而,成長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時我們會遭遇挫摺、失敗,甚至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沼。短程谘詢,可以成為個體成長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那些被睏擾的時刻,激發內在的潛力。  本書將呈現,在個體成長的關鍵節點,短程谘詢所能扮演的角色。比如,一位即將踏入新的人生階段(如大學畢業、新婚、晉升等)的個體,麵對未知的挑戰和隨之而來的焦慮。短程谘詢,可以幫助他識彆並應對這些焦慮,增強自信心,為迎接新生活做好心理準備。  再者,當我們經曆一次重大的失敗或挫摺時,例如失業、創業失敗,甚至失去親人。這些經曆,會讓我們感到痛苦、迷茫,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短程谘詢,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穩定情緒,處理悲傷,並從中學習,重新審視自我,找到繼續前進的力量。  本書還將探討,在一些看似“小”的睏擾中,短程谘詢的“小而美”的力量。例如,一位長期感到“不夠好”的個體,他可能並沒有罹患嚴重的心理疾病,但持續的自我否定,正在悄悄侵蝕他的幸福感。短程谘詢,能夠幫助他挑戰那些根深蒂固的負麵信念,培養更積極的自我認知,讓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喜悅和滿足。  這些故事,都將證明,即使是在短暫的谘詢過程中,個體也能夠實現深刻的自我覺察和成長。短程谘詢,並非“治愈”所有的問題,而是“賦能”個體,讓他們擁有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並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地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它更像是一位“成長夥伴”,在你迷茫睏惑時,給予你及時的鼓勵與支持,幫助你跨越障礙,繼續嚮前。  第四章:睏境的棱角與齣口  睏境,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們以各種形態齣現,有時如同一堵無法逾越的高牆,有時又如同一個無底的深淵。當個體感到被睏境所吞噬,當個體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時,短程谘詢可以成為尋求齣口的一條途徑。  本書將聚焦於,在各種具體的睏境中,短程谘詢所展現齣的“精準”與“高效”。例如,一位長期遭受社交恐懼癥睏擾的個體。他可能隻需要在短時間內,掌握一些實用的社交技巧,學習如何逐步暴露於社交情境,並獲得積極的反饋,從而能夠重返社交場閤。  又或者,一位麵對急性應激事件(如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的個體。短程谘詢,能夠幫助他快速處理創傷反應,穩定情緒,並預防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發生。這種“危機乾預”式的短程谘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書還將深入描繪,那些看似“雞毛蒜皮”的睏擾,但卻嚴重影響個體生活質量的問題。例如,嚴重的拖延癥,無法自控的購物衝動,或是對某個特定事物無法控製的擔憂。短程谘詢,可以通過行為技術、認知重構等方法,幫助個體快速找到應對策略,擺脫睏擾,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這些個體故事,都將生動地展現,短程谘詢並非“治標不治本”的錶麵功夫,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以其特有的聚焦性,直擊問題核心,提供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它如同“偵探”,在紛繁的綫索中,迅速鎖定罪魁禍首;又如同“外科醫生”,以精準的手術,切除病竈,恢復健康。  結語:微光與啓示  本書的每一章節,都試圖通過精煉的故事,展現個體在尋求短暫心理幫助過程中所經曆的挑戰、掙紮與成長。它並非一本關於“技巧”的匯編,而是對人性深處的一次次溫情凝視,對個體在睏境中展現齣的強大生命力的由衷贊嘆。  “整閤式短程心理谘詢”,這一概念,在此書中,更側重於一種“態度”與“精神”。它是一種相信個體擁有內在力量,能夠通過短暫而有效的支持,實現自我超越的信念。它是一種尊重個體時間與能量的珍貴,並在此基礎上,最大化地發揮心理谘詢的價值。  本書希望傳遞的是,即使在短暫的相遇中,個體也能夠獲得深刻的啓示,點亮內心的微光,找到前行的方嚮。這些故事,或許能為您帶來一絲共鳴,一絲啓發,甚至是一點勇氣,去麵對生命中的種種挑戰,去相信,即使是短暫的停靠,也能為漫長的旅途,注入新的能量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