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故事

我的人生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有光 著
圖書標籤:
  • 自傳
  • 迴憶錄
  • 人生感悟
  • 個人成長
  • 經曆
  • 故事
  • 勵誌
  • 情感
  • 人生
  • 真實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當代中國齣版社
ISBN:9787515403243
版次:1
商品編碼:11336534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8
字數:1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當年,有人說,“你一定要看董橋”
  今天,我們說,“你一定要讀周有光”
  111歲的智慧老人,跨越世紀的精彩人生
  資中筠先生傾情作序
  吳敬璉、瀋昌文、易中天、張維迎、吳思、崔永元都尊崇的大傢
  求知、有愛、講真話的人都在讀周有光

內容簡介

  

  是什麼樣的傢世、教育、交遊背景鑄就瞭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優秀學者?周有光與張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愛情與婚姻傳奇?是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讓周有光渡盡劫灰?108歲的老人有何長壽與養生秘訣?漢語拼音與語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筆下變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問題?而這些思考為什麼讓他聲譽漸隆?《我的人生故事》將引導讀者直觀、全麵地瞭解周有光的人生曆程、學術貢獻、思想菁華。無論你是周有光的初識者,還是周老的忠實粉絲,都不應該錯過。

作者簡介

  周有光先生,本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齣生於江蘇常州青果巷,是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傢、文化史專傢,精通英語、法語、日語等多種語言,也是迄今仍在從事學術工作的較高壽學者。壽過期頤以後,周有光先生仍然保有強烈的探索人類發展基本規律和當代科學技術新知識的濃厚興趣,筆耕不輟,成果迭齣,其學術聲望超齣國界,對當代思想文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周先生曾任全國政協第四、第五、第六屆委員;還先後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漢語大詞典》學術顧問、《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中美聯閤編審委員會編審、《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顧問委員會顧問、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名譽會長等。

  周有光先生經曆瞭清代、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幾個時代。他不僅親曆改朝換代的社會動蕩,還見證瞭瞭八年抗戰和十年文ge。他在日本留過學,在美國華爾街工作,遊曆瞭幾乎世界上所有主要國傢。他經曆瞭無數重大曆史事件,閱曆瞭許多世界級名人,他與蔣經國打過網球,與愛因斯坦有過交談。至今思維清晰而敏捷,他密切地關注中國和世界的重大變化,每天閱讀、思考、修正學術思想與成果,百歲後還不斷有新著問世。他被譽為學術界真正的長青樹和無冕之王。


精彩書評

  

  ★ 是什麼樣的傢世、教育、交遊背景鑄就瞭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優秀學者?周有光與張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愛情與婚姻傳奇?是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讓周有光渡盡劫灰?108歲的老人有何長壽與養生秘訣?漢語拼音與語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筆下變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問題?而這些思考為什麼讓他聲譽漸隆?
  本書將引導讀者直觀、全麵地瞭解周有光的人生曆程、學術貢獻、思想菁華。無論你是周有光的初識者,還是周老的忠實粉絲,都不應該錯過。
  ——中央人民廣播電颱書香兩岸節目 書香榜2013年第44期第1位


  ★ 是什麼樣的傢世、教育、交遊背景鑄就瞭周有光的生命底色?108歲的老人有何長壽與養生秘訣?漢語拼音與語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筆下變得有用且有趣?本書將引導讀者直觀、全麵地瞭解周有光的人生曆程、學術貢獻、思想菁華。
  ——廣州日報


  ★ 《我的人生故事》將引導讀者直觀、全麵地瞭解周有光的人生曆程、學術貢獻、思想菁華。
  周有光先生1906年1月13日齣生於江蘇常州青果巷,是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傢、文化史專傢,也是我國迄今仍在從事學術工作的較高壽學者。周有光先生經曆瞭無數重大曆史事件,會晤過許多世界級名人,他與蔣經國打過網球,與愛因斯坦有過交談。至今思維清晰敏捷,他密切關注中國和世界的重大變化,每天閱讀、思考、修正學術思想與成果,百歲後還不斷有新著問世,被譽為學術界真正的常青樹和無冕之王。
  ——新晚報


  ★ 現代化建設是他的關懷,即漢末李固所謂:“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國之興衰,在此一舉。”對於此一大事,他真做到瞭“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的地步。
  ——著名曆史學傢、漢學傢、颱灣“中研院”院士 餘英時


  ★ 先生以平心濟世,是為素;以實行治事,是為樸;以理性為學,是為智;以直諫論政,是為勇。先生承繼中國文化之結晶,又接受現代文明之果實,融會貫通,診脈中國痼疾,針砭當時弊病。
  於是己立而立人,庶既安民、安百姓。
  ——著名曆史學傢、颱灣“中研院”院士 許倬雲


  ★ 這樣的一位老先生,看透瞭宇宙的發展,看透瞭人類全球的發展,也知道瞭我們民族的前途,活到百歲以上有這樣的智慧,能夠照亮這麼多人是很難的。能夠結識這樣一位智慧的老人,給我很大的啓發,也可以說給瞭我一些亮光。他人格偉大,學識淵博,智慧深邃,這個智慧之光,我希望它永遠能夠照亮我們的心靈。
  ——資深學者、翻譯傢、前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所長 資中筠


  ★ 所有用漢語拼音的人都應感謝周有光。
  ——前北師大副校長、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許嘉璐


   

目錄

從青果巷到紐約
常州青果巷
育誌小學
常州中學
坐獨輪車上大學
聖約翰大學
光華大學
五四運動
拉丁化運動
留學日本
美國生活
和愛因斯坦聊天
那個時代的人物
懷念敬愛的張壽鏞校長
呂叔湘:語法學大師
中國日報創始人劉尊棋
鬍愈之引導一代青年
張誌公:實用語法學傢
魏建功:颱灣普及“國語”的開創者
古不輕今雅不輕俗
--迴憶羅常培先生二三事
章乃器:膽識過人的銀行傢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創始人薑椿芳
永不失落的歡欣
妻子張允和
“流水式”的戀愛
“舉杯齊眉”
張允和的樂觀人生
四姐妹
連襟瀋從文
殘酷的自然規律
--《浪花集》後記
環遊世界
新陋室銘
昆麯研習社
重遊歐美
傢庭文化
風雨飄渺的歲月
從上海到四川
“左傾”幼稚病
美國歸來
上海的變化
寜夏五七乾校
跟教育傢林漢達一同看守高粱地
“專傢專傢,專門在傢”
失落瞭的歡欣
從大同到理想國
走進世界
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
東洋變西方
美國社會的發展背景
什麼叫做現代化
什麼叫做全球化
漫說太平洋
華夏文化如何弘揚
大同理想與小康現實
漢語拼音的故事
字母跟著宗教走
世界文字的鳥瞰
舊事重提談拼音
文字性的圖畫
我和語文現代化
從“鬍琴”是“國樂”談起
學寫八股文
今日花開又一年
晚年所思
信仰問答
長壽之道
窗外的大樹風光
有書無齋記
《百歲新稿》自序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
清流拾貝




















精彩書摘

  2013年7月17日常州青果巷(節選)
  我傢在常州住的巷子叫青果巷。青果巷有意思,瞿鞦白、趙元任、我都住在青果巷,我們三個人都搞文字改革。瞿鞦白傢很窮,租人傢的房子住。趙元任傢的房子叫八桂堂。我們傢的房子叫禮和堂。我們傢的房子是明朝造的,瞭不起,很舊瞭也不能拆掉,旁邊就造一座新的房子,連在一起,房子有好幾進。我們住在新房子裏,舊房子租給人傢。我們傢在運河邊上,前門在路上,後門在水邊。我們住在河的北麵,我要過瞭河去上學,河沒有橋,隻有由船連起來的渡橋,人在船上走過去。大船來的時候,擺渡船就分開,叫開渡,大船過去之後再閤起來,人又可以走來走去。
  ……
  可是常州在中國來講,是電氣化最早的城市。滬寜鐵路是最早發展的地方,常州在滬寜鐵路的中心,最早辦瞭一個發電廠,發電廠的電輸到整個滬寜鐵路。常州鄉下很早就有電燈瞭,而且用電來搞小的發電機打水,所以常州沒有荒年,農業發展很早。育誌小學我長大一點,大概六歲瞭,進瞭小學。進小學的印象我到今天還記得,剛剛開始創辦新式小學,聽說已經創辦瞭兩個學校,我們這個小學是第三個。我們的小學叫育誌小學。這個小學原來是一個廟,我們傢的男工帶我去看,把廟裏的菩薩一個一個打掉,怎麼打呢?把繩子套在菩薩的脖子上,一拉,卟隆鼕,就破瞭。把菩薩都搞光,把廟收拾收拾,就成瞭小學。那個房子裏麵都是麻雀窩,麻雀多得不得瞭。我們下瞭課,小學生很淘氣的,架一個梯子爬上去,把麻雀蛋拿齣來,吃瞭。麻雀就在那兒飛,一邊飛,一邊“罵”我們。
  ……
  江蘇省是教育發達的地方,一個府隻辦一個中學。沒有大學,大學就是教會學校。常州府就開瞭常州中學,四周好幾個縣都屬於這個府的,要到這個地方來讀書。教員集中瞭一些水平很高的進步人士,給我們影響特彆大的是一位中文教師叫吳山秀,那時的中文教材都是文言文,可是他解釋這些文章時,就發揮他的思想,給我們印象深刻。
  我們學校要請一些有名的人來演講,叫做“名人演講”。有一個小組專門請名人來演講,這個小組也請吳山秀來講。吳山秀是自己人,黑闆上寫好瞭“名人演講”,他用筆把“名人演講”改成“各人演講”。他提倡白話文,可是當時白話文不進課堂,他就在課外教我們看白話的東西,寫白話的文章,把許多五四運動的思想在中文課上灌輸給我們,我們這些小青年對他非常欽佩。
  常州中學都是男生,沒有女生,一定要住在學校裏麵,一個星期隻能迴傢一天。特點是上午上三課,每課五十分鍾,下午是遊藝課。什麼是遊藝課?自己選課,假如你喜歡古典文學,可以選古文;喜歡書法,可以選書法;喜歡打拳,有兩位老師教打拳,一位教北拳,一位教南拳;喜歡音樂,可以選音樂,音樂有國樂、外國音樂兩門。有一位很有名的音樂傢劉天華就在我們學校教音樂,音樂課的樂理就是他上的。劉天華在學校搞一個軍樂隊,每到4點鍾,就在學校裏一麵演奏一麵繞一個大圈子,聽到軍樂聲,大傢都休息瞭。劉天華的哥哥叫劉半農,弟弟叫劉壽慈。
  遊藝課不用考試的,考是沒有必要的。這個課程你有興趣,會學得好的,用不著考。考得很好,不一定學得很好。
  大傢讀書很用功。老師並不是追著你,給你很大的負擔。常州中學教古書的能力很高,英文水平很高。學生到大學裏,就能用英文瞭,不是像今天到大學還不能用英文,還要補英文,那就苦瞭。還有一點,中學時讀世界曆史、世界地理都是用英文課本,化學、物理、生物學都是英文課本。一直到今天,好些外國地名我都隻記得英文地名,中文地名記不瞭。
  呂叔湘是我中學同學,比我高一班,我們在讀書時就認識瞭,我很欽佩他,他從前在傢裏讀古書,我沒有讀,他會背《詩經》,我不會背。後來我搞語言,他是真的語言學傢,我是假的,跟他往來很多,而且他的觀點跟我一樣。因為語言學界有許多觀點是不同的,呂叔湘的觀點跟我一緻,所以相處很好。呂叔湘的哥哥非常有名,叫做呂鳳子,是畫傢,也在常州教圖畫,我的父親教中文,呂鳳子跟我父親很要好。
  那時候讀古書很重要,我的老師是教古文,但是提倡白話文,又不能教白話文,寫文章主要寫文言文,白話文寫得好不算數。我在讀中學預科時,補讀古書,特彆讀《左傳》,一篇篇地背,那時候古文進步得快瞭。我的老師教《古文觀止》,他喜歡韓愈,因此我們大傢都跟著他喜歡韓愈。現在想起來,那時候很糊塗的。那時候記憶力非常好,所以讀瞭很多古書。我有一個同學叫史鬆培,溧陽人,那時候自修室一張桌子兩人用,我跟他一個桌子,受他的影響,他從小就讀許多古書,我很羨慕他。他很用功,清早五六點人傢還沒有起來,我們就起床,我跟他念瞭許多古書。史鬆培後來去讀東吳大學,我們沒有聯係瞭。我很懷念他。
  聖約翰大學(節選)
  我考大學有趣味。我報考瞭兩個大學,都考取瞭。一個是上海聖約翰大學,一個是南京東南高等師範學校,後來變成東南大學,後來又變成中央大學,今天是南京大學。為什麼考兩個大學呢?有幾個比我高的同學勸我去考聖約翰大學,我到上海去考聖約翰大學,考取瞭。可是聖約翰大學貴得不得瞭,一個學期就要兩百多塊銀元,我傢裏到我讀大學是最窮的時候,沒有錢。那時候每個大學考試的時間不一樣,就再到南京去考,也考取瞭。南京東南高等師範學校不用學費,那麼,我就準備去南京。我的姐姐在上海教書,她的同事硃毓君聽說我考進瞭聖約翰大學不想讀,她對我姐姐說:“考聖約翰大學比考狀元還難,你弟弟考進聖約翰大學又不進,太可惜瞭。我也沒有錢,我去問我媽媽藉,讓他去上學,上瞭學以後再想辦法。”她的媽媽說:“我現在也沒有錢,但是有皮箱,裏麵放瞭很多嫁妝,拿一個皮箱去當,就可以當兩百多塊錢。”她們傢也在蘇州,她媽媽很喜歡我,老太太待我很好,她的箱子放在後房,多少年也沒有去開,沒有用的。有齣戲叫《藉當》,藉東西來當。這樣我就上瞭聖約翰大學。
  考大學很有意思,我們那時候考大學要考六天,8點鍾到,真正考試是上午9點到12點,三個鍾頭不能停,下午1點到4點,一天六個小時,筆不停揮。考試的範圍早已告訴你瞭,學校招考的小本子寫明要考什麼書,可以說沒有舞弊,為什麼呢?題目多得不得瞭,六天當中隻有一天用中文,其他都用英文,題目多得你要筆不停揮。你想打稿子,不行,一打稿子,題目就做不完,舞弊是不大可能的。已經告訴你材料都在這裏麵,不要叫你猜,不捉迷藏,現在考試是捉迷藏。題目很多,就是叫你秉筆直書,寫不快,就不行,怎麼考,都公開的。而且很奇怪,每年招考多少人是沒有數目的,七十分及格,及格的都收,哪年沒有及格的,一個也不收。所以跟今天的考試方法完全不一樣,沒有名額,我們那一年,凡是及格的都收,宿捨不夠,就把另外一些房子臨時改成宿捨,跟今天完全不一樣。我覺得考上不難,隻要把指定的那些書搞清楚就行瞭。
  還有一個笑話,上聖約翰大學報名要照片,我的同學關照我:“你最好拍一張西裝照片。”因為我在常州不穿西裝,土得很,也不知道西裝怎麼穿的。到照相館去拍照,照相館有西裝準備拍照用的,照相館的人也不知道怎麼樣打領帶、領結。鬧瞭一個笑話:他給我戴瞭一個領帶,再戴一個領結。照片寄到上海,我的同學大笑,趕快寄迴來,要求重拍。
  1923年,我從蘇州坐火車到上海。從火車站下來,坐電車到靜安寺,靜安寺再往西,就是田野瞭。租瞭獨輪車到聖約翰大學,聖約翰在上海梵王渡,今天就是中山公園那邊。獨輪車是什麼時候有?大概九百年,所以坐獨輪車上聖約翰大學在文化上跨過九百年。古老的中國要到教會學校學外國的東西,文化曆史跨過九百年。
  有趣味的事情是,進大學第一次去報到,給我一個卡片,把我的名字打在卡片上。上麵有中文,也有拉丁字母,我一看,是用上海話拼的羅馬字,這是學校規定的標準,在學校每一個地方簽名,都要按照這個標準。學校的管理就按照羅馬字來管。我一進學校就懂得什麼是羅馬字管理法,這是科學管理,到今天中國人都不懂,聖約翰的總務部是沒有幾個人的,管理起來好得不得瞭。這件事情印象很深,這就是外國文化跟中國文化不同的地方。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我到美國去工作,可以說,我在工作當中學到更多的東西,每一個環節都是高效率。人傢問:“為什麼美國人比彆的國傢富?”一天的工作要相當於好幾個外國人,財富是這樣來的。我到美國纔知道,日本有一個調查團,調查美國人的辦公效率,調查瞭幾個月,寫成一個報告,結論說:一個美國人可以抵十五個日本人。真是不一樣,那時候電話當然還沒有今天好,我纔知道用電話的方法跟中國人不一樣,在中國根本不重視效率,中國人辦公的方法遠不如他們。我訓練到這個習慣:做事情一定要講效率。
  聖約翰大學的專業跟今天不一樣,現在進大學就要分專業,聖約翰大學是外國規矩,大學一年級不分專業,都是基礎課。專業分得粗得不得瞭,現在是根據蘇聯的辦法,專得不得瞭。聖約翰大學本部隻分文科、理科,醫科在另外一個地方,我們不大碰頭。一年級不分文理,二年級纔分文理。我一年級進聖約翰大學,學基礎課,三麵牆上都是黑闆,黑闆可以拉上拉下的,好多學生可以在上麵做題目,數學的水平比較高。我的數學很好,一個外國數學老師就勸我:“你就學理科吧。”可是,我的同學都跟我講:“你不要學理科,要學文科。”為什麼呢?聖約翰大學有名的是文科,不是理科,到瞭聖約翰大學不讀有名的文科,而讀理科,吃虧瞭。我就學瞭文科。實際上,我當時偏重經濟學方麵。
  和愛因斯坦聊天
  我在經濟學界交往的人中,名氣最大的是何廉。何廉原來是農本局的局長,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國際知名。何廉後來在美國去世,去世前用英文寫瞭迴憶錄,中文翻譯瞭,我的一個朋友好不容易找來拿去復印。這裏麵有講到我,很好玩。他說:我們在四川成都成立瞭一個大辦事處,派周耀平(我的原名)任副經理,周耀平是一個很能乾的人,大學畢業在上海的銀行工作過,富有經驗。這個事情我都忘掉瞭。
  打完仗,何廉到美國,我也到美國,他到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教授,愛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教授。他跟我說:“愛因斯坦現在空閑得不得瞭,想找人聊天,你高興跟他聊天嗎?”我說:“當然很高興。”這樣就兩次去訪問愛因斯坦。我們是一般的談話,當時的國際形勢,當時美國發生的情況,隨便講講。為什麼我會把這個事情忘掉呢?因為談話內容沒有特點。這是一個遺憾的事情。也不可能有特點,因為他的研究方嚮跟我不一樣。
  愛因斯坦住在普林斯頓,我住在紐約,因為美國的交通方便,紐約火車站有五層,我就問火車站的人要一張火車時間錶,他說沒有。我是外行,他們的火車像電車那樣開的,沒有時間錶。那個時代,火車辦得非常好,我迴來帶瞭一本美國鐵路地圖。美國有一個鐵路時代,後來纔有公路時代。
  我跟愛因斯坦談過兩次,隻是隨便的聊天,沒有學術性的,所以我就不放在心上。愛因斯坦的學術我不懂,我的專業跟他又不一樣,就是普通的朋友。小輩就說:“你多少年都不講愛因斯坦的事情。”我說:“我忘掉瞭。”見愛因斯坦可能是1947年。
  愛因斯坦的物理學我一竅不通。我的印象就是他的人非常好,生活也很隨便。我們在銀行界,穿衣服都很講究,他在大學裏,大學的風氣跟銀行不一樣,大學教授穿衣服馬馬虎虎的,他穿的衣服還沒有我講究。他沒有一點脾氣和架子,給我的印象非常好,我們侃侃而談,沒有任何架子。他不是講話滔滔不絕的人。
  他在物理學上的創造,思想要跳過一個屏障,原來舊的公式不能限製他。許多人被舊的公式限製瞭,就不能發展瞭。能量怎麼變成物質呢?這個概念不得瞭,他從數學裏提齣來的,不是從實踐裏提齣來的。先有理論,後有實踐,這就改變方法瞭,在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愛因斯坦是思想傢。
  ……

前言/序言

null




《我的人生故事》是一本傳記,它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跨越歲月、縱覽人生的旅程。這本書並非單純的事件羅列,而是作者在時間的河流中,對自我、對世界、對生命意義的深刻審視與抒發。它以真摯的情感和樸實的語言,勾勒齣一個鮮活的個體如何在時代變遷中成長、蛻變,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坐標。 本書的開篇,如同拂曉的微光,將我們拉迴到作者童年那個充滿好奇與探索的年代。那時的世界,或許簡單純粹,充滿瞭孩童的歡聲笑語和對未知的好奇。作者在這裏描繪的,不僅僅是成長的足跡,更是那些塑造瞭早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溫暖瞬間。也許是父母慈愛的目光,也許是初次接觸的自然風光,也許是懵懂的友誼,這些最初的印記,如同種子般埋下,在日後的生命土壤中生根發芽。字裏行間,讀者可以感受到一種純真的力量,那是生命最初的活力,也是未來一切可能性的源泉。作者會細緻地捕捉那些細微的情感波動,那些當時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如何在一顆敏感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成為日後迴望時,依舊閃閃發光的記憶碎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本書的敘事將步入青春期。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年代,也是一個迷茫與衝動的交織期。作者在這裏呈現的,是青少年時期特有的睏惑、對自我身份的追尋,以及與外部世界的初次碰撞。或許是學業的壓力,或許是對未來的憧憬與迷茫,或許是初次體驗到的愛情萌芽,亦或是與父母、師長之間産生的代溝與衝突。這些經曆,構成瞭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長陣痛。作者以坦誠的態度,剖析瞭內心的掙紮與成長,展現瞭從青澀走嚮成熟的蛻變過程。那些曾經的跌跌撞撞,那些不被理解的呐喊,那些對夢想的執著追求,都將被賦予生命力,讓讀者在共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青春注解。 進入成年階段,本書的筆觸將變得更加厚重。這是一個需要承擔責任、應對挑戰的時期。作者在這裏講述的,是事業的奮鬥、傢庭的建立,以及在社會大熔爐中摸爬滾打的曆練。職場的起伏,創業的艱辛,人生的選擇,這些都是構成成年人生活的主鏇律。作者不會迴避其中的挫摺與失敗,反而會深入剖析失敗的原因,以及從中汲取的寶貴教訓。同時,書中也會描繪傢庭的溫暖與支持,伴侶的理解與陪伴,以及在為人父母的過程中所體驗到的幸福與付齣。這些平凡而真實的經曆,展現瞭一個普通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如何努力地生存、奮鬥,並試圖構建屬於自己的幸福。讀者會看到,生命中的光輝,往往蘊藏在最普通的日常之中,蘊藏在一次次跌倒後又重新站起來的勇氣裏。 然而,《我的人生故事》並非止步於個人經曆的陳述。作者更進一步,將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的大背景緊密相連。在描述個人經曆的同時,書中會穿插對當時社會環境、曆史事件的觀察與思考。比如,某個時期的經濟發展如何影響瞭個人的職業選擇,某個社會思潮如何觸動瞭個人的內心世界,又或是某個曆史變革如何深刻地改變瞭人們的生活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本書展現瞭個體生命與時代命運的互動,以及在宏大敘事下,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受的影響。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結閤,使得本書不僅僅是一份個人迴憶錄,更是一幅描繪特定曆史時期社會風貌的生動畫捲。作者的觀察,或許帶著時代的印記,也可能包含著個人獨特的視角,從而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多層次的理解維度。 本書的精彩之處還在於作者對情感的細膩描摹。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還是對故鄉的眷戀、對過往的懷念,作者都以飽滿的情感投入其中。那些深刻的友誼,是如何在歲月中沉澱為珍貴的財富;那些動人的愛情,又是如何經曆風雨,成為生命中最堅實的依靠;那些對故土的思念,是如何在遠方成為一種心靈的歸宿。作者用文字勾勒齣這些情感的溫度,讓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同身受,仿佛親身經曆瞭那些悲歡離閤、喜怒哀樂。這種情感的共鳴,是傳記最動人的力量之一,它能夠穿越時空的界限,連接起不同生命的心靈。 更深層次地,本書觸及瞭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探討。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豐富,作者開始反思生命的本質,思考存在的意義。這種思考,或許源於一次深刻的頓悟,或許源於某個重大的人生轉摺,也或許是多年來對生活點滴的纍積與沉澱。書中可能包含對人生短暫性的感悟,對精神追求的嚮往,對傳承與奉獻的理解。作者不會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自己的生命體驗,拋齣問題,引發讀者自身的思考。這種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使得本書具備瞭超越個人經曆的普適性,能夠引發讀者對自身生命軌跡的審視與規劃。 《我的人生故事》的語言風格,力求自然、真誠、不做作。作者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讓抽象的情感和復雜的思緒變得鮮活易懂。文筆流暢,節奏得當,既有娓娓道來的親切感,又不失深沉的力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作者真摯的情感和坦誠的態度,仿佛在與一位老朋友促膝長談,分享他的人生智慧與生命感悟。這種親切感和信任感,是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 總而言之,《我的人生故事》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傳記。它不僅僅記錄瞭一個人的過去,更摺射齣一個人如何思考當下、展望未來。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共同的人生軌跡;它是一盞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它是一杯陳年的酒,越品越有滋味。這本書將帶你走進一個靈魂深處,感受生命的多彩與厚重,思考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最終,或許會讓你更加熱愛和珍惜屬於自己的那段“人生故事”。它是一場心靈的旅行,一次對生命的緻敬,一次與自我的深度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說,《我的人生故事》是一本讓我心潮澎湃的書。它沒有讓我看到一個完美無缺的英雄,也沒有展示一個一帆風順的傳奇。相反,它嚮我展示瞭一個真實而立體的“人”。有優點,也有缺點;有成功,也有失敗。作者在書裏毫不避諱地袒露瞭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這反而讓我覺得他更加真實可信。我能感受到他曾經的掙紮,他的迷茫,他的痛苦,這些都讓我覺得,原來成功並非遙不可及,失敗也並非世界末日。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即使身處逆境,隻要內心有光,就有走齣黑暗的可能。作者那種麵對睏境時的樂觀和勇氣,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我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那些曾經讓我耿耿於懷的挫摺,在讀完這本書後,似乎也變得不那麼沉重瞭。

評分

《我的人生故事》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那種洞察力,簡直是令人驚嘆。他不僅僅是在記錄自己的經曆,更是在剖析人性的復雜,時代的變遷,以及命運的無常。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觀察,以及他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細膩描摹。他能從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挖齣背後深刻的社會根源,也能從一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身上,看到人生的百態。這種宏大的視角和微觀的細節相結閤,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個人傳記,更是一部關於時代的縮影,關於人生的百科全書。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段落時,停下來,反復咀嚼,去思考作者的意圖,去對照自己的生活。這是一種非常充實且有意義的閱讀體驗。

評分

讀完《我的人生故事》,我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深刻的靈魂洗禮。作者的文字,樸實無華,卻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他沒有刻意去雕琢辭藻,也沒有追求情節的戲劇性,而是以一種近乎自白的方式,娓娓道來。我尤其被打動的是他在描述那些艱難時刻時的坦誠。沒有抱怨,沒有自憐,隻有一種堅韌不拔的生命力,和對未來的不懈追求。我能感受到他曾經經曆過的迷茫、痛苦、甚至是絕望,但更重要的是,我看到瞭他是如何一步步走齣來的。那些失敗的教訓,那些無助的夜晚,那些艱難的抉擇,都被他用一種平和的姿態呈現齣來,反而讓讀者更加信服,更加能夠産生共鳴。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敘事方式,它不是強行灌輸,而是邀請讀者一同去體會,去反思。閤上書本,我的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仿佛我也曾與他一同走過那段歲月,分享過他的喜怒哀樂。

評分

《我的人生故事》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是它那種獨特的敘事節奏和語言風格。作者的文字,時而如涓涓細流,溫柔細膩地描繪齣情感的波瀾;時而又如疾風驟雨,強勁有力地抒發內心的激昂。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讓我完全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我喜歡他對於細節的捕捉,那些生活中的點滴,被他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我身臨其境。他筆下的場景,無論是兒時的鄉村,還是異國的街頭,都充滿瞭生命的氣息。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描述自己的情感時,那種坦誠和真摯,沒有任何矯揉造作。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喜悅,他的悲傷,他的渴望,這些都深深地觸動瞭我。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人的故事,更是在傳遞一種生活的熱情,一種對生命的熱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內心都被洗滌瞭一般,對生活充滿瞭新的憧憬。

評分

《我的人生故事》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朋友的書架上瞥見的。封麵設計不算特彆華麗,但有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美感,讓我忍不住抽齣來翻瞭翻。第一眼吸引我的是書名,簡單直接,卻又蘊含著無限的想象空間——“我的人生故事”,這不正是我一直以來渴望去傾聽、去理解的嗎?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洪流裹挾,很少有機會停下來,真正地去品味一個人的經曆。我開始想象,這本書裏會是怎樣的一段旅程?是跌宕起伏的命運?是細水長流的溫情?還是波瀾壯闊的奮鬥?我非常期待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那些能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故事,那些關於成長、關於選擇、關於愛與失去的真實情感。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沙漠中一汪清泉,讓我對閱讀又多瞭一份期待,我迫不及待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作者的人生軌跡,去汲取那些寶貴的經驗和感悟。

評分

人類簡史

評分

Chapter14柏林——我的不由自主,其實透露著詩意|245

評分

Chapter08劍橋——四個貴族間諜,與一個詩情之所|133

評分

孩子很喜歡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書

評分

買傢印象

評分

我的人生故事我的人生故事

評分

書看完後,我輕輕放到一邊,不停感嘆:確實是一本有趣的書,有趣在周老的文字是那樣輕鬆,好似自然的風雨來去自如,全沒瞭人世的沉重,世紀的滄桑。所有的經曆,都化作瞭修行,於是有那樣博大的胸襟,那樣開闊的眼界,那樣恬淡的心境。108歲瞭,真的不容易。

評分

Chapter14柏林——我的不由自主,其實透露著詩意|245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