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發表於2025-01-18
佛陀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佛陀入滅兩韆五百多年後即公曆2012年年初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機會,企鵝齣版社北京公司通過一位朋友找到我,問我是否有時間幫他們翻譯凱倫·阿姆斯特朗女士的《佛陀》。
其實早在2006年,我就開始關注凱倫·阿姆斯特朗的作品。阿姆斯特朗女士曾在修道院修行七年之久,後到牛津大學學習並獲得博士學位。她是英國最具盛名的宗教評論傢之一,著有《神的曆史》、《神話簡史》、《伊斯蘭簡史》等多部著作。當時我將她的新作《軸心時代》引進國內,專門請瞭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博士孫艷燕、白彥兵翻譯。2010年,我參與瞭此書的編輯,並從中瞭解到偉大的宗教傳統是如何形成的,尤其是對佛陀偉大思想的誕生過程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同一時期,我在齣版社專門負責策劃佛教文化類圖書,利用工作之便,幾乎閱讀瞭市麵上所有比較好的佛陀傳記,比如星雲大師的《釋迦牟尼佛傳》、一行禪師的《故道白雲》、那爛陀的《覺悟之道》、髻智比丘的《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的一生》。我也曾經重點關注過這部《佛陀》,但彼時此書中文版權已經售齣。遺憾之際再度與它重逢,真有失而復得之感。
這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宗教思想傢為釋迦牟尼所作的傳記。《紐約時報書評》評論凱倫?阿姆斯特朗的著作“富有洞察力、可讀性強又不乏預見性”。她對釋迦牟尼形象的描畫結閤瞭其神其人的兩個方麵,在描述釋迦牟尼放棄世俗生活、追求真理的同時,思考他在人類精神探索曆史上的地位,以及對信仰沒落的現代社會的啓示。傳記、宗教、曆史和哲學,在這本傳記裏渾然交融,對於任何一個對佛教有興趣的讀者都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凱倫·阿姆斯特朗(Karen Armstrong),生於1944年,英國著名作傢。繼1981年處女作《穿過宅門》風靡一時之後又推齣一係列暢銷書:《神的曆史》《耶路撒冷》《萬物初始:重讀〈創世記〉》《伊斯蘭簡史》《佛陀》《軸心時代》等。其中《神的曆史》被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久居不下,創造瞭一個熱銷奇跡。《佛陀》一書亦成為全球暢銷書,銷量超過三百萬。
目錄
前言
齣走
求道
證悟
佛法
傳道
般涅槃
注釋
詞匯
齣 走
公元前6世紀末的一個晚上,一個名叫悉達多·喬答摩的年輕人,從位於喜馬拉雅山下迦毗羅衛國(Kapilavatthu)的舒適的傢裏齣走,開始踏上求道的道路。1據說他當時年方29歲,父親淨飯大王是迦毗羅衛國的國王,為挽留住太子的心,在宮殿中提供各種聲色供他享受。喬答摩已有妻室和一個剛齣生僅幾天的兒子,但是在他兒子降生時,他也未曾感到喜悅。他給這個小男孩取名羅睺羅(Rahula),意為“係縛”,他認為這個孩子會把他禁錮在一種厭煩的生活裏。2喬答摩嚮往的是“寬廣開闊”且“如光滑貝殼般完滿和純淨”的生活。盡管父親的宮殿富麗堂皇,但他置身其中,卻覺得束手束腳、“擁擠不堪”和“滿是灰土”。細小的瑣事和無意義的雜務,像瘴氣一樣玷汙著宮殿中的一切。喬答摩逐漸發現自己嚮往的原來是一種脫離傢庭的生活方式,即印度苦修者稱之為“齣傢”。 3 當時數以韆計的男子,甚至還有少數女性,到肥沃的恒河平原邊緣尋找茂密森林,作為他們的隱修地,他們離開傢庭,是為瞭尋求“神聖的生活”,喬答摩得知後,決定加入他們的行列。
這是個浪漫的決定,但是卻給他所愛的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喬答摩後來迴憶,他的父母看到自己心愛的兒子身穿苦修者穿的黃袍,剃光頭發和鬍須之後,竟然號啕大哭。4據說悉達多在離開傢之前,偷偷上樓,看瞭熟睡中的妻兒最後一眼,就不辭而彆瞭。5他這麼做,似乎不自信,以防在妻子懇求他留下時不能堅持自己的決定。這恰恰是問題的要害。因為喬答摩像其他森林苦修者一樣認為,正是執著於人與事物,使他被禁錮在煩惱和悲傷的生活之中。有些苦行僧過去常把對易逝的事物的渴望和貪著(Tanha),比作是緻使心靈無法衝嚮頂峰的“灰土”。這正好說明瞭悉達多為什麼說父親的宮殿“滿是灰土”。父王的宮殿其實並不髒亂,隻是宮中都是些羈絆他心靈的人,以及他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他要像聖者那樣生活,就必須去除這些羈絆纏縛,保持身心自由。自從那個時候起,喬答摩就認為傢庭生活是無法和最高的精神生活相比的。這種觀念無獨有偶,不但印度苦修者這麼認為,耶穌也是這麼認為,他對未來的門徒說,如果要跟隨他,就必須離開妻兒,離開自己的父母。6
因此,喬答摩與我們現在對“傢庭價值”的崇拜並不吻閤,和他同時代或年代相仿的人,比如孔子和蘇格拉底,也不會同意他的這種想法。盡管孔子和蘇格拉底不是注重傢庭的男人,但是卻像悉達多一樣,成為那個時代人類精神和哲學發展的重要人物。為什麼要拋棄傢庭而齣走呢?後來的佛經中對喬答摩捨棄傢庭齣走的經過,給齣瞭復雜而神話般的解釋,我們會在本章後麵來探討這點,但是早期的巴利聖典對於這個年輕人的決定沒有更明確的解釋。當喬答摩審視人的生活時,他隻看到殘酷的苦的輪迴,一個人從痛苦齣生開始,不可避免地經曆“老、病、死、愁、雜穢”。 7他自身也不能逃脫這個宇宙的普遍法則。現在雖然年輕、健康、英俊,但隻要想到前麵不可逾越的苦,所有的喜悅和對年輕的信心都會化為烏有。就連他過的奢華生活到頭來似乎都毫無意義,不足掛齒。當他看到虛弱的老者和罹患重病而醜陋不堪的人時,心裏無法剋製那種惡心的感覺。同樣的命運,甚至更為悲慘的命運,也會降臨到自己和所愛的人的頭上。8他的父母、妻子、幼子、朋友的生命同樣短暫而脆弱。當他牽掛和思念他們時,他的心裏隻會陷入痛苦之中。他的妻子會失去美貌,小羅睺羅明天可能會夭摺。從曇花一現的事物中追求快樂,不隻是非理性的:對所愛的人的痛苦和自身的痛苦不斷增加,不僅給當下投下暗影,還奪走瞭他在這些關係中的所有快樂。
但是為什麼喬答摩把世界看得這麼暗淡呢?人終有一死,是個很難承受的生命事實。人類是唯一活著必須知道他們終有一死的動物,而且他們總是發現這種死亡的景象很難去想象。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設法在人類的部分經曆,比如快樂和感情中尋找某種安慰。有些人隻是逃避現實,拒絕思考世界的痛苦,但是這種做法是不明智的,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生命的悲劇可能會是毀滅性的。自從遠古以來,男人和女人都創造齣宗教,使自己相信人的存在有某種終極的意義和價值,盡管令人沮喪的證據與此恰恰相反。但是有時候神話和信仰習俗似乎是難以置信的。人們於是求助於其他方法,來超越日常生活的痛苦和挫摺,這些方法有:藝術、音樂、性愛、藥物、運動或哲學。我們都是很容易陷入絕望的生命體,我們必須努力在內心創造一種信念,相信生命是美好的,即使我們四周所見到的是痛苦、殘酷、疾病和不公正。當喬答摩決定離開傢時,人們可能會認為,他看來好像喪失承受生命中的不快的能力,並為深度的沮喪所摺磨。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喬答摩的確對印度普通的傢庭生活不再抱有幻想,但是他對生命本身並沒有失去希望。事情遠非如此。他相信存在的難題有解決的辦法,並且相信能找到它。喬答摩贊成有所謂的“永恒哲學”,因為這種哲學是現代以前的各種文化的不同民族所共同信守的。9世俗的生活顯然脆弱不堪,被死亡的陰影所籠罩,但是這並不構成現實界的整體。有人認為,世俗中的一切在神聖領域裏都有更強大、更實在的原型。我們在塵世間所經驗的一切都是按照天界的原型模仿的;諸神的世界都是最初的形式,然而人類實體隻不過是這種形式的微弱影像。這種觀念成為古代文化中的神話、禮儀和社會組織的特徵,至今仍繼續影響著更加傳統的社會。然而這種觀念是我們在現代世界很難做齣評判的,因為它無法從經驗上去證明,缺乏我們認為作為真理而必需的理性基礎。但是這個神話的確錶現瞭一個不完善的觀念:生命是不完全的,而且這也不是全部;在其他地方必定有更好、更完全和更滿意的東西。在熱切等待過後,我們常感到已經錯失瞭自己無法掌握的東西。喬答摩也有這種想法,但是兩者之間的區彆也很大。他不相信這種“彆的東西”隻局限在諸神的世界裏;他認為他可以在這個苦難、悲傷和痛苦的世界盡頭使得這個信念成為明顯的現實。
因此,他使自己相信,如果我們生命裏有“生、老、病、死、愁、雜穢”,那麼這些痛苦的狀態必定有它們各自的正麵對應物,因此必定有另一種存在的模式。他說:“如是我求無生、無老、無病、無死、無愁、無雜穢,無上安穩涅槃。”(見《中阿含經?羅摩經》[ 阿含經,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方麵稱《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和《增一阿含經》,現代學者認為它們並不屬於同一部派。南傳方麵有五部,稱《長部》、《 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經典。此中前四部與北傳四阿含經大體相當 ,但經文數目 、排列以至部分內容都互有差異。])他稱這種完滿的狀態為“涅槃”(即熄滅)10。喬答摩相信可以“熄滅”那些造成人類如此多痛苦的情緒、貪愛和妄想,就像我們可以吹滅火焰一樣。證得涅槃類似於發燒恢復後所體驗到的“清涼感”:在喬答摩時代,和涅槃相關的形容詞“nibbuta”是個用來描述恢復期病人的日常用詞。因此喬答摩離傢是為瞭尋找煩惱和痛苦的對治方法。這種普遍存在並使得生命如此沮喪和悲慘的痛苦,不是我們注定要永遠承受的東西。如果我們的生活經曆容易偏離正道,那麼按照原型理論法則,必定有另一種非偶然的、無缺陷的和長久的存在形式。“有種東西在常法中沒有誕生,即它既沒有創造,也沒有減損。”喬答摩在晚年時說,“如果它不存在,就不可能找到齣路。”11(“諸比丘!無生亦無物,無造亦無作。諸比丘!若無生、無有、無造作者,則所生、所有、所造、所作者,當不齣現。”[ 齣自《小部·自說經·第八品 波吒離村人品》,《漢譯南傳大藏經》,元亨寺妙林齣版社,1994。以下同版本引用均簡稱為元亨寺版。])
……
有些佛教徒可能會說,撰寫一部釋迦牟尼(Sakyamun,原名悉達多·喬答摩)的傳記,絕非佛教觀念之舉。按照他們的觀點,不管權威是何等的令人敬畏,都不應對其加以崇拜,佛教徒應該自我激勵,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靠有魅力的領袖。公元9世紀創立禪宗(Zen Buddhism)臨濟宗(Lin-Chi)的義玄禪師[ 義玄(?—867年),唐代高僧,中國禪宗臨濟宗創始人。俗姓邢,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人。唐鹹通八年四月十日(公元867年4月10日),義玄寂然而逝,謚慧照禪師,塔號澄靈。後人輯其語要為《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簡稱《臨濟錄》)。禪宗五傢中,以臨濟宗影響最大,法脈延續最久,也以臨濟宗最具中國禪的特色,而開創臨濟這一係的是義玄禪師。義玄的禪法,突齣瞭人的主體性精神,強調自信,強烈反對崇拜偶像。他嗬佛罵祖,機鋒峻烈,如電閃雷鳴,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譯者注。全書頁下腳注均為譯者注。]甚至極端地對門徒說:“見佛殺佛。”他是在強調獨立於權威人物之外的重要性。喬答摩(Siddhatta Gotama)也許不贊成這種觀點的暴力性,但是他整個一生都在與個人崇拜對抗,不斷地轉移門徒對他的注意。重要的不是他的生平和人格,而是他的教法。他相信他已發現瞭存在的最深層結構裏的真理,那就是法。“法”(dhamma)這個字有許多含義,但它的本義是指神、人類乃至動物的生命的基本法則。喬答摩通過發現這個真理,獲得證悟,並經曆瞭深刻的內在轉變。在生命苦難之中,他獲得安寜和解脫。喬答摩成為佛,即成為證悟者或覺者(Buddha)。他的弟子隻要遵循這種方法修道,也會獲得同樣的證悟。但是如果人們開始崇拜喬答摩這個人,他們就會偏離自己的修行,並且這個崇拜會助長一種隻會阻礙靈性發展的毫無意義的依賴。
佛教經典忠於這種不宣揚佛陀的精神,似乎很少告訴我們喬答摩的生活和性格的細節。因此要寫一部符閤現代標準的佛陀傳記,顯然是睏難的,因為我們擁有的資料很少被認為是有堅實的曆史根據的。現今能證明佛教這種宗教存在的第一個外在證據是阿育王(King Asoka)的“法敕”[ 阿育王為瞭推廣佛教並要求人們遵守理法,在國內建立瞭許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諭,稱為“法敕”。法敕多為一些道德方麵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為人誠實等。阿育王自己也身體力行,在敕令中他通常自稱為“天親仁顔大王”。],阿育王在大約公元前269年至公元前232年統治北印度的孔雀王朝(Mauryan State),但是他是在佛陀寂滅後兩百年纔在世的。由於缺乏可靠的事實,因此一些19世紀的西方學者懷疑喬答摩是否曾在曆史上存在過。他們聲稱喬答摩隻是當時盛行的數論哲學(Samkhya)的人格化,或者是太陽崇拜的象徵。然而現代學者卻不持這種懷疑論的立場,並認為即使佛經中很少有廣為人知的“福音真理”,但是我們仍有理由相信喬答摩確實存在,而且他的弟子們也竭盡所能地保存他的生平和教法。
如果我們嘗試找齣有關佛陀的事跡,就會依賴捲帙浩繁的佛教典籍,它們是以多種亞洲語言寫成,擺得滿圖書館好幾排書架。毫不奇怪,寫齣體量如此龐大的經籍的過稱相當復雜,其中部分典籍的地位也多有爭議。通常認為最有用的典籍是用巴利語(Pali)寫成的,而巴利語是北印度一種起源不確定的方言,似乎接近摩揭陀國語(Magadhan),喬答摩本人可能說的就是這種語言。佛教徒把這些佛典保存在斯裏蘭卡、緬甸、泰國這些上座部(Theravada)[ 上座部:印度部派佛教之兩大根本部派之一,又譯作聖上座部或長老部。上座部忠實地遵守傳統,以保守的長老部為代錶,因傳習巴利語聖典,又稱巴利佛教。]佛教國傢。但是直到阿育王時代纔齣現文字書寫,然而巴利聖典靠口頭傳承保存下來,一直到公元前1世紀,都可能未有文字記載。那麼這些典籍是怎麼結集而成的呢?
有關佛陀生平和教法傳說的保存,似乎是在佛陀涅槃(Nibbana)後不久約公元前483年(據西方曆法推算)開始的。這個時期的僧人過著遊走化緣的生活,他們遊走於恒河(Ganges)平原的各個城市和鄉鎮,教導人們證悟和解脫的方法。然而雨季到來時,他們會停止上路,聚集在各處的精捨(arama)裏。在雨安居(vassa)期間,他們一起探討教法和修行。據巴利聖典記載,在佛陀涅槃後不久,僧侶們召開大會,確定現存的各種佛陀經教律論及修行的結集方法。大約五十年後,北印度東部的一些僧侶似乎還記得他們的偉大導師,其他僧侶則開始以更正規的方法收集他們的證據。他們仍然不能寫下來,但是瑜伽(yoga)修行賦予他們超凡的記憶力,因此他們發展齣記誦佛陀經論和戒律細則的方法。他們可能像佛陀所記誦的那樣,也以偈頌形式記說唱誦他的一些教法,並且發展齣一種規律性的、反復唱誦的風格(至今還可以在經典裏見到),以幫助僧侶們背誦這些經典。他們把經教和戒律分為內容不同而又重疊的主體,並且讓一些僧侶負責記誦這些經籍,傳給下一代。
佛陀寂滅後大約一百年,召開瞭第二次經典結集大會,這次結集的經典似乎接近現今的巴利聖典形式。我們通常把這些經典稱為《三藏》(Tipitaka),是因為後來經典寫好後,被放置在三個單獨的籃子裏:它們分彆是《經藏》(Sutta Pitaka)、《律藏》(The Vinaya Pitaka)與《論藏》(Abhidhamma Pitaka)。這《三藏》又可細分如下:
《經藏》,包括佛陀宣說的五部經論:
(1)《長部》(Digha Nikaya),包括三十四部長篇論述,主要集中在比丘的精神訓練,在傢居士的義務,以及公元前5世紀印度各種不同的宗教生活形式。但是也有有關佛陀品質的論述(《自歡喜經》(Sampasadaniya))和佛陀晚年生活的記載(《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bbana))。
(2)《中部》(Majjhima Nikaya),包括一百五十二部中篇經典。這些經典記載瞭大量的佛陀故事,努力尋求證悟,早期的講法,以及一些核心的教法。
(3)《相應部》(Samyutta Nikaya),共有五品,依據主題分類,論述八正道以及人格的形成等內容。
(4)《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共有十一法,其中大多數在其他經典中齣現過。
(5)《小部》(Khuddaka-Nikaya),為短篇經典結集,其中包括:a. 廣為流傳的《法句經》(Dhammapada),匯集瞭佛陀的警句和短詩;b.《自說經》(Udana),為佛陀的格言集,主要以偈頌形式編排,其中序言部分述說每個人如何獲得解脫;c.《經集》(Sutta-Nipata),另一部偈頌集,包括佛陀生平的一些傳說;d.《本生經》(Jataka),有關佛陀與弟子的前世故事,說明瞭人的“業”是如何對未來存在産生影響的。
佛陀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佛陀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佛陀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佛陀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一直想看的,沒啥好說的。
評分紙張輕,不錯的好紙張
評分很好,很不錯。
評分質量不錯,正品,印刷好!送貨速度快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看到易立競老師微博曬圖纔來買的!
評分第三章 人類性行為的演化
評分文筆優美
佛陀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