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春,茅盾先生遗嘱将自己的二十五万元稿费捐献给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基金,设立一个长篇小说奖,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为茅盾文学奖的缘起。其后二十多年中,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一直备受关注,影响甚巨。我社自一九九八年春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先后收入在我社出版并获奖的十一部作品。“书系”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数年内多次重印。二○○四年冬,在作者、作者亲属和有关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辑出版了包括一至五届二十二部获奖作品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此后,伴随着茅盾文学奖评选的进程,新获奖作品我们将陆续予以增补,以完整地体现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奖项的成果。
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的编辑过程中,对所有作品进行了文字校勘;一些以部分卷册获奖的多卷本作品,则将整部作品收入。
麦家,作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曾从军17年,辗转6个省市,历任军校学员、技术侦察员、宣传干事。处长等职;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任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编剧;2008年调任杭州市文联专业作家。199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电视剧
《地下的天空》《暗算》(编剧)等。作品多次获奖;《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暗算》开中国特情影视剧的先河,深得观众喜爱。
序曲
上部 听风者
中部 看风者
下部 捕风者
后记三题
正如诗人说的:凭借着天空的力量。我没用两个小时就到达北京。小领导毕竟是小领导,他还亲自到机场来接我,当然不仅是出于礼仪,主要是想让我“尽快进入情况”。但是,我一出机场,刚要跟小领导见上面,二位公安同志蛮横地拦在我们中间,不问青红皂白,要求我跟他们“走一趟”。我问什么事,他们说去了就知道了,说着就推我走,把小领导急得比我还急!路上,小领导一个劲地问我到底怎么回事,我又何尝知道呢?这几乎可以肯定是一次神秘的“带走”,要不就是错误的。我反复跟“二位”申明我的名字,是麦子的麦,家庭的家。我父母给我起名麦家,是出于谦卑,也许是要求我谦卑吧。因为,麦家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田地的意思,耕作的意思,农民的意思,很朴素的。
话说回来,“二位”对我名字毫无兴致。他们说,我们带的就是你,错不了的。听来像有点不讲理,其实全是理,因为有人有鼻子有眼地指着我喊他们来带我的,哪会有错?那喊他们来带我的,也是两个人,在飞机上,我们坐在同一排,听他们私下交谈,乡音不绝于耳,给我感觉像是回到了自己远方老家。我也正是听到“两位”熟悉的乡音后,才主动与他们攀谈起来的。殊不知,这一谈,是引火烧身,引来了二位公安,把我当个坏人似的押走。
公安是机场的公安,他们是否有权扣押我,另当别论。这个问题很深奥,而且似乎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将如何脱身。公安把我和我的领导一起引入他们办公室,办公室分里外两间,外间不大,我们一行四人进去后,显得更小。都坐定后,二位公安开始审问我,姓名、单位、家庭、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等,好似我的身份一下子变得可疑可究的。好在本人领导在场,再三“坚定又权威”地证明我不是社会闲杂人员,而是“遵纪守法”的国家干部。所以,相关的审问通过得还算利索。接着,二位话锋一转,把问题都集中到“我在飞机上的所见所闻”之上,我一下子有点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光荣坐飞机,“见闻”格外丰富、琐碎、芜杂,乱七八糟的,谁知道说什么呢?在我请求之下,二位开始有所指向地问我,其实,说来说去只是一个问题,就是:我在飞机上从两位“老乡”的私谈中听到了些什么。这时候,我才有所觉悟,我邂逅的两位乡党可能不是寻常人物,而我的这次不寻常的经历是跟我听到一一关键是听懂一一他们之私谈直接相干的。他们认为满口家乡“鸟语”会令人充耳不闻,就如入无人之境,斗胆谈私说秘,不想“隔壁有耳”,听之闻之,一清二楚。于是,心存不安。于是,想“亡羊补牢”。但是,说实话,我真的没从他们嘴里听到什么骇人听闻的东西,他们不是一开始就说家乡话的,而我也不是那种“见人熟”,加上又是第一次坐飞机,好奇之余,又发现没什么好奇的,等飞机一飞上天,马上觉得无所事事,傻瓜似的坐着,自然戴起耳机看起电视来。我是在摘下耳机时才听到他们说家乡话的,一听到,就跟见了爹妈似的,马卜跟他们套亲近,哪知道他们在聊什么。我这样说似乎有狡辩之嫌,但是天知地知我知,我绝无假话。
……
这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宝藏!我尤其钟爱其中收录的那几部描写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的巨著。比如,有一部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小镇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种种变化,从衣食住行到人们的价值观念,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就活在我的身边。那些为了生存而奔波的普通人,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迷茫又坚守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故事触动着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能感受到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深刻洞察和深沉情感,那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却串联起了整个时代的脉络。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细细回味某一句精彩的描写,或者某个令人心疼的人物命运。它让我不仅仅是阅读故事,更像是经历了一段历史,与那些鲜活的生命一同呼吸、一同感受。这套书的选编眼光非常独到,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每一部作品都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重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入手这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最让我惊喜的是其中几部作品所展现出的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反思。我一直认为,文学不仅仅是故事的讲述,更是时代的镜子。而这套书中的几部作品,恰恰体现了这种文学的力量。有一部作品,它以一种尖锐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中存在的种种不公与弊病。作者毫不留情地剖析了权力的腐蚀,人性的弱点,以及在利益驱动下所滋生的种种丑陋现象。我被书中情节的紧张感和人物命运的戏剧性所吸引,但更让我深思的是作者想要传达的社会关怀。它让我看到了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潜藏着多少令人不安的暗流。阅读的过程,既是一种震撼,也是一种警醒。它促使我去思考,去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去反思个人的责任。这套书绝对不是轻松的读物,但它所带来的思想冲击和对现实的洞察,是任何娱乐性的阅读都无法比拟的,非常有价值。
评分我一直对反映中国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中恰好有几部这方面的杰作。其中一部作品,它以一种质朴而深沉的语言,勾勒出了中国广袤农村的独特风貌。作者仿佛是一位在田埂上生活了多年的老农,用最真实的眼睛,最接地气的笔触,描绘了土地的厚重,劳作的辛勤,以及农民朴实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我被书中对农村生活细节的描绘深深吸引,从春耕夏耘到秋收冬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那些为了生计而辛勤耕耘的农民,他们的坚韧、淳朴和对土地的深情,让我动容。书中也毫不避讳地展现了农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农民在变革中的迷茫与无奈。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农村的根基,也让我思考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重新审视和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那些世代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评分这次入手这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完全是被其中几部关于历史题材的作品所吸引。我一直对宏大的历史叙事情有独钟,而这套书里的几部作品,恰恰满足了我对历史深度和人文关怀的双重追求。其中一部作品,它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笔触,展现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图景。作者不仅仅是在讲述事件,更是在挖掘历史背后的逻辑,探讨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与挣扎。那些金戈铁马的战场描写,那些权力斗争的暗流涌动,都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但最打动我的,还是其中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即使在最混乱的年代,个体的情感、羁绊和人性光辉依然闪耀。我为那些在历史漩涡中沉浮的人物命运感到悲悯,也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而感到震撼。这套书不仅让我重温了历史,更让我对人性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编排也非常精良,纸张印刷都很不错,整体的阅读体验非常好,值得收藏。
评分坦白说,我选择购买这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这部作品。它是我心中关于城市变迁和人情世故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一种旁观者清的冷静,却又饱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大都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些隐藏在繁华都市之下,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那些在现实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与坚持,都写得极其真实。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复杂的层次感,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做出不同选择的普通人。阅读的时候,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所处的城市,那些熟悉的街景,那些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似乎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影子。它让我反思现代生活的意义,思考在物质日益丰裕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失去了些什么。这套书让我看到了文学的力量,它能够以如此细腻的方式触及人心,引发共鸣。
评分包装完整!挺快捷!挺满意!
评分包装好,正版书,送货快,618活动真实惠。
评分包装完好,正版印刷。
评分东西还是可以的,一直坚决买京东自营产品,有保障的话我想
评分揭秘701 每一段都那么精彩
评分趁便宜囤一批书,留着慢慢看~
评分暗算!明算!文学家是数学家?
评分这本书因为影视剧更加出出色了。
评分包装完整!挺快捷!挺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