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影視藝術專業精品課係列教材:視聽語言(第2版)》內容涉及影像、聲音、剪輯三個角度研究和分析視聽語言,從“單個鏡頭”到“鏡頭與鏡頭的組閤”,條分縷析地呈現視聽語言從元素到篇章的過程,並以經典影片《公民凱恩》《辛德勒的名單》《陽光燦爛的日子》《青紅》《斷背山》等個案為例,詳細講解視聽語言的分析和解讀方法,可供相關讀者閱讀學習。
作者簡介
影視藝術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影像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畫框與構圖
第三節 景彆與角度
第四節 焦距
第五節 運動攝影
第六節 燈光與色彩
第七節 場麵調度
第二章 聲音
第一節 聲音概述
第二節 聲音的分類及其功能
第三節 聲畫關係
第三章 剪輯
第一節 剪輯誕生的曆史
第二節 剪輯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聲音與影片的剪輯
視聽分析實例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節 基本概念
影像是視聽語言訴諸“看”的那一部分,它是視聽語言的基礎。本節我們學習關於影像的一些基本概念與範疇。首先,研究影像的基本單位是“鏡頭”,鏡頭並不是影視語言最小的切分單位,但卻是一個便於研究與分析的基本單位。其次,我們需要認識到攝影對於形成影像的重要意義,攝影決定瞭影視語言的絕大多數重要方麵。再次,我們來瞭解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這些方麵也是我們在分析影視語言時的基本依據。最後,我們要瞭解分析影像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影像的基本單位——鏡頭
嚴格來說,影視語言並不存在某一個語言學意義上的最小的切分單位。但是在實際分析影片時,為瞭便於分析,我們以鏡頭為基本單位。
影視語言缺少普通語言(比如文字語言)的雙重分節單位:詞素和音素。所以我們無法給影視語言劃分一個最小的分節單位。①有人可能會指齣,鏡頭就是影視語言最小的分節單位。但通過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即使到瞭單個鏡頭的層麵,影視語言依然可以做更進一步的深度切分。單個鏡頭內部,依然有可能存在視聽造型元素的無窮無盡的豐富組閤。比如,即使在單個鏡頭內部,攝影機的調度也可能會有變化,導緻機位、構圖、景彆、角度、焦距等方麵的變化;而燈光、色彩、布景、道具乃至演員的活動、聲音等場麵調度諸元素,也可能會有變化。各種視聽元素的作用,都可能構成單個鏡頭內部的一個環節、一個方麵、一個語言學意義上的錶意單位。因此,如果僅僅粗略地把單個鏡頭作為影視語言的最小切分單位,就是對於影視語言的一種誤會。但是,習慣上,鏡頭這個層麵依然是我們在分析影視語言時的基本單位。因為,隻有把影視語言細分到單個鏡頭的層麵,纔能便於我們對於影視作品的創作與解讀,纔能便於我們以鏡頭為單位,進一步分析單個鏡頭內部的各個視聽造型元素的錶意。所以,我們在分析影視作品時,為瞭便於操作,習慣以鏡頭為單位。
對於“鏡頭”的解釋,也有多重多樣,在視聽語言學習之先,我們有必要給以一個嚴格的界定。通常,談到“鏡頭”,一般包括三個方麵的含義:
1.物理學中的“鏡頭”:指攝影機上的光學透鏡組。
比如,廣角鏡頭、長焦鏡頭,實際上就是指利用不同光學鏡片各自特殊的成像原理組閤而成的,用於拍攝不同效果影像的不同的光學透鏡組。
2.拍攝時談到的“鏡頭”:指一次開機到一次關機之間所攝取的一段畫麵。
這裏的鏡頭特指在拍攝現場,攝影機每一次開機到每一次關機時,所捕捉到的一段影像。這也是未經剪輯的基本素材。
3.剪輯後的“鏡頭”:兩個剪切點之間的一段畫麵。
拍攝到的素材還需要經過後期的剪輯工作,纔會形成觀眾最終看到的影像。所以,這裏的鏡頭特指經過剪輯以後、兩個剪切點之間的那一段最終的影像。從長度上看,第三種“鏡頭”必然要比第二種“鏡頭”更短。因為它是在剪切瞭拍攝素材之後的成品。
對於觀眾而言,通常所談論的“鏡頭”,也就是第三層含義的鏡頭,即兩個剪切點之間所觀看到的一段畫麵。我們在分析具體影片時所談論的“鏡頭”,也是指這一層含義的鏡頭。這一層含義的鏡頭,是從觀看與讀解的角度齣發,而並非從拍攝的角度齣發。
二、攝影對於形成影像的重要意義
對於一部影視作品的影像的形成而言,促成影像形成的因素包括方方麵麵,但究其最首要的,還是在於攝影。更進一步說,正是因為攝影機的齣現,纔可能會存在由攝影機所拍攝到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影像。
當年,電影産生的物質或技術基礎之一,就是“連續攝影術”。盧米埃爾兄弟時代使用的“活動電影機”,具有以下五大優勢:
1.既能拍又能放,使用賽璐珞軟膠片,集攝、印、放三位一體。
2.成本低,重量輕,便於攜帶。手柄式自重不到16磅,適閤各種場景的拍攝。
3.放映速度1/16秒,更接近於1/24秒的正常速度。
4.依照縫紉機的“動一停一動一停”的原理,製造瞭電影放映機抓片的機械(片門、遮片),解決瞭機器的片帶牽引問題。
5.同時又是一種投影式的放映機,可以把影像投射在銀幕上。這樣便從技術上確立瞭投影式電影的群體參與性,可以讓更多人同時觀看。①
有瞭這種“活動電影機”,人類記錄活動影像的夢想,從此成為現實。而攝影也成為影視語言的物質與技術的前提。在從事影視創作或分析、讀解影視作品時,我們意識到,攝影決定瞭視聽語言影像形成的絕大多數方麵:
1.攝影機取景框的存在,決定瞭影像的構圖。
2.攝影機距離被攝物的遠近,決定瞭影像的景彆。
3.攝影機的位置、角度,決定瞭影像的視角。
4.攝影機的光圈、物距、焦距的變化,決定瞭影像的景深。
5.攝影機的運動路綫與軌跡,決定瞭影像的各種豐富運動。
總之,攝影決定瞭形成影像的絕大多數重要元素。沒有攝影機的拍攝行為,也就沒有影像的存在。
三、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匈牙利電影理論傢貝拉·巴拉茲曾把電影藝術譬喻為一種語言,與戲劇相區彆。這種“新語言”的特徵(構成要素)是:
1.在同一場麵中,電影能夠任意改變觀者與銀幕錶現對象的距離,從而産生瞭不同的畫麵景彆。
2.能夠把完整的場景分割成不同的部分(鏡頭)。
3.在同一場麵中,能夠改變拍攝角度、縱深鏡頭的焦點。
4.濛太奇:按照一定順序把鏡頭聯結起來,構成完整的畫麵時間序列。
美國電影理論傢李·R.波布剋在《電影的元素》一書中,也指齣電影藝術是兩組截然不同的元素的成功結閤:(1)製作影片的技術元素(攝影機、照明、錄音和剪輯);(2)把工藝變成藝術的美學元素。②具體涉及形成影像的各個元素時,他又分為膠片、構圖、照明、色彩四個方麵。我們從形成影像的各種主要元素齣發來分析影像,進而讀解影視作品的視聽語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與研究的方法。本節所指的“形成影像的元素”,並非一種嚴格的劃分,隻是為瞭便於操作,我們在創作或讀解影視作品的影像時,主要從以下各方麵來進行構思或分析:
1.機位:任何鏡頭開始時,攝影機的位置。
2.畫框:最終觀看到的影像的邊緣。
3.構圖:畫麵的結構、布局。
4.景彆:畫麵範圍的大小不同、距離遠近。
5.角度:攝影機與被攝物體的水平與垂直夾角。
6.焦距:從鏡頭之鏡片中心點到光綫能清晰聚焦的那一點之間的距離。
7.攝影機的運動:攝影機在拍攝時的位置或角度改變。
8.照明:拍攝場景中的光效。
9.色彩:畫麵的色彩錶現。
10.場麵調度:對於拍攝現場各個元素的綜閤調度。
本章將分節講解以上各個主要方麵對於形成影像的重要意義。需要特彆強調的是,以上各元素並不是各自獨立的,最終促成影像形成的是各種元素的綜閤。各種元素相互聯係、相互影響,構成影像的敘事、錶意、抒情。我們在分析某一個鏡頭的影像時,也不能僅僅孤立地看它的某一構成元素。
四、分析影像的基本方法
“視聽語言”課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無論是創作還是讀解影視作品,都離不開對於文本的構思與分析。所以,學習視聽語言,分析影像,一個基本的方法,就是文本分析的方法,我們不妨養成立足於影視作品本身來著手分析與思考的學習習慣。文本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手段:
1.分鏡頭分析。分鏡頭不僅是創作影視作品的必經步驟,同時也是讀解影視作品的有效手段。通過把影視作品還原為分鏡頭,我們可以理解影視作品的文本由局部到整體的完整結構。初學者在分析影視作品時,可以試寫分鏡頭本。
2.截圖、截取片段分析。通過在影視作品中截取圖片、截取片段,我們可以有效地精讀某一個鏡頭的影像,或某幾個鏡頭的組閤關係。
3.機位圖分析。藉助拍攝現場機位的圖示,便於我們更清楚地觀察機位的選擇、各個機位的組閤,進而分析場麵調度。導演在創作時需要規劃機位圖,而初學者在分析文本時,也不妨嘗試畫機位圖,這可以有效地訓練導演素養,掌握鏡頭語言運用的內在規律。
除瞭首先要重視對於影視作品文本的分析與精讀,我們在分析影像時,也要把眼光放得更廣闊、更深入,探尋文本背後廣闊而深厚的語境。這就離不開對於具體影視作品相關背景資料的閱讀:
1.導演個人的背景。不同的導演,往往會有各自不同的影像風格,而不同的影像風格,又往往取決於導演本人的價值觀念、審美趣味與敘事態度。所以,深入瞭解導演本人的思想,對於讀解影像的錶達,很有幫助。
2.作品創作的背景。我們可以探尋導演創作這部作品時的狀況,當時的技術條件,乃至劇組成員的構成、各自的影響。
3.文本的時代背景。要把影視作品放在一個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下去理解,比較它與同一時代的其他作品,比較它與它所身處的那個時代有著怎樣的深刻關聯性或隱喻意義。
通過立足於文本、同時又放眼文本所身處的語境,我們將有效地讀解、分析影視作品視聽語言的意義錶達。我們不拒絕闡釋,同時,也反對過度闡釋。如果脫離具體視聽語言而做空洞的意義讀解,找不到文本的真實證據,就是一種過度闡釋。
……
影視藝術專業精品課係列教材:視聽語言(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影視藝術專業精品課係列教材:視聽語言(第2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