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你可能已经读了不少古诗词,古诗词是很讲究押韵、对仗、平仄的,要想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应该做些训练,而“对对子”就是很好的训练方法。
“对子”是对联的小名儿,生活中处处有对子,比如口头语“刀子嘴,豆腐心”,成语“山高水长”。逢年过节,婚丧喜庆更是对联的天下。从一个字到多个字,只要能对得上就行。“对对子”也称对课,大约始于唐代。到明清时期,因为对联的盛行,对课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儿童在私塾里的必修课。
古时候,对对于是考验一个入学识、才华等方面最能小中见大的办法。据说,乾隆年间,9岁儿童陈文杰因妙对成为御赐状元,被皇帝提拔为“九岁县太爷”呢。许多著名学者小时候都接受过严格的对课训练,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给我读的书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他曾以“比目鱼”对先生的“独角兽”而大受赞赏。
经常练习对对子,可以帮助同学们潜移默化地发展语言概括能力、联想能力,从而提高说话和写诗作文水平。古时儿童上对课,有几本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明代司守谦的《训蒙骈句》,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李渔的《笠翁对韵》。这些蒙学小书具有平仄和谐、对仗工整、义理健康等特点,文字极其优美,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现代著名诗人流沙河曾说:“这(指《声律启蒙》)真是一本奇书,低吟缓诵之际,但觉音韵铿锵,辞藻华丽,妙不可言。”儿童如果念熟了书里的对句,就会初步熟悉音韵格律,自然而然地领会平仄对仗,学习诗词对联就容易多了。
不过,它们毕竟是古代儿童读物,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文言词汇以及比较难理解的古代名物称呼,影响青少年的诵读兴趣。为了突破这一障碍。《国学经典趣味读本·对课》选取了各书中最优美浅显的对句进行赏读,“素描”采用散文化的形式解读了原句的意境。“博闻”介绍了一些相关知识或经典故事,增强了原句的可读性、趣味性。“类句”旨在让小读者举一反三,提高理解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加强语言积累。“学与用”板块的“声律课堂”意在讲解一些最基本的平仄、押韵、音节等韵律知识,也是对古诗词学习的一个提高。“绣口妙对”则是牛刀小试,训练青少年的对句能力。
现在,我们就以这三本蒙学名著中的佳句为例,走进古老的“对课”,去感受汉语言的对称之美、声韵之美吧。
作者
哇,这套书简直是给我的孩子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作为家长,我一直很想让孩子接触一些传统文化,但又担心会枯燥乏味,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直到我发现了这套“国学经典趣味读本”,尤其是这本《对联启蒙》,简直是太惊喜了!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国学读物的印象。 书里的内容设计得太巧妙了,一点也不说教,而是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小场景,一点点引导孩子去理解对联的格律、对仗,甚至是如何运用到生活中的。比如,里面讲到古代文人雅士如何在节日里贴对联,怎么出对子,怎么对对子,把那些生涩的理论变得活灵活现。我还记得有一篇是讲小书童如何用对联给老爷请安,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场景,但孩子看得津津有味,还主动模仿起来。书中的插画风格也特别讨孩子喜欢,色彩鲜艳,人物造型 Q 萌,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设计的,让孩子在视觉上就产生了亲近感。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对联的典故时,会用一些现代的孩子容易理解的比喻,而不是干巴巴地引用古籍,这样孩子就能更容易地记住,并且理解其中的深意。我看到孩子在读完一章关于“春联”的内容后,竟然主动拿起纸笔,尝试着自己写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然后开始尝试着组成一些简单的上下联,虽然稚嫩,但那种主动探索的精神让我非常欣慰。这套书真的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学习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评分之前给孩子买过一些“国学启蒙”的书,但很多都因为太枯燥,孩子看几页就没兴趣了。这本《对联启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它真的做到了“趣味”二字,把对联这个看似有些“老派”的东西,变得无比生动有趣。书里的故事都写得像童话一样,情节引人入胜,人物也活泼可爱,让孩子在阅读中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记得有一段讲的是一个小孩如何用对联吓退小偷的故事,孩子听得手舞足蹈,还缠着我讲了好几遍。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巧妙地将对联的知识点融入其中。比如,在讲到“七夕”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与七夕相关的对联,让孩子在了解节日文化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欣赏和创作对联。书中的插画风格也非常独特,色彩鲜明,线条流畅,而且人物表情特别丰富,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儿子看到书里一个关于“藏对联”的小谜题,玩了好几次,每次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乐趣。这套书的内容设计,可以说是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的,没有强迫,只有引导,让孩子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爱上对联,爱上国学。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国学启蒙”这几个字听起来总会有点距离感。但翻开这本《对联启蒙》,我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它不像我想象中那样是厚厚的理论书,而是像一本讲故事的书,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方式来介绍对联。 书里面有很多很有趣的例子,不是那种陈年旧账,而是结合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它会讲到商店门口挂对联,酒楼里写招牌对联,甚至连人们在结婚、搬家的时候都会用到对联,这些都很贴近生活,让孩子觉得对联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我记得有一段是讲一位老爷爷在集市上出对子,遇到一位聪明的小孩对上来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连我都被吸引住了。而且,书里还设计了一些互动的小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学会了对联的构成方法,比如“看图猜对联”,或者“找出不同类别的词语来配对”。我儿子特别喜欢这个环节,每次都会玩得不亦乐乎,而且还能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对联知识。它没有直接告诉你“什么是什么”,而是通过情境,让你自己去体会,去发现,这种学习方式真的太棒了,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评分这本《对联启蒙》真的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启蒙读物,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完全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读物那样流于表面。 书里对对联的讲解非常系统,从最基础的平仄、对仗,到更深入的用典、意境,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而且,它不是把这些知识点一股脑地堆砌给孩子,而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案例,将这些理论融入其中,让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对联的规则。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比较拗口的术语,都给出了非常贴切和易懂的解释,并且配有形象的插图,让孩子能够直观地理解。比如,在讲到“出句”和“对句”的时候,它用了“一棵树”和“两朵花”来比喻,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书里还收录了非常多经典且有代表性的对联,并对这些对联的背景、出处、含义都做了深入的解读,让孩子不仅仅是学习对联的“形”,更能理解对联的“神”。我儿子在读完一个关于“咏物”的对联章节后,竟然尝试着自己为家里的猫咪写了一个对联,虽然还很粗糙,但那种尝试和思考的过程,让我看到了这套书给他带来的巨大启发。它不只是教孩子怎么写对联,更是引导孩子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这本《对联启蒙》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给孩子搭建一座通往传统文化世界的桥梁,而且这座桥梁非常坚固,设计得也非常人性化。 书里的内容从一开始就非常有针对性,它没有上来就讲那些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简单的“什么是对联”开始,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一步步引导。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解释“对仗”的时候,用了“上联说东,下联说西;上联说高,下联说低”这样非常直观的比喻,让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古代文人雅士的趣闻轶事,比如苏东坡是如何和孩子玩对联游戏的,这些故事让孩子觉得,原来学习国学并不一定是枯燥的,也可以充满乐趣和智慧。我儿子每次读完一个故事,都会跑过来跟我讨论,让我觉得他真的在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书里的插图也非常精美,古色古香,又带有一点童趣,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让整个阅读体验都非常棒。我注意到书中还设置了一些“小挑战”,让孩子在读完一章节后,能够尝试着自己去创作一些简单的对联,这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成就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它不仅仅是在教孩子一个知识点,而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文字的敏感度,以及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