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鞦的晚葉,各國普遍發生內亂,其特徵是公室的沒落,氏室(卿大夫)
的驕橫。其著者為齊之田氏,魯之三桓,晉之六卿,我們從東方說起,先說齊
國。齊國自從桓公死後,國傢一直紛亂,他的四個兒子,孝公、昭公、懿公、
惠公,都是用非法的手段取得君位。惠公傳子頃公,頃公兩傳至莊公,莊公被
崔杼所弑,崔杼立莊公弟是為齊景公。景公以晏嬰為相,齊國政治頗有起色,
景公在位五十八年而死。自從景公死後,國傢又是一連串的內亂,五年間立瞭
三個君主。艾陵之役與黃池之會當齊簡公時,這時齊國田氏專權,黃池之會的
第二年,簡公為田常所弑,孔子絕筆《春鞦》也在這同一年,所以也有人以這
一年為春鞦的結束。以後齊君乃成為田氏的傀儡,齊國的局麵全非,後來延續
瞭三代,而為田和所篡(參見下章)。齊國的西南是魯國,魯國在桓公死後莊公
繼位,莊公三弟慶父、叔牙、季友,後稱為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纍代當
權。三傢都是桓公的後裔,故稱三桓,三桓中尤以季孫氏強。在魯昭公時憤
季氏弄權,曾發兵討伐,季氏聯閤孟孫、叔孫竟發兵將昭公擊敗。昭公亡命齣
走,客死於外國。季氏乃立昭公之弟為魯君是為魯定公(公元前五○九年)。定
公去世哀公繼位,魯國從哀公以後,國勢與公室都微弱不堪。而政權始終在季
孫氏手中,不過一直到後來魯國被楚人滅亡止,不曾篡奪魯君之位而已。在齊
魯的西北方大的是晉國。吳、楚之戰晉國是幕後的一個主力,他一直是影響
當時國際局麵,虎視北方的一個主要的角色。這個國傢在文襄霸業之後,一
度發生靈公之亂政,靈公被權臣趙氏所殺死,而扶立晉成公。趙氏與範、中行、
智、韓、魏稱為晉之六卿,六卿之權漸漸與公室相侔,從晉成公經景公、厲公
到悼公,這一段時間為晉、楚爭霸的時候。晉悼公在位十五年,內修政治,任
用賢人,南和楚,而北和戎,又城虎牢以控製鄭國,這是在文襄之後,晉國的
一段小康之世,我們叫晉悼繼霸。晉悼公時和吳國曾有五次盟會,連吳製楚的
政策,實際上是建立於晉悼公這個時候,可惜悼公英年早逝,死時年僅三十歲。
悼公死後平公繼立。“弭兵之會”就在晉平公十年。從平公起晉國國勢漸衰,
所以在“弭兵之盟”後,楚人曾橫行江淮,滅賴許,覆陳蔡,而晉人不敢過問。
平公之後為昭公、頃公、定公,這時晉國的六卿更強,公室更卑。參與吳王黃
池之會的就是晉定公。定公卒,子齣公立,齣公被智、韓、趙、魏四傢驅逐齣
境,死在道途中,故稱為齣公。齣公被逐後,立哀公。哀公四年韓、趙、魏滅
智氏,此後晉國乃名存實亡。又五十年而韓、趙、魏分晉,晉乃名實俱亡。夾
在齊、晉、楚、越之間的宋、衛、鄭諸國則日益微弱,無足輕重。西方的秦國
卻在暗中滋長起來。楚國前經過一度混亂之後,當吳國滅亡越國霸業的曇花一
現後,他也在南方再度擴張起來,滅掉瞭東方蔡、杞、莒許多的國傢,拓地直
到今山東境界(勾踐後六傳也被楚所滅)。這以後就是一個完全新的局麵,而入
於戰國之世瞭。
我一直對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很多通史要麼過於簡略,要麼過於艱深,難以找到一本真正能打動人心、又能兼顧學術性的。直到我遇到瞭這套《中華通史》,我纔找到瞭那份期待已久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中國通史”,更像是一部詳盡的“中華史綱”,將中華文明發展的脈絡梳理得清晰而有條理。作者的敘述邏輯性極強,每個章節之間的銜接自然流暢,仿佛一氣嗬成。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作者對某個曆史細節的深刻洞察而豁然開朗,原來某個曆史事件背後的原因竟然如此復雜而又引人深思。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豐富的史實,更引導讀者去思考曆史的走嚮和規律,培養一種批判性的曆史觀。
評分這套《中華通史》(全12冊)實在是一場穿越曆史的盛宴,讓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陳緻平先生的筆觸厚重而細膩,他沒有選擇那種大刀闊斧、宏大敘事的寫法,而是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一點一點地打磨著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事件。翻開第一冊,從遠古的傳說鋪陳開來,每一個朝代的更迭,都不僅僅是帝王將相的權力鬥爭,更是社會形態、文化風俗、經濟發展的生動寫照。我尤其喜歡他對市井生活的描繪,那些尋常百姓的衣食住行,那些隱藏在史書角落裏的民間智慧,都被他挖掘齣來,賦予瞭生命力。讀這本書,你會感覺到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人間煙火,充滿瞭溫度和故事。
評分這套《中華通史》(全12冊)簡直是一部浩瀚的史學寶典。陳緻平先生的學養深厚,其對中國曆史的研究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全書的結構嚴謹,從上古時期一直梳理到近現代,每個時期都進行瞭詳盡的論述。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細節的把控,無論是對社會製度的演變,還是對思想文化的流變,都有著深刻的見解。讀這本書,你會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與古人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特彆是關於“國傢”的演進,書中提供瞭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探討瞭中國古代“國傢”形態的變遷,以及其背後復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原因。這對於理解中國現代國傢的形成,有著極大的啓發意義。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被《中華通史》這個書名吸引,抱著瞭解中國曆史大概脈絡的心態去翻閱,結果卻意外收獲瞭驚喜。陳緻平先生的書,讀起來有一種特彆的親切感。他仿佛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坐在你身邊,娓娓道來那些跌宕起伏的曆史故事。書中對每一個朝代的風貌,從政治製度到文化藝術,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各個朝代的興衰時,並沒有簡單地歸咎於某個皇帝的昏庸或者某個臣子的奸詐,而是更關注深層次的社會經濟因素和文化思潮的演變。這種宏觀視角和微觀細節的結閤,讓曆史變得立體而飽滿,也讓我對中華文明的韌性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易中天先生的《中華史》係列,一直是我曆史讀物的首選。而這套《中華通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易老師的語言風格,一如既往的生動有趣,即使是艱深的史學理論,在他筆下也變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他擅長抓住曆史的“燃點”,將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細節放大,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將宏大的曆史圖景展現在讀者麵前。這次閱讀《中華通史》,我尤其驚喜於它對“青春誌”這一概念的引入。易老師認為,曆史中的“青春”不僅是年輕人的時光,更代錶著一種不斷探索、革新、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這種解讀方式,讓曆史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也讓我看到瞭中華文明在不同時期所展現齣的那種蓬勃嚮上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