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你可能已經讀瞭不少古詩詞,古詩詞是很講究押韻、對仗、平仄的,要想更好地掌握這方麵的知識。就應該做些訓練,而“對對子”就是很好的訓練方法。
“對子”是對聯的小名兒,生活中處處有對子,比如口頭語“刀子嘴,豆腐心”,成語“山高水長”。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更是對聯的天下。從一個字到多個字,隻要能對得上就行。“對對子”也稱對課,大約始於唐代。到明清時期,因為對聯的盛行,對課就自然而然地成為當時兒童在私塾裏的必修課。
古時候,對對於是考驗一個入學識、纔華等方麵最能小中見大的辦法。據說,乾隆年間,9歲兒童陳文傑因妙對成為禦賜狀元,被皇帝提拔為“九歲縣太爺”呢。許多著名學者小時候都接受過嚴格的對課訓練,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到:“我就隻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給我讀的書逐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加上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他曾以“比目魚”對先生的“獨角獸”而大受贊賞。
經常練習對對子,可以幫助同學們潛移默化地發展語言概括能力、聯想能力,從而提高說話和寫詩作文水平。古時兒童上對課,有幾本通俗易懂的啓濛讀物:明代司守謙的《訓濛駢句》,清代車萬育的《聲律啓濛》、李漁的《笠翁對韻》。這些濛學小書具有平仄和諧、對仗工整、義理健康等特點,文字極其優美,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現代著名詩人流沙河曾說:“這(指《聲律啓濛》)真是一本奇書,低吟緩誦之際,但覺音韻鏗鏘,辭藻華麗,妙不可言。”兒童如果念熟瞭書裏的對句,就會初步熟悉音韻格律,自然而然地領會平仄對仗,學習詩詞對聯就容易多瞭。
不過,它們畢竟是古代兒童讀物,不可避免地會齣現一些文言詞匯以及比較難理解的古代名物稱呼,影響青少年的誦讀興趣。為瞭突破這一障礙。《國學經典趣味讀本·對課》選取瞭各書中最優美淺顯的對句進行賞讀,“素描”采用散文化的形式解讀瞭原句的意境。“博聞”介紹瞭一些相關知識或經典故事,增強瞭原句的可讀性、趣味性。“類句”旨在讓小讀者舉一反三,提高理解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加強語言積纍。“學與用”闆塊的“聲律課堂”意在講解一些最基本的平仄、押韻、音節等韻律知識,也是對古詩詞學習的一個提高。“綉口妙對”則是牛刀小試,訓練青少年的對句能力。
現在,我們就以這三本濛學名著中的佳句為例,走進古老的“對課”,去感受漢語言的對稱之美、聲韻之美吧。
作者
之前給孩子買過一些“國學啓濛”的書,但很多都因為太枯燥,孩子看幾頁就沒興趣瞭。這本《對聯啓濛》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 它真的做到瞭“趣味”二字,把對聯這個看似有些“老派”的東西,變得無比生動有趣。書裏的故事都寫得像童話一樣,情節引人入勝,人物也活潑可愛,讓孩子在閱讀中就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我記得有一段講的是一個小孩如何用對聯嚇退小偷的故事,孩子聽得手舞足蹈,還纏著我講瞭好幾遍。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講故事,而是巧妙地將對聯的知識點融入其中。比如,在講到“七夕”的故事時,自然而然地就引齣瞭與七夕相關的對聯,讓孩子在瞭解節日文化的同時,也學會瞭如何欣賞和創作對聯。書中的插畫風格也非常獨特,色彩鮮明,綫條流暢,而且人物錶情特彆豐富,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兒子看到書裏一個關於“藏對聯”的小謎題,玩瞭好幾次,每次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樂趣。這套書的內容設計,可以說是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的,沒有強迫,隻有引導,讓孩子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愛上對聯,愛上國學。
評分這本《對聯啓濛》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給孩子搭建一座通往傳統文化世界的橋梁,而且這座橋梁非常堅固,設計得也非常人性化。 書裏的內容從一開始就非常有針對性,它沒有上來就講那些復雜的理論,而是從最簡單的“什麼是對聯”開始,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一步步引導。我最喜歡的是它在解釋“對仗”的時候,用瞭“上聯說東,下聯說西;上聯說高,下聯說低”這樣非常直觀的比喻,讓孩子一下子就抓住瞭重點。而且,書中還穿插瞭許多古代文人雅士的趣聞軼事,比如蘇東坡是如何和孩子玩對聯遊戲的,這些故事讓孩子覺得,原來學習國學並不一定是枯燥的,也可以充滿樂趣和智慧。我兒子每次讀完一個故事,都會跑過來跟我討論,讓我覺得他真的在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書裏的插圖也非常精美,古色古香,又帶有一點童趣,與文字內容相得益彰,讓整個閱讀體驗都非常棒。我注意到書中還設置瞭一些“小挑戰”,讓孩子在讀完一章節後,能夠嘗試著自己去創作一些簡單的對聯,這大大激發瞭孩子的成就感和學習的積極性。它不僅僅是在教孩子一個知識點,而是在培養孩子的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對文字的敏感度,以及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
評分哇,這套書簡直是給我的孩子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作為傢長,我一直很想讓孩子接觸一些傳統文化,但又擔心會枯燥乏味,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直到我發現瞭這套“國學經典趣味讀本”,尤其是這本《對聯啓濛》,簡直是太驚喜瞭!它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國學讀物的印象。 書裏的內容設計得太巧妙瞭,一點也不說教,而是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小場景,一點點引導孩子去理解對聯的格律、對仗,甚至是如何運用到生活中的。比如,裏麵講到古代文人雅士如何在節日裏貼對聯,怎麼齣對子,怎麼對對子,把那些生澀的理論變得活靈活現。我還記得有一篇是講小書童如何用對聯給老爺請安,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場景,但孩子看得津津有味,還主動模仿起來。書中的插畫風格也特彆討孩子喜歡,色彩鮮艷,人物造型 Q 萌,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設計的,讓孩子在視覺上就産生瞭親近感。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一些對聯的典故時,會用一些現代的孩子容易理解的比喻,而不是乾巴巴地引用古籍,這樣孩子就能更容易地記住,並且理解其中的深意。我看到孩子在讀完一章關於“春聯”的內容後,竟然主動拿起紙筆,嘗試著自己寫一些關於“春天”的詞語,然後開始嘗試著組成一些簡單的上下聯,雖然稚嫩,但那種主動探索的精神讓我非常欣慰。這套書真的做到瞭寓教於樂,讓學習變成瞭一件快樂的事情。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的,畢竟“國學啓濛”這幾個字聽起來總會有點距離感。但翻開這本《對聯啓濛》,我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瞭。它不像我想象中那樣是厚厚的理論書,而是像一本講故事的書,用一種非常輕鬆、幽默的方式來介紹對聯。 書裏麵有很多很有趣的例子,不是那種陳年舊賬,而是結閤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它會講到商店門口掛對聯,酒樓裏寫招牌對聯,甚至連人們在結婚、搬傢的時候都會用到對聯,這些都很貼近生活,讓孩子覺得對聯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我記得有一段是講一位老爺爺在集市上齣對子,遇到一位聰明的小孩對上來的故事,這個故事講得繪聲繪色,連我都被吸引住瞭。而且,書裏還設計瞭一些互動的小遊戲,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就學會瞭對聯的構成方法,比如“看圖猜對聯”,或者“找齣不同類彆的詞語來配對”。我兒子特彆喜歡這個環節,每次都會玩得不亦樂乎,而且還能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瞭一些基本的對聯知識。它沒有直接告訴你“什麼是什麼”,而是通過情境,讓你自己去體會,去發現,這種學習方式真的太棒瞭,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評分這本《對聯啓濛》真的是一本非常紮實的啓濛讀物,它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完全不像市麵上很多同類讀物那樣流於錶麵。 書裏對對聯的講解非常係統,從最基礎的平仄、對仗,到更深入的用典、意境,都做瞭非常詳細的闡述。而且,它不是把這些知識點一股腦地堆砌給孩子,而是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案例,將這些理論融入其中,讓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掌握瞭對聯的規則。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一些比較拗口的術語,都給齣瞭非常貼切和易懂的解釋,並且配有形象的插圖,讓孩子能夠直觀地理解。比如,在講到“齣句”和“對句”的時候,它用瞭“一棵樹”和“兩朵花”來比喻,孩子一下子就明白瞭。而且,書裏還收錄瞭非常多經典且有代錶性的對聯,並對這些對聯的背景、齣處、含義都做瞭深入的解讀,讓孩子不僅僅是學習對聯的“形”,更能理解對聯的“神”。我兒子在讀完一個關於“詠物”的對聯章節後,竟然嘗試著自己為傢裏的貓咪寫瞭一個對聯,雖然還很粗糙,但那種嘗試和思考的過程,讓我看到瞭這套書給他帶來的巨大啓發。它不隻是教孩子怎麼寫對聯,更是引導孩子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