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力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598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8343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字数:1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语言学史》从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和西学东渐的时期这四个阶段,全面论述了中国二千年来汉语研究的情况,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语言学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勾勒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脉络,首次为中国语言学史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 语言研究的萌芽
第二节 童蒙识字课本和故训汇编
第三节 方言学的兴起
第四节 字书的兴起
第五节 声训
本章的结语

第二章 韵书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 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应用
第二节 韵书(上)
第三节 韵书(下)
一、《集韵》
二、《五音集韵》
三、《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四、《古今韵会举要》
五、《中原音韵》
六、《洪武正韵》
第四节 等韵学
一、第一派的韵图
二、第二派的韵图
三、第三派的韵图
第五节 六朝至明代的文字学和训诂学
一、《字林》
二、《玉篇》
三、大小徐的《说文解字》
四、孔颖达《五经正义》与李善《文选注》
五、《匡谬正俗》
六、《干禄字书》《佩瞒》《复古编》
七、《类篇》《龙龛手鉴》《篇海》
八、《字汇》《正字通》
本章的结语

第三章 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
第一节 《说文》的研究(上)
一、段玉裁的《说文》研究
二、桂馥的《说文》研究
第二节 《说文》的研究(下)
一、朱骏声的《说文》研究
二、王筠的《说文》研究
第三节 古文字学
一、甲骨文的研究
二、金文的研究
第四节 古音学
第五节 训诂学
本章的结语

第四章 西学东渐的时期
第一节 语法学的兴起及其发展
一、兴起时期
二、发展时期
第二节 西欧汉学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
一、关于中古音的重建
二、关于上古音的重建
三、关于汉语语法
四、关于词汇
五、中国语言学所受的影响
第三节 描写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发展
本章的结语
全书的结论
主要术语、人名、论著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节 语言研究的萌芽
  语文学的兴起,是在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时代。书籍多了,时代远了,字形、字音、字义都有了变化,于是促使人们进行探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去古未远,而且书籍很少,人们还不感觉到有语文学的需要。因此,语文学在先秦还没有产生。
  但是零星的语文学知识已经在萌芽了。首先是作者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例如《论语·颜渊》叙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你带头端正自己,谁敢不端正呢①?又如《孟子·滕文公上》叙述夏、殷、周三代的田赋名称不同,夏叫“贡”,殷叫“助”,周叫“彻”。孟子解释说:“彻者,彻也;助者,藉也。”孟子以“彻”解“彻”,这是以本字为训的办法。这种办法是以用一个常用的字义解释一个不很常用的字义。“彻”的常用意义是通,孟子大意是说“彻”是天下通法,不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②;“助”是凭借的意思,公家凭借人民的力量来耕种公有的土地。在同一篇中,孟子又叙述夏、殷、周三代的学校名称不同:夏叫“校”,殷叫“序”,周叫“庠”。孟子解释说:“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古人教养不分,《周礼·地官·保氏》说“而养国子以道”,可见养就是教;射是六艺之一,这里代表学校里传授的一切知识和技能④。上面所举三个例子都是后代所谓“声训”。声训的办法是采取同音的字或双声叠韵的字作为解释。“彻者彻也”不但同音,而且同字,但是仍旧可以认为是声训,因为同形词(homographs)不等于同一个词。“政者正也”是同音为训的例子,“助者藉也、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都是叠韵为训,而声母也很相近。本来,如果说“庠者,教也;校者,射也;序者,养也”,原则上未尝不可以说得通,但是那样就失去了声训的特点。关于声训,等到下文第五节还要讨论。这里我们要弄清楚:孔子、孟子之所以搞声训,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其次,作者也可以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叙述邙之战,楚国打了胜仗,潘党劝楚庄王建筑军营,积尸封土,来显耀自己的武功。楚庄王不肯。在他的长篇谈话中特别提到“武”字的字形是从“止”从“戈”(本来写作),只有停止干戈才够得上称为“武”。同书《宣公十五年》叙述晋国将要讨伐潞国,借口说是因为潞国的相酆舒杀了晋景公的姐姐——潞君的夫人。大夫们都反对,唯有伯宗赞成,理由是酆舒恃才而不恃德,反德就该灭亡。伯宗在陈述了一番道理以后,引一个“乏”字来证明。
  ……

前言/序言

  这部书是1962年我在北京大学所用的讲义,前三章曾在《中国语文》杂志上连载。现在由山西语言学会交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只在个别地方有所补充修正。
  由于我是第一次担任这一门课,写出的讲义自己并不满意,希望将来能够修订或重写。海内不乏此道专家,倘蒙指疵匡谬,十分感谢!
  王力
  1980年4月12日

用户评价

评分

《王力全集》的出版,不仅是中华书局的大事,也是出版界的大事,更是语言学界的大事。全集的出版,为深入研究王先生的语言学思想和推动汉语的全面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令人赞赏并值得称道的是,中华书局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不仅对王先生著作本身精益求精,而且还为方便读者深入研究王先生的语言学思想,编写了王先生著作中有关术语、人名、著作等详尽的索引。我们不仅要读像王先生这样代表一个时代最高研究成果的著作,而且要常常读,反复读,才有可能逐渐体会王先生博大精深的语言学思想。

评分

王力先生可谓大师,他的著作是做学问的必选书目。

评分

评分

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

二、第二派的韵图

评分

书籍装帧很好,还不贵,读起来也很有意思

评分

  大秦建元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厨宾比丘僧伽跋澄,于长安石羊寺口诵此经及《鞞婆沙》,佛图罗刹翻译,秦言未精。沙门释道安、朝贤赵文业,研核理趣,每存妙尽。遂至留连,至二十一年二月九日方讫。且《婆须蜜经》及昙摩难提口诵《增一阿含》并《幻网经》,使佛念为译人。念乃学通内外,才辩多奇,常疑西域言繁质,谓此土好华,每存莹饰文句,灭其繁长。安公赵郎之所深疾,穷校考定,务在典骨。既方俗不同,许其五失胡本。出此以外,毫不可差。五失如安公大品序所载。余既预众末,聊记卷后。使知释赵为法之至。

评分

  记忆盘旋回绕在心灵城市的上空,时而如微风,轻抚疲惫的心灵;时而如细雨,滋润干枯的心灵;时而如花香,醺醉——

评分

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