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比方说,为什么在史前时代,我们跟世界各民族走着相同的道路,一到文明时代就分道扬镳了呢?走上独特道路的中华,为什么会在其他古代和古典文明陨落之后或之时,反倒如日中天登峰造极,然后又盛极而衰却衰而不竭呢?是什么在导引着我们的步伐,又是什么在顽强地支持和维系着这古老的文明?如果我们的道路命中注定有如黄河九曲十八弯,那么,大海在哪里,又是什么样?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
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当今中国知名度影响力大的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到六年时间,以每季度两卷的速度,写作36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
★跟随36卷《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易中天中华史》前五卷上市后备受读者欢迎,再度掀起“全名读史”风潮,在各大网店历史频道热卖榜上囊括前几名,已经成为本年度口碑一的历史畅销书系列。
★第六卷《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当释迦牟尼超尘世,犹太先知秉持神性,古希腊哲学家走向思辨时,儒、道、墨、法,先秦诸子竞相争鸣,奏响了我们民族思想史上的华彩乐章。
海报:
如何治国?如何做人?
孔子说:仁。
孟子说:义。
墨子说:公平正义。
杨朱说:我一毛不拔。
庄子说:我的人生与你无关。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荀子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
韩非子说:仁和人都是靠不住的,霸道才是真王道!
儒、道、墨、法,先秦诸子300年大辩论,请看中华民族群星璀璨的时代!
易中天,当今中国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明星学者、公共知识分子。1947年生于长沙,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在新疆工作。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若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并曾出版“易中天随笔作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他信奉“读书明理做人不做秀,登科治国做事不做官”。他是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在2005年4月首播即获热评。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文集》(1-16卷)。
我读了《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有独到之处。
——樊树志(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把传统文化来做现代表达,这样就使人们喜闻乐见,更容易从中吸取营养。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
一直以来很喜欢易老师的文字。
——韩寒(著名作家)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颗文化原子弹。
——中华读书报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肩负为中华寻梦使命的历史读物。
——新京报
易中天,他破译了中华文明的密码。
——中国青年报
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
天子剑
孔子的遗志
儒家的药方
墨子:不要仁爱要兼爱
庄子:不救才有救
韩非:治国还须庶人剑
第二章 哪个社会好
为了正义,为了公平
墨家社会主义
两种“无政府”
无为的专制
平等导致了独裁
儒家小康社会
第三章 君权、民权,人权
国王培训班
无民权,就革命
守住你的王冠
人治出特务
一毛不拔错了吗
人权宣言
第四章 活着为什么
我的人生与你无关
要做就做大丈夫
为行义,活见鬼
天命与使命
没用才好
若为自由故
第五章 生存之道
弱者生存
兵道与兵法
两种活法两种道
中庸与反调
君子当自强
死期就在眼前
为了正义,为了公平
十天十夜后,墨子到了郢都。
郢,在今湖北省荆州市,是楚国的国都。墨子千里迢迢赶到郢都,是为了救宋国。当时,鲁国著名的工匠公输盘(也叫公输般、公输班、鲁班),为楚国制造了一种攻城的器械──云梯,楚人准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立即动身,来见公输盘。
公输盘问:先生有何指教?
墨子说:北方有人侮辱了在下,想请先生做了他。
公输盘不高兴。
墨子说:在下愿付黄金二百两。
公输盘更不高兴了。他拉下脸来义正词严地说:鄙人恪守正义,从不胡乱杀人。
墨子说:先生既然从不杀人,那就好说了。在下听说先生发明了云梯,要帮助楚国攻打宋国,请问宋国有什么罪过?楚国多的是土地,少的是人民。牺牲不足的,去争夺多余的,不能算是聪明。攻打无罪之国,不能算是仁慈。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算是忠诚。争辩了不能达到目的,不能算是坚强。不杀个别人却杀很多人,不能算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没有话说。
于是,墨子又请公输盘带他去见楚王。
墨子说:如今有一个人,自家有豪华轿车,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破车子;自家有绫罗绸缎,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破衣服;自家有美味佳肴,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米糠酒糟。请问,这是什么人?
楚王说:病人。这人有盗窃病!
墨子说:现在,楚国应有尽有,宋国贫穷弱小,你们却要去进攻人家,这跟那病人有什么两样?
楚王也没有话说。
然而楚王和公输盘都不想放弃。墨子便解下腰带围作城池,用小木片作为器械,跟公输盘虚拟过招。公输演示攻城,墨子演示防守。几个回合下来,公输技穷,墨子的招数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说:我还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
墨子说:我知道先生打算怎样对付我,我也不说。
楚王奇怪,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墨子说:公输先生的办法,无非是杀了臣下。他以为那样一来,宋国就可以攻打了。可惜臣的弟子禽滑(滑读如骨, 读如离)等三百人,已经掌握了臣的方法和器械,正驻守在宋城之上,单等楚军来送死。
楚王一听,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成功营救了宋国的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回家。路过宋城时,天降大雨。墨子想进城避雨,守城的不让进。可见至少这时墨子并不是宋国大夫,宋人也不认识他。他的救宋,当然也非宋国所请。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管这闲事?
为了公平与正义。
公平与正义,是墨子毕生的追求,也是墨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在他们看来,当时社会最大的问题,便正在于公平与正义的缺失。
墨子说,一个人,如果溜进人家的果园偷桃窃李,大家都说他不对,官府也要追究责任,因为他不劳而获,损人利己。如果偷鸡摸狗,罪过又重;偷牛偷马,更重。如果杀人放火,那就罪大恶极。
这,就叫公平正义。
所以,杀一个人,就有一重罪;杀十个人,就有十重罪;杀一百个人,就有一百重罪。那么,杀一万个人呢?是不是应该有一万重罪?
不,无罪。
岂止无罪,而且有功,因为这一万个人是在战场上杀的。于是人们都说,这叫英雄业绩,叫为国争光,完全不管那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那么,春秋战国,有正义战争吗?没有,都是侵略战争。发动侵略战争,跟打家劫舍有区别吗?没有。只不过由于明火执仗,只能更无耻。这种无耻行径,难道因为动用了国家的名义,就变成正义的了吗?
更无耻的是,诸侯们不但侵略别人的国家,屠杀别国的人民,掠夺人家的财产,还要“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向后代炫耀。那么请问,一个平民百姓,也去攻打邻居家,杀人抢粮抢东西,然后也记录在案,炫耀“谁都没我抢得多”,行吗?
显然不行。
同样的事,王公贵族就干得,平民百姓就干不得;或者王侯干了就叫“英雄业绩”,小民干了就叫“为非作歹”。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社会完全没有公平与正义!
没有公平正义的原因,是没有爱;而救世之方,则只能是兼爱。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兼,即一视同仁;交,即有来有往。前者讲平等,后者讲互利。平等就公平,互利就正义。公平正义,是不是要靠兼爱来实现,也只有兼爱才能实现?
墨子认为是。
那么,仁爱不行吗?
不行。因为兼爱无差别,仁爱有差别。有差别,就有等级;不平等,就难公平。没有公平,又哪有正义?其结果,只能是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因此,墨子坚定不移地高高举起兼爱的旗帜。这旗帜上写着八个大字:互爱互利,公平正义。
请问,这是什么思想?
社会主义。
那就来探个究竟。
……
秋天一到,雨就来了。
大小川流的秋水汇入黄河,黄河变得非常宽阔。站在岸边和沙洲隔水相望,已分不清对面的牲口是牛是马。
黄河之神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
志得意满的黄河伯决定去拜访北海之神。可是,当他顺着河流来到北海,东面而视时,却发现北海之水浩渺无边,远远望去,不见际涯。
黄河伯望洋兴叹。
他对北海若说,今天如果没到您的门口,我将会永远被得道之人嘲笑呀!
我读先秦诸子时,也正是这种感觉。
的确,诸子的思想就像那北海之水,浩渺无边,不见际涯。何况北海若还告诉黄河伯,四海之于天地,不过大泽一孔;中国之于四海,不过太仓一粟。那么,我会不会也“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极有可能。
很小的时候就读诸子书。最早吸引我的,是那些成语故事,比如孟子讲的杯水车薪,庄子讲的朝三暮四,韩非讲的守株待兔、老马识途和郑人买履。
后来,就开始背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比如《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s等等。好处是写作文用得上,也挺励志。我甚至曾经猜想,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什么感觉?
后来就上山下乡了,后来就评法批儒了。评法批儒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场政治运动,内容是评论法家,批判儒家。这时,便有机会重读了诸子。虽然公开的发言必须把儒家骂得狗血喷头,但私下里还是觉得,至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总不错吧?
何况那时的生活真苦。于是更觉得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云云,真是说得太好了!孔孟之道,也不能一概否定吧?
我不知道孟子是不是当真挨过饿,有没有像我当年那样饿得仰望星空,吃外星人的心都有。但有一句话,却是很久以后才真正有共鸣的。
这句话叫: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不虞之誉,就是意想不到的赞扬;求全之毁,就是过于苛刻的诋毁。这两条,我在这些年都体验过了。本中华史将要面对的批评,大约也会如此。尤其是本卷,如果一定要求全责备,那是可以千刀万剐的。因为先秦诸子是太平洋,本书则还算不上黄浦江。
那就悉听尊便。
唯一要交代的,是这个话题并没有讲完。比如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仁学结构,还有儒法两家后来的关系,将安排在第八卷。因为这两个问题,只有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看得清楚。至于对百家争鸣及其影响的总评价,也许要到最后一卷。
但,先秦诸子将在后面的历程中,时时陪伴着我们。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遵循着清晰的逻辑线索,将原本散落一地的思想碎片,如同艺术家般重新拼接、塑形,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而富有生命力的历史画卷。我发现作者在章节过渡的处理上极为高明,总能找到一个巧妙的衔接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从一个领域跨越到了另一个领域,却毫无突兀之感。尤其是那些需要跨学科知识才能理解的论述部分,作者总能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注解和梳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非专业人士也能一窥历史思想的堂奥。我周末通常只给自己留出固定的阅读时间,但读到这本书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超支”——那种想知道下一页会揭示什么秘密的渴望,实在难以抗拒。这证明了作者的叙述魔力,能将严肃的历史题材写出引人入胜的韵味。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历史解读的窠臼,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角。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复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执着于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并深入挖掘那些思想背后的文化土壤和时代潜意识。他的文字里有一种深沉的关怀,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反复,既有赞叹,也有审慎的警惕。我尤其喜欢他引用的那些古代文献片段,那些古老的文字与他当代的解读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历史不再是陈旧的档案,而是鲜活的对话。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这个概念的理解也变得更加立体和复杂了。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一个由无数思想交锋和文化选择共同塑造的、充满张力的精神共同体。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开篇读起来,那真是需要一点耐心的,它不像那种直白的讲故事,而是更像一位老者,慢悠悠地跟你聊他年轻时见过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景象。文字的雕琢感非常强,每一个遣词造句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力求精准,但有时也因此显得略微晦涩,对于习惯了现代白话文风格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多读几遍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关键历史节点时的那种“留白”,他并没有急于给出定论,而是将各种可能性摆在台面上,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和思辨,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在当下的写作风气中,实属难得。读完好几章后,我开始尝试用书中的视角去看待一些现代社会的现象,发现许多看似崭新的问题,其实早在那时就已经被先人触及和探讨过了,这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密室,里面充满了智慧的微光。
评分我一直对那种宏大叙事中被边缘化的个体命运特别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相当出色。它不是一味地堆砌帝王将相的功过,而是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那些思想巨匠们的生活细节,甚至是他们日常言谈中的细微之处。这些细节的描绘,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哲人形象变得有血有肉,他们也会焦虑、会争论、会有自己的局限性。这种“去神化”的处理,反而让我更加敬佩他们的人格魅力。作者的语言风格在这里变得尤为生动,像是在你耳边低语着久远的故事,没有那种刻意的说教感。每一次读到他们之间针锋相对的辩论场景,我都忍不住屏住呼吸,仿佛能听到那份思想交锋的火花四溅。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它让你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精神世界那股永恒的活力和不妥协的精神。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刚拿到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光是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作者扑面而来的那股学究气和对文字的敬畏。我特别喜欢这种能让人沉下心来慢慢啃的著作,不像有些快餐式的读物,读完就忘。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不会让人觉得拖沓,但又足够细致,仿佛带着你亲身走进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盯着书页上的某一个观点,琢磨良久。作者的功力着实了得,能把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错综的思潮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尤其是他对那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刻画,简直入木三分,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先贤们那种探索真理、不甘平庸的生命力。合上书本时,心中涌起一股充实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让我对我们民族文化之根有了更深的敬重。
评分‌包装完整,物流快速,快递员热心周到。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易中天写的都挺喜欢的
评分易中天老师一如既往风趣幽默,值得一看
评分书不错~购买方便~快递很给力~
评分包装完好,发货快,还没读。
评分很好的书,喜欢易中天老师的作品。
评分易中天的书一直都在追,很棒
评分写得很文艺丰满,结合有声播讲,看起来更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