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曾纪泽(18391890)字刚,湖南双峰荷叶人,曾国藩之子。同治间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官至户部左侍郎。卒谥惠敏。纪泽学贯中西,有诗古文及奏疏若干卷传世,后人辑有《曾纪泽遗集》。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曾纪泽日记(套装全5册)》所收为现存曾纪泽全部日记,起自同治九年(1870),讫于光绪十六年(1890),历时二十年,举凡军政要务、外交谈判、交游往还,无不笔之于日记,其中不乏奏稿密电、书札笔谈,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刘志惠,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
内页插图
目录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曾纪泽日记(第一册)》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曾纪泽日记(第二册)》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曾纪泽日记(第三册)》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曾纪泽日记(第四册)》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曾纪泽日记(第五册)》
精彩书摘
初三日 晴
辰正起,看《仪礼》。饭后散步,温《尚书》,午初接看《仪礼》,连前共十叶。改《求古编》。午饭后散步,温《尚书》,本日计温“立政”至“顾命”凡四篇,又温“酒诰”至“多方”一遍。接改《求古编》,连前五叶。温《左传》三十叶,习字一纸。至竹林室一谈。夜观栗弟与王孟虎象棋一局,诵本日温书一遍。写《段说文》书头十馀叶。二更二点,至竹林室奏胡琴。五点睡。
初四日 晴
辰正起,看《仪礼》。饭后散步,温《尚书》。巳正接看《仪礼》,连前共十叶,改《求古编》。陪谢旭亭诊母亲脉,又诊内人,各开药方。午饭后散步,温《尚书》,本日计温“康王之诰”至“吕刑”,凡五篇,又温“尧典”至“允征”一遍。接改《求古编》,连前共五叶。温《左传》三十叶,习字一纸。李佛生来一谈,陪黎竹林诊母亲脉。夜与佛生久谈。二更后,观放烟火。中军冷庆所送,极精极大,有瓶戟灯,有蟾灯,有福、禄、喜、寿,有蟠桃,有蒲桃,有九莲灯,有鸣钟,有牌楼,有长瓶,有浮屠塔。三点毕。温《尚书》“文侯之命”至“秦誓”,本日书皆未成诵。为母亲合咳嗽药良久,看棋势一局。三更睡。
初五日 阴,夜大风震屋
辰初起,看《仪礼》。饭后散步,温《尚书》“洛诰”至“秦誓”,巳正接看《仪礼》,连前共十叶,改《求古编》五叶。午饭后散步,温《诗经》,剃头一次.温《左传》三十叶,习字一纸,写《段说文》书头廿叶。至银钱所,观栗弟与李质夫象棋一局,又至良甫室久谈。夜饭后温《诗经》,本日自“关雎”至“节南山”.写《段说文》书头十叶,二更后写寄沅叔禀,未毕。五点睡。
初六日 晴
辰正起,黎竹林来同饭。饭后与栗弟、竹林试千里镜,散步。温《诗》“正月繁霜”至“巧言”,又温《尚书》“旅獒”至“无逸”一遍。看《仪礼》十叶,改《求古编》。午饭后,温《诗》“何人斯”至“甫田”,又温《书》“君奭”至“秦誓”一遍。接改《求古编》,连前共五叶。写对联九副,温《左传》三十叶。至竹林室一坐。夜饭后,与王梦虎围棋一局。写《段说文》书头廿叶,陪谢旭亭诊母亲脉,又诊内人脉,又自诊,各开一方。温《诗》“大田”至“何草不黄”。三更睡。
初七日 晴
辰初起,看《仪礼》,饭后散步,温《诗经》,又诵已熟者。接看《仪礼》,连前共十叶,改《求古编》。午饭后,与良甫、栗弟一谈。散步,温《诗经》,接改《求古编》,连前共三叶,人声终。温《左传》三十叶,至上房一坐。李佛生来,久谈。夜散步,诵已熟《诗经》。本日温书,起“大雅.文王”至“板”,诵熟起“关雎”至“小雅.伐木”。写《段说文》书头十馀叶,“三篇”毕。写郑棣选函,又写刘治卿函,未毕。至竹林室奏胡琴。三更睡。
……
前言/序言
纯粹就版本而言,这将是曾纪泽日记的第九个版本。在此,有必要对前此各种版本目录及其优劣略为论列。
1.《曾侯日记》:见《申报馆丛书馀集》,光绪七年秋申报馆仿聚珍版排印,尊闻阁主人编。起光绪四年九月初一日,止五年三月:::十六日,约四万五千字。
2.《出使英法日记》: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十一帙,光绪十七年至二十三年王锡琪编刊。起讫、字数同上。
3.《曾惠敏公El记》:见《曾惠敏公遗集》,光绪十九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起光绪四年七月二十七El,止十二年十一月十九El,约五万字,二卷。
4.《使西日记》: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再续编》第十一帙,光绪二十三年王锡琪编刊。起光绪三年秋,止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约五万字。
5.《曾惠敏公手写日记》:见吴相湘主编之《中国史学丛书》第十三辑,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据手稿影印出版。起同治九年正月初一日。止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六日,约一百三十万字,八册。
6.《使西日记》:见钟叔河主编之《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出版,张玄浩辑校。起讫同于小方壶再续编本,十万馀字。
7.《曾纪泽遗集.日记》:岳麓书社1983年7月出版,喻岳衡据江南局本点校。
8.《出使英法俄国日记》:见钟叔河主编之《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985年11月出版,王杰成标点。起光绪四年正月初一日,止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约五十六万字。
上述各本,无一首尾完具,各有利弊得失。
相对而言,台湾影印本是现存各本中最完整、最权威的善本。但是,它仅在二十二年前印行一千册,大陆藏本极少,读者难以寻求,且系繁体草书,又无标点,不便通读,尤其重要的是,它缺失了相当一部分有关外交事务的内容。
节取台湾影印本的王杰成标点本,采用新式标点,旁注要义,末附索引、译名对照,且借《走向世界丛书》之力,流行甚广。而且在数量篇幅上,它超过张玄浩本十倍,内容充实详明,致使多数读者废彼从此。但是,张玄浩本比影印手写本多出的将近二万字外事记录,也随之被多数人忽略了。并且,作为对曾纪泽日记最近一次最大规模的整理,它仍是个节录本(摈弃整理十一年又三个月日记,约七十五万字),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
张玄浩本前有《丛书》主编钟叔河先生先后所撰序言,据称钟先生在80年代初期,将能找到的二个版本(小方壶初编、再编与江南局本)交北京图书馆张玄浩同志点校。这在当时,确实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本子”。究其原因,小方壶初编本有曾纪泽本人认可的多出他本的内容,江南局本又比初编本多㈩了光绪五年至十二年的日记,而再编本又改正了江南局本的一些错讹字句。张氏各取其长,汇辑成书,成为一个最早的标点本,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但仅隔四年,王杰成本出,张玄浩本即被基本取代。
江南局本想系曾纪泽之亲朋故旧所编,经查证,其底本乃兼用手写原稿与申报馆本。
小方壶初编、再编本皆未言所据何本,经查读,再编本取诸江南局本,而初编本则系翻刻申报馆本。
光绪七年秋面世的申报馆本《曾侯日记》是曾纪泽日记的首次印行,数月之后,曾纪泽在法国首都巴黎看到了它。光绪八年正月二十日,曾纪泽在日记中写道:“看上海所印余之日记。”九月二十一日,他又将之从巴黎寄赠浙江巡抚陈士杰,并致一函,谓“初出洋时,写日记寄译署,不知沪人何由得稿,公然刷印,奉一册以供一笑”。经查实,曾纪泽所称“沪人”,其实并非“沪”人,乃是以笔名“尊闻阁主人”闻名中国近代报业的申报馆业主、英国商人美查。美查主持《申报》期间,多次登报征购汉籍珍本,且利用外籍商人身份,向中国官绅多方访求手稿、抄本,交付下属企业申吕书局印行。检其《曾侯日记序》曰:“昨于友人案头,见有侯手录日记一本……因取此卷,排印成书。”这个“友人”想来也非寻常人物。美查确实具有很高的新闻职业敏感,当曾纪泽奉命出使英、法,出京至沪,行将去国远航时,美查即亲往曾纪泽客寓,专程拜访。光绪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曾纪泽在日记中写道:“《申报》馆米查来一谈。”米查即是美查。
申报馆仿聚珍版丛书印数甚少,又系木质活字,且无纸型,迄未再版,现在已很难访求。依照惯例,每一种书印出,报馆只向手稿或孤本之原主赠送样书数十册。故曾纪泽远隔重洋尚有馀本送人,而与上海比邻的浙江巡抚却似并不知情。曾纪泽在陈士杰请教洋务经验时寄赠此书,可见他对这本日记是很重视的。
……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曾纪泽日记(套装全5册)》 第一卷 曾纪泽早年与科举之路 (1837-1860) 本卷详细记录了曾纪泽先生自出生至中举之前的早年生活与学习历程。作为一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士子,曾纪泽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颖与勤奋。日记中,我们得以窥见他少年时期在家庭教育下的成长轨迹,对四书五经的研读心得,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生活的细致观察。 在求学过程中,曾纪泽经历了严格的科举考试的洗礼。日记不仅记录了他对考试制度的思考,更深刻地反映了他备考期间的心理波动,包括对时局的忧虑、对前途的期盼,以及对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的感悟。他与同窗好友之间的交流,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初步认知,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隐忧,都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 本卷特别珍贵之处在于,它展现了曾纪泽在成为晚清重臣之前,作为一个普通读书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追求。其对传统文化的体悟,对圣贤之道的探求,以及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种种思考,为理解其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记中所流露的真挚情感与朴实文风,也使读者得以亲近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第二卷 曾纪泽的仕途初探与湘军生涯 (1861-1870) 此卷记录了曾纪泽先生正式步入仕途,并随湘军征战沙场的经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给了许多有志之士报效国家的机会。曾纪泽响应朝廷号召,投身于平定叛乱的洪流之中。 日记中,他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复杂,以及身处其中的艰辛与无奈。他对战争的策略、对敌我双方的分析,都展现出其敏锐的政治头脑和军事才能。在与曾国藩等名臣的交往中,曾纪泽不仅学习了治军之道,更深刻理解了官场规则与人情世故。 在军旅生涯中,曾纪泽的日记充满了对家国的深情、对战友的 camaraderie,以及对生死的深刻反思。他记录了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场面,也抒发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依然不忘读书求知,对古典文献的钻研未曾间断。 本卷不仅是了解曾纪泽军事生涯的重要资料,更是窥探晚清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如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其在战争中的成长与蜕变,为他日后承担更重大的外交使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卷 曾纪泽的外交初试与洋务运动的参与 (1871-1878) 随着国内局势的逐渐稳定,曾纪泽开始涉足外交领域,并积极参与到洋务运动之中。本卷详细记录了他在此期间的经历与思考。 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曾纪泽敏锐地意识到西方列强的强大,以及中国在科技、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落后。他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积极倡导和推动洋务新政。日记中,他记录了与外国传教士、商人、外交官的交往,对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科学技术的观察与分析,都展现出其开阔的国际视野。 特别是他对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对洋务事业的推动,都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留下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他记录了在选拔人才、引进技术、建立工厂、发展海军等方面的种种努力与困难。 本卷还披露了曾纪泽在处理一些国际纠纷时,展现出的智慧与胆识。他对国家主权的维护,对民族尊严的坚持,以及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周旋策略,都为后来的中国外交官树立了榜样。日记中所流露的对国家富强的渴望,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令人动容。 第四卷 曾纪泽的辉煌外交与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1879-1885) 这是曾纪泽先生一生中最为光辉的时期之一。本卷将详尽展现他在国际舞台上,作为大清帝国的使臣,所展现出的卓越外交才能与高超谈判技巧。 曾纪泽先后担任驻外大臣,出使俄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强国。日记记录了他深入了解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习俗到科学技术,无不仔细观察与记录。他对各国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等各界人士的交往,都成为他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与列强的谈判中,曾纪泽以其深厚的学养、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民族立场,为中国争取到了诸多权益。他所处理的“伊犁条约”的签订,以及在其他外交事件中的出色表现,都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了尊重。日记中,他详细记录了谈判过程中的策略、对各国政局的分析、以及与外国官员的周旋。 本卷不仅是了解中国近代外交史的重要文献,更是展现一位中国杰出外交家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生动史诗。他所展现出的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以及为维护国家尊严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五卷 曾纪泽的晚年反思与历史遗产 (1886-1900) 本卷记录了曾纪泽先生晚年的生活与思考,以及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刻反思。在结束了辉煌的外交生涯后,他退居幕后,却依然心系国家。 日记中,曾纪泽记录了他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观察与建议。他对于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对于国家改革的紧迫性,以及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都反复强调。 在个人生活方面,曾纪泽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情怀,对古典文学的研究未曾间断。他与亲友的交往,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历史的评价,都展现出一位智者晚年的沉静与睿智。 本卷对于理解曾纪泽先生的思想演变,以及他所留下的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他所提出的许多改革主张,虽然在当时未能完全实现,却为后来的中国革命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通过他的日记,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民族未来的深切期盼。 《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曾纪泽日记(套装全5册)》是一套极其珍贵的史料,它以最直接、最真实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曾纪泽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阅读这套日记,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这位晚清重臣的个人经历与思想,更可以从中窥探晚清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挑战与奋斗。这套日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外交史、思想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