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楼梦》,集中国古典小说大成,奠定了曹雪芹在中国文化里不可取代的地位。曹雪芹一生跌宕的命运,凄凉的晚景,泣血著红楼而未能完成的遗憾,如此种种都让人感慨嗟叹。而曹雪芹自身的经历,对时代的见证,也让读者不停猜想,将他与“红楼梦中人”相对照,相索引。“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以极其饱满的激情,以对清代史学的熟稔,以对《红楼梦》了若指掌的取用,以考证辨析的大胆猜想与小心求证,写得这样一部在曹雪芹研究与红楼梦研究都不可或缺的传记。作品视野远阔,文字典雅,情怀悲悯,足可一读再读。
周汝昌(1918~2012),男,天津咸水沽人。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史家、诗人、书法家。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先后任燕京大学外国语文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第五届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红楼梦新证》《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千秋一寸心》《永字八法》等。
自题
卷头语
雪芹赋赞
绪篇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不尽余音
卷尾附编
附录/曹雪芹生平年表
后记(周伦玲)
楔子
一、珍重
晚唐诗人曹唐(字尧宾,唐懿宗咸通时人)以游仙诗著称,其一首云:
饥即餐霞闷即行,一声长啸万山青。
穿花渡水来相访,珍重多才阮步兵。
曹唐乃汉相曹参后裔之一支,与唐代另一名诗人曹邺同为自沛、谯而迁至桂州(今桂林)的才人。他写此诗,无意中预为他同宗后代的一个奇人做出了一幅绝好的传神写照。
我言确否?试看——
诗追李昌谷,狂于阮步兵。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这岂不是遥与呼应的词意?——而这正是题赠那位奇人的句子,题者是清代乾隆二三十年代的满洲宗室诗家。
何以称之为奇人?试看——
满纸喁喁语未休,英雄血泪几难收。
痴情尽处灰同冷,幻境传来石也愁!
这是又一位清代皇室王爵诗家因此人而长吟咏叹的一篇名句,时间是乾隆后期了。
可知,此一奇人,不但多才,而且不同于“风雅”文人,竟是一位英雄人物,但他又是个情痴情种。
奇巧无比。到了更晚些年的嘉庆年代,又有一位宗室贵胄也因此一奇人而感怀咏叹道——
遗才谁识补天人?
请看:他多才,他狂放,他英雄气魄,他一腔血泪——他无人能识其才华抱负,十分孤僻,贫困以至“餐霞”代食……
这样的人,还不正是非常之人——即奇人吗?!
这样一位身兼众美、不名一格的奇人,我们极愿“看到”他,亟盼“寻着”他。
他在哪里?
试再读读另一种诗吧——
直赠千金赵秋谷,相寻几度杜茶村。
诗书家计皆冰雪,何处飘零有子孙?
此为乾隆八年(1743)一位名诗家怀念那位奇人的祖父的悲音痛语。
他的这位千金赠人、爱才如命的祖父,其诗书、其家计(今所谓家产、经济情况),俱如冰雪之清,略无玷污,而他的儿孙后裔,竟连流落到何方之踪影也不得而知了!
彼时已难知这奇人飘零何处,我们今日还能“找见”他吗?
大约是不能了。他十分真切,可又那么遥远。
然而我们不甘放弃寻找的至诚与大愿。
为什么?只因这样的人,多才的“阮步兵”,是太值得珍重了。
[附说]
开宗明义,揭示本传主的极大特点特色。
这特点特色,错综交织,欲为传写,非单一浅薄之事,虽以万言,未必能尽。今用前人诗句,先将大端提示,勾勒出一幅气韵生动、颊上三毫的肖像写真图画。
文内所引诗句的出处,简注如下:
曹唐七绝,见《全唐诗》六百四十卷。
以下四行,分见清英亲王后裔敦敏《懋斋诗钞》、敦诚《四松堂集》,后文具引时,再作详注。
“满纸喁喁”四句,乃清代乾隆时复封新睿亲王淳颖题《石头记》七律之前半。全篇也俟后文详叙。
“遗才”句,乃清中叶荣郡王之孙贝勒奕绘题《石头记》七律的第六句,俱详后文。
……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
2013年11月
《泣血红楼:曹雪芹传》这本书,从书名就透着一股命运的悲怆与艺术的辉煌,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看。作为一个从小就沉醉于《红楼梦》光影里的读者,我总是对曹雪芹这位传奇的作者充满了好奇与敬意。他的笔下,不仅描绘了一个繁华而又衰败的贵族家庭,更似乎倾注了他一生的悲欢离合、看尽了世事的无常。这本书,我想应该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把钥匙,能为我们打开曹雪芹那扇紧锁的心门,去理解《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那些未曾言说的辛酸与无奈。我期待着,作者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去感受曹雪芹所处的社会环境,他的人生经历如何一步步塑造了他的艺术世界,又是怎样的情感挣扎与生活变迁,最终成就了这部不朽的文学巨著。这本书或许能让我明白,为什么《红楼梦》的故事如此动人,为何其中的人物如此鲜活,为何它的结局如此令人扼腕。我猜想,作者在研究曹雪芹的生平过程中,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考证史料,去梳理那些模糊不清的线索,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曹雪芹。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满足读者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好奇心,更在于它能够深化我们对《红楼梦》的理解,让这部经典在我们心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评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景象,也照出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而这面镜子,正是由曹雪芹这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艺术家所打磨。所以,当我看到《泣血红楼:曹雪芹传》这本书时,我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我想,这本书一定能够带我深入探寻曹雪芹的人生轨迹,去了解他所经历的家族兴衰,亲历的世态炎凉,以及那些让他心生感慨、笔下生花的种种际遇。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曹雪芹的创作心路历程,他是如何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对社会的观察、对人性的洞察,一点一滴地融入到《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或许,这本书能够解释为什么《红楼梦》会以如此悲剧性的结局告终,为什么其中的人物命运总是如此坎坷。它是否能够揭示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红楼梦》的文学地位和历史意义,以及曹雪芹这位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曹雪芹灵魂对话的契机,是一次对《红楼梦》背后故事的深度挖掘。
评分对《红楼梦》的喜爱,已经渗透了我多年的阅读时光,我总觉得,这部伟大的小说,是曹雪芹用他一生的情感与智慧,倾注而成。因此,《泣血红楼:曹雪芹传》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次对曹雪芹心灵世界的深度探索。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描绘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个时代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否书中会深入剖析曹雪芹的家族历史,尤其是他与清朝统治阶级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是否会影响到他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批判?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曹雪芹个人情感世界的描绘,他是否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否怀揣着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慨?这些个人的情感经历,我想,无疑会成为《红楼梦》中那些细腻、真实、动人的情感描写的源泉。这本书,我希望它能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红楼梦》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为何它能够超越时代,触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它是否能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精神代价?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文学史上传奇人物的心灵碰撞。
评分一直以来,《红楼梦》在我心中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而曹雪芹,则是那位站在峰顶、洞悉世事的智者。这本书《泣血红楼:曹雪芹传》,对我而言,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曹雪芹不为人知的过去,去了解他的家族背景,他的成长环境,以及那些塑造了他独特艺术视野的经历。是否书中会详细讲述他如何从一位贵族子弟,沦落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境地?这种巨大的落差,想必对他的人生和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更关注书中关于曹雪芹如何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细节,他的灵感来源是什么?他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是否书中会披露一些关于《红楼梦》版本流传和修订的内幕?这些疑问,长期以来萦绕在我心中,渴望得到解答。这本书,我希望它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曹雪芹的传奇一生,让我能够更加理解他笔下那些鲜活的人物,那些动人的情节,以及他所寄托的深沉情感。它不仅仅是对一位文学巨匠的致敬,更是对一部伟大作品背后灵魂的追溯。
评分说实话,我对《红楼梦》的感情,早已超越了一般的阅读体验。它像一位老朋友,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总能给我带来新的感悟。而曹雪芹,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泣血红楼:曹雪芹传》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一直想探究的迷雾。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到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的人生百态的?书中是否会有关于他童年、青年、壮年的真实写照,他所经历的哪些重大事件,最终促使他踏上了创作《红楼梦》的漫漫长路?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期生活状态的描绘,他是否在贫困潦倒中坚持着艺术的追求,他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跌宕起伏?这些细节,我想对于理解《红楼梦》中那些细腻入微的描写,那些饱含深情的笔触,至关重要。这本书,我期望它不仅仅是一份枯燥的学术考证,而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能够让我感受到曹雪芹的喜怒哀乐,他的挣扎与坚持。它是否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中的“泪”从何而来,又为何如此真挚动人?这本书,在我看来,是连接作者与作品最直接的桥梁。
评分性价比很高 工作之余,人们或楚河汉界运筹帷幄,或轻歌曼舞享受生活,而我则喜欢翻翻书、读读报,一个人沉浸在笔墨飘香的世界里,跟智者神游,与慧者交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醉在其中。我是一介穷书生,尽管在学校工作了二十五年,但是工资却不好意思示人。
评分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四大名著红楼梦的著作者,随着周汝昌先生去了解
评分周先生写的书很好看,书的质量也很好,京东快递很快。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呆用心去读呀
评分没章都有题诗,真是难得。
评分大师毕生心血。出版日期已是大师逝去一年以后。此书可以留念。
评分还行,揪到老祖宗了。
评分老人家写的书,字字皆严谨考究
评分“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以极其饱满的激情,以考证辨析的大胆猜想与小心求证,写得这样一部在曹雪芹研究与红楼梦研究都不可或缺的传记。作品视野远阔,文字典雅,情怀悲悯,足可一读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