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迄今為止,孟非人生迴顧。
★內文附有大量孟非生活、工作照片,記錄他的人生曆程,對於喜歡他關注他的讀者來說,具備瞭收藏價值。
★ 四十年的經曆,真實從容,順應本心,不執迷,不惘然。
《隨遇而安》附有大量孟非生活、工作照片,記錄他的人生曆程,對於喜歡他關注他的讀者來說,具備瞭收藏價值。
四十年的經曆,真實從容,順應本心,不執迷,不惘然。
這是孟非對過往四十年歲月的動情迴顧、從容講述。
童年重慶、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對他影響深遠。
中學時代嚴重偏科,黑暗得讓他看不到未來。
臨時工的日子辛酸艱苦,卻奠定瞭他往後的不平凡。
他從攝像、記者、編導、製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過。
四十年,人生坎坷,從平凡到精彩,命運總在不經意間轉摺。
順應本心,淡定從容,坦然麵對每一次改變。
隨遇而安,是很多人問起他的心路曆程時,他給齣的答案。
孟非,江蘇衛視著名主持人,主持過的節目《南京零距離》、《絕對唱響》、《名師高徒》、《非誠勿擾》。2003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新銳主持人”、“中國百優電視節目主持人”。2007年、2008年、2009年主持江蘇衛視《絕對唱響》、《名師高徒》。2010年主持《非誠勿擾》,收視率在全國同時間段獲得第一,節目受到觀眾和網友的廣泛關注。2011年6月起開始主持《非常瞭得》。
第一部分 重慶·童年
一 鄉愁
二 童年
三 我的外婆
四 我眼中的重慶
第二部分 南京,南京
五 小資本傢爺爺
六 重慶和南京的差彆
七 不堪迴首的中學時代
第三部分 印廠生涯
八 印刷工
九 這就是勞動人民
十 工傷
第四部分 走進電視颱
十一 打雜
十二 成長
十三 “名記”
十四 遲到一年的公正
十五 轟動一時的報道
十六 走齣低榖
十七 主持生涯
十八 他們說《非誠勿擾》
第五部分 難忘新疆
十九 愛上新疆
二十 喀納斯
二十一 不醉不歸
二十二 異域風情
二十三 賈娜爾
二十四 死生帕米爾
二十五 塔吉剋風俗
二十六 傳說有點兒美
二十七 公主堡曆險
二十八 塔剋拉瑪乾
二十九 剋裏雅
第六部分 隨便說說
三十 我愛養狗
三十一 絮絮叨叨
第七部分 希臘啓迪:民主與國民
三十二 民主的起源地
三十三 最後一分鍾哲學
三十四 希臘的笑容
第八部分 德國:“人”字彆有意味
三十五 不一樣的世界杯
三十六 德國人的性格
三十七 熟悉的陌生人
第九部分 以色列十日談
三十八 神秘的國度
三十九 我們不瞭解的以色列
四十 “人民公社”基布茲
……
第一次去西安
我父母在西安團聚後,我去過西安兩次,都是去過暑假。我還記得在一九七八年我第一次去西安的情形。
放假以後,外婆買瞭火票,把我送到菜園壩火車站,找瞭個列車員熟人把我送上火車—以他們的社會關係,最多也隻能夠上列車員瞭。說是讓列車員關照我,但人傢忙著呢,哪顧得上我。那個列車員阿姨就隻是把我弄到列車員休息室,讓我在裏頭坐著。我也聽話,挎著一個小包就傻乎乎地坐著,看見她開始掃地瞭,我還過去幫忙。列車員阿姨連忙說:“彆動彆動,好好坐著,彆亂跑!”我就又乖乖地坐下瞭。
那時從重慶到西安要坐兩天火車,齣門前外婆一再叮囑:“中途在哪兒停站都彆下,等所有人都下的時候你再下,那是終點站。記住,等一車的人都走的時候你再跟著走。”懵懵懂懂地點頭說好。
其實那會兒我已經明白瞭,尤其是一路聽見廣播裏報站,等到聽見“西安站到瞭”,我也就毫不遲疑地跟著下車瞭。但是西安站那麼大,對於一個八歲的小孩兒來說,那個世界瞬間變得不知道有多大,有那麼多火車來來往往,有那麼多人進進齣齣。我就記著外婆叮囑的—跟著大人走。於是,我就跟著我們那一列車上的我認得的人走。齣去以後是哪兒,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爸媽和哥哥會來接我。
當時也就到大人屁股那麼高的我,在黑咕隆咚的夜裏,也不知道害怕,誰也不認識,就那麼懵懵懂懂地齣站瞭,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齣站沒走多遠就聽到瞭我哥叫我的聲音。
暑假過完,我又按照之前來的程序,坐上迴重慶的火車。想想現在的父母,之所以不敢讓孩子這樣齣門,恐怕也是因為現在的社會治安沒有當時那麼好瞭。
西安是著名的旅遊城市,大雁塔、華清池、兵馬俑這些著名景點我都去過,但沒什麼印象瞭,隻對一頓飯印象特彆深。
我第一次去西安,一傢人難得聚在一起,父母特彆高興,帶我們下館子。那是一個國營大館子,叫“五一飯莊”,當時是西安最高級的大飯店之一。下館子對當時的我來說是非常新鮮和高級的體驗,因為在重慶,節儉的外婆認為館子是有錢人和不會過日子的人乾的事兒。她什麼都是買迴傢自己弄,把傢裏的夥食操辦得很好,所以我在重慶就沒有下過館子。
那天在五一飯莊我和我哥一人點瞭一碗麵,是有澆頭的那種,還有兩屜小籠包。那是我第一次吃小籠包,一口下去我就震驚瞭,完全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那麼好吃的東西。迴重慶之後,我對小籠包子的幸福迴憶持續瞭將近一年。童年的我心裏暗暗地想,我要是當瞭皇上,天天讓禦膳房做小籠包子給我吃!直到今天,熟悉我的朋友、同事都知道小籠包子仍然是我最愛的食物之一。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我在重慶的親戚都是最普通的勞動人民,文化程度都高,但都同樣憨厚善良、熱情好客。他們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姨婆一傢,我童年歡樂的記憶有很多都齣自她傢。長大以後我纔知道,這個姨婆不是外婆的親妹妹,她們是在抗戰期間逃難的路上認識並結為姐妹的,但她們一輩子比親姐妹都親。我們兩傢的關係甚至比有血緣關係的還好。
那是特彆可愛而且有意思的一傢人—他們傢也是“母係氏族”。姨婆在印刷廠工作,是個整天樂嗬嗬的胖老太太,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她嘴裏永遠都有說不完的俏皮話,她語言似乎與生俱來地帶有勞動人民草根式的幽默。她的那些話如果寫齣來一點兒也不好笑,但通過她的嘴,用她特有的方言和腔調說齣來,就特彆好笑,特彆有感染力。我外公外婆的話不多,更缺乏幽默感,相比之下我姨婆是個話癆。逢年過節去他們傢,從一進門開始,她就說個不停,一屋子人都被她感染瞭,笑個不停。
我叫姨婆的兒子“舅舅”,他和我媽一塊兒長大的,一輩子都在供電局抄電錶。打我記事兒開始就沒聽這個舅舅講過幾句話,偏偏我舅媽也是個話癆,也沒什麼文化,跟姨婆還特彆能講到一塊兒去。她們是我這輩子見過的關係最好的婆媳。舅、舅媽生瞭一兒一女,分彆是我錶哥、錶妹。錶哥話也不多,錶妹又是挺能說的人—說他們傢是母係氏族真一點兒不誇張,他們傢的話都讓女人說瞭。
後來我迴重慶也常到舅舅傢吃飯。他愛喝酒,也能喝,他喝的酒很便宜,經常是幾塊錢一桶的散裝高粱酒。我和舅舅喝酒的時候,就聽舅媽、錶妹一直不停地說,問這問那,他們傢、我們傢的事兒輪流說。舅舅在邊上默默地坐著,隔個兩分鍾就端起杯子衝我說“喝一個”,一斤酒喝到底兒瞭,他從頭到尾基本上隻有這麼一句話。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還有我媽在重慶��颱最要好的同事黃阿姨。她是電颱的資料員,前幾年她去世瞭。我記得當時我媽接到黃阿姨女兒報喪的電話時,我正好在吃飯,看到我媽拿著電話聽瞭沒有兩分鍾突然放聲大哭。
我小時候逢年過節有一半時間在姨婆傢,另一半就在這個黃阿姨傢。我從幼兒園放學迴傢隻要媽媽不在,去的就是黃阿姨傢。前麵說到的,我媽和同事整夜聊天,基本上都是在黃阿姨傢。黃阿姨傢也有一兒一女,兒子叫小勇,女兒叫小輝(多麼樸素的名字),我們也是從小一塊兒長大。後來我媽去西安瞭,我在重慶,隻要放暑假,黃阿姨都到外婆那裏把我接到她傢住一陣子,每年如。
黃阿姨話太多,也做得一手好菜,非常賢惠,在我心目中她就是我姨媽。她老公姓陳,長相酷似硃時茂,也不怎麼說話,我一直叫他陳叔叔。陳叔叔是原重慶紅岩電視機廠的總工程師,我人生中第一次看電視,就是在他們傢。“文革”期間上上下下都在搞運動,陳叔叔卻在傢裏攢零件,省吃儉用,自己組裝瞭一颱電視機,九英寸的。在當時電視機是高科技的玩意兒,放電視的時候一個院子裏的鄰居都聚在一起看,傢裏坐不下那麼多人,就把電視機拿到院子裏放,電綫得拖得老長。黃阿姨傢的院子裏還有一棵黃桷樹,大人們在院子裏站著坐著看電視,我這些小孩兒就爬到樹上看電視。那個時候電視節目一天就播兩個小時,就跟看電影一樣。
現在我迴重慶去,就看望兩傢人,一個是舅舅,一個就是黃阿姨的兒女。在我看來,黃阿姨傢姐弟兩個,就跟我的兄弟姐妹一樣,是一傢人。他們帶給瞭我童年最為快樂和幸福的迴憶。
……
《隨遇而安》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迴到瞭童年,迴到瞭那個沒有煩惱,隻有純粹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帶著一種孩子般的純真,但這種純真卻飽含著對世事的洞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日常”的描繪。它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事件,而是一些瑣碎的、平凡的生活片段,例如清晨的鳥鳴,傍晚的炊煙,甚至是路邊的一朵野花。然而,正是這些平凡的片段,被作者賦予瞭特殊的意義,仿佛每一個細微的瞬間,都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她讓我看到瞭,生活的美,並非隻存在於那些宏大的敘事中,它也同樣存在於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日常之中。這種發現美的能力,就像是在一片灰暗的土地上,突然找到瞭色彩斑斕的寶石。讀這本書,我並沒有獲得什麼深刻的道理,但我的內心卻被一種溫暖所包裹,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對當下安寜的珍惜。它讓我學會用一種更寬廣的視野去看待生活,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中的不平凡。
評分《隨遇而安》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場精心策劃卻又渾然天成的旅程。它不像是一本攻略,告訴你哪裏該去,哪裏該看,反而更像是一張泛黃的老地圖,上麵布滿瞭細密的筆觸,標記著一些我從未聽說過的小鎮,一些我從未留意過的小路。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動聲色的敘事方式,她不會刻意去渲染情感,也不會試圖去製造衝突,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然,仿佛故事隻是在某個午後,不經意間就展開瞭。我常常在閱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去想象書中的場景,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呼吸,去體會他們內心深處的悸動。書中對環境的描寫也是功力深厚,無論是靜謐的山林,還是喧囂的市井,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我就置身其中,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市井的嘈雜。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一度忘記瞭自己身在何處,仿佛真的在跟著書中的人物,一起經曆著他們的點點滴滴。它不是那種會讓你熱血沸騰的書,但卻能讓你在字裏行間找到一份久違的平靜,一種與世界和解的力量。
評分翻開《隨遇而安》,仿佛踏入瞭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老友傢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塵埃與紙張混閤的香氣。這本書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它就像是生活本身,在不經意間悄然流淌。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微小瞬間的捕捉,例如陽光穿過窗簾投下的光斑,雨滴落在玻璃上的軌跡,或者是一杯熱茶在手中傳遞的溫暖。這些細微的描寫,不是為瞭推動劇情,而是為瞭喚醒我們沉睡已久的感官,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作者的文字有一種溫潤的力量,它不會強迫你思考,也不會給你什麼人生哲理的道理,隻是靜靜地在你耳邊低語,仿佛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用一種平靜而包容的語氣講述著自己的生活感悟。讀完之後,我並沒有覺得豁然開朗,也沒有醍醐灌頂,但心中卻多瞭一份寜靜,一種對當下不那麼焦慮、不那麼急躁的釋然。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在無聲無息中,生活本身的味道被放大,被品味,那些曾經覺得理所當然的點點滴滴,此刻都變得鮮活起來。
評分讀《隨遇而安》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種與作者精神上的對話。作者的筆觸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但這種憂傷並非絕望,而是一種對人生無常的深刻體悟,一種對命運無奈的溫和接受。我尤其被書中那些關於“失去”的描繪所打動。它沒有撕心裂肺的控訴,也沒有咬牙切齒的怨恨,而是用一種極為剋製而深沉的方式,講述瞭生命中那些無可挽迴的離彆,那些悄然溜走的機會。然而,正是在這些“失去”中,我卻看到瞭另一種“獲得”。作者並沒有沉溺於過去的傷痛,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前方,在殘缺中尋找完整,在失落中汲取力量。她教會我,生活並非總是完美無缺,總會有遺憾,總會有不甘,但正是這些不完美,構成瞭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軌跡。這種豁達的態度,讓我覺得,即使麵對生活的種種不順遂,我們依然可以保持內心的優雅和從容。這本書不提供解決方案,但它提供瞭一種看待問題的方式,一種理解生活的角度,這比任何雞湯都來得更為深刻和持久。
評分《隨遇而安》這本書,就像是午後的一杯清茶,入口微澀,迴味甘甜。我很少在書中找到如此細膩的情感錶達,作者似乎有著一種洞察人心的能力,能夠捕捉到那些我們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情緒。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等待”的描寫所吸引。它不是那種充滿希望的、積極的等待,而是一種帶著些許迷茫和無奈的等待,仿佛麵對著一個未知的前方,既渴望著改變,又害怕著未知。然而,作者並沒有讓這種等待變得令人窒息,反而是在其中注入瞭一種對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理解。她讓我想起,生活中很多事情,並不需要我們去強求,去刻意安排,順其自然,或許纔是最好的選擇。這種“隨遇而安”的態度,並不是消極的放棄,而是一種智慧的放手,一種對人生不可控因素的接納。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變得更加積極,但我的內心卻多瞭一份沉靜,一份對生活慢下來的渴望。它讓我意識到,有時,停下腳步,去感受當下的風景,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比盲目地嚮前奔跑更為重要。
評分不錯 第二天就到瞭 快遞也給力 這個版本是貴瞭點 不過值得
評分好書
評分非常好,非常精美
評分隨遇而安
評分rt 還行 不過感覺不值那麼多錢
評分還沒看,應該買再版的
評分唉。。。。。。。。。。。。。。
評分老孟老孟,因為老孟纔買的
評分你的一起的時候我就想到的確很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