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市“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出版专项、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材系列之一。其内容由热身运动、直立塑形、扶把训练、素质练习和舞蹈鉴赏,共五个章节构成。作者从芭蕾身体语言的角度,诠释了芭蕾舞的基础训练方式与内容,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入经典舞蹈作品赏析,帮助大学生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了解并学习芭蕾舞。适合师范类舞蹈学生、大学生艺术团以及舞蹈爱好者选用。
作者简介
胡伟,现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主要代表作有:《徒手身韵——全国师范院校舞蹈普及教材与教法》《中国古典舞——剑舞》等21部多媒体教学光盘,与人合著《古舞探径》《舞自炼格》等;发表学术论文以及专业舞蹈评论30余篇。
张玉萍,现任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教授、芭蕾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芭蕾基本功、剧目排练、芭蕾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要代表作有:主编《法国丹麦芭蕾训练课程教材》,参与编写《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编创《走进芭蕾》等教材。
武巍峰,现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主要代表作有:舞蹈《秋海棠》《风吟》和舞剧《闪闪的红星〉《红楼梦》《白鹿原》等30多部舞蹈和舞剧作品。发表《舞剧人物个性形象塑造》《试论舞蹈表演中情感基调的把握》《舞蹈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等学术论文多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绪
第一章 用身体亲吻大地——热身活动
第一节 芭蕾形体服饰
一、紧身衣
二、舞裙
三、裤袜
四、护腿
五、舞鞋
六、发饰
七、妆扮
八、音乐
九、用“舞”之地
第二节 自信的生活态度——头部
一、头部的动作含义
二、头部的九个位置
三、头部的运动方式
第三节 微笑地面对人生——面部
一、常用的六种表情
二、面部的微笑
第四节 传情的社交神态——眼部
一、常用的眼神
二、眼睛的视线
三、眼睛注视的“落脚点
第五节 端庄的优雅仪态——拉肩
一、肩膀的体语
二、肩部放松运动
第六节 优美的S形曲线——下腰
第七节 凝聚的精神品格——勾绷脚
第八节 敞开的广阔胸怀——开胯
第九节 延伸的线条意识——压腿
第二章 与天使心灵对话——直立塑形
第一节 婀娜多姿的手臂——七个手位
一、解读“僵硬”的症状:七个手位
二、手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三、手臂:心手相应、能言善辩
四、手语:身体的第二张嘴
第二节 让身体更加直立——五个脚位
一、解读“直立”的症状:五个脚位
二、站姿:“交叉”与“打开”
三、走姿:“外八”与“内八”
四、脚语:踢踏律动的乐趣
第三节 身体泄露的秘密——舞蹈姿势
一、典范的身姿
二、美丽的阿拉贝斯克
三、高雅的阿蒂丢
第三章 跟把杆跳“双人”舞——扶把训练
第一节 感受气息——蹲
一、半蹲——Demi.pli6
二、全蹲——Grand-pli6
第二节 亲昵泥土——擦地
一、擦地——位Battement tendu
二、擦地——五位Battement tendu
三、动作发展
第三节 抚摸皮肤——划圈
一、划圈-Demi rond de jambe en dehors(向外划1/4圈)
二、划圈-Demi rond de jambe en dedans(向内划1/4圈)
三、划圈-Grand rond de jambe en dehors(向外划1/2圈)
四、划圈-Grand rond de jambe en dedans(向内划1/2圈)
五、动作发展
第四节 撞击空气——小踢腿
一、小踢腿——一位Ba钍ement tendujete
二、动作发展
第六节 沉浸时间——单腿蹲
一、单腿蹲-Battement Fondu
二、动作发展
第六节 闪动火花——小弹腿
一、小弹腿——Battement frappe
二、动作发展
第七节 优雅大气——抬腿
……
第四章 随音符翩翩起舞——素质练习
第五章 炼优雅艺术气质——舞蹈鉴赏
芭蕾术语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芭蕾形体:美的律动与心灵的舒展》 一、 课程定位与价值 《芭蕾形体:美的律动与心灵的舒展》并非一部直接教授高等院校专业芭蕾舞技术的教材,而是一本着眼于高校全体学生,以芭蕾的形体训练方法为载体,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通识性美育读物。本书立足于“美育”的根本目标,将芭蕾作为一种独特而高效的艺术手段,引导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与优雅的动作中,发现身体的潜能,理解人体的结构与韵律,从而构建更为健康、自信、和谐的自我。 在当今高等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已成为核心理念。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体魄、高雅的审美能力,已成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课程往往侧重于竞技性与体能训练,而艺术类课程则可能更偏重理论或技法,两者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断层。本书的出现,正是为了弥合这一 gap,将艺术的审美性与运动的实践性有机结合,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易于接受的美育体验。 芭蕾,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舞蹈艺术,其训练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身体美学、空间感知、音乐理解以及意志力的培养。这些宝贵的元素,经过提炼与简化,可以转化为一套适合非专业人士练习的形体训练方法。本书并非要求读者成为专业的芭蕾舞者,而是希望通过这些训练,帮助学生: 提升身体的认知与控制能力: 学习如何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理解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培养良好的体态,纠正日常不良习惯,从而拥有更为挺拔、舒展的身姿。 发展空间意识与协调性: 通过对身体不同部位在空间中的移动与组合的练习,增强肢体的协调性、平衡感和对空间的感知能力,这对于日常生活乃至其他艺术活动的参与都大有裨益。 培养节奏感与音乐性: 芭蕾与音乐密不可分,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敏感度,学习如何用身体去“听”音乐、回应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塑造优雅的气质与风度: 芭蕾所强调的挺拔、轻盈、流畅的动作,能够帮助学生在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一种内外兼修的优雅,从而提升整体的个人魅力。 促进身心健康与情绪调节: 适度的形体训练能够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释放负面情绪,通过身体的舒展达到心灵的放松,增强身体的活力与免疫力,构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启迪审美意识与艺术感受力: 接触芭蕾的审美元素,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理解艺术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提升生活的品质。 因此,《芭蕾形体:美的律动与心灵的舒展》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授一套形体训练方法,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以形养心”、“以美塑人”的教育理念。它鼓励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到一个与自我对话、与身体和解、与艺术共鸣的空间,从而实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二、 内容构成与编排特色 本书的编写旨在为高校学生提供一套系统、科学、易于理解和实践的芭蕾形体训练方案。其内容构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板块展开,并力求在编排上做到循序渐进、图文并茂、注重实操性。 1. 基础入门:身体的觉醒与认识 “认识你的身体”: 本章节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人体的主要骨骼、肌肉系统,以及它们在芭蕾形体训练中的作用。通过简单的触碰和感受,帮助学生建立对自身身体结构的初步认识,理解为何要进行特定的训练。 “准备与放松”: 详细介绍训练前的热身动作和训练后的放松拉伸。热身的目的在于激活身体,预防损伤;放松则有助于肌肉恢复,缓解疲劳。这些部分会强调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确保练习的安全性。 “基本站姿与重心”: 芭蕾的精髓在于优雅的站姿。本章将详细讲解“一位”、“二位”等基本站姿,以及如何找到身体的重心,保持身体的垂直、稳定与舒展。这部分将通过大量的示范图片和清晰的文字说明,帮助读者掌握核心发力的感觉。 2. 形体核心:芭蕾元素的实践应用 “地面练习:力量与柔韧的基石”: 强调地面练习的重要性,包括正确的坐姿(如“猫式伸展”、“婴儿式”的变体)、腿部的伸展与收缩、腰腹核心力量的训练(如“平板支撑”的简化版、仰卧抬腿等)。这些练习旨在为后续的站立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杆练习:支撑与延展的初步探索”: 引入“把杆”的概念,虽然本书不要求专业的把杆器械,但会模拟把杆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墙壁或其他稳定物体旁,进行简单的把杆动作。这包括“普列”(下蹲)、“他利”(擦地)等基础动作的简化和变形,重点在于感受身体的支撑、外开以及向上延展的意识。 “简单的移步与旋转:空间的探索”: 教授一些基础的地面移步,如“向前、向后、向旁”的迈步,以及简单的重心转移。同时,引入“四位”、“五位”的脚位概念,并教授简单的原地旋转(如“原地转体”)的技巧,强调身体的轴心和眼神的引导。 “手臂的律动与姿态”: 芭蕾的手臂姿态是身体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讲解“一位”、“二位”、“三位”等基础手臂位置,以及如何让手臂的动作流畅、轻盈,与身体的整体协调。 3. 音乐与韵律:身体与音乐的对话 “聆听身体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节奏下,感受身体的律动。例如,在舒缓的音乐中体会身体的舒展,在跳跃的节奏中感受身体的活力。 “音乐的节拍与动作的配合”: 简单讲解音乐的节拍概念,并将其与基础动作的完成相结合。例如,在音乐的重拍上完成一个动作的启动或结束。 “情绪的表达:从内到外的舒展”: 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姿态和动作,去表达不同的情绪,体会艺术的感染力。例如,用舒展的动作表达喜悦,用流畅的线条表达宁静。 4. 日常应用与生活美学 “将芭蕾形体融入日常生活”: 教授如何在日常行走、站立、坐姿中运用芭蕾的身体意识,例如,走路时保持挺拔,坐着时保持身体的舒展。 “着装与仪态的协调”: 探讨优雅的着装与良好的仪态如何相互映衬,提升个人气质。 “身心健康与自我关怀”: 强调形体训练作为一种自我关怀的方式,如何帮助缓解压力,建立自信,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编排特色: 循序渐进: 内容从最基础的身体认识,到简单的动作练习,再到音乐与表达的融合,层层递进,符合学习规律。 图文并茂: 大量的高质量图片,配以清晰、简洁、准确的文字说明,确保读者能够直观理解动作要领。每一步动作都会有详细的分解图示。 易于理解与实践: 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动作设计考虑到了非专业人士的身体条件,强调的是方法和意识,而非高难度的技巧。 强调“感受”: 文本中会反复引导读者去“感受”身体的姿态、肌肉的发力、空间的延展,鼓励主动地探索和体验。 注重普适性: 课程内容设计考虑到了男女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身体条件的需求,力求做到广泛适用。 三、 目标读者与学习成效 《芭蕾形体:美的律动与心灵的舒展》主要面向以下群体: 全体高校在校学生: 无论文理科,无论专业背景,只要希望提升自身形体,培养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学生,本书都将是极佳的选择。 对芭蕾艺术感兴趣但非专业背景的爱好者: 希望了解芭蕾的魅力,学习基础的芭蕾形体训练方法,从而改善自身姿态,提升气质的人群。 希望通过形体训练改善体态,缓解学习压力的学生: 许多学生由于长时间伏案学习,可能存在颈椎、腰椎问题,或缺乏运动。本书提供的练习能够有效改善这些状况。 寻求更加全面、有益的课外活动选择的学生: 对于希望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实践,丰富大学生活,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学生。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本书中的内容,读者将有望达成以下成效: 显著改善身体姿态: 拥有更挺拔的站姿、更舒展的坐姿,纠正含胸驼背、圆肩驼背等不良体态,展现更加健康的身体线条。 提升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感: 动作更加流畅、协调,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更加轻盈自如,有效降低跌倒等意外的风险。 增强核心力量与身体稳定性: 强化腰腹、背部等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的整体稳定性,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腰背疼痛。 提高身体柔韧性与活动幅度: 通过科学的拉伸,使肌肉和关节更加灵活,提升身体的活动范围,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培养良好的节奏感与音乐感知能力: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回应音乐的节拍与旋律,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甚至为参与其他音乐类活动打下基础。 塑造更加优雅的气质与风度: 由内而外散发出自信、从容、优雅的气质,在人际交往中更具魅力。 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 将规律的形体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保持身心的活力,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提升审美意识与生活情趣: 能够以更敏锐的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提升对艺术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丰富精神世界。 建立自信心与积极的自我认知: 通过对身体的探索与掌控,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 结语:与美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芭蕾形体:美的律动与心灵的舒展》并非一本旨在培养专业舞者的“技术秘籍”,而是一份来自艺术殿堂的邀请函,邀请每一位有志于提升自我、追求美的学子,踏上这段探索身体、舒展心灵的旅程。在这里,音乐将成为我们最贴心的向导,而身体的每一次舒展,都将是我们向内心深处迈进的步伐。 我们相信,通过学习本书,读者不仅能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形体训练方法,更能借此契机,重新认识自己,感受身体的智慧,发现美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您会逐渐理解,真正的美,源于内心的和谐与身体的舒展;真正的力量,在于对自我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愿本书成为您大学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随您在美的律动中,遇见那个更加健康、自信、优雅的自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与美同行,绽放属于您的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