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學文庫:中國神話母題索引

神話學文庫:中國神話母題索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利慧,張成福 著
圖書標籤:
  • 神話學
  • 中國神話
  • 母題研究
  • 索引
  • 民俗學
  • 文化研究
  • 文學
  • 曆史
  • 傳統文化
  • 神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總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1375433
版次:1
商品編碼:1139511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神話學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36
字數:52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神話學文庫:中國神話母題索引》是中國首部專題性的神話母題索引類工具書,采用迄今國際通行的湯普森民間文學母題索引的編排結構,又多方融入其他神話學者的觀點以及作者多年來研究中國神話的心得,在母題的分類、錶述和編排上都有創新。《“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神話學文庫:中國神話母題索引》對在中國廣大地區和多民族中流傳的神話裏反復齣現的主要母題進行抽繹和編排,突顯中國神話的特點,所依據的資料不僅包括記載古代神話的曆代典籍,也包括大量現代口承神話資料集,尤其是1980年代以來“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的豐富成果。《“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神話學文庫:中國神話母題索引》的齣版不僅為解讀浩如煙海的中國神話資料提供瞭一個實用而便捷的分類體係,有利於深化神話的本體研究,也為中國以及世界的神話母題比較研究提供瞭一個重要基礎。

作者簡介

  楊利慧,1994年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間文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神話學、民俗學基礎理論、田野研究與民族誌寫作等。曾先後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及哈佛-燕京學社做訪問學者;榮獲教育部優秀教師奬、霍英東青年教師奬等多項奬勵;齣版有《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誌研究——以四個漢族社區為個案》(第一作者)、《神話與神話學》、HandbookofChineseMythology(第一作者)、《女媧的神話與信仰》等多部專著。
  
  張成福,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碩士,山東大學曆史學博士。現為青島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民俗學研究,發錶民俗學論文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凡例
一、諸神起源母題(0-299)
0-99創世者
0創世者
10創世者的起源
20創世者的性質
30創世者的同伴
40善惡創世者的衝突
50創世時的破壞
60創世者的死亡或離開
70創世者——其他母題
100-299諸神、始祖與文化英雄
100神祗(含始祖與文化英雄)的起源
110神祗的誕生
120神祗的相貌
140神祗的成長
150神祗的婚姻
160神祗的職司
210神祗的本領
220神祗的日常生活
230神祗的行為
250文化英雄創造文化
270神祗的死亡或離去

二、宇宙起源母題(300-1049)
300-349宇宙的初始狀況與構造
300宇宙的初始狀況
310宇宙的構造
320天界的神物
330宇宙的構造——其他母題
350-399宇宙的起源
350宇宙的創造
360天地的分離
370宇宙的進化
400-599天界諸物的起源
400天界的性質和狀況
410天空的起源
420天空的變化
430太陽的起源
440太陽的性質和狀況
470月亮的起源
480月亮的性質和狀況
510星星的起源
520特定星星的起源
540星星的性質和狀況
550其他自然現象的起源
600-849地界諸物的起源
600地球的初始狀況
610地球的起源
620原始之水
630地球的性質和狀況
650地界的神界與神物
660地球的地形特點及其起源
670地球的變化
680修整與試測大地
690水及其特點的起源
……
三、人類起源母題(1050-1399)
四、文化起源母題(1400-1899)
五、動植物起源母題(1900-2649)
主要參考書目及其簡稱或代碼

前言/序言


神話學文庫:中國神話母題索引 內容簡介 《神話學文庫:中國神話母題索引》是一部旨在係統梳理、分類和解析中國神話核心母題的學術專著。本書以宏大的視野,深入到中國古代神話的浩瀚星河,從數量龐雜、流傳廣泛的神話故事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性、代錶性的母題,並通過嚴謹的學術方法進行考證、闡釋和歸類。本書的齣版,旨在為中國神話學研究提供一個係統性的參考工具,也為文學、民俗學、曆史學、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者提供寶貴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一、 核心目標與研究方法 本書的核心目標在於構建一個全麵、精準的中國神話母題索引體係。傳統的中國神話研究,往往聚焦於個彆神話故事的解讀,或對某一類神話(如創世神話、英雄神話)進行較為零散的梳理。而《中國神話母題索引》則將目光投嚮更深層次的結構層麵,試圖揭示隱藏在不同神話故事之下的、具有重復齣現和跨文化傳播能力的“母題”。 為瞭實現這一目標,本書采用瞭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瞭獨具特色的理論框架。 母題學理論的藉鑒與創新: 本書深受斯堪的納維亞母題學派(如湯普森的《民間故事母題索引》)的影響,但又立足於中國神話的獨特語境,對母題的定義、分類標準進行瞭本土化的創新。本書認為,中國神話母題不僅包括情節要素、人物原型,還涵蓋瞭象徵意義、宇宙觀念、道德規範等更廣闊的文化維度。 文本分析與比較研究: 本書廣泛搜集和研讀瞭曆代重要的神話文獻,包括《山海經》、《楚辭》、《淮南子》、《太平禦覽》以及各類史書、筆記小說、民間傳說等。通過細緻的文本分析,識彆齣神話故事中的關鍵情節、人物形象、器物象徵等,並進行跨文本的比較,以確定其母題的構成和演變。 考古與文獻的比證: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本書也積極藉鑒考古發現,如殷墟齣土的甲骨文、三星堆的青銅器等,將文獻記載的神話母題與物質文化證據進行比對,以增強研究的客觀性和說服力。 類型學研究: 基於母題的共性與特性,本書對中國神話的母題進行瞭科學的類型劃分,如英雄的誕生與成長、神靈的降臨與懲罰、自然現象的解釋、人與神的關係等,為母題的檢索和研究提供瞭清晰的框架。 曆史演變與文化傳播: 本書不僅關注母題的靜態結構,更注重其在曆史長河中的動態演變和跨地域、跨文化的傳播路徑。通過考察同一母題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神話中的變異,揭示其文化內涵的豐富性和適應性。 二、 核心內容構成與章節設置 本書的結構嚴謹,邏輯清晰,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而詳盡的中國神話母題知識體係。全書內容大緻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核心部分,並在具體的章節設置上有所體現: 第一部分:緒論與理論基礎 第一章:神話母題研究的意義與方法論 深入探討神話母題在理解人類文化、思維模式中的核心作用。 闡述本書所采用的母題學理論基礎,以及在中國神話研究中的創新性應用。 詳細介紹本書在文獻選擇、文本分析、跨學科研究等方麵的具體方法。 第二章:中國神話的源流與特色 概述中國神話的起源,包括口頭傳說、早期文字記錄以及與其他文化的交流影響。 梳理中國神話的主要流派和地域特色,如北方神話、南方神話、苗族神話等。 分析中國神話在內容、形式、哲學思想等方麵與其他民族神話的異同。 第二部分:中國神話核心母題分類索引與解析 這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將按照嚴謹的分類體係,對中國神話中的主要母題進行詳盡的索引和解析。分類標準可能涵蓋瞭神話敘事的邏輯結構、人物原型、情節類型、象徵意義等多個維度。以下為可能包含的一些主要母題類彆及具體示例: 第三章:宇宙的起源與結構的母題 盤古開天闢地: 探討“世界如何形成”、“混沌到秩序”的母題,分析其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如天地分離、萬物化生。 女媧造人與補天: 解析“創世之母”、“人類的起源”、“天災與救贖”的母題,考察女媧形象的多重性及其文化內涵。 太陽與月亮的形成: 梳理“日月神話”、“日食月食的解釋”等母題,分析其與曆法、農業文明的關係。 天地的結構與邊界: 探討“天圓地方”、“宇宙之樹”、“九天十地”等關於宇宙結構的想象,以及人界、神界、冥界的劃分。 第四章:英雄的誕生、成長與功業的母題 神子/異人誕生: 分析“非凡齣生”、“神授能力”的母題,如後羿、誇父的非凡身世。 戰勝怪獸與邪惡: 探討“屠龍”、“降妖伏魔”、“驅逐災禍”的母題,如大禹治水、哪吒鬧海、孫悟空大鬧天宮。 開創文明與功業: 解析“發明”、“教化”、“建立秩序”的母題,如伏羲氏的畫八卦、神農氏的嘗百草。 英雄的犧牲與升華: 探討“為民犧牲”、“化身自然”的母題,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 第五章:神靈的職能、懲罰與庇佑的母題 自然神的崇拜與職能: 搜集關於風神、雨神、山神、河伯等自然神的傳說,分析其與農業、水利、地理環境的關聯。 人間與神界的交通: 探討“神人對話”、“通天之路”、“人間使者”的母題,如西王母的瑤池、牛郎織女的鵲橋。 神祇的審判與懲罰: 解析“天譴”、“因果報應”、“神罰”的母題,如洪水的故事、妲己的結局。 神祇的恩賜與庇佑: 探討“神靈賜福”、“守護神”、“靈驗的祈禱”的母題。 第六章: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倫理與秩序母題 婚姻與繁衍的母題: 分析“亂倫禁忌”、“祖先崇拜”、“母係氏族遺痕”等關於婚姻與傢族起源的母題。 死亡與輪迴的觀念: 探討“冥界探險”、“靈魂歸宿”、“鬼神世界”的母題,如後土、黃泉路的傳說。 孝道與忠義的象徵: 解析“孝子故事”、“忠勇報國”的母題,如黃香溫席、精忠報國(雖為曆史人物,但其事跡常被神話化)。 誠信與欺詐的警示: 探討“失信的後果”、“誠實的迴報”的母題。 第七章:器物、場所與象徵的母題 神兵利器與法寶: 解析“神劍”、“靈丹”、“寶鼎”等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器物母題,如軒轅劍、金箍棒。 神聖之地與禁區: 探討“聖山”、“仙境”、“不周山”等具有特殊意義的地理空間母題。 動植物的象徵意義: 分析龍、鳳、麒麟、玉兔等動物,以及神木、仙草等植物在神話中的象徵和功能。 第三部分:母題的比較研究與文化意蘊 第八章:中國神話母題的跨文化比較 將中國神話母題與世界其他民族神話(如古希臘、古埃及、印度神話)中的類似母題進行比較,分析其共性與差異。 探討中國神話母題的獨特之處,及其在中國文化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第九章:中國神話母題的現代意義與應用 分析中國神話母題在文學創作、藝術設計、影視傳媒等領域的應用價值。 探討神話母題在當代社會中如何繼續發揮其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指引作用。 展望中國神話母題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嚮。 三、 本書的獨特價值與學術貢獻 《神話學文庫:中國神話母題索引》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故事匯編,更是一部係統性的理論工具書。 填補學術空白: 本書填補瞭中國神話研究在母題學理論構建和係統索引方麵的學術空白,為相關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提供檢索便利: 本書以索引的形式,極大地便利瞭研究者對特定母題的查找和定位,提高瞭研究效率。 深化理論認識: 通過對母題的深入解析,本書有助於讀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神話的深層結構、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 促進學科交叉: 本書的研究方法和內容,將有力地促進神話學、民俗學、文學、曆史學、人類學等多個學科之間的對話與閤作。 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 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對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神話傳說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解讀,有助於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神話學文庫:中國神話母題索引》是一部集學術性、資料性和工具性為一體的扛鼎之作。它將為所有對中國神話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條深入探索其博大精深世界的最有效途徑。本書的齣版,必將在中國神話學研究領域産生深遠的影響,並為更廣泛的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體量和內容深度,無疑是為那些希望進行嚴肅研究的學者和愛好者準備的。它的論述風格非常剋製,幾乎沒有情緒化的錶達,完全是依靠嚴密的邏輯和大量的引證來支撐觀點。我花瞭很長時間消化其中關於不同地域神祇譜係異同的章節,體會到瞭一種“大一統”敘事之下,那些被邊緣化或淹沒的區域性信仰是如何通過這些學術努力被重新發掘齣來的。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整個神話體係變得更加立體和真實,不再是教科書上那種扁平化的描摹。它更像是一幅極其精細的織錦,每一根絲綫都代錶著曆史的演進和文化的交融,需要極大的耐心去分辨每一條紋理的走嚮和意義。讀完之後,我對中國古代的“神”與“靈”的界限,有瞭遠超從前的理解深度。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透露齣一種對學術傳統的尊重,甚至可以說是有些復古。那種米白色的紙張,配上深沉的墨色印刷,營造齣一種穿越時空的厚重感。我特彆喜歡那種在長篇論述後,突然齣現的圖錶或引文注釋部分,它們像是隱藏的暗門,指引你進入更深層次的文獻世界。對我個人而言,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檢索視角。我習慣於從“人”的角度去看待神話,即某個神明做瞭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這本書卻強迫我把視角拉遠,去關注“結構”和“重復性”。比如,某個特定的山脈形象是如何從地理標誌,一步步演變成具有特定道德寓意的文化符號的。這種由現象到本質的提煉過程,讓人感到思維被極大地拓展和拉伸,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知識維度,不再滿足於浮光掠影的瞭解。

評分

這本厚重的書脊,光是捧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讓人不禁對它所蘊含的知識量産生敬畏。我原本是抱著一種探索的心態翻開它的,期望能找到一些關於古代傳說和民間故事的梳理,畢竟“神話”二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和誘惑。然而,這本書的展開方式卻遠超我的預期。它不是那種輕鬆讀來的故事集,更像是一部精密構建的工具書,每一個條目都像是一個細小的切片,被小心翼翼地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和分類。我特彆留意瞭那些看似冷僻的符號和概念,比如那些在不同地域的壁畫和器物上反復齣現的圖案,它們被係統地歸檔,並標注瞭可能的源流和演變路徑。這種嚴謹的考據,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日常口口相傳的故事,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套復雜而古老的邏輯結構。閱讀的過程,更像是在參與一場跨越韆年的考古發掘,挖掘的是精神層麵的遺跡,而非泥土下的陶罐。

評分

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挑戰性”大於“娛樂性”的。如果你期待的是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那可能會失望。它更像是提供瞭一套解讀古代文化密碼的復雜工具箱,裏麵裝滿瞭各種術語、範式和參照係。我最近正在研究古代喪葬禮儀中的一些符號殘留,翻開這本書,立刻找到瞭幾個關鍵節點的交叉引用,清晰地看到瞭它們與遠古創世神話中“生與死輪迴”概念的深刻關聯。這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時刻,正是支撐我繼續深入閱讀的最大動力。它不是那種讀完就閤上的書,而是會時不時地被我抽齣來,在遇到某個文化現象疑惑時,重新查閱,就像一本需要長期參考的工具手冊,隨時準備為我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清晰的脈絡梳理。

評分

說實話,初次接觸這本書時,我被它那種近乎百科全書式的詳盡給震懾住瞭。我原本以為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瞭解得還算不錯,至少那些主流的神祇和仙人是耳熟能詳的。但這本書卻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剖開瞭那些熟悉的錶皮,露齣瞭內部精細的肌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隻是在“水域神祇的職能分野”這一章中打轉,那裏詳細對比瞭不同時期對於江河湖海的信仰側重,以及這些信仰如何滲透到農耕和航海的日常實踐中。那種逐一排比、交叉對比的寫作風格,對於習慣瞭綫性敘事的讀者來說,確實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注力。但一旦你沉浸進去,就會發現,這種看似枯燥的排列組閤,恰恰是理解古代社會思維模式最直接的途徑。它不是在講述故事,而是在構建一個關於“信”與“敬”的知識地圖。

評分

在書店看上瞭這本書一直想買可惜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果然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

評分

參考書籍,這本《中國神話母題索引》在母題編碼、分類、錶述以及編排等方麵,可以看看。

評分

買的看下買的看下買的看下買的看下

評分

喜歡這一套神話學文庫,補充神話學知識

評分

很不錯 網上買書就是便宜

評分

非常有價值的一套神話學叢書

評分

非常好的東西,非常好的東西

評分

則不限於感官所得,其默識於不言之地,炯然自明。而萬物之理,通於一而莫不畢者,故貞信而無所罔也。此思也,吾亦名為證會。如唯限於感官經驗,則可以察物則之分殊,而萬化根源終非其所可窺也。今人隻知張目求見,不悟閉眼始有深會。東方學術歸本躬得,孟子“踐形盡性”之言,斯為極則。形謂身。身者道之所凝,修身以體道,此身即道之顯也,是謂踐形。性亦道也。人稟道以生,既生而能不拘於形氣之私,乃有以復其性,即弘大其道,而性分無虧欠,故曰盡性。故“知行閤一”之論,雖張於陽明,乃若其義,則韆聖相傳,皆此旨也。

評分

一句句簡略無用的概括,大片大片毫無意義的地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