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匯粹(下冊)

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匯粹(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賀興東,翁維良,姚乃禮 等 編
圖書標籤:
  • 中醫
  • 經驗方
  • 名老中醫
  • 臨床醫學
  • 傳統醫學
  • 方劑學
  • 中醫養生
  • 疾病治療
  • 中醫經典
  • 醫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衛生齣版社
ISBN:9787117182348
版次:1
商品編碼:1140141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98
字數:55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匯粹(下冊)》當代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集萃,是學習、研究當代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的範本,對指導臨床、培養中醫臨床學科帶頭人和促進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下一步名老中醫傳承研究奠定瞭良好基礎。

內頁插圖

目錄

第六節 腦係疾病經驗方
187.補腎生髓湯(陳景河經驗方)
188.曹氏降壓方(曹玉山經驗方)
189.大定風珠加減(周紹華經驗方)
190.大秦艽湯加減(周紹華經驗方)
191.鈎芍平肝降壓湯(張崇泉經驗方)
192.鈎藤湯(丁書文經驗方)
193.鈎藤熄風湯(張雲鵬經驗方)
194.加減益氣聰明湯(馬智經驗方)
195.加味六味地黃丸(杜建經驗方)
196.康欣膠囊(杜建經驗方)
197.龍菊清肝飲(柴瑞靄經驗方)
198.平肝止眩湯(邱健行經驗方)
199.潛降湯(顔正華經驗方)
200.潛息寜(郭振球經驗方)
201.清呆益智湯(林求誠經驗方)
202.青龍湯(周炳文經驗方)
203.祛風定暈湯(邢月朋經驗方)
204.軟脈方(李士懋經驗方)
205.四物湯加減(周紹華經驗方)
206.天麻鈎藤飲加減(周紹華經驗方)
207.溫膽湯加減(周紹華經驗方)
208.夏枯草湯(邢月朋經驗方)
209.眩得康湯(馬智經驗方)
210.養陰解痙湯(李士懋經驗方)
211.-貫煎加減(周紹華經驗方)
212.益氣升陽和血湯(邱健行經驗方)
213.益腎通竅湯(王燦暉經驗方)
214.鎮肝熄風湯加減(周紹華經驗方)
第七節 軀體經絡疾病經驗方
215.痹證經驗方(田從豁經驗方)
216.補腎止痛方(郭煥章經驗方)
217.桂枝加術湯(柴瑞靄經驗方)
218.黃芪生脈二至丸(孟如經驗方)
219.加味杜仲湯(周炳文經驗方)
220.解痙舒督湯(房定亞經驗方)
221.頸椎I號方(硃宗元經驗方)
222.六味地黃二至丸(孟如經驗方)
223.麵癱經驗方(田從豁經驗方)
224.牽正散加減(周紹華經驗方)
225.祛痹通絡方(崔公讓經驗方)
226.祛痹痛風飲(崔公讓經驗方)
227.舒頸湯(李孔定經驗方)
228.四妙消痹湯(房定亞經驗方)
229,四妙勇安湯(黃文政經驗方)
230.四神煎(房定亞經驗方)
231.通痹導濁湯(王燦暉經驗方)
232.通絡蠲痹湯(張崇泉經驗方)
233.通絡開鬱方(孔光一經驗方)
……

精彩書摘

  來源:《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組成:秦艽12g,當歸尾12g,赤芍12g,川芎15g,生地20g,羌活15g,川牛膝15g,生石膏30g,黃芩12g,防風10g,茯苓15g,桑枝30g。
  功用:益氣和中,平調寒熱,降逆消痞。
  方解:方中重用秦艽祛風通絡,為君藥。更以羌活、獨活、防風、白芷、細辛等辛散之品,祛風散邪,加強君藥祛風之力,並為臣藥。語言與手足運動障礙,除經絡痹阻外,與血虛不能養筋相關,且風藥多燥,易傷陰血,故伍以熟地、當歸、白芍、川芎養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榮,絡通則風易散,寓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並能製諸風藥之溫燥;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故配茯苓健脾,以化生氣血;生地、石膏、黃芩清熱,是為風邪鬱而化熱者設,以上共為方中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兼使藥之用。本方用藥,以祛風散邪為主,配伍補血、活血、益氣、清熱之品,疏養結閤,邪正兼顧,共奏疏風清熱,養血通絡之效。
  主治:具有疏風清熱,養血活血之功,周老擅用大秦艽湯治療中風之中經絡證。癥見口眼喁斜,舌強不能言語,手足不能運動,或惡寒發熱,苔白或黃,脈浮數或弦細。
  臨床應用及加減化裁:本方主治因正氣不足,營血虛弱,脈絡空虛,風邪乘虛人中.氣血痹阻,經絡不暢,加之“血弱不能養筋”,故口眼�Z斜、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風邪外襲,邪正相爭,故或見惡寒發熱、脈浮等。治以祛風散邪為主,兼以養血、活血、通絡為法。
  加減化裁:周老在應用本方時注重加減變化,當齣現頭暈頭痛、麵紅目赤等肝火旺者加夏枯草、山梔、靈磁石等清肝潛陽;齣現手足拘急加白僵蠶、全蠍、蜈蚣等息風止痙;言語謇澀加九節菖蒲、廣鬱金化痰開竅;大便秘結加大黃通腑;若無內熱,可去黃芩、石膏等清熱之品,專以疏風養血通絡為治。驗案舉要:石某,男性,53歲,2008年11月12日初診。因右側肢體活動不利8天就診。患者右側肢體活動不利,舌強語謇,稍有吞咽睏難,夜眠欠安,心煩急躁,五心煩熱,二便調。舌紅,苔薄黃,脈沉細。周老認為,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加之年老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上亢,故頭暈;肝腎不足,先天之本失養,氣血不足,化源不足,筋絡失養,故肢體活動不利;痰熱內生,熱擾心神,故心煩、失眠,舌紅,苔薄黃;脈沉細為肝腎不足,痰熱內擾之象。周老認為其屬於氣血虧虛,痰熱阻絡之證候;治以養血活血,清熱化痰通絡。
  ……

前言/序言


養生之道,傳承之源:探尋中華醫藥的智慧精華 本書精選瞭數十位享有盛譽的當代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方,深入挖掘其獨特的學術思想、用藥精髓以及臨證治療的寶貴經驗,旨在為廣大中醫愛好者、臨床醫師及藥學工作者提供一份係統、詳實、具有高度臨床應用價值的參考。 一、 傳承經典,融匯古今 中華醫藥,曆經數韆年的沉澱與發展,已然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其中,經驗方更是曆代醫傢在臨床實踐中摸索、總結、升華的精華,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堅實基礎。本書不拘泥於古籍條文的生搬硬套,而是緊密結閤當代醫學的最新進展,以及現代社會人群的健康需求,對傳統經驗方進行去蕪存菁、創新發展。 本書的編纂團隊,匯聚瞭深厚的中醫藥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的專傢學者。他們不僅精通曆代醫傢的經典著作,更能敏銳地捕捉時代脈搏,理解現代人對健康的新認知和新訴求。因此,本書中的經驗方,既保留瞭中醫的精髓,又融入瞭新的學術見解和臨床實踐,使其更具時代意義和臨床指導價值。 二、 名傢薈萃,經驗至臻 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名傢”特質。我們精挑細選瞭當代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老中醫。這些名老中醫,多在中醫學術上有所建樹,在臨床治療上獨具匠心,其經驗方往往是他們幾十年乃至一生心血的結晶。他們不吝賜教,將自己行醫多年積纍的寶貴經驗和秘而不宣的有效方劑毫無保留地奉獻齣來,其學術思想的獨到之處、辨證論治的嚴謹精微、遣方用藥的靈活巧妙,都將在書中得到充分展現。 例如,書中可能收錄某位擅長治療脾胃疾病的名老中醫的經驗方,他可能獨闢蹊徑,注重扶正培本,調理脾胃升降,對於久治不愈的頑固性消化不良、潰瘍性結腸炎等,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一位在婦科領域享有盛譽的老中醫,其治療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的經驗方,可能在溫腎養血、調肝理氣方麵有獨到之處,注重從整體上調理女性的生理功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再如,在兒科領域,一位經驗豐富的兒科專傢,其治療小兒感冒、咳嗽、疳積的經驗方,可能在辨證施治、藥物選擇上,既考慮到兒童的生理特點,又兼顧瞭藥物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深受傢長信賴。 本書將不僅僅是羅列方劑,更側重於深入剖析每位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每一張經驗方,都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藥物組閤,背後蘊含著醫者對疾病本質的深刻認識,對人體生理病理的精準把握,以及對藥物藥性的深刻理解。讀者可以從中學習到: 辨證論治的精髓: 如何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體質,進行精準的辨證,從而選擇最適閤的治療方法。 遣方用藥的藝術: 名老中醫是如何根據病證的特點,靈活配伍藥物,發揮藥物的最佳療效,同時避免不良反應。 臨證治療的智慧: 如何在實際的臨床治療中,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調整用藥劑量、用法,以及配閤其他療法,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學術思想的傳承: 瞭解名老中醫的獨特學術觀點,學習他們的治學之道和行醫理念,為自身的學術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 臨床實用,療效確切 本書所收錄的經驗方,均經過名老中醫多年的臨床實踐檢驗,療效確切,安全性高。這些方劑,或齣自名醫大傢,或為民間驗方,或為作者獨創,都具備以下特點: 針對性強: 很多經驗方針對特定病證,甚至特定類型的疾病,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藥精簡: 許多經驗方用藥量少,但配伍巧妙,充分發揮瞭藥物的協同作用,減少瞭藥物的副作用。 適應癥廣: 針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以及一些疑難雜癥,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 療效顯著: 經過長期臨床驗證,對諸多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緩解癥狀,促進康復。 本書將盡可能詳細地闡述每個經驗方的組成、用法、用量,以及主治病證。更重要的是,對於每個方劑,都將附帶作者的臨證心得、加減變化、治療體會,以及典型的病例分析。這些詳細的闡釋,將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方劑的理法方藥,並能在實際應用中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四、 聚焦當下,服務健康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本書不僅關注疾病的治療,更注重“治未病”的理念,以及通過中醫養生來提升整體健康水平。書中收錄的經驗方,涵蓋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皮膚科、骨傷科等多個科室,以及養生保健、康復調理等多個方麵。 對於廣大普通讀者而言,本書提供瞭一份貼近生活的健康指南。讀者可以通過學習書中的養生方劑,瞭解如何通過中醫藥調理身體,預防疾病的發生,提升自身免疫力。例如,書中可能介紹一些針對季節性流感、亞健康狀態、慢性疲勞等問題的經驗方,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活力。 對於中醫臨床工作者而言,本書提供瞭豐富的臨床參考和學習資料。在麵對各種復雜的病情時,可以藉鑒名老中醫的經驗,拓展治療思路,提高臨床療效。本書的深入解析,也能夠幫助年輕一代的中醫師,快速成長,掌握實用的中醫臨床技能。 五、 嚴謹審校,品質保證 本書的編纂過程,力求嚴謹細緻,層層把關。從經驗方的收集、整理,到學術思想的解讀、闡釋,再到臨床案例的篩選、分析,都經過瞭專業團隊的認真審校。力求信息的準確性、權威性和實用性,確保為讀者呈現一份高質量的中醫藥學術著作。 總而言之,《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匯粹(下冊)》是一部集學術性、實踐性、傳承性於一體的力作。它不僅是中醫藥愛好者深入瞭解中醫智慧的窗口,更是臨床醫生提升診療水平的寶貴助手。通過本書,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為保障人民健康做齣積極貢獻。 本書猶如一座寶庫,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其深厚的智慧與價值。無論您是初涉中醫的愛好者,還是經驗豐富的老中醫,都能從中獲益匪淺。讓我們一同走進這本書,感受中華醫藥的獨特魅力,汲取名老中醫的養生智慧,開啓一段健康和諧的生命旅程。

用戶評價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旁觀者角度來看,《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匯粹(下冊)》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其編纂的嚴謹與厚重。翻閱書中那些看似古老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方劑,我感受到的是幾代中醫人智慧的結晶。例如,在關於心血管疾病的章節中,我注意到一些方劑的組方邏輯並非簡單的藥物堆砌,而是蘊含著深刻的病機認識。作者並非直接給齣“萬能藥”,而是強調“辨證論治”的核心理念,詳細分析瞭不同證型下的脈象、舌象及癥狀錶現,並根據這些細微差彆,指導臨床如何靈活調整方劑的組成和劑量。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血瘀”與“氣滯”在心悸中的區彆論述,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活血化瘀或行氣解鬱的藥物來達到精準治療。此外,書中還提到瞭不少曆代名傢的經驗,如某位老中醫治療冠心病常年不愈的經驗,其中對“虛實夾雜”的辨證就格外精闢。讀完這部分內容,我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也能體悟到中醫治療的精妙之處,它不像西醫那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從整體齣發,著眼於身體內在的平衡與調和。這種深厚的理論功底與豐富的臨床實踐相結閤的呈現方式,讓我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中醫的理解比較錶麵化,總覺得“祖傳秘方”之類的東西比較神秘。但是,《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匯粹(下冊)》的齣現,徹底刷新瞭我的認知。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氣”。書中很多經驗方,聽起來並不復雜,用藥也都是比較常見的。我翻到關於婦科疾病的章節,其中關於月經不調的調理,就列舉瞭好幾種不同的辨證方法,並且給齣瞭相應的經驗方。比如,針對血虛有寒的,會用當歸生薑羊肉湯加減,強調溫經散寒、養血調經;而對於肝鬱氣滯的,則會用逍遙散為基礎,配閤行氣解鬱的藥物。書裏甚至還詳細描述瞭如何通過調整月經周期來配閤用藥,這種細緻入微的指導,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我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聽彆人說某種方子好,就自己照搬,結果效果甚微,甚至適得其反。這本書讓我明白,中醫的“經驗”並非套路,而是基於對人體生理病理深刻理解的靈活運用。它教會我,用藥要講究“君臣佐使”,要根據具體情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這纔是中醫的精髓所在。

評分

這本書的整體感覺就是“精煉”與“實用”。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堆砌大量的理論,而是直奔主題,用最簡潔明瞭的方式呈現最寶貴的臨床經驗。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老年常見病,比如骨質疏鬆和腰腿疼痛的章節。書中引用瞭一位名老中醫的經驗,他治療腰腿疼痛,常以“補肝腎、強筋骨”為大法,但並非一味地補,而是根據患者的寒熱虛實,靈活配伍祛風濕、活血化瘀的藥物。他特彆強調瞭“以通為補”的理念,對於血瘀明顯的,會重用活血藥物,而對於寒濕重的,則會加入溫經散寒的藥物。我注意到書中提到的一個具體方劑,裏麵有杜仲、續斷、桑寄生等藥材,並且詳細解釋瞭這些藥材在治療腰腿疼痛中的作用機製。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強調瞭食療和運動在輔助治療中的重要性,比如推薦瞭一些具有補腎強筋功效的食譜,以及一些簡單的鍛煉方法。這種全方位的治療思路,讓我覺得中醫不僅是“治病”,更是“養生”和“保健”。閱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獲得瞭一份寶貴的健康指導,讓我能夠更科學、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身體健康。

評分

我一直對中醫的傳承與發展充滿好奇,尤其對那些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們是如何積纍並形成自己獨特治療體係的感到著迷。《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匯粹(下冊)》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份好奇心。這本書並非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鮮活的臨床案例和精闢的經驗總結。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腫瘤輔助治療的部分,它並沒有鼓吹中醫可以“包治百病”,而是強調中醫在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增強免疫力方麵的獨特優勢。書中詳細介紹瞭針對放化療副作用的調理方法,比如如何通過健脾益氣、活血化瘀來減輕惡心嘔吐、乏力等不適。我看到一位老中醫分享瞭治療某類型癌癥患者的經驗,他通過長期運用扶正固本的方藥,配閤疏肝理氣的藥物,有效緩解瞭患者的疼痛和食欲不振,並且提高瞭患者的生存質量。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注重人文關懷的診療思路,讓我深受感動。書中對每一種經驗方的組方思路、用藥特點、以及適用範圍都做瞭詳細的解讀,這對於理解中醫的“活法”至關重要。它讓我明白,中醫的魅力不僅在於方劑本身,更在於開方者對疾病深刻的理解和對患者細緻的關懷。

評分

這本《當代名老中醫經驗方匯粹(下冊)》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之前一直覺得中醫講究的是心法和悟性,對於具體的方劑運用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翻開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這些“秘籍”如此詳盡且貼閤實際。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慢性腎髒病的治療經驗,作者通過大量臨床案例,詳細闡述瞭辨證施治的思路。比如,書中提到針對濕熱蘊結型慢性腎炎,會選用甘露飲加減,並且詳細列齣瞭常用藥材的劑量和配伍原理,還特彆強調瞭針對不同年齡段、體質差異的調整方法。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藥食同源的食療方,比如針對腎虛水腫的鯉魚粥,不僅操作簡單,而且口味清淡,非常適閤日常調理。讀著讀著,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老中醫的診室,聽著他循循善誘地講解,每一個字都充滿瞭智慧和經驗的沉澱。這本書不僅僅是方劑的堆砌,更是中醫治療思路的梳理和傳承,對於臨床醫生和中醫愛好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我之前一直睏擾於傢人的慢性胃病,嘗試瞭各種方法效果都不盡如人意,讀到書中關於脾胃虛弱的論述,結閤書中列舉的溫膽湯加減,我茅塞頓開,開始嘗試按照書中的思路進行調整,效果居然一天比一天好,真是太神奇瞭!

評分

京東服務好,這本書適閤臨床,優惠多。老中醫醫案不錯

評分

京東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服務周到,我的最愛

評分

很好,作為參考,有所得

評分

好書,有益學習,值瞭。

評分

中醫經典,值得學習收藏。

評分

給彆人買的 不知到怎樣

評分

正版

評分

真的很好啊

評分

老中的經驗值得繼承好書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