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英語教程(第2版) [English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

學術交流英語教程(第2版) [English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從叢,王文宇 著
圖書標籤:
  • 學術英語
  • 英語教學
  • 學術交流
  • 口語
  • 聽力
  • 閱讀
  • 寫作
  • 高等教育
  • 專業英語
  • 學科英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5122538
版次:2
商品編碼:11407963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English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3
正文語種:中文,英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學術交流英語教程(第2版)》是南京大學非英語專業博士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成果,適閤作為研究生英語學習課程中學術交流英語的教材或讀本,將學術寫作規範、要求等進行瞭很好的梳理,配有大量的例子並分析,使學生能更直觀地瞭解學術寫作的要求,每章後均配適量的習題,鞏固所學內容和重點。《學術交流英語教程(第2版)》既可作博士生英語課程的教材,亦可供有誌於從事國際學術交流的學者閱讀與使用。《學術交流英語教程(第2版)》緊密結閤南京大學博士生英語教學實踐,已被多屆博士生采用,是目前國內使用非常廣泛的博士生英語教材。

目錄

Part I Correspondence for Academic Communication
Unit I Introduction to conventional Letter Writing
1.1.1 Styles of Format and Punctuation
1.1.2 Necessary Parts of a Formal Letter
1.1.3 Optional Parts of a Letter
1.1.4 Stationery and Envelope
1.1.5 Sample Letters with Common Formats
Unit II Introduction to Email Writing
1.2.1 Email Format
1.2.2 Subject Heading
1.2.3 Salutations and the Body
1.2.4 Closing and the Signature Section
1.2.5 Quotes of Previous Messages and File Attachments
Unit III Correspondence for Different Academic Purposes
1.3.1 Letters for Academic Visits and Cooperation
1.3.2 Letters for Visiting or Research Positions
1.3.3 Letters for Copyright Matters

Part 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Unit I Sources for Conference Information
2.1.1 Internet Search Engines and Special Websites
2.1.2 Membership of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Professional Journals and Conference Literature
2.1.3 Correspondence Relating to Conference Information
2.1.4 Correspondence for Membership of Academic Associations and Societies
Unit II Papers, Abstracts and Posters Submitted to Conferences
2.2.1 Conference Paper and/or Abstract
2.2.2 Poster
2.2.3 Review and Acceptance of Conference Paper and/or Abstract
2.2.4 Correspondence about Paper/Abstract Submitted to a Conference
Unit III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Attending Conferences
2.3.1 Membership and Studentship
2.3.2 Funds from the Conference Sponsor
2.3.3 Awards
2.3.4 Correspondence about Expenses for Conference Attendance
Unit IV Conference Organizers and Session Modes
2.4.1 Organizers and Committees
2.4.2 Session Modes
2.4.3 Session Format
Unit V Attendance and Culture Considerations
2.5.1 Culture Considerations and Manners
2.5.2 Miscellaneous Information for Attendance
2.5.3 Correspondence for Invitation and Reply, and Thank-You Letter after a Conference
Unit VI Chairing, Opening and Closing Remarks
2.6.1 Responsibilities and Manners of Meeting Chairs
2.6.2 Sample Remarks for Chairing a Meeting
2.6.3 Samples of Opening Remarks
2.6.4 Samples of Closing Remarks
Unit VII Effective Presentation
2.7.1 Writing Script for Oral Presentation
2.7.2 Sentences and Transitional Words for Oral Presentation
2.7.3 Preparing Visual Aids for Oral Presentation
2.7.4 Do's and Don'ts for Delivering an Effective Presentation
2.7.5 Rules for Reading a Manuscript
2.7.6 Sample Sentences for Opening, Developing and Closing a Presentation
Unit VIII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2.8.1 Planning and Handling the Q & A
2.8.2 Sample Remarks for Inviting and Asking Questions at a Q & A
2.8.3 Sample Remarks for Answering and Declining Questions at a Q & A
2.8.4 Q & A Do's and VDon'ts

Part III Journal Paper Publishing
Unit I General Guides for Journal Paper Submission
3.1.1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Journal Paper Submission ..
3.1.2 Manuscript Formatting Guide and Paper Template
3.1.3 Correspondence about Submitting a Journal Paper and Acknowledging Receipt
Unit II Reviewing Process of a Journal Paper
3.2.1 Peer Review Policy
3.2.2 Result of Review and Referees' Comments
3.2.3 Correspondence about Review and Modification
Unit III Acceptance and Copyright of a Journal Paper
3.3.1 Acceptance and Copyright Transfer
3.3.2 Correspondence about Acceptance and Copyright
Unit IV Academic Ethics and Paper Retraction
3.4.1 Academic Ethics and Misconduct
3.4.2 Sample Letters for Retraction Request

Part IV Academic Writing
Unit I Writing in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4.1.1 Organizing the Text
4.1.2 Polishing the Language
4.1.3 Documenting the Sources
Unit ]I Writing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4.2.1 Organizing the Text
4.2.2 Polishing the Language
4.2.3 Documenting the Sources
References

前言/序言


深入探索學術交流的基石:一門麵嚮未來學者的綜閤指南 圖書名稱: 《學術交流前沿:跨文化語境下的有效溝通策略》 目標讀者: 緻力於提升學術研究能力、準備在國際舞颱上進行學術交流的本科高年級學生、研究生、青年研究人員,以及希望拓展其學術視野的專業人士。 圖書定位: 本書旨在超越基礎語言技能的範疇,專注於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高度實用的框架,用以解析和掌握當代學術研究環境中至關重要的跨文化、跨學科的有效溝通藝術。它不再僅僅關注“說什麼”,而是更強調“如何以最符閤學術規範和文化敏感性的方式進行有效的交流”。 --- 第一部分:重塑學術思維與語境構建(Foundational Frameworks for Scholarly Discourse) 第一章:學術交流的倫理與規範重構 本章首先摒棄瞭傳統教材中對學術規範的機械式羅列,轉而深入探討學術誠信在後真相時代所麵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內容聚焦於如何識彆並恰當處理“灰色文獻”與預印本(Preprints)在主流學術對話中的定位問題。我們將詳細剖析全球範圍內不同學科(如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在引用風格、論證結構上的細微但關鍵的差異,並指導讀者建立一套可遷移的、具有高度適應性的自我審查機製,確保所有交流行為都建立在堅實的專業倫理基礎上。 第二章:跨文化學術語境的深度解讀 學術交流的障礙往往根植於文化差異而非純粹的語言障礙。本章提供瞭一個“文化維度模型”的實用分析工具,用以解構不同教育體係下培養齣的研究人員在錶達自信度、接受批評的方式、以及對“權威”的理解上的差異。例如,在某些強調集體主義的文化中,直接的反對意見可能被視為不禮貌;而在某些個人主義文化中,含蓄的錶達則可能被誤解為猶豫不決。本書將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教授讀者如何“閱讀空氣”(Reading the Room)——即在麵對國際聽眾時,精準預判其文化預期和潛在的誤解點,從而調整錶達的策略和語氣。 第三章:主題的提煉與核心觀點的結構化 成功的學術交流始於清晰的焦點。本章深入探討如何將復雜的研究課題,在極短的時間和有限的篇幅內,提煉齣具有穿透力的核心論點(The Central Thesis)。我們將介紹“金字塔原理”在學術摘要撰寫中的高級應用,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既能吸引非本專業聽眾(廣度)又能令領域專傢信服(深度)的敘事弧綫。內容將涵蓋如何使用“知識缺口”(Knowledge Gap)的精確描述來奠定研究的必要性,而非僅僅羅列現有成果。 --- 第二部分:高效能的書麵溝通實踐(Mastering Written Scholarly Output) 第四章:論文撰寫中的“敘事動力學” 本章將論文的撰寫視為一種精心設計的敘事過程,重點解析瞭如何平衡客觀數據展示與主觀論證引導之間的關係。我們不再提供模闆,而是側重於高水平論文中常見的“驅動句”(Driving Sentences)的構建藝術,這些句子如何在段落之間建立無縫的邏輯過渡。內容包括:如何戰略性地放置“發現”(Findings)部分,以最大化其對結論部分的支撐力;以及如何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的“討論”(Discussion)部分中,有效地將自身研究置於更宏大的理論對話之中。 第五章:摘要、引言與結論的“三維耦閤” 一篇優秀的學術文本,其摘要、引言和結論三部分必須形成一個完美的邏輯閉環。本章著重講解如何確保這三部分的“信息熵”保持一緻,即摘要的承諾必須在引言中得到充分鋪墊,並在結論中得到圓滿兌現。我們將剖析針對不同學科(如實證研究與理論構建)的特定摘要優化技巧,例如,在社會科學論文中,對研究局限性(Limitations)的坦誠陳述如何反而增強瞭文章的可信度。 第六章:反饋的接受、整閤與迴應策略 學術交流的另一麵是接受批評。本章提供瞭一套係統化的“建設性迴應矩陣”。內容指導讀者如何區分建設性批評與誤解,如何構建“點對點”(Point-by-Point)的迴應信,並教授如何以專業且不失尊重的語氣,在迴應函中維護自身研究的閤理性。此外,本書探討瞭在麵對多輪審稿意見時,如何進行“戰略性妥協”,即何時堅持,何時讓步,以最快速度推進論文的發錶進程。 --- 第三部分:動態口頭交流的精細化(Advanced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第七章:復雜信息在多媒體環境下的呈現 本章聚焦於會議演講和答辯環節中的視覺輔助工具的最高效用法。我們摒棄瞭傳統的“幻燈片即講稿”的誤區,轉而探討如何利用圖錶設計(Data Visualization)來講述故事。內容涵蓋:信息密度控製、色彩心理學在圖錶中的應用、以及如何設計“留白”(Whitespace)以引導聽眾的注意力。對於復雜的理論模型或實驗流程,我們將指導讀者使用動態化的流程圖,而非靜態的文本框來輔助理解。 第八章:提問環節的即時應答與“反嚮提問”技巧 學術會議的問答環節是展示深度思考能力的黃金時刻。本章的核心在於“臨場反應速度”的訓練。我們將模擬高壓環境,教授讀者如何結構化地處理意外問題,特彆是那些挑戰核心假設的問題。更進一步,本章引入瞭“反嚮提問”的策略——即如何通過一個精準的問題,將討論的焦點重新導嚮對自己有利的方嚮,或將一個看似棘手的問題轉化為深化雙方理解的機會。 第九章:構建學術影響力:網絡與協作的藝術 真正的學術交流延伸至會議室之外。本書最後一部分探討瞭如何係統地構建和維護跨機構、跨國界的學術人脈網絡。內容包括:在社交媒體平颱上(如ResearchGate、LinkedIn)進行專業形象管理;如何撰寫有效的“冷郵件”以尋求閤作或指導;以及如何在新興的在綫研討會(Webinar)環境中,保持與綫下會議相媲美的參與度和影響力。本書強調,學術交流的終極目標是知識的協同生産與影響力的共同構建。 --- 本書特點總結: 本書的視角是“戰略性”與“實踐性”的結閤。它假設讀者已經掌握瞭基本的英語語法和詞匯,轉而聚焦於“語用學”(Pragmatics)層麵,即在真實的、高風險的學術互動情境中,如何運用語言、非語言綫索以及文化敏感性來實現目標。本書通過大量的“決策樹”分析和“情景模擬練習”,確保讀者學到的不僅是知識,而是可以立即付諸實踐的、經過實戰檢驗的溝通工具箱。它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被全球學術共同體認真對待的研究者的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使用這本書的感受,那就是“精準打擊”。我過去購買過很多號稱是“學術寫作必備”的工具書,它們往往犯瞭兩個錯誤:要麼內容過於寬泛,什麼都講一點,結果什麼都沒講深;要麼就是過於側重某一個單一技能,比如隻講摘要寫作,而忽略瞭口頭陳述的需要。這本書則完美地平衡瞭聽說讀寫各個維度,真正構建瞭一個完整的“學術交流生態係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跨文化交流障礙”的處理。在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溝通習慣差異時,書裏給齣的建議非常細膩和人性化,它提醒我們,語言的障礙往往隻是錶象,更深層次的是對交流潛規則的誤解。這種超越語言本身的深度,讓我對作者的專業素養充滿瞭敬意。我不再隻是機械地記憶短語,而是開始思考這些短語背後的文化意圖和溝通效果,這無疑是質的飛躍。這本書真的幫我“打通”瞭思維上的桎梏,讓交流不再是任務,而更像是一種策略性的藝術。

評分

這本書最大的貢獻,或許在於它成功地將“學術性”與“易用性”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融閤在瞭一起。我過去遇到的很多學術英語資源,要麼是語言太晦澀,要麼就是為瞭追求簡單而犧牲瞭專業性。而《學術交流英語教程》的行文風格非常平衡,它既有母語使用者對學術語境的深刻理解,又保證瞭非母語學習者可以循序漸進地掌握核心技巧。特彆是它提供的案例分析,很多都取材自近期的高影響力期刊論文或知名的學術會議記錄,這使得學習內容始終保持著“前沿性”和“時效性”。當我運用書中學到的句式去撰寫我的第一份國際閤作研究計劃時,我的同事和導師都明顯注意到瞭我錶達的邏輯性有瞭顯著提升,整個計劃書的“精氣神”都變瞭。它不僅僅是教會你如何說,更重要的是教會你如何“像一個真正的學術共同體成員那樣思考和交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你構建瞭一張通往國際學術舞颱的通行證,並且讓你有信心在那樣的舞颱上自如地展現自己。

評分

這本教材真是讓我眼前一亮,簡直是為我這種常年與英文文獻和國際會議打交道的人量身定做的“救星”。我記得我第一次拿到它的時候,那種期待感和拿到寶藏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語法書堆砌,而是非常注重實際應用場景的構建。比如,它在介紹如何清晰地陳述研究假設那一部分,就用瞭大量的真實案例來展示“好的錶達”和“平庸的錶達”之間的巨大差異,這一點對我衝擊力特彆大。我過去總覺得隻要單詞和語法正確就行,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學術交流的藝術性遠超於此,如何用最簡潔、最有說服力的方式將復雜的概念包裝起來,纔是關鍵。特彆是關於“批判性閱讀”的那一章,它提供的不僅僅是詞匯,更是一種思維框架,教你如何快速抓住一篇論文的核心論點和潛在的邏輯漏洞,而不是被那些華麗的辭藻所迷惑。每次我讀完其中的一個小章節,都會立刻想去嘗試用新學到的句式去潤色我正在寫的郵件或者報告,那種“學以緻用”的成就感是其他任何教材都無法給予的。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讓我對未來參與國際學術活動的信心大大增強。

評分

對於那些正在準備博士論文答辯或者申請海外研究機構的讀者來說,我敢說這本書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我個人最看重的是它對“非語言交流”和“演示技巧”的關注。在學術會議上,你的PPT做得再好,如果你的肢體語言和語調傳遞齣的是不自信,那麼效果都會大打摺扣。這本書細緻入微地分析瞭如何通過眼神接觸、語速的控製,以及在提問環節如何保持鎮定自若的姿態來增強論述的可信度。它甚至會教你如何巧妙地應對那些刁鑽的、帶有攻擊性的提問,提供瞭一套完整的應對策略,而不是簡單地教你背誦幾句“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這種層次的細節,是其他普通教程中絕對看不到的。在我看來,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教程”,不如說是一本“高階學術社交指南”,它關注的不僅僅是“你說瞭什麼”,更是“彆人如何接收和解讀你的信息”,這種前瞻性的視角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坦白說,我是一個對語言學習有輕微拖延癥的人,很多語言書買迴來後就束之高閣瞭。但是這本教材的編排結構有一種奇特的魔力,讓你忍不住想一頁一頁往下翻。它最妙的地方在於,它將那些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感到棘手但又無法迴避的“交流瓶頸”環節,進行瞭係統性的拆解和優化。比如,如何禮貌而堅定地拒絕閤作邀請,或者如何在小組討論中巧妙地打斷一個滔滔不絕的同事,這些“軟技能”纔是學術職場中真正的“隱形壁壘”。書裏提供的模闆和情境對話設計得極其貼近真實場景,語言風格上把握得非常到位,既保持瞭必要的專業性和正式感,又不會顯得過於生硬或傲慢。我尤其欣賞它對“語篇銜接”的強調,很多時候,我們寫齣來的東西邏輯是通順的,但讀起來就是“斷的”,這本書通過精妙的過渡詞和句子的組織示範,讓我徹底理解瞭如何構建流暢的學術論述流。這種對“可讀性”和“說服力”的雙重關注,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遠超過瞭一般的技能提升讀物。

評分

挺好的,沒問題,防心購買。。。

評分

很實用的書,內容豐富,適閤需要進行國傢交流的人們使用。寫作英語學術論文、學術郵件、國際學術會議等都有很細緻的講解。

評分

書不錯,正用到

評分

好書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ヾ?•? ?•? )

評分

為什麼一定要超過十個字……

評分

英語課指定用書,還不錯

評分

非常好的書

評分

從叢老師這一本書應該可以說是同類型的經典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