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程:五分钟帮你走出心理困惑》攫取的是编者们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工作层面的实践探索中选取的大学生在学业生涯中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案例,融合了通俗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理想读物。通过阅读《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程:五分钟帮你走出心理困惑》,发人深思,使人顿悟,并分享编者们的美好体验。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自己的生命
第一节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节 拖延行为你有木有
第三节 绝妙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第四节 做管理时间的高手
第二章 大学学习仍需从长计议
第一节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第二节 专业,让人欢喜让人忧
第三节 茫然,失去动力的火车
第四节 自主学习,你能做到吗
第五节 考试作弊——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第三章 悦纳自己,能够让我快乐一生
第一节 我的眼里只有我
第二节 完美主义不完美
第三节 “白富美”也有癫恼
第四节 “屌丝男”也会有春天吗
第四章 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你——大学生人际交往
第一节 我OUT了吗——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第二节 我怎么躺着也中枪——人际知觉能力很重要
第三节 凭什么她得到的比我多——嫉妒是人际交往的毒瘤
第四节 当独立体,我伤不起——人际交往焦虑
第五节 我不想做“双困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
第五章 不良情绪,走你
第一节 别让情绪影响了你的健康
第二节 走出焦虑的泥沼
第三节 赶走抑郁的黑狗
第四节 我不是愤青
第五节 走出社交恐惧症的阴影
第六节 快乐正能量
第六章 你“鸭梨山大”吗
第一节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学生组织
第二节 大学考试,元芳,你怎么看
第三节 你是“外貌协会”的吗
第四节 愈挫愈勇or愈挫愈怂
第五节 神马都是浮云,沟通才是王道
第七章 大学里的爱河有多深
第一节 恋or不恋,怎么说都有道理
第二节 你被“十动然拒”了么
第三节 如何走出失恋的阴影
第四节 同居也许不是因为爱情
第五节 毕业,恋爱征程上的一道坎
第八章 走出职场囧途
第一节 就业与考研,踌躇满志的十字路口
第二节 屡战屡败,隐藏着就业成功的秘诀
第三节 实习中不适应,该怎么办
第九章 网事知多少
第一节 “菜鸟”怎么变成“魔兽”的——网络游戏成瘾
第二节 购、购、购,我被网住了——网络购物成瘾
第三节 hold不住的网络恋情——网络社交成瘾
第十章 健康,同样需要心理辅导
第一节 谁为我驱散那片挡住了阳光的云
第二节 心灵感冒的诊断与治疗
第三节 健康在我放心去飞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二、拖延行为的危害
拖延行为的危害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拖延行为耽误工作或学业
在看书的时候(当然也有其他时候),很多人都常有“刚才看了好几页却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的“不自主飞翔”的神游体验。这样的学习,其结果不言而喻。
(二)拖延行为影响到情绪
一般人会以为经常出现拖延行为的人没有责任心或者是懒惰,实际上他们往往更为焦虑,因为他们知道,拖沓危及自己的前途,搅乱自己内心的平静,但他们仍然重蹈覆辙,他们内心深处充满了负罪和自责。
(三)拖延行为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
拖延行为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也会给周围人带来不便,进而将影响到别人对其的评价和相互关系。
(四)拖延行为甚至会拖垮身体
德国一些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一拖再拖,让他们错过了体检,错过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疗的时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通常习惯晚睡,同时还伴随失眠、胃部问题,感冒和流感的机会也更高一些,喝酒和吸烟者居多。同样,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三、克服拖延行为的方法
(一)设定更具体的目标
过于空泛的目标会让人无从下手,也让人的拖延有了借口。如果你的计划是“我要减肥,保持好身段”,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流产。但如果你的计划是“我每周三次早上七点起床跑步”,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坚持下来。所以,你不妨把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可以控制的小目标。当你的家里看起来像一个垃圾站时,让它立刻纤尘不染可能是一件不现实的事,但是花十五分钟把洗手间清洁一下却也不算太难。
(二)不要给自己太长的时间
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
前言/序言
我和我的团队回顾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走过的路,感慨万千,有阳光灿烂的康庄大道,也有坑坑洼洼的崎岖小路,我们有过许多帮助大学生摆脱成长心灵泥沼而重获自信与快乐的喜悦和成就感,也有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内疚和困惑。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有心理疾病,但是每个大学生都有心理成长的需要。从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也更加认识到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人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教育者的使命就是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指导大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
面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我们充满了期待,他们是未来,是希望。他们作别昨日的苦读,满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踏着青春的节奏,步入了大学的校门,满怀着好奇,充满着幻想,一切都将成为可能。
毋庸置疑,当大学生摆脱了家长教条的管教和中学死板的束缚后,选择的苦恼,自控的纠结,让他们进入了大学断奶期的恐慌。接下来的全新生活中,各种压力、痛苦、迷茫、困惑不期而至,学生也囚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同而出现分化,大多数学生会自然过渡,个别学生需要借助于老师的指导帮助。
不难发现,心理素质成为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的、阳光的健康心态,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工作更体现人性化、差异化,我们提出了我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关注两个比例,实现两个更多”,即每个学生都是三万五千分之一,但对于每个家庭都是百分之百,通过我们有效的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学生受更多的益。在这种理念下,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立足于面上的教育覆盖,又注重于点上的个别辅导。
本书攫取的是我们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工作层面的实践探索中选取的大学生在学业生涯中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案例,融合了通俗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是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理想读物。通过阅读本书,友人深思,使人顿悟,并分享我们的芙好体验。
通过研究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发现大学生成长中的许多心理问题是有共性的,只要我们抓住这些共性的东西,找准切入点,就能很快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困惑和烦恼,走上积极健康的阳光人生之路。为此,我们将多年来在实践申的许多案例进行了梳理归类,汇编成案例集,再以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知识为线索,穿入各类技巧和方法,力求使其成为有心理需求的大学生心灵的钥匙,打开其心灵之窗,让受伤的心灵得到呵扩,促进每一个大学生人格更加健全、学习更加快乐、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积极向上。
“心若在,梦就在”。书出版之时,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为同学们实现梦想增加心理营养和动力。幸福人生,理想生活,从“心”开始,始于“心”动。既要敢于做梦,又要勇于追梦,还要善于圆梦,我的梦,中la梦,需要你我他的共同行动,需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事情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心做起。
2013年12月
《内在花园的悄然绽放:青年心理的成长轨迹与内在力量的唤醒》 这是一本关于理解、陪伴与成长的书,它不是提供标准化的“处方”,而是邀请你踏上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青春期的躁动、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起伏、对未来方向的迷茫,以及那些难以名状的失落与焦虑,如同交织的藤蔓,有时会让我们感到窒息,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看不清前行的道路。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心理学教科书,也不是一本提供速成技巧的“秘籍”。它更像是一位温柔的引路人,一位耐心倾听的朋友,一位值得信赖的伙伴。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花园,有着自己的生长规律和季节变化。有时,花园里会盛开绚烂的花朵,带来喜悦与活力;有时,也会出现干枯的枝叶,或是暂时被阴影笼罩。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更好地认识你的“内在花园”,理解它的运作机制,学习如何呵护它,从而让它能够持续地、健康地绽放。 我们将从理解“为什么”开始,深入探讨青年时期心理发展的内在逻辑。 为什么我们会突然感到情绪波动剧烈?为什么我们如此在意他人的看法?为什么我们会对未来感到不安?这些看似普遍的困惑,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心理学根源。我们将一起追溯青春期大脑的发育特点,了解荷尔蒙的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与行为,认识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身份认同的建立过程。理解这些“为什么”,就像是为我们手中的工具找到了最恰当的用法,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而非仅仅被问题所困扰。 本书的核心在于“看见”与“接纳”。 我们将引导你学会识别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信号。那些细微的烦躁、莫名的低落、突如其来的不安,它们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学会用一种平静、好奇的态度去观察这些情绪,而不是立刻去评判、压抑或逃避。我们会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你区分不同的情绪,理解它们可能传递的信息。同时,我们也强调“接纳”的重要性。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一面,接纳自己的脆弱与局限,接纳那些并不那么“阳光”的情绪。因为,正是这些看似负面的部分,构成了我们完整的自我,也是我们成长与蜕变的起点。 我们相信,每个人内心都蕴藏着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并非来自外部的赞美或认可,而是源于我们对自我的深刻认知和积极的内在连接。本书将帮助你发掘和激活这种潜藏的力量。我们将一起探索“自我关怀”的艺术,学习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为自己留白,如何通过放松练习、正念冥想等方式,安抚焦躁的内心,重拾宁静。我们还将探讨“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例如感恩、希望、复原力,以及如何培养乐观的态度,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并从中汲取力量。 人际关系是青年心理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将不仅仅关注个体,也会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从与父母的沟通,到与同龄人的友谊,再到潜在的亲密关系,我们都会提供一些实用的视角和建议。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如何建立界限,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这些都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我们也会谈及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保持真实的自我,避免被虚拟世界的标准所裹挟。 本书还将着眼于“意义”与“成长”。 当我们感到迷茫时,往往是因为失去了方向感,或是对生活失去了意义的感知。我们将引导你思考生命的价值,探索自己的兴趣与热情,并尝试将它们转化为行动。我们相信,每一次挑战,每一次经历,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成长的养分。我们会探讨如何从挫折中学习,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的勇气。找到生活的意义,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邀请。 邀请你放慢脚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邀请你勇敢地面对内心的困惑,而不是回避;邀请你相信自己的力量,去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充盈的心理世界。在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陪伴你一同探索的真诚。我们希望,当你翻开这本书时,就像走进了一个宁静的避风港,在这里,你可以卸下伪装,安然地与自己对话,并在一次次的自我理解与觉察中,悄然地、坚定地,绽放出属于你自己的生命光彩。 这是一段关于内在觉醒的旅程,一次关于心灵成长的赋能。 我们将一同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青春期的自己,如何化解那些看似棘手的心理困境,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力量。书中不会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以贴近生活的语言,分享实用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指南。从对自我情绪的敏锐觉察,到积极应对压力与挑战,再到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最终找到生命中的意义与价值,这一切都将以一种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提供“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模板,而是鼓励你成为“真实”的自己。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变革的阶段,大脑的成熟、社会角色的转变、独立意识的萌芽,都使得这个时期充满了探索与不确定性。我们会深入剖析这些内在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帮助你理解为何你会产生某些情绪,为何你会做出某些行为。这种理解,是消除恐惧、建立自信的第一步。 我们还将探讨“心理弹性”的奥秘。 心理弹性,并非意味着对痛苦视而不见,而是指在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时,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并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它是一种可以被培养和强化的内在品质。书中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你建立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弹性,让你在遭遇困难时,不是被击垮,而是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变得更加坚韧。 学习如何“有效沟通”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心理困扰都源于人际关系中的误解和沟通障碍。我们将从认识沟通的本质出发,探讨倾听的艺术,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在不同的人际场景下,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这不仅仅是技巧的学习,更是同理心与尊重的培养。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生活平衡”的艺术。 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学业、社交、兴趣、休息,如何有效地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顾此失彼,实现生活的多重维度和谐发展,是许多年轻人面临的挑战。我们将分享一些时间管理、任务优先级排序的实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放松与自我调节,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我们将探索“积极的思维模式”。 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我们的情绪反应。本书将引导你识别并挑战那些可能导致负面情绪的非理性思维模式,学习如何用更客观、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这并非是鼓励盲目乐观,而是培养一种更具适应性和力量的思维习惯。 最后,本书也提供了一个关于“未来展望”的视角。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迷茫是正常的。我们将引导你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成长的动力。学会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将帮助你更有信心地走向未来。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份写给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心灵的礼物。 它邀请你踏上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去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去发掘自己的内在力量,去构建更健康、更充盈、更有意义的生活。它希望成为你成长的路上,最温暖、最坚定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