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大师细说博弈论) | 作者 | 托马斯·C·谢林 (Thomas C.Schelling),谢 |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162492 | 出版日期 | 2013-03-01 |
| 字数 | 209000 | 页码 | 230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大师细说博弈论: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的主题是关于个体动机、行为与其所带来的总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不仅探讨个体行为所导致的令人惊奇的宏观结果,也讨论宏观结果中所蕴涵的个体动机或行为,以及是否可能从观察到的宏观行为中推论出微观动机。谢林教授通过人们耳熟能详的、简单易懂的例子说明了当总体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累加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社会成员为何对他们的单独行动所产生的集体后果视而不见,以及为何从群体现象中推导个人意愿的尝试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在书中他还建立了一些既不太艰深又并非显而易见的模型,以及一些基本的分析系统,并将这些模型和分析系统应用于解决类似于由种族、性别、年龄和收入所引起的社会分隔问题上 |
| 作者简介 | |
| 托马斯·C·谢林(ThomasC.Schelling),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卢修斯·N·李特尔(Lucius N.Littauer)政治经济学教授。获加州伯克利大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著作有《国际经济学》,《冲突的策略》,以及《武器及其影响》。1977年他获得了政治经济学弗兰克?E?塞德曼(FrankE. Seidman)杰出贡献奖。 |
| 目录 | |
| 第1章 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 |
| 编辑推荐 | |
| 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保罗 萨缪尔森 人们一直抱怨博弈论太难读。几十年来,谢林的著作开风气之先,成为另类的读者友好的博弈论经典。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启发的,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作者对“信息”在博弈中的作用的细致分析,让我认识到信息的不对称是如何导致效率损失和不公平的。我深刻体会到,在很多情况下,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甚至故意隐瞒信息,都可能成为博弈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关于“承诺”和“威胁”的讨论,也让我对个人和群体之间的互动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曾以为承诺就是简单的口头约定,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承诺之所以能够有效,是因为它背后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这种对“激励”的深刻洞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和他人在做决策时的真正驱动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行为背后的逻辑,并尝试去预测和影响这些行为。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极大地拓展了我对“理性”和“决策”的认知边界。作者深入剖析了在信息不对称、个体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理性选择是如何演变成非理性的集体行为的。这种从微观个体动机出发,揭示宏观群体行为背后逻辑的视角,颠覆了我很多固有的思维模式。书中关于“策略性互补”和“策略性替代”的论述,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竞争与合作并非非此即彼,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决策,是否受到了群体的影响,是否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无意中促成了某种宏观的趋势。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博弈论的科普,更是一本人生的哲学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如何更明智地做出选择,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 navigate。
评分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它巧妙地将个人在微观层面的动机与我们在宏观社会中展现出的行为模式联系起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很多社会现象的理解都有了质的飞跃。比如,书中对“协调博弈”的阐述,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社会规范和合作,并非强制而来,而是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默契。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日常生活中许多类似的场景:上班高峰期大家默契地选择不同的通勤路线以缓解交通拥堵;在社交场合,人们会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言谈举止,以求得和谐的互动。作者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将抽象的博弈论概念,转化为我们都能理解的现实世界图景,这种能力令人惊叹。而且,书中对于“理性”的探讨也极具启发性,它让我们认识到,即使个体并非总是完全理性的,其行为的累积效应也可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宏观秩序。这种将个体选择与群体结果联系起来的视角,是我以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对于“社会规范”和“制度设计”的讨论,让我眼前一亮。他指出,许多社会规范之所以能够维持,并非因为它们是“最优”的,而是因为它们能够被广泛地接受和遵循,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的福利。我想到了一些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潜规则”,或者一些看似不那么“公平”但却被大家默认的秩序,原来都可以用博弈论的视角来解释。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用大量的真实案例,比如交通拥堵、市场竞争、甚至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来印证他的理论。这种由点及面、由微观到宏观的分析方法,让我觉得博弈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科,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实用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十分独特,充满了智识的挑战和趣味性。作者并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论文形式,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博弈论的精髓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常常抛出一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问题,引导读者主动去思考,去探索。例如,书中关于“囚徒困境”的分析,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讲解,更融入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背叛与合作之间微妙平衡的深刻洞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策略时所使用的类比,比如将策略比作棋局中的步法,将个体选择比作在不确定环境中寻找最佳路径。这种生动的比喻,让那些原本晦涩的数学模型变得容易理解,也让博弈论的逻辑充满了画面感。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与一位睿智的导师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不断激发我的好奇心,让我主动去解构和理解身边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