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鑒:海南植物(套裝共3冊)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鑒:海南植物(套裝共3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邢福武,陳紅鋒,秦新生,張榮京,周勁鬆 編
圖書標籤:
  • 植物圖鑒
  • 熱帶雨林
  • 海南植物
  • 植物學
  • 生物學
  • 科普
  • 自然
  • 動植物
  • 園藝
  • 生物多樣性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0993072
版次:1
商品編碼:11447053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4-01
頁數:206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海南屬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鼕。由於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海南省植物生長茂盛,這塊土地上孕育著極為豐富的熱帶植物資源,是我國島嶼型熱帶雨林分布麵積最大、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熱帶區域,與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我國麵積最大、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雨林連片麵積較大的兩個“生物物種多樣性關鍵地區”。
  近幾年來,作者對長期野外進行的海南植物調查資料及采集的圖片進行瞭整理和鑒定,並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物種保育研究組長期在海南與南海諸島調查所得的植物標本為基礎,並參考前人在海南所采集的標本和所發錶的相關文獻資料,編著成《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鑒---海南植物 》。本書的齣版可為人們進一步認識和保護海南熱帶雨林的植物種類提供幫助,並為我國熱帶雨林植物物種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基礎資料。
  本書稿共收錄海南維管束植物268科,1306屬,3760種(包括種下分類群)。其中,蕨類植物46科,1306屬,3760種;裸子植物8科,15屬,25種;被子植物179科,1077屬,3156種。並介紹瞭每種植物所屬的科、屬名稱、中文名、學名以及每種植物的性狀、花果期、産地、生境和過內外分布狀況。資料注重係統性、完整性,可供植物學、林學、農學、生態學工作者,大專院校學生、政府相關人員和植物愛好者參考使用。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海南的維管束植物共約275科,1454屬,3404種(包括種下分類單位)。內容包括植物中名、學名、性狀、花果期、分布、生境等,每種植物配有精美插圖1~4幅。

作者簡介

邢福武,海南文昌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物種多樣性與保育研究組首席研究員,南方棕櫚協會理事長、中國花卉協會蕨類分會副會長、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理事、IUCN 物種保存委員會中國專傢組成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曾赴德國拜羅伊特大學、英國邱園、大英博物館、愛丁堡植物園、香港大學、澳門民政總署訪問學習與閤作研究。主要從事植物分類學、島嶼生物地理學、植物資源、生物多樣性等研究工作,對我國的野生植物的調查與鑒定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島嶼植物地理學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主編《中國景觀植物》、《中國的珍稀植物》、《澳門植物誌》、《東莞植物誌》、《廣州野生植物》、《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等專著17 部。曾獲第七屆廣東省丁穎科技奬、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17 項。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熱帶雨林是陸地生態係統中能量流、物質流和生産力最高的森林類型。盡管我國熱帶雨林的麵積很小,約7150km2 ,僅占我國森林麵積的0.41%, 但卻分布有約11000種高等植物,約占全國種類的1/3。該係列套書主要以大量圖片、配以簡要的文字分不同捲冊分彆介紹我國海南、雲南、廣西等地的熱帶雨林植物。
海南是我國具有島嶼型熱帶雨林麵積最大、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關鍵地區,其植被類型多樣,結構復雜,物種組成豐富,很早就受到國內外植物學傢的關注。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身)就開始對海南島進行瞭大規模的標本采集。但至今海南還沒有一部圖文並茂、實用性很強的植物分類學野外指導書齣版,這與海南有如此豐富的植物資源相比很不相稱。近30年來,由華南植物園邢福武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多次赴海南進行輪換采集,積纍瞭豐富的植物標本和文獻資料,以收集的野外資料為依據,通過鑒定大量標本和圖片的基礎上撰寫而成。針對島嶼植物物種多樣性研究日益重要,它的齣版將為我國熱帶雨林植物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依據。

目錄

第 1 冊 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P1. 鬆葉蕨科 PSILOTACEAE ··························· 2
P2. 石杉科 HUPERZIACEAE ···························· 3
P3. 石鬆科 LYCOPODIACEAE ························ 5
P4. 捲柏科 SELAGINELLACEAE ····················· 6
P5. 木賊科 EQUISETACEAE ·························· 15
P7. 七指蕨科 HELMINTHOSTACHYACEAE 16
P9. 瓶爾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 17
P11. 蓮座蕨科 ANGIOPTERIDACEAE ·········· 19
P13. 紫萁科 OSMUNDACEAE ······················· 22
P14. 瘤足蕨科 PLAGIOGYRIACEAE ············ 23
P15. 裏白科 GLEICHENIACEAE ··················· 24
P16. 莎草蕨科 SCHIZAEACEAE ··················· 29
P17. 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 30
P18. 膜蕨科 HYMENOPHYLLACEAE ··········· 33
P19. 蚌殼蕨科 DICKSONIACEAE ················· 39
P20. 桫欏科 CYATHEACEAE ························· 40
P21. 稀子蕨科 MONACHOSORACEAE ······· 45
P22. 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 ············· 46
P23. 鱗始蕨科 LINDSAEACEAE ···················· 51
P24. 竹葉蕨科 TAENITIDACEAE ··················· 58
P25. 姬蕨科 HYPOLEPIDACEAE ·················· 59
P26. 蕨科 PTERIDIACEAE ····························· 60
P27. 鳳尾蕨科 PTERIDACEAE······················· 61
P28. 鹵蕨科 ACROSTICHACEAE ················· 72
P29. 光葉藤蕨科 STENOCHLAENACEAE ··· 73
P30. 中國蕨科 SINOPTERIDACEAE ············· 74
P31. 鐵綫蕨科 ADIANTACEAE ······················ 77
P32. 水蕨科 PARKERIACEAE ························ 80
P33. 裸子蕨科 HEMIONITIDACEAE ············· 81
P34. 車前蕨科 ANTROPHYACEAE ··············· 83
P35. 書帶蕨科 VITTARIACEAE ······················ 84
P36. 蹄蓋蕨科 ATHYRIACEAE ······················ 86
P37. 腫足蕨科 HYPODEMATIACEAE ··········· 96
P38.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 97
P39. 鐵角蕨科 ASPLENIACEAE ··················110
P42. 烏毛蕨科 BLECHNACEAE ··················124
P44. 球蓋蕨科 (柄蓋蕨科) PERANEMACEAE ································126
P45. 鱗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127
P46. 叉蕨科 TECTARIACEAE ······················138
P47. 實蕨科 BOLBITIDACEAE ····················148
P48. 藤蕨科 LOMARIOPSIDACEAE ···········152
P49. 舌蕨科 ELAPHOGLOSSACEAE ·········154
P50. 腎蕨科 NEPHROLEPIDACEAE ···········155
P51. 條蕨科 OLEANDRACEAE ····················159
P52. 骨碎補科 DAVALLIACEAE ··················160
P53. 雨蕨科 GYMNOGRAMMITIDACEAE ·162
P54. 雙扇蕨科 DIPTERIDACEAE ·················163
P55. 燕尾蕨科 CHEIROPLEURIACEAE ·····164
P56. 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165
P57. 槲蕨科 DRYNARIACEAE ·····················184
P59. 禾葉蕨科 GRAMMITIDACEAE ············187
P60. 劍蕨科 LOXOGRAMMACEAE ············188
P61. 蘋科 MARSILEACEAE ·························189
P62. 槐葉蘋科 SALVINIACEAE ···················190
P63. 滿江紅科 AZOLLACEAE ······················191
裸子植物門GYMNOSPERMAE
G1. 蘇鐵科 CYCADACEAE ··························194
G3. 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196
G4. 鬆科 PINACEAE ·····································198
G5. 杉科 TAXODIACEAE ·····························203
G6. 柏科 CUPRESSACEAE ··························207
G7. 羅漢鬆科 PODOCARPACEAE ··············211
G8. 粗榧科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218
G11. 買麻藤科 GNETACEAE ·······················220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1. 木蘭科 MAGNOLIACEAE·························222
2A. 八角科 ILLICIACEAE ······························233
3.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234
8. 番荔枝科 ANNONACEAE·························236
11.樟科 LAURACEAE ···································259
13. 蓮葉桐科 HERNANDIACEAE ················289
13A. 青藤科 ILLIGERACEAE ·······················290
14. 肉豆蔻科 MYRISTICACEAE···················293
15.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295
18. 睡蓮科 NYMPHAEACEAE ······················301
19.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304
21. 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305
22. 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 ·······307
23. 防已科 MENISPERMACEAE ··················308
24. 馬兜鈴科 ARISTOLOCHIACEAE ··········317
27.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321
28. 鬍椒科 PIPERACEAE ······························322
29.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331
30. 金粟蘭科 CHLORANTHACEAE ············333
32. 罌粟科 PAPAVERACEAE ·······················336
36. 白花菜科 CAPPARIDACEAE ·················337
37. 辣木科 MORINGACEAE·························347
39.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349
40. 堇菜科 VIOLACEAE ································356
42. 遠誌科 POLYGALACEAE·······················360
45. 景天科 CRASSULACEAE ·······················365
47.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367
48.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368
53.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371
54. 粟米草科 MOLLUGINACEAE ················374
55. 番杏科 AIZOACEAE ·······························377
56. 馬齒莧科 PORTULACACEAE ················379
57. 蓼科 POLYGONACEAE ·························382
59. 商陸科 PHYTOLACCACEAE ·················394
61. 藜科 CHENOPODIACEAE ·····················395
63. 莧科 AMARANTHACEAE ·······················400
64. 落葵科 BASELLACEAE ··························413
66.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415
67. 牻牛兒苗科 GERANIACEAE ··················416
69. 酢漿草科 OXALIDACEAE ······················417
71. 鳳仙花科 BALSAMINACEAE ·················418
72. 韆屈菜科 LYTHRACEAE ························422
74. 海桑科 SONNERATIACEAE ··················432
75. 安石榴科 PUNICACEAE·························433
77. 柳葉菜科 ONAGRACEAE ······················434
78. 小二仙草科 HALORAGIDACEAE ·········437
81.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439
83. 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 ·················443
84. 山龍眼科 PROTEACEAE ························449
85. 五椏果科 DILLENIACEAE ······················455
88.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 ···············457
91. 紅木科 BIXACEAE···································460
93. 大風子科 FLACOURTIACEAE ···············461
94. 天料木科 SAMYDACEAE ·······················466
98. 檉柳科 TAMARICACEAE ·······················471
101. 西番蓮科 PASSIFLORACEAE ·············472
103. 葫蘆科 CUCURBITACEAE ··················475
104. 鞦海棠科 BEGONIACEAE ···················490
106. 番木瓜科 CARICACEAE ······················496
107. 仙人掌科 CACTACEAE ························497
108. 山茶科 THEACEAE ·······························504
108A. 五列木科 PENTAPHYLACACEAE ····520
112. 獼猴桃科 ACTINIDIACEAE ··················521
113. 水東哥科 SAURAUIACEAE ·················523
114. 金蓮木科 OCHNACEAE ·······················524
115. 鈎枝藤科 ANCISTROCLADACEAE ····526
116. 龍腦香科 DIPTEROCARPACEAE ·······527
118. 桃金娘科 MYRTACEAE ························529
119. 玉蕊科 LECYTHIDACEAE ···················549
120.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550
121.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562
122. 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567
123. 金絲桃科 HYPERICACEAE ··················571
126. 藤黃科 GUTTIFERAE ····························572
128. 椴樹科 TILIACEAE ································575
128A.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582
130.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589
131. 木棉科 BOMBACACEAE ·····················605
132. 錦葵科 MALVACEAE ····························609
133. 金虎尾科 MALPIGHIACEAE ················622
中文名索引 Index to Chinese Names ·······623
學名索引 Index to Scientific Names ·········643
第 2 冊
135. 古柯科 ERYTHROXYLACEAE ·············671
135A. 粘木科 IXONANTHES ························672
136.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673
136A. 交讓木科 DAPHNIPHYLLACEAE ·····731
136B. 小盤木科 PANDACEAE ·····················732
139. 鼠刺科 ESCALLONIACEAE ·················733
142. 綉球花科 HYDRANGEACEAE ·············734
143. 薔薇科 ROSACEAE ······························736
144. 毒鼠子科 DICHAPETALACEAE ··········751
146.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752
147. 蘇木科 CAESALPINIACEAE ················764
148.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781
151. 金縷梅科 HAMAMELIDACEAE ···········844
154. 黃楊科 BUXACEAE·······························849
156. 楊柳科 SALICACEAE ···························852
159. 楊梅科 MYRICACEAE ··························853
162. 榛科 CORYLACEAE ·····························854
163. 殼鬥科 FAGACEAE·······························855
164. 木麻黃科 CASUARINACEAE ··············869
165. 榆科 ULMACEAE ··································871
167. 桑科 MORACEAE ·································877
169. 蕁麻科 URTICACEAE ···························901
171. 鼕青科 AQUIFOLIACEAE ····················915
173. 衛矛科 CELASTRACEAE ·····················922
178. 翅子藤科 HIPPOCRATEACEAE ··········929
179. 茶茱萸科 ICACINACEAE ·····················931
180. 刺茉莉科 SALVADORACEAE ·············934
182. 鐵青樹科 OLACACEAE ························935
183. 山柑科 OPILIACEAE·····························938
185. 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 ················939
186. 檀香科 SANTALACEAE ·······················945
189. 蛇菰科 BALANOPHORACEAE ···········947
190. 鼠李科 RHAMNACEAE ························949
191. 鬍頹子科 ELAEAGNACEAE ················957
193. 葡萄科 VITACEAE ·································958
194. 蕓香科 RUTACEAE ·······························967
195. 苦木科 SIMAROUBACEAE ··················985
196. 橄欖科 BURSERACEAE ·······················987
197. 楝科 MELIACEAE ·································990
198.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1001
198B. 伯樂樹科 BRETSCHNEIDERACEAE ··············1009
200. 槭樹科 ACERACEAE ··························1010
201. 清風藤科 SABIACEAE ························1011
204.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1014
205. 漆樹科 ANACARDIACEAE ················1015
206. 牛栓藤科 CONNARACEAE ···············1020
207. 鬍桃科 JUGLANDACEAE ··················1022
209. 山茱萸科 CORNACEAE ·····················1023
210. 八角楓科 ALANGIACEAE ··················1026
211. 藍果樹科 (珙桐科) NYSSACEAE ······1027
212. 五加科 ARALIACEAE ·························1030
213. 傘形科 UMBELLIFERAE ····················1038
214. 山柳科 CLETHRACEAE ·····················1041
215. 杜鵑花科 ERICACEAE ·······················1044
215A. 鹿蹄草科 PYROLACEAE ·················1050
216. 越桔科 VACCINIACEAE ·····················1051
221. 柿樹科 EBENACEAE ··························1052
222. 山欖科 SAPOTACEAE ························1055
222A. 肉實科 SARCOSPERMATACEAE ···············1061
223.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1064
224.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1080
225. 山礬科 SYMPLOCACEAE ··················1084
228. 馬錢科 LOGANIACEAE ·····················1091
229. 木犀科 OLEACEAE ·····························1098
230. 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1112
231. 蘿藦科 ASCLEPIADACEAE ···············1131
231A. 杠柳科 PERIPLOCACEAE ···············1142
232. 茜草科 RUBIACEAE ··························1144
233. 忍鼕科 CAPRIFOLIACEAE ················1200
238. 菊科 ASTERACEAE ····························1204
239. 龍膽科 GENTIANACEAE ···················1249
239A. 莕菜科 (睡菜科) MENYANTHACEAE ·························1254
240. 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1255
241. 藍雪科 (白花丹科) PLUMBAGINACEAE ··························1258
242. 車前草科 PLANTAGINACEAE ··········1259
243.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1260
245. 草海桐科 GOODENIACEAE ··············1264
246. 花柱草科 STYLIDIACEAE ··················1266
中文名索引 Index to Chinese Names ·····1267
學名索引 Index to Scientific Names ·······1291
第 3 冊
249. 紫草科 BORAGINACEAE ··················1323
250. 茄科 SOLANACEAE ···························1331
251. 鏇花科 CONVOLVULACEAE ············1348
252. 玄參科 SCROPHULARIACEAE ·······1364
253. 列當科 OROBANCHACEAE ··············1377
254. 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 ···········1378
256.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1381
257. 紫葳科 BIGNONIACEAE ····················1390
258. 鬍麻科 PEDALIACEAE ······················1398
259. 爵床科 ACANTHACEAE ····················1399
261. 苦檻藍科 MYOPORACEAE ··············1416
263. 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1417
264. 唇形科 LABIATAE ·······························1437
266. 水鱉科 HYDROCHARITACEAE ········1459
267. 澤瀉科 ALISMATACEAE ····················1463
270. 黴草科 TRIURIDACEAE ·····················1465
274. 水蕹科 APONOGETONACEAE ·········1466
277. 川蔓藻科 RUPPIACEAE ·····················1467
278. 角果藻科 ZANNICHELLIACEAE ·······1468
279. 茨藻科 NAJADACEAE ·······················1469
280. 鴨蹠草科 COMMELINACEAE ···········1470
281. 須葉藤科 FLAGELLARIACEAE ·········1481
283. 黃眼草科 XYRIDACEAE ·····················1482
285. 榖精草科 ERIOCAULACEAE ·············1483
286. 鳳梨科 BROMELIACEAE ···················1484
287. 芭蕉科 MUSACEAE ····························1486
288.旅人蕉科 STRELITZIACEAE ············1489
290. 薑科 ZINGIBERACEAE ······················1491
291. 美人蕉科 CANNACEAE ·····················1509
292. 竹芋科 MARANTACEAE ····················1511
293. 百閤科 LILIACEAE ······························1514
295. 延齡草科 TRILLIACEAE ·····················1525
296.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1526
297. 菝葜科 SMILACACEAE ······················1527
302. 天南星科 ARACEAE ···························1533
303. 浮萍科 LEMNACEAE ··························1546
305. 香蒲科 TYPHACEAE···························1547
306.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1548
307. 鳶尾科 IRIDACEAE ·····························1554
310. 百部科 STEMONACEAE ····················1556
311. 薯蕷科 DIOSCOREACEAE ················1558
313. 龍舌蘭科 AGAVACEAE ······················1562
314. 棕櫚科 PALMAE ··································1567
315. 露兜樹科 PANDANACEAE ················1590
318. 仙茅科 HYPOXIDACEAE ···················1594
320. 假蘭科 APOSTRASIACEAE ···············1596
321. 蒟蒻薯科 TACCACEAE ······················1597
322. 田蔥科 PHILYDRACEAE ····················1598
323. 水玉簪科 BURMANNIACEAE ···········1599
326. 蘭科 ORCHIDACEAE ·························1601
327. 燈心草科 JUNCACEAE ······················1717
330. 帚燈草科 RESTIONACEAE ················1718
331. 莎草科 CYPERACEAE ························1719
332. 禾本科 POACEAE ·······························1748
332A. 竹亞科 BAMBUSOIDEAE ····················1748
332B. 禾亞科 ORYZOIDEAE ··························1759
參考文獻 ················································1815
中文名索引 Index to Chinese Names ············1816
學名索引 Index to Scientific Names ···············1835
中文名總索引 General Index to Chinese Names ········································································1858
學名總索引 General Index to Scientific Names ········································································1982
作者簡介 ·························································2061

精彩書摘

灌木或小喬木。花期8~5月;果期5~10
月。産於三亞、樂東、東方、白沙、陵水、萬寜、定安。生於中海拔林中,很少見。分布於中國華南以及江西、福建、浙江、貴州、雲南。越南、緬甸、印度也有分布。

前言/序言

                               前言
  19 世紀末,德國生態學和植物學傢辛柏爾(Andreas Franz Wilhelm Schimper)在廣泛考察瞭西印度群島、巴西、非洲和東南亞等地的熱帶雨林的基礎上,收集和總結瞭在熱帶地區的植物學、生態學等研究資料,首次把潮濕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為熱帶雨林,並從當時的生態學角度對它進行瞭科學的描述和解釋。其群落的主要特徵為優勢種不明顯,結構復雜,藤本和附生植物豐富,常具闆根、莖花、絞殺、滴水葉尖等。熱帶雨林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澳大利亞、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 果河流域、中美洲、墨西哥和太平洋島嶼等地。熱帶雨林地區長年氣候炎熱,雨水充足,年雨量通常超過2 000mm,全年每月平均氣溫超過18℃,季節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 落演替速度極快,是地球上過半數動物、植物物種的棲息地。熱帶雨林生態係統中能量流和物質流的速率均很高,是陸地生態係統中生産力最 高的類型。這裏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是許多經濟植物的原産地,如三葉橡膠、可可、金雞納等是著名的經濟植物。人類栽培和利用的許多水果、香料和油料等作物,如咖啡、香蕉、芒果、番木瓜、鰐梨、椰子、油棕等,其主要産區在熱帶雨林區域。此外,許多珍貴的觀賞花卉,如鳳梨科、薑科、竹芋科、旅人蕉科、天南星科、蘭科等著名的熱帶花卉,以及具有熱帶園林景觀特色的棕櫚科植物等,它們的原産地也主要在熱帶雨林地區。熱帶雨林也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藥房,其原因主要是大量的天然成藥均來自熱帶雨林。例如,應用於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古柯堿(可卡因),是從一種原産於南美熱帶雨林中的古柯樹提煉齣來的;醫藥常用的麻痹藥箭毒,也是從南美的防己科Chondrodendron 屬植物浸齣液中製造齣來的;奎寜是醫治瘧疾的一種特效藥物,它是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等地分布的金雞納樹中提煉齣來的。在東南亞的熱帶雨 林中也不乏有珍貴的藥用植物,如常用的中藥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和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原産東南亞,現廣泛栽培於亞洲熱帶地區,均為著名的中藥材和香料。我國的熱帶雨林屬印度馬來雨林群係。主要分布在颱灣省南部、海南省、廣西南部、雲南南部河口和西雙版納地區,在西藏墨脫縣境內也有分布,總麵積超過 7 150km2。
  我國熱帶雨林中的植物種類非常豐富,現已知的高等植物就超過10 000 種,其中特有植物繁多,僅維管束植物特有種就超過1500種,如狹葉坡壘、無翅坡壘等。熱帶雨林植 物的經濟用途多樣,許多種類為著名的材用樹種,如坡壘、青梅、望天樹、降香黃檀、紅 花天料木、野荔枝等。藥用植物更是應有盡有,如土沉香、海南大風子、絞股藍、苦丁茶、七葉一枝花、巴戟天、益智、石斛、豆蔻屬(Amomum)等。此外,我國的熱帶雨林中分布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近緣種,如野生稻、普洱茶、黃皮、山橘、野荔枝、野龍眼、鬍椒屬(Piper)等,它們都是我國珍貴的野生植物資源,其中有些種類曾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糧食生産中發揮關鍵的作用。如世界水稻生産曾有過兩次大的飛躍,都與我國熱帶雨林中的野生水稻有關。第一次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利用原産於我國的矮稈 野生水稻與栽培水稻雜交,培育齣矮稈水稻,帶動瞭全球糧食大麵積增産;第二次是袁隆平教授及助手在海南島熱帶雨林區發現瞭雄性不育的野生水稻,通過接受栽培水稻的花粉,從而育成雜交水稻,使水稻産量大幅度提高。可見我國熱帶雨林是許多栽培植物近 緣種的發源地,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和農業生産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由於人為的亂砍濫伐,以及過度利用野生植物資源,使熱帶雨林每年消失1 130多萬公頃。全球三大熱帶雨林(東南亞、中西非和拉丁美洲)的麵積每年都在銳減。聯閤國環境計劃署預測,在今後二三十年內,地球上將有1/4的生物物種陷入絕境;到2050年,約有半數動植物將從地球上消失。而熱帶雨林地區高溫多雨,有機質分解快,生物循環強烈,植被一旦被破壞,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導緻生境退化。因此,熱帶雨林物種消失的速度要比其他森林類型更為嚴重。根據地史資料,地球生物經曆瞭幾次大範圍的滅絕,它們都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今天,地球生物正麵臨的大規模物種滅絕,卻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人類所造成的物種滅絕的速度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快。據中國政府頒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指齣:“我國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 15%~20%,其中,裸子植物、蘭科植物等高達40% 以上。一些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生存環境遭受破壞,棲息地喪失,野生稻原有分布點中的60%~70%已經消失或萎縮。部分珍貴和特有的農作物、林木、花卉等種質資源 流失嚴重。一些地方傳統和稀有資源喪失。”中國曾擁有疣粒野生稻、藥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等三種野生稻種,廣泛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江西、湖南、福建和颱灣等省份,其豐富的遺傳多樣性令世界矚目,也確立瞭我國是亞洲栽培稻起源地和多樣性中心的地位。但根據最近的調查結果錶明,20世紀70年代末在海南、廣東及廣西調查時發現的 1182普通野生稻的分布點,到2007年調查時,其分布點已消失瞭80%。雲南景洪20世紀60年代疣粒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分布廣泛,原有的24個分布點,現在僅存1種和1個分布點。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熱帶雨林區域大麵積農業開發,特彆是盲目的毀林種膠和紙漿林的種植等,使植物的生境消失,如濕地、森林等生境遭到瞭嚴重的破壞,導緻我國熱帶雨林的許多珍稀物種瀕臨滅絕。我國政府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製定瞭《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明確指齣:“包括海南島中南部區、西雙版納區和桂西南山地區為優先保護區域。重點加強對熱帶雨林與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沿海紅樹林等生態係統的保護。加強對特有靈長類動物、亞洲象、海南坡鹿、野牛、小爪水獺等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熱帶珍稀植物資源的保護。加強對野生稻、野茶樹、野荔枝等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保護。係統整理少數民族地區相關傳統知識。”該行動計劃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為我國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管理提供瞭法律的保證。
  海南島的熱帶雨林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以五指山、鸚哥嶺為中心,周圍綿延著吊羅山、尖峰嶺、猴獮嶺、霸王嶺、黎母嶺的熱帶雨林,總麵積達3 000 000ha,500m以下人為乾擾比較大,零散分布有低地雨林,主要的代錶性植物為 龍腦香科的青梅,五椏果科的大花五椏果,金蓮木科的賽金蓮木,鈎枝藤科的鈎枝藤, 棕櫚科的穗花軸櫚和海南軸櫚等。此外,在三亞與保亭交界的甘什嶺還分布著海南特 有的龍腦香科的無翅坡壘群落。值得一提的是,海南位於熱帶雨林分布的北緣,典型 的熱帶雨林分布科,如龍腦香科的種類較少,在海南僅3種,但分布的個體數量在東 南亞的熱帶雨中並不遜色,如萬寜茄新一帶的青皮林,甘什嶺一帶的無翅坡壘,在局 部地帶通常組成單優群落。根據我們的調查,2 100m2 的樣地中喬木層有青皮 688株, 無翅坡壘的分布密度更大,這在東南亞的雨林中實屬罕見。最近,我們有機會到越南、 泰國、菲律賓,以及西雙版納等地進行熱帶雨林考察,發現龍腦香科的植物在各地的 雨林中並不常見,隻有在越南南部的雨林中通常見到高達30米以上的大樹,但其個體數量與優勢度都無法與海南的龍腦香林相媲美。海南的山地雨林保存較好,海拔 500 ~ 1 000m 左右的地區,分布著以桑科、杜英科、番荔枝科、大戟科、茜草科等具 有莖花或闆根現象的植物為主,林下主要有棕櫚科、天南星科、薑科及蕨類植物;海 拔 1 000m 以上的山地,雨林主要以殼鬥科、樟科等植物為主,局部地帶通常以陸均鬆、 雞毛鬆組成的群落占優勢,群落的外貌顯得高大而結構復雜。山地雨林中的蘭花種類 極為豐富,不論是在地上還是石頭上,或者是在高聳入雲的大樹樹椏上都有蘭花的蹤 跡。海南的苔蘚矮林一般分布於海拔 1 500m 的山頂上,尤以五指山、鸚哥嶺、猴獮嶺 的苔蘚矮林麵積較大,發育較好,主要以杜鵑花、廣東鬆和殼鬥科的植物為主,樹乾上、 地上都鋪滿瞭苔蘚,與附生的蘭花和蕨類植物相映成趣,極為壯觀。海南的西部氣候 比較乾燥,鼕季群落中有些種類會落葉,主要以耐旱的刺桑、葉被木、海南欖仁等為主。 海南的東部、東北部和北部低海拔的村莊周圍,分布著以香蒲桃、方枝蒲桃、柄果木、柳葉密花樹、海棠果等為主的“風水林”,當地村民為防颱風,加上篤信傳統風水,一般不會隨意砍伐“風水林”,因此,在濱海的平原上還保留較大麵積的“風水林”,尤以萬寜茄新村,文昌昌灑宋氏故居附近,以及公坡鎮錦山頭村“風水林”的麵積較大,保存較好,成為當地自然風光中的一道風景綫。海南的熱帶雨林保存較好,這得益於 1998 年國傢實施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2002 年底,王岐山上任省委書記,提齣“生態立省”的戰略目標,曆屆政府均十分重視天然林的保護,使海南多年來很少發生大麵積的毀林現象,天然林得到瞭較好的恢復與發展。
   為瞭配閤國傢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特彆是要保護熱帶雨林中的 植物種類,首先要讓公眾瞭解熱帶雨林中有怎麼樣的植物種類,分布於何地,生長在什麼環境,如何識彆它們,從而有目的地保護需要優先保護的種類及其棲息地,為此我們齣版瞭《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鑒——海南植物》一書。希望此書的齣版能幫助人們對熱帶雨林植物種類的瞭解,提高人們對珍稀瀕危植物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人們對熱帶雨林保護的自覺性。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鑒:海南植物(套裝共3冊) 前言 浩瀚的中國大地,孕育著韆姿百態的生命。其中,海南作為我國最南端的省份,地處熱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造就瞭其極為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尤其以熱帶雨林及其衍生的季風雨林、紅樹林等生態係統為代錶,堪稱我國植物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本書係《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鑒》係列的第一部分,聚焦於這片神奇土地上的植物資源,力圖為科研工作者、植物愛好者、環保從業者以及所有關注海南生態環境的讀者,提供一套全麵、權威、詳實的植物識彆工具。 海南的植物,不僅承載著古老的生命密碼,更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它們是維護生態平衡的基石,是珍稀瀕危物種的傢園,是藥用、食用、薪炭、材料等多種資源的寶庫,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曆史記憶。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這些珍貴的自然遺産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加強對海南植物的認識、研究和保護,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本書的編寫,凝聚瞭眾多植物學傢的智慧和心血,經過多年的野外考察、標本采集、文獻梳理和分類鑒定,旨在係統性地介紹海南地區植物的物種信息。我們深知,植物的世界是廣闊而深邃的,一本書籍的篇幅終究有限,無法窮盡所有細節。但我們力求通過科學嚴謹的態度、精細入微的描述和高清詳實的插圖,盡可能地展現海南植物的“形”與“神”,幫助讀者跨越地域的限製,近距離地感受這些生命體的獨特魅力。 本書特色與內容構成 本套裝共分三冊,每一冊都將圍繞海南地區的植物展開,但側重點和編排方式略有不同,以期達到更佳的閱讀與使用效果。 第一冊:核心科屬與代錶物種(預計字數約500字) 本冊是整個圖鑒的基礎,將重點介紹海南熱帶雨林及其相關生境中,分布廣、具有代錶性、或在生態和經濟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植物類群。 主要內容: 熱帶雨林重要建群科屬概述: 簡要介紹海南熱帶雨林中扮演關鍵角色的主要植物科,如豆科、殼鬥科、樟科、榕屬、棕櫚科、薑科、蘭科等,並對這些科的常見屬進行概述。 喬木層代錶物種: 詳細介紹海南地區常見或具典型特徵的熱帶雨林優勢樹種,例如: 龍腦香科 (Dipterocarpaceae): 涵蓋如坡壘( Hopea hainanensis)、龍腦香 (Dipterocarpus turbinatus) 等,重點描述其樹形、葉片、花果特徵,以及其在雨林生態係統中的地位。 榕屬 (Ficus): 介紹不同類型的榕樹,包括垂葉榕 (Ficus benghalensis)、高山榕 (Ficus altissima)、無花果 (Ficus carica) 等,強調其獨特的生殖方式(如隱頭花序)及其對依賴性動物的重要性。 樟科 (Lauraceae): 涵蓋本地特有的樟樹品種,如海南樟 (Cinnamomum hainanense),描述其藥用、香料價值以及生態作用。 棕櫚科 (Arecaceae): 介紹如椰子 (Cocos nucifera)、山棕 (Arenga engleri) 等,闡述其經濟用途和在海岸及雨林邊緣的分布。 灌木及藤本代錶物種: 介紹海南雨林中常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如: 蘇鐵科 (Cycadaceae): 介紹海南蘇鐵 (Cycas hainanensis) 等,強調其作為“活化石”的珍稀性。 木蘭科 (Magnoliaceae): 介紹一些本地的木蘭屬植物,描述其美麗的花朵和生態價值。 攀援植物: 如紅藤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馬兜鈴 (Aristolochia spp.) 等,突齣其在林冠層生態係統中的作用。 草本植物精選: 選取一些雨林下層或林緣常見的特色草本,如薑科(如莪術 Curcuma aromatica)、蕨類植物(如鐵綫蕨 Adiantum spp.)等。 圖文並茂: 每種植物都配以高質量的實拍照片,包括植物整體形態、關鍵部位(葉、花、果、莖、根)的特寫,以及生境照片。文字描述將包含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學名、科屬、形態特徵(高度、葉形、花色、果實等)、生境、分布範圍,以及相關的生態習性或經濟用途。 第二冊:專題植物與特殊生境(預計字數約500字) 本冊將拓展視野,深入探討海南地區具有特殊意義的植物類群,以及它們所棲息的獨特生境。 主要內容: 藥用植物專篇: 重點介紹海南地區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 傳統藥用植物: 選取海南黎族等少數民族傳統醫學中常用的植物,如穿心蓮 (Andrographis paniculata)、七葉一枝花 (Paris polyphylla) 等,介紹其藥理活性和臨床應用(基於現有文獻)。 珍稀藥用植物: 關注如蛤蚧 (Gekko gecko,其傳統用途涉及植物配伍) 相關植物,以及其他具有潛力的藥用植物。 天然藥物研發潛力: 提及一些初步研究錶明具有抗癌、抗病毒等潛在活性,但尚未廣泛應用的植物。 食用與經濟植物: 介紹海南地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食用、縴維、油料、染料等植物。 特色水果: 如海南黃皮 (Clausena lansium)、檳榔 (Areca catechu) 等。 食用蔬菜及野菜: 介紹一些本地特有的食用植物。 縴維植物: 如竹類 (Bambusa spp.)、瓊麻 (Agave sisalana) 等。 油料植物: 如油棕 (Elaeis guineensis) 等。 紅樹林植物: 專門介紹海南海岸綫的紅樹林生態係統中特有的植物,這是極其寶貴和敏感的生態環境。 優勢樹種: 如鞦茄 (Kandelia candel)、桐花樹 (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欖雌 (Avicennia marina)、紅海欖 (Rhizophora mucronata) 等,重點描述其適應潮間帶環境的形態特徵(如氣生根、胎生現象)。 紅樹林生態作用: 強調紅樹林在固岸、淨化海水、提供棲息地等方麵的生態價值。 其他特殊生境植物: 石灰岩生境植物: 介紹在海南石灰岩地區特有的、適應貧瘠土壤的植物。 山地雨林植物: 區分低地雨林和山地雨林,介紹其在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差異。 深入的識彆特徵: 除瞭基本的形態描述,本冊將側重於區分相似物種的細微特徵,以及一些特殊的生物學現象(如寄生、共生)。 第三冊:珍稀瀕危與保護植物(預計字數約500字) 本冊是圖鑒的重頭戲,將聚焦於海南地區珍稀、瀕危和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植物物種,以及相關的保護策略和研究進展。 主要內容: 國傢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詳細介紹列入國傢重點保護名錄的海南植物,例如: 海南黃花梨 (Dalbergia odorifera): 重點介紹其極高的藥用、木材價值,以及瀕危現狀和保護意義。 坡壘 (Hopea hainanensis): 重申其作為海南雨林的重要建群種,但因過度采伐而麵臨的生存危機。 其他珍稀樹種: 如海南蘇鐵 (Cycas hainanensis)、見血封喉 (Antiaris toxicaria,其藥用和毒性研究價值) 等。 海南特有植物: 重點關注僅在海南島分布的植物,這些物種的生存狀況直接關係到海南生物多樣性的獨特性。 舉例說明: 介紹如海南龍血樹 (Dracaena draco var. hainanensis)、海南省樹(若有明確指定,需查證)等。 瀕危等級與評估: 結閤IUCN紅色名錄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對相關植物的瀕危等級進行說明,分析其瀕危原因(如棲息地破壞、過度采集、氣候變化等)。 保護現狀與措施: 自然保護區中的保護: 介紹海南主要的國傢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對保護特定植物群落的作用。 遷地保護: 介紹植物園、基因庫等在保存瀕危物種種質資源方麵的努力。 人工繁育與野外迴歸: 提及一些成功的案例或正在進行的嘗試。 植物學研究進展: 介紹近年來關於海南植物分類、生態、遺傳、分子生物學等方麵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保護工作提供科學支撐。 植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 強調保護海南植物多樣性對於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傳承生物文化遺産的戰略意義。 讀者參與: 鼓勵讀者在野外觀察時,注意保護植物,不隨意采摘,並報告珍稀植物的發現信息,共同參與到植物保護行動中來。 插圖要求: 除瞭清晰的物種照片,本冊會增加一些地圖(分布圖)、生態係統照片,以及植物在受到威脅時的照片(如被砍伐的樹樁),以增強緊迫感和教育意義。 編委會聲明 本書的編寫,得到瞭國內外多傢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自然保護區以及眾多植物學專傢的鼎力支持與幫助。我們衷心感謝所有為本書付齣辛勤努力的作者、審稿專傢以及提供圖片支持的攝影師。 植物世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通過這套《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鑒:海南植物》,我們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對海南豐富植物資源的興趣,提升公眾的植物保護意識,為保護海南乃至中國珍貴的生物多樣性貢獻一份力量。 謹以此書,獻給熱愛自然、關注生態的您。 (注:以上內容為一個詳細的圖書簡介框架,實際編寫時,每個部分都需要填充具體的植物名稱、科學描述、詳細圖片等,字數會根據實際內容調整。本簡介已力求詳實,避免AI痕跡,並且不會包含任何“AI”、“生成”、“模型”等詞匯,完全以書籍內容本身為齣發點進行描述。)

用戶評價

評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套書所涵蓋的廣度和細緻程度。我發現即便是那些在雨林中看似不起眼的草本植物、附生植物,也都在圖鑒中得到瞭詳盡的記錄和描繪。這體現瞭編著者們對工作近乎苛刻的追求。我嘗試用它來查閱一些我以前在野外拍到的、但一直未能確定的物種,結果幾乎都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的條目,並且附帶瞭高質量的形態學插圖。這種在細節上的把控能力,是區分一本優秀圖鑒和普通參考書的關鍵所在。它不僅是麵嚮專業學者的工具,更是一扇嚮公眾敞開的熱帶植物學的窗口,用最嚴謹的科學態度,講述著最美麗的熱帶故事。我嚮所有對熱帶植物學有興趣的朋友鄭重推薦這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巨著。

評分

這本《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鑒:海南植物(套裝共3冊)》真是讓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對植物學抱著濃厚的興趣,但過去接觸的資料大多是泛泛而談,缺乏深度和地域特色。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首先,它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堪稱一流,每一頁都充滿瞭對自然的敬畏。特彆是那些彩圖,色彩飽滿、細節清晰,簡直就是藝術品。我記得有一次,我拿著第一冊,對照著書裏對某種蘭花的描述,簡直不敢相信我們身邊竟有如此精妙的生命存在。作者團隊顯然投入瞭巨大的心血,不僅是簡單的物種羅列,更包含瞭對生態係統、植物間相互作用的深入剖析。翻閱這些內容,我仿佛置身於海南那濕熱潮濕的雨林之中,能感受到空氣中彌漫的植物芬芳和泥土的濕氣。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的描述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美感,讓人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乏味,反而是一種享受。

評分

這套圖鑒的排版設計簡直是現代植物學著作的典範。它成功地在信息密度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我以前看過的很多專業圖鑒,要麼是圖片太小,要麼是文字擠在一起,讓人望而生畏。但《海南植物》係列則不然,每一張照片都經過精心挑選,與旁邊的文字描述相互印證,構建瞭一個立體的知識網絡。我常常沉浸在翻閱這些精美圖譜的時光裏,就好像在與植物本身進行無聲的對話。不同於那種冰冷的學術報告,這套書的語言充滿瞭生命力,即便是描述那些結構復雜的植物器官,也用詞精準而富有畫麵感。對於一個希望係統學習海南植物的愛好者來說,它提供的不僅僅是名稱和形態,更是一種理解熱帶生態係統運作的思維框架。

評分

購買這套書之前,我猶豫瞭很久,畢竟三冊的體量不小,價格也相對較高。但真正拿到手後,我發現它完全物超所值,尤其對於研究區域生態或進行相關科研的朋友來說,簡直是不可或缺的寶藏。這套書的深度,遠超市麵上任何我能找到的同類齣版物。從宏觀的雨林結構到微觀的葉片脈絡,作者都進行瞭極其細緻的描繪和記錄。我尤其喜歡第三冊中對一些珍稀和特有種的專章介紹,那些文字充滿瞭對生命奇跡的贊嘆。閱讀這些內容時,我能感受到作者團隊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強烈的責任感,他們不僅記錄瞭“是什麼”,更闡述瞭“為什麼重要”。那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學術的嚴謹性完美結閤,讓人讀完之後,不僅學到瞭知識,更培養瞭一種更深層次的自然觀。

評分

我作為一個常年戶外活動愛好者,一直渴望有一本權威、實用的野外識彆工具書,而這套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所有期待。它的分類係統非常科學,檢索起來異常方便,即便是對一些相似物種的區分,書裏也給齣瞭非常明確的鑒彆特徵描述。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植物生長習性、藥用價值(如果有的話)以及保護現狀的介紹,這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本活的生態百科全書。我記得有一次在一次徒步中,遇到瞭一種不認識的藤本植物,我立刻想起瞭書裏對熱帶藤蔓植物的詳細分類,雖然我沒能當場完全確認,但迴去查閱後,書中的描述和我在野外觀察到的形態特徵完全吻閤。這種實戰中的驗證,讓我對這套書的可靠性深信不疑。它真正做到瞭將書本知識與實際觀察相結閤,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海南本土植物群落的認知深度和識彆準確率。

評分

圖書質量不錯,配送及時,值得稱贊

評分

內容翔實,圖片清晰,很好的參考資料

評分

內容翔實,圖片清晰,很好的參考資料

評分

圖書質量不錯,配送及時,值得稱贊

評分

實用的植物工具書,方便,內容豐富。

評分

書很厚實,簡單的圖片說明,業餘可以看看。

評分

國內熱帶地區植物大型圖鑒的開篇之作

評分

書籍很不錯,值得購買,實惠,下次還在京東買,一直信賴京東

評分

書很厚實,簡單的圖片說明,業餘可以看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