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大量栩栩如生的老兵回忆的新一战史书,带您走进更加真实的各大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的全球大会战,人类的历史进程因此而改变。到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几个大帝国都分崩离析了,同时在战争废墟中又崛起了新的巨人。世界经济几乎停滞了,数百万人陷入经济大萧条中。只有理解了这场大战,才能真正理解20世纪的历史和当今世界。
在这部宏大的著作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哈特把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栩栩如生的老兵回忆结合在一起。通过将领和士兵的回忆,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作战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导致可怕的后果。同时,哈特还让我们看到了战略和战术是如何在战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他还揭示出新军事技术对战争胜负的重大影响。
彼得?哈特(Peter Hart)是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的口述历史学家,一直负责访问现代战争中健在的老战士,了解真实历史战况。他写了多本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索姆河》《血腥的四月》《明星在1918年陨落:英国的最后胜利和加里波利》。
第一章 通往大战之路
第二章 西线战场 1914年
第三章 东线战场 1914年
第四章 海战 1914-1915年
第五章 西线战场 1915年
第六章 东线战场 1915年
第七章 加利波利战役 1915年
第八章 萨洛尼卡战场 1915-1918年
第九章 西线战场 1916年
第十章 东线战场 1916年
第十一章 海战 1916年
第十二章 美索不达米亚战场 1914-1918年
第十三章 东线战场 1917-1918年
第十四章 海战 1917-1918年
第十五章 西线战场 1917年
第十六章 意大利战场 1915-1918年
第十七章 巴勒斯坦战场 1915-1918年
第十八章 西线战场 1918年
第十九章 从此就没有战争了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世界。可是许多人却说这场战争毫无意义,是一次没有道理的错误。也许历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能证明其深远的重要性,但公众宁愿相信这场战争没有意义。为什么要打仗呢?难道不是所有人都疯了才要打仗吗?之所以爆发大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时欧洲强国都对未来有自己的看法,由于各国之间有一些重大的问题无法通过和平办法解决,所以才爆发了正面的武装冲突。斐迪南大国在1914年6月28日遇刺之后,虽说奥匈帝国和德国采取了好斗的姿态,但对峙双方都没有努力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折中和谈判去化解僵局。一旦大战爆发,就难以停止,因为所有参战国都怀有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帝国野心,不愿承认失败。这不是一场终止战争的战争,而是想在刹那间解决争执。工业化国家之间用武力解决冲突,将会导致巨大的伤亡和破坏。这些强国家有比较多的人口,为了夺取胜利,只能大规模地去杀人。
当年那些参战的人可能早就死去了,但他们战争行为的后果却仍然陪伴着我们。这场战争彻底摧毁了一些传统战争原则,因为人们此前希望平民不应该被卷入流血冲突中,至少不能全面被卷入其中。当然,这场战争并非第一次人类偏离文明的轨迹。然而,这场战争确实极大地违背了人类的文明准则。世界各大洲都被牵涉进来。这场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残忍的武器和大规模屠杀办法。最令人感到恐怖的是产生了‘国防’和‘全面战争’的概念。欧洲历史上有三十年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等等,这些战争都非常残酷;但是,这些战争与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之间的这场大战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到这场大战结束的时候,欧洲用来统治世界的体系被一扫而空。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这几个曾经强大无比的大帝国都化为灰烬。虽然法国和英国可以喝下圣杯中胜利的毒酒,但国家的实力大不如往昔,国家财富和威望严重受损。战后涌现出新的强国。显然美国是个胜利者,美国在战后把自己的军事潜力转化为现实,美国的经济开始统治整个世界。日本人则变得骚动起来。虽然他们一直在外围打仗,但饶有兴致地观摩着西方强国之间进行的相互羞辱的打斗。战后,日本试图扩大在东亚的地盘,谋求建立一个东方大帝国。这场战争还释放出强大的政治势力。共产主义在潜伏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由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取得了成功,其幽灵开始四周扩散,无论是虚或是实,其影响力在这个世纪剩下的时间里向全球蔓延。在大战的尘埃中还冒出了信奉丑恶信条的法西斯主义:它把多种有害要素进行了大融合,不仅包含了种族主义和右倾思潮,还包含了数百万人在战后的困顿生活中谋求快速解脱的欲望。此外,一种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的病毒还找到了自己的繁衍之地,流感在全球大流行,流感杀死的人比战场上被屠杀的人还要多。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并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编年体,而是将每一次战役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来讲述,但同时又巧妙地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和逻辑链。我尤其喜欢他在描述地形、天气对战役的影响时,所使用的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仿佛能看到士兵们在泥泞的战壕中艰难跋涉,在刺骨的寒风中坚守阵地。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战术和策略,它更深入地探讨了战争的根源和后果。作者在分析每一个重要战场时,都会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场战争的复杂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知,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立体的图景。那些曾经只出现在历史书上的名字和地点,如今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评分一本好的历史书,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发读者的思考。而《世界大战1914-1918:一战中的关键战役和重要战场》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并没有试图去评判这场战争的对错,而是以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去呈现历史的真相。他所关注的,是如何将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细节挖掘出来,如何将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的个体声音放大。我特别欣赏他在分析战役结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深刻洞察力。他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找到最关键的节点,从而解释为什么某些战役会以某种方式结束,以及这些结果又是如何影响了后续的战争进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但也看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和勇气。它让我反思,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看似遥远的冲突,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的影响至今仍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命运和历史演进的深刻写照。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就足够吸引人——“世界大战1914-1918:一战中的关键战役和重要战场”。光是看到这几个字,脑海中便会立刻浮现出无数宏大的画面:硝烟弥漫的战场,铁血的军人,以及那场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冲突。我一直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节点,那些在地图上被标记为“重要战场”的地方,它们背后一定承载着无数的生与死,辉煌与悲怆。这本书的标题承诺了对这些核心内容的深入探讨,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战役的名称和日期上,而是能够深入挖掘战役的起因、过程、战术部署,以及那些在炮火中涌现出的英勇事迹和悲惨命运。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阐释这些战役是如何相互关联,共同推动着整个战争的进程,最终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历史书的魅力往往在于其细节的丰富性和观点的独特性,而这本书的题目恰恰指向了最能体现这些特质的方面,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而言,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及历史灵魂的书籍,就像是在浩瀚的书海中寻觅珍宝。当我看到《世界大战1914-1918:一战中的关键战役和重要战场》这个书名时,我知道,我找到了。“关键战役”和“重要战场”这几个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力量,它们是历史洪流中的礁石,是战争进程中的分水岭。这本书没有回避那些最惨烈、最血腥的战场,也没有刻意去回避那些充满争议的决策。相反,它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去解剖战争的肌理,去呈现那些鲜活的细节。我惊讶于作者对每一个战役的背景介绍是如此详尽,从政治博弈到军事准备,再到战役中士兵们的真实体验,每一个层面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战役中的人物塑造为符号化的英雄或恶棍,而是通过对他们言行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挣扎、选择与无奈。这种人性化的视角,使得原本冰冷的战争历史变得充满了温度,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战争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的装帧所吸引,那种复古的字体和略带沧桑感的封面,似乎都在诉说着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翻开扉页,作者开篇的一段引言就直击人心,他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战前的欧洲,那种看似繁荣昌盛下的暗流涌动,以及最终被导火索点燃的巨大灾难。这本书并没有选择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概述整个战争,而是巧妙地将笔触聚焦于几个关键性的战役,仿佛是将一段长长的历史浓缩成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切片”。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每一个战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精细入微的分析。他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战役的进程,更是试图去剖析每一个决策背后的考量,每一个战术的得失,以及那些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每一次攻防,每一次撤退,每一次看似微小的行动,在作者的笔下都仿佛有了生命,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的紧张与残酷。对于那些对军事史略有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战役,去理解它们在整个战争中的真正意义。
评分四海之广,亿民之众,都受制于天子一人。尽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为他奔走服务,这难道不是以礼作为礼纪朝纲的作用吗!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节制卿、大夫官员,卿、大夫官员又统治士人百姓。权贵支配贱民,贱民服从权贵。上层指挥下层就好像人的心腹控制四肢行动,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下层服侍上层就好像人的四肢卫护心腹,树木的枝和叶遮护根和干,这样才能上下层互相保护,从而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责没有比维护礼制更重要的了。
评分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
评分书不错!!!给好评!!!!
评分文王序《易》,以干、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诸侯,尊王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也。非有桀、纣之
评分文王序《易》,以干、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诸侯,尊王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也。非有桀、纣之
评分一战系列,纪念收藏。
评分在这部宏大的著作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哈特把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栩栩如生的老兵回忆结合在一起。通过将领和士兵的回忆,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作战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导致可怕的后果。同时,哈特还让我们看到了战略和战术是如何在战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他还揭示出新军事技术对战争胜负的重大影响。
评分买回来有没有看 大大的问号
评分给自己一点时间看看书多点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