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工作笔记:温家宝谈教育+温家宝地质笔记(套装共2册)

温家宝工作笔记:温家宝谈教育+温家宝地质笔记(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家宝 著
图书标签:
  • 温家宝
  • 工作笔记
  • 教育
  • 地质
  • 回忆录
  • 政治
  • 人物传记
  • 改革
  • 中国政治
  • 励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119150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506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温家宝工作笔记》包括《温家宝地质笔记》和《温家宝谈教育》两种。
  《温家宝地质笔记》收入了温家宝同志1968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工作、学习笔记160余篇、手迹影印件632幅,收入了作者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照片50余幅。本书所收笔记、回忆文章及照片均为首次公开发表。这本书饱含着温家宝浓浓的地质情怀,可以说既是一本系统而珍贵的地质历史资料,更是一本励志读物。
  《温家宝谈教育》本书内容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涵盖了温家宝同志自1995年至2013年的代表性教育论述,包括讲话、报告、信函、谈话等66篇,另收录新闻媒体报道文章17组、教育活动图片50余幅,其中许多文稿和图片资料为首次公开发表。

作者简介

  温家宝,1942年9月生,天津市人,1965年4月入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目录

《温家宝地质笔记》
第一部分 野外地质考察笔记
引言 梦里常回祁连山
祁连山工作日记
北山地质笔记
祁连山地质笔记
第二部分 管理工作笔记
引言 情系地矿思随行
管理工作日记
甘肃地质管理工作笔记
地矿部管理工作笔记
第三部分 调研笔记
引言 踏遍群山觅真知
东北地区调研笔记
西北地区调研笔记
赴苏联考察煤成气
第四部分 学习研究笔记
引言 积累知识为人民
读书笔记
研究笔记
附 学习研究部分文章
《温家宝谈教育》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代序)
第一部分 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
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1996年4月22日)
高校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
(1996年7月18日)
迎难而上,发展祖国航空航天事业
(2003年4月18日)
农业院校毕业生要树立毕生为农民服务的志向
(2003年5月4日)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发展
(2003年9月19日)
把目光投向中国
(2003年12月10日)
坚持启发式教育,培养杰出人才
(2005年8月13)
身体力行,教书育人
(2005年9月9日)
努力把博士后工作搞得更好
(2005年10月21日)
献身、求实、负责
(2005年10月23日)
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2005年11月7日)
继续为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而努力
(2005年11月28日)
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
(2005年12月6日)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006年7—11月)
尊重教育,崇尚教师
(2007年2月4日)
海纳百川,全面发展
(2007年5月14日)
只要教育在继续,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
(2008年5月23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08年8月29日)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2009年2月2日)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09年9月4日)
努力办好农村教育
(2010年9月10日)
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2011年6月17日)
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
(2011年8月28日)
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2011年10月25日)
树立远大理想,攀登科学高峰
(2012年5月19日)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2012年9月7日)
传承民族精神,建设现代化国家
(2012年9月14日)
珍视成绩,努力工作
(2004—2013年)
第二部分 关于教育工作的通信
致李政道的信
(1995年9月22日)
致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李四光中队”同学们的信
(2004年4月18日)
就《乡村八记》致范敬宜的信
(2005年4月28日)
致中国农业大学同学们的信
(2005年7月1日)
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贺信
(2005年9月20日)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慰问残疾儿童的信
(2006年5月27日)
致刘艳琼的信
(2007年3月15日)
致李雪莹同学和小朋友们的信
(2007年5月25日)
致王孝文小朋友的信
(2007年6月28日)
致叶天祐的信
(2007年7月29日)
致杨福家的信
(2007年9月14日)
致任继愈的信
(2007年9月30日)
致杨遵义百年华诞的贺信
(2007年10月4日)
致杨福家的信
(2008年4月11日)
致伊莎白?柯鲁克的信
(2008年4月12日)
致培黎职业学院同学们的信
(2008年4月12日)
就大学生开展农村调查等问题致许雪斌等同学的信
(2008年4月21日)
致潘宗光的信
(2008年4月29日)
致刘小桦同学的信
(2008年7月13日)
在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致都江堰市全市中小学生的信
(2009年4月26日)
致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班”学生的信
(2009年8与30日)
致刘敏同学的信
(2010年8月29日)
致伊莎白女士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师生的信
(2011年5月2日)
致梁吉生的信
(2013年2月4日)
第三部分 与大学师生的座谈
我们的国家是压不垮的
(2003年4月26日)
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2003年5月4日)
为国家努力学习
(2005年5月4日)
教学相长,培养真才实学
(2006年5月4日)
既要学好理论,更要善于实践
(2007年5月4日)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007年9月9日)
依法治国,大力培养优秀法律人才
(2008年5月4日)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
(2008年12月20日)
德学兼备,成才报国
(2009年5月3日)
坚定信心,献身国家和人民
(2009年6月5日)
心系天下,创业报国
(2009年6月13日)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努力学习
(2010年5月4日)
大学生要立志服务社会
(2010年6月25日)
附录 重视教育工作纪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
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希望博士后能出现世界级的科学家
农村教育事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要更多地关心艺术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要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
青年应以青春之人生创造青春之中国
牵挂灾区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让文化成为理解与沟通的良师


《温家宝工作笔记:温家宝谈教育+温家宝地质笔记》(套装共2册) 图书简介 这套精选集,汇聚了温家宝同志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重要工作经历和深刻思考,由两册核心著作组成:《温家宝谈教育》与《温家宝地质笔记》。这两本书不仅是记录他工作历程的宝贵史料,更是理解他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地质事业进步的战略视野、务实精神以及人文关怀的窗口。它们共同勾勒出一位资深领导者在关键岗位上,如何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作实践和赤诚的为民情怀,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动图景。 第一册:《温家宝谈教育》 《温家宝谈教育》是一部系统梳理温家宝同志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所作重要论述、指导讲话和思考感悟的著作。书中收录的文章、讲话,时间跨度长,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教育改革到教育公平,从教育投入到教育质量提升等教育工作的各个核心环节。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并非仅仅是一部政策汇编,而是通过温家宝同志的文字,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注和战略洞察。他反复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他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情怀,对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思路。 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温家宝同志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执着追求,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特别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心和独立的人格。 在教育改革方面,本书详细记录了温家宝同志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努力和思考。他深刻认识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着力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城乡教育差距、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温家宝同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包括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他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关切,以及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推动,都在书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温家宝谈教育》不仅仅是一份关于教育政策的记录,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著作。温家宝同志在书中流露出的对孩子们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盼,都深深打动着读者。他以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拉近了政策制定者与教育一线工作者、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一种共鸣。 本书对于教育工作者、政策研究者、学生家长,乃至所有关心中国教育发展的人士,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脉络,更能启发我们思考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二册:《温家宝地质笔记》 《温家宝地质笔记》是一部独特而珍贵的著作,它详细记录了温家宝同志在地质领域的工作经历、研究成果以及对地质工作的深刻思考。本书充分展现了温家宝同志作为一位杰出的地质科学家和领导者,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对地球事业的执着以及对国家资源安全的高度重视。 书中,读者可以跟随温家宝同志的笔触,重温他在各个地质调查和勘探项目中的考察足迹。他不仅是一位宏观决策者,更是一位深入一线、亲历亲为的实践者。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带领团队攻克难关,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及如何为国家找到宝贵的矿产资源。这些生动的案例,展现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 《温家宝地质笔记》不仅仅是工作记录,更是温家宝同志对地质科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他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地质力学、构造地质学、矿产地质学等领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书中涉及的地球科学问题,如构造运动、地壳演化、地震孕育与预测、资源勘探等,都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科学视野。 本书特别强调了地质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安全保障中的战略意义。温家宝同志深刻认识到,矿产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地质工作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资源供给的关键。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地质工作的现代化,提高勘探效率,拓展勘探领域,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地质支撑。 在书中,读者还可以看到温家宝同志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关注。他强调了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并积极推动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温家宝地质笔记》所呈现的,不仅是地质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更是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一种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一种为国奉献的崇高情怀。温家宝同志在地质工作中的许多精彩瞬间,他与地质队员们并肩作战的场景,以及他对地质事业未来的展望,都让本书充满了感染力。 本书对于地质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对地球科学、资源保障和国家发展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历程,更能激发我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并深刻理解地质工作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套装价值 《温家宝工作笔记:温家宝谈教育+温家宝地质笔记》(套装共2册)是一套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的文献组合。通过阅读这两本书,读者可以全面、立体地了解温家宝同志在教育和地质这两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深刻思考。 《温家宝谈教育》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深谙教育规律、心怀教育理想的领导者,如何以人为本,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温家宝地质笔记》则揭示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地质科学家和务实的工作者,如何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为国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为地质灾害的防治,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两本书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温家宝同志不同侧面的工作智慧和人格魅力。它们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献,更是激励和启迪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套套装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位重要领域发展的独特视角,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特别的期待感,温家宝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份历史的厚重和对国家事务的深刻参与。当看到“温家宝工作笔记:温家宝谈教育”这个副标题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他对教育事业倾注的心血。在我学生时代,媒体上经常出现他关心教育、视察学校、与学生交流的画面,那种亲切和真诚的形象深入人心。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他是如何思考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面对教育改革的挑战,又是如何构想未来的教育蓝图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更可能是一本关于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的珍贵侧记,它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从更高层、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教育现状和未来方向的视角。我想象着,在书页中,能够看到他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真知灼见,或许还有那些关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如何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思考。这不仅仅是对一位领导人工作的了解,更是对中国社会发展重要一环的深度洞察,我对此充满好奇和期待。

评分

“温家宝地质笔记”这个名字则将我的思绪引向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我从未将一位国家领导人与地质学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足够吸引人了。我知道温家宝先生在担任领导职务之前,有在地质领域工作的经历,但这本笔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接地气”的温家宝。地质学,在我看来,是一门研究地球奥秘的科学,它既有严谨的科学逻辑,又充满了对自然界鬼斧神工的赞叹。我想象着,在那些艰苦的地质勘探岁月里,他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在崎岖的山野中行走,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解读岩石和矿藏。这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记录,更可能包含了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国家资源状况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地质科学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我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如何将科学精神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如何记录那些影响了他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现。也许,这本日记里,还藏着他对中国地质勘探事业发展的思考,甚至是对环境保护的初步关注,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拥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它展现了一个领导人更为立体和丰富的侧面。

评分

套装两册的组合,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是一种智慧的碰撞与视角的多维。一方面,“温家宝谈教育”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国家掌舵者,对民族未来基石的深切忧虑和精心规划。教育,关乎国运,也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我猜测,书中可能包含了他对教育理念的阐述,例如如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下一代,如何让教育资源更均衡地分配,以及如何应对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这不仅仅是对教育政策的总结,更可能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和对人才培养规律的探索。另一方面,“温家宝地质笔记”则将我带入了一个更为基础、更为宏观的视角。地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至关重要。我期待在这本笔记中,看到他如何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记录地质勘探的艰辛与成就,以及他对国家资源状况的深入了解。这两本书的结合,就像是同时看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教育)和“硬实力”(资源)是如何被一位领导人关注和思考的,这种跨领域的结合,本身就极具启发性。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到历史深处、领导人真实思想的书籍,而“温家宝工作笔记”这个书名,恰恰击中了我的这种渴望。“温家宝谈教育”部分,我期待看到的是一份超越了官方报告的、更为个人化和深刻的反思。一个国家教育的走向,不仅影响着当下的社会结构,更塑造着未来的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我想象着,在那些深夜的灯光下,他是否也会为教育中的种种难题而辗转反侧,是否会思考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否会探索如何让教育与时俱进,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创新人才。而“温家宝地质笔记”,则提供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切入点。我一直觉得,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认识,远未足够。地质,是地理的根基,也是资源的源泉。我想象着,他可能在书中记录了那些在艰难环境中勘探地质的经历,对地质变化的观察,以及他对国家资源禀赋的深刻体悟。这两本书的并置,仿佛展现了一个领导人既有对社会肌理的精微关怀,也有对国家根基的宏大视野,这种双重维度,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凡。

评分

读到“温家宝工作笔记:温家宝谈教育+温家宝地质笔记(套装共2册)”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仅仅是两个独立的选题,而是代表了对国家发展不同层面的深度关怀。教育,是塑造国家未来的基石,是点燃个体希望的火种。我非常好奇,在“谈教育”的部分,温家宝先生会从哪些角度切入,是关注基础教育的普及,还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是探讨如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下一代,还是如何让教育体系更加公平和包容?我想象中,这部分内容会充满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成长的期盼,以及对教育改革方向的深邃思考。而“地质笔记”,则让我看到了一个领导人更为务实、更为根植于大地的一面。地质,是国家资源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国家建设的物质基础。我很好奇,在那些地质勘探的经历中,他看到了怎样的中国,理解了怎样的资源潜力,又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怎样的思考。这两部分内容放在一起,仿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国家发展图景:从根本的教育理念,到具体的资源支撑,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位领导人的全面视野和深切担当,这种搭配本身就充满了解读的价值。

评分

快递蜀黍说出去了事就是去处……你也有

评分

书本包装严实,边角没有卷边损坏,书本质量好。

评分

不错,正品,值得拥有,好好好好好!

评分

终于开通了这个送货线路,方便

评分

快递小哥服务态度好、好、好。

评分

快递蜀黍说出去了事就是去处……你也有

评分

马上走入地质新岗位这书必须要看

评分

书本包装严实,边角没有卷边损坏,书本质量好。

评分

真心评价,还不错哦,虽然贵了点,但物有所值,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