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和IS-IS详解

OSPF和IS-IS详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Jeff,Doyle 著,孙余强 译
图书标签:
  • OSPF
  • IS-IS
  • 路由协议
  • 网络技术
  • TCP/IP
  • 网络工程
  • 数据通信
  • 网络规划
  • 网络安全
  • 高级路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47886
版次:01
商品编码:11457014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页数:47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为大型网络甄选及部署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和IS-IS)的实用指南
网络技术巨擘Jeff Doyle经典力作
《TCP/IP路由技术》完全进阶
钜细靡遗地剖析、对比OSPF与IS-IS协议

本书是在大型IP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中部署OSPF和IS-IS协议的指南。网络技术巨擘Jeff Doyle根据其多年的咨询经验,向读者详述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方方面面——从协议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到区域设计,再到数据库同步——其中不乏自己的真知灼见。
本书的组织结构对需要比较OSPF和IS-IS的网络工程师和架构师大有裨益。在介绍两种协议的每一项特性时,作者总是会首先介绍该特性是如何实现于OSPF,然后再介绍类似特性在IS-IS中的实现方式。对那些没怎么接触过大型网络的从业人员来说,也会喜欢上作者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概念、用途以及渊源方面实用性的描述风格。本书涵盖以下内容:
认识协议消息的类型、封装方式及结构(包括对各种LSA和LSP的介绍);
优化编址方案、邻居发现、邻接关系的建立以及指定路由器的选举;
提高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可扩展性,这涉及控制泛洪范围、限制链路状态数据库的规模,以及提高SPF计算的效率等;
使大型网络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设计及运维诀窍;
加固网络,使运行于其中的路由协议不受侵袭;
对OSPF和IS-IS的可扩展性做全面对比;
借助OSPF和IS-IS的扩展功能,来实施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IPv6路由选择以及多拓扑路由选择;
排除OSPF和IS-IS故障,涉及(由路由器生成的)有关两种协议的日志记录和debug输出的分析技巧,以及对链路状态数据库所含内容的解读方法。

本书不但对OSPF和IS-IS这两种路由协议做了全面介绍,并在每一章的末尾附有习题,而且作者还通过Cisco IOS和Juniper JUNOS列举了诸多示例,这些内容都是备考CCIE 或JNCIE认证的宝贵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OSPF和IS-IS详解》是在大型网络中部署OSPF和IS-IS协议的指南,作者以对比的方式讲解了如何在部署大型网络时分别实施OSPF和IS-IS协议,并从这两种协议的可扩展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给出了契合实际的建议和答案。
  《OSPF和IS-IS详解》适合Cisco/Juniper设备代理商的网络设计、部署人员阅读,也适合ISP网络、大型企业网络的网络运维人员阅读;备考Cisco认证的人员,以及科研院所的相关研究人员也可以从《OSPF和IS-IS详解》中获益。

作者简介

  Jeff Doyle,网络业界神一般的技术巨擘,主持或参与设计过的大型IP服务提供商网络遍及全球。他在IP路由协议、MPLS及IPv6领域浸淫多年。Doyle著有《TCP/IP路由技术》,至今仍然被网络从业人员奉为圭臬。他曾代表Juniper公司出席过无数场企业研讨会,并在NANOG、JANOG、APRICOT以及IPv6论坛会议上发表过多次演讲。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第1章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之由来 1
1.1 星际网络 1
1.2 ARPANET 4
1.3 网络工作组 10
1.4 互联网的诞生 12
1.5 ARPANET内的路由选择 16
1.6 欧洲的发展 23
1.7 独立且平等 25
1.8 总结 28

第2章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本知识 29
2.1 矢量(vector)协议基础 29
2.1.1 矢量协议的收敛 31
2.1.2 矢量协议的共性 33
2.1.3 路由环路 34
2.2 链路状态的基本概念 44
2.2.1 邻接关系 47
2.2.2 泛洪 50
2.2.3 路由宣告消息的头部 56
2.2.4 数据库同步 57
2.2.5 SPF计算 58
2.2.6 区域 68
2.3 复习题 69

第3章 消息类型 71
3.1 术语比较 71
3.2 消息封装方式 73
3.3 消息结构 76
3.4 消息类型 78
3.5 LSA和LSP 80
3.6 子网无关和子网相关功能 82
3.6.1 子网相关功能 83
3.6.2 子网无关功能 84
3.7 复习题 86

第4章 寻址、邻居发现和邻接关系 87
4.1 路由器和区域ID 87
4.1.1 OSPF Router-ID 87
4.1.2 故障排除:OSPF RID冲突 89
4.1.3 OSPF区域ID 92
4.1.4 IS-IS System-ID和区域ID 94
4.2 Hello协议 96
4.2.1 OSPF Hello协议基础知识 97
4.2.2 IS-IS Hello协议基础知识 99
4.2.3 IS-IS动态主机名交换 106
4.2.4 OSPF域名查询 107
4.3 邻接关系 108
4.3.1 OSPF邻接关系 108
4.3.2 IS-IS邻接关系 111
4.4 指定路由器 118
4.4.1 OSPF指定路由器 121
4.4.2 IS-IS指定中间系统 125
4.5 介质类型 127
4.5.1 OSPF网络类型 127
4.5.2 IS-IS网络类型 132
4.6 接口数据库 134
4.6.1 OSPF接口数据结构 134
4.6.2 OSPF接口状态 137
4.6.3 IS-IS接口数据结构 141
4.7 复习题 143

第5章 泛洪 145
5.1 泛洪组件 145
5.1.1 OSPF泛洪 146
5.1.2 IS-IS泛洪 155
5.2 区域类型和路由器类型 163
5.2.1 OSPF区域和路由器类型 163
5.2.2 IS-IS区域和路由器类型 166
5.3 度量类型 168
5.3.1 OSPF路由度量值 168
5.3.2 IS-IS路由度量值 171
5.4 LSA的基本类型 173
5.4.1 路由器LSA 173
5.4.2 网络LSA 176
5.4.3 网络汇总LSA 177
5.4.4 ASBR汇总LSA 179
5.4.5 外部LSA 180
5.5 TLV结构的基本类型 184
5.5.1 区域地址TLV 185
5.5.2 IS邻居TLV 185
5.5.3 所支持的(网络层)协议TLV 187
5.5.4 接口(所配置的)IP地址TLV 187
5.5.5 IP内部可达性信息TLV 188
5.5.6 IP外部可达性信息TLV 189
5.5.7 经过扩展的IS可达性(信息)TLV 190
5.5.8 经过扩展的IP可达性(信息)TLV 191
5.6 复习题 192

第6章 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 195
6.1 OSPF数据库同步 196
6.1.1 数据库同步过程中所使用的OSPF协议数据包 196
6.1.2 选项字段 200
6.1.3 OSPF邻居数据结构 202
6.1.4 OSPF路由器在数据库交换和泛洪期间用到的LSA列表 204
6.1.5 管理数据库的交换:主(Master)/从(Slave)路由器机制 204
6.1.6 OSPF邻居状态机 207
6.1.7 OSPF排障方法1:学会解读路由器生成的日志记录及Debug输出信息 213
6.1.8 OSPF排障方法2:学会比较(不同路由器的)LS数据库 220
6.2 IS-IS数据库同步 225
6.2.1 数据库同步过程中所使用的IS-IS PDU 226
6.2.2 设置路由消息标记和序列号消息标记 229
6.2.3 点到点网络环境中的LS数据库同步 230
6.2.4 广播网络环境中的LS数据库同步 232
6.2.5 IS-IS排障方法1:学会解读路由器生成的日志记录及Debug输出信息 234
6.2.6 IS-IS排障方法2:学会比较不同IS-IS路由器的LS数据库 238
6.3 复习题 239

第7章 区域设计 241
7.1 区域的可扩展性 242
7.2 区域的可靠性 244
7.3 OSPF区域 246
7.3.1 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 246
7.3.2 影响OSPF区域“伸缩自如”的因素 250
7.3.3 外部路由前缀和OSPF路由进程域的规模 253
7.3.4 stub区域 256
7.3.5 Totally stub区域 259
7.3.6 Not-So-Stubby区域 260
7.3.7 地址汇总 263
7.3.8 虚链路 265
7.4 IS-IS区域 271
7.4.1 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 271
7.4.2 影响IS-IS区域“伸缩自如”的因素 275
7.4.3 IS-IS L1区域内默认的路由选择规则 279
7.4.4 L1/L2路由器冗余 284
7.4.5 再谈地址汇总 285
7.4.6 L2到L1的路由泄露 286
7.4.7 将外部IP前缀重分发进IS-IS 291
7.4.8 在一台路由器上配置多个AID(多区域ID) 293
7.4.9 IS-IS虚链路 293
7.4.10 BGP和IGP区域设计 294
7.5 复习题 295

第8章 伸缩自如 297
8.1 对SPF算法的改进 297
8.1.1 等开销多路径 298
8.1.2 伪节点和ECMP 305
8.1.3 增量SPF计算 309
8.1.4 部分路由计算 311
8.1.5 SPF延迟 312
8.2 改进路由器泛洪LSA/LSP的机制 314
8.2.1 控制路由器发送LSA/LSP的节奏(Transmit Pacing) 315
8.2.2 控制路由器重传LSA/LSP的节奏(Retransmit Pacing) 318
8.2.3 Mesh Groups 319
8.2.4 按需电路和泛洪抑制 323
8.3 分片 327
8.4 过载(Overloading) 332
8.5 复习题 336

第9章 安全性和可靠性 339
9.1 路由协议的漏洞 339
9.1.1 恶意危害 340
9.1.2 非恶意危害 342
9.2 安全特性与可靠特性 343
9.2.1 固有安全特性 343
9.2.2 认证 344
9.2.3 校验和 354
9.2.4 优雅重启动(Graceful Restart) 356
9.2.5 双向转发检测 369
9.3 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 373
9.3.1 冗余性 374
9.3.2 路由进程域边界防护 377
9.3.3 路由器防护 378
9.4 与保障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关的运维经验 383
9.4.1 配置管理 384
9.4.2 变更管理 385
9.4.3 仿真网络环境(The Network Lab) 390
9.5 复习题 391

第10章 可扩展能力 393
10.1 扩展OSPF 393
10.1.1 OSPF面临的可扩展性问题 394
10.1.2 不透明LSA(Opaque LSA) 395
10.1.3 不透明LSA(Opaque LSA) 398
10.2 扩展IS-IS 400
10.2.1 IS-IS在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 400
10.2.2 (本机)所支持的协议TLV 401
10.3 路由标记 401
10.4 复习题 403

第11章 为支持MPLS流量工程所添加的扩展功能 405
11.1 MPLS:概述 406
11.1.1 标签和标签交换 406
11.1.2 转发等价类和标签绑定 409
11.1.3 标签(绑定信息的)分发 410
11.1.4 MPLS头部 411
11.2 流量工程:概述 413
11.2.1 TE链路参数 414
11.2.2 受约束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416
11.3 为支持流量工程针对OSPF做出的改进 419
11.4 为支持流量工程而针对IS-IS做出的改进 422
11.5 复习题 423

第12章 为支持IPv6所添加的扩展功能 425
12.1 IPv6:概述 425
12.1.1 IPv6的特征和功能 427
12.1.2 IPv6地址的格式 428
12.1.3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 430
12.1.4 邻居发现协议 431
12.1.5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433
12.1.6 IPv6包头格式 435
12.1.7 扩展包头 437
12.2 OSPFv3 439
12.2.1 OSPF执行IPv4和IPv6路由选择的兼容性 440
12.2.2 OSPFv2和OSPFv3之间的区别 441
12.2.3 OSPFv3 LSA 442
12.2.4 选项字段 453
12.2.5 OSPFv3协议数据包 454
12.2.6 未来对OSPFv3的改进 456
12.3 为支持IPv6路由选择针对IS-IS做出的改进 457
12.4 复习题 459

第13章 为支持多拓扑路由选择所做出的改进 461
13.1 为支持多拓扑路由选择对OSPF所做的改进 462
13.1.1 MT-OSPF运作规程 463
13.1.2 MT-OSPF LSA 464
13.1.3 链路排除 466
13.2 为支持多拓扑路由选择对IS-IS所做的改进 467
13.2.1 链路排除 467
13.2.2 MT-ISIS TLV 469
13.3 复习题 471

后记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之未来 473

前言/序言


《网络路由艺术:静态与动态技术的深度解析》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信息的高效、可靠传输是构建稳定运行的关键。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精妙的网络路由技术。本书《网络路由艺术:静态与动态技术的深度解析》旨在为读者系统地梳理和深入讲解网络路由的基础原理、实现机制以及实际应用,致力于打造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著作。 第一部分:网络路由基础与静态路由的基石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网络路由概念出发,为读者构建清晰的认识框架。我们将详细阐述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核心要素在路由决策中的作用,深入解析数据包在网络中“旅行”的全过程。 接着,我们重点探讨静态路由。虽然在大型、动态的网络环境中,静态路由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但理解其原理对于掌握路由的本质至关重要,更是许多小型网络或特定场景下的首选方案。我们将详细介绍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包括直接连接路由、下一跳路由以及特定网络路由的配置。深入讲解静态路由的优缺点,例如其配置简单、管理成本低,但在网络拓扑变化时需要手动修改,易造成管理负担和配置错误等。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读者将能够理解何时何地最适合使用静态路由,以及如何通过静态路由实现基本的网络连通性。 第二部分:动态路由协议的演进与分类 在解决了静态路由的基本概念后,本书将深入到更为复杂且普遍的动态路由协议领域。动态路由协议的核心在于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自动调整路由信息,从而实现网络的自愈能力和高效运行。 我们将首先对动态路由协议进行宏观的分类,主要从其工作方式和目的出发,将其划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两大类。 内部网关协议(IGP):这类协议用于在一个自治系统(AS)内部交换路由信息。自治系统是具有统一管理策略的网络集合,例如一个企业的内部网络。IGP的目标是在AS内部构建高效、无环路的路由表。我们将在后续章节详细介绍主要的IGP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EGP):这类协议用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最典型的EGP就是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它负责连接互联网上的各个自治系统,决定数据包跨越不同网络时如何选择最佳路径。虽然BGP本身是EGP,但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得我们将花费大量篇幅来深入解析。 在对IGP进行细分时,我们将引入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Vector Routing Protocols)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s)。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这类协议通过与邻居路由器交换整个路由表来学习路由信息。每台路由器都知道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通常是跳数)以及下一个“矢量”(下一跳路由器)。然而,距离矢量协议容易受到“路由环路”的影响,并且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信息传播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收敛速度相对较慢。我们将通过原理图和实例,深入解析其工作流程,并分析其潜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这类协议的路由器会向邻居发送包含自身所有链路状态(如邻居、链路成本、链路状态)的信息(称为链路状态广播 LSA)。每台路由器都维护着一个完整的网络拓扑图,并基于此运行SPF(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如Dijkstra算法)计算出到达所有目的地的最短路径。链路状态协议能够更快地收敛,且不易产生路由环路,但对路由器资源的消耗相对较大。本书将详细阐述其“洪泛”机制,SPF算法的计算过程,以及在实际网络中如何优化其性能。 第三部分:深入剖析主流动态路由协议 在奠定了动态路由协议的理论基础后,本部分将聚焦于当前网络中实际部署最为广泛且影响力最大的几类动态路由协议,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 3.1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原理与应用 RIP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之一。我们将从RIPv1和RIPv2的版本差异入手,重点讲解其度量值(跳数)、更新机制、定时器(如更新定时器、无效定时器、老化定时器、刷新定时器)以及防环机制(如水平分割、毒性逆转)。通过清晰的配置示例和故障排查思路,读者将掌握RIP协议在小型网络中的部署与管理。我们也将讨论RIP协议的局限性,如度量值单一、收敛慢、不支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ing)等,并解释为何在大型网络中它已逐渐被更先进的协议所取代。 3.2 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的精髓 EIGRP作为思科私有的增强型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融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协议的优点。我们将深入解析EIGRP的“混合”特性,包括其Dual(Diffusing Update Algorithm)算法,这是EIGRP实现快速收敛和无环路路由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解释EIGRP的度量值计算(组合度量:带宽、延迟、负载、可靠性),邻居关系建立、路由更新过程、DUAL算法中的FD(Feasible Distance)和AD(Advertised Distance),以及SI(Successor)和Feasible Successor的概念。通过大量实验配置和故障分析,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EIGRP在复杂企业网络中的强大能力,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优化和故障排除。 3.3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的全面解析 (请注意:此处为强调不包含本书内容的说明,因此对OSPF的描述将是通用性的,不提及本书的具体细节。) OSPF作为一种开放标准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目前企业和ISP网络中最广泛部署的IGP之一。我们将详细阐述OSPF的五种报文类型(Hello, DBD, LSR, LSU, LSAck),以及其工作流程:邻居发现与建立(2-way状态), DR/BDR的选举机制, LSA的生成、泛洪与数据库同步(Full邻居状态)。 OSPF的路由计算基于SPF算法,我们将深入讲解SPF算法如何在OSPF的拓扑数据库上运行,生成OSPF的路由表。我们将详细解析OSPF的区域(Area)概念,包括骨干区域(Area 0)、普通区域、Stub区域、Totally Stubby区域、NSSA(Not-So-Stubby Area)以及各区域类型间的路由传递规则。 此外,我们将探讨OSPF的多种LSA类型,如Router LSA (Type 1), Network LSA (Type 2), Summary LSA (Type 3), ASBR Summary LSA (Type 4), External LSA (Type 5) 等,并解释它们在不同区域间的生成和传播机制。最后,我们将深入分析OSPF的路由聚合(Route Summarization)技术,包括区域内聚合和区域间聚合,以及其在减小路由表规模、提高网络可扩展性方面的作用。本书还将涵盖OSPF的认证机制,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3.4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的深度讲解 (请注意:此处为强调不包含本书内容的说明,因此对IS-IS的描述将是通用性的,不提及本书的具体细节。) IS-IS是一种在电信运营商和大型ISP网络中广泛应用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与OSPF同属链路状态协议,但具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方式。我们将深入解析IS-IS的术语,如Intermediate System(IS)、End System(ES)、Area、Level-1(L1)、Level-2(L2)以及L1/L2路由器。 我们将详细阐述IS-IS的两种报文类型:IIH(Intermediate-to-Intermediate Hellos)用于邻居发现和建立,以及 LSP(Link State Packet)用于传递链路状态信息。IS-IS使用“泛洪”机制来分发LSP,每台IS-IS路由器都构建一个完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 IS-IS的路由计算同样基于SPF算法,但其LSDB的构建方式与OSPF有所不同。我们将重点讲解IS-IS的区域划分和路由器角色:L1路由器仅在本区域内转发流量;L2路由器在多个区域之间建立域间连接,形成L2邻居关系,并拥有L2数据库;L1/L2路由器则兼具L1和L2路由器的功能,能够在本区域内进行路由,也能连接到L2路由进行域间通信。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IS-IS如何处理IPv4和IPv6路由信息,以及其支持的多种服务访问点(SAP)概念。我们将分析IS-IS在大型、高密度网络中的优势,如其出色的可扩展性、快速收敛能力以及灵活的区域设计。 第四部分:外部网关协议与互联网路由 在掌握了内部网络路由的复杂性后,我们将视野转向外部网关协议(EGP),特别是互联网路由的基石——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我们将详细阐述BGP作为一种路径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与距离矢量协议不同,BGP的“矢量”不仅仅是下一跳,而是完整的AS路径,即数据包从源自治系统到达目的自治系统所经过的所有自治系统列表。我们将深入解析BGP的邻居关系建立(TCP 179端口)、五种报文类型(OPEN, UPDATE, NOTIFICATION, KEEPALIVE, ERROR)以及BGP属性,例如AS_PATH, NEXT_HOP, ORIGIN, LOCAL_PREF, MED(Multi-Exit Discriminator)等。 BGP的路由选择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我们将逐步剖析BGP路由选择算法,包括对各种属性的优先级排序。我们将重点讲解BGP的路由反射器(Route Reflectors)和联盟(Confederations)机制,它们是解决BGP扩展性问题,尤其是在大型ISP网络中管理海量路由信息的重要技术。 本书还将涵盖BGP的各种操作模式,如eBGP(External BGP)和iBGP(Internal BGP),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通过大量的配置实例和故障排查技巧,读者将能够理解BGP在互联网骨干网络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配置和管理BGP路由以实现互联网层面的互联互通。 第五部分:路由策略与实践 在深入理解各种路由协议的原理与实现后,本书将进入路由策略的探讨,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网络解决方案的关键。 我们将讨论如何设计和实现路由策略,以满足特定网络需求。这包括: 路由过滤(Route Filtering):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s)、前缀列表(Prefix Lists)和路由图(Route Maps)来控制路由信息的传播和接收,从而实现精细化的路由控制。 路由重分发(Route Redistribution):讲解如何在不同的路由协议之间进行路由信息的注入和转换,例如将静态路由重分发到动态路由协议,或在不同IGP之间进行重分发。我们将重点分析重分发可能带来的路由环路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度量值调整、标签等方式来避免。 路由聚合(Route Summarization):再次强调路由聚合在减小路由表规模、提高路由效率方面的作用,并提供跨协议和跨区域的聚合场景分析。 路由策略的应用场景:结合实际案例,我们将分析在ISP网络、企业网络、数据中心网络等不同场景下,如何运用路由策略来优化流量工程、提升网络性能、增强网络安全。 第六部分:路由的故障排除与优化 网络路由的稳定运行是业务连续性的生命线。本书的最后一章节将专注于路由故障排除与优化。 我们将系统地梳理常见的路由故障现象,例如: 连接不通:从基本的IP连通性到更复杂的协议层问题。 路由环路:分析产生路由环路的根本原因,并介绍检测和解决的方法。 路由不收敛:分析导致路由协议无法及时更新和同步的原因。 不稳定的路由:探讨哪些因素会导致路由频繁变化,影响网络稳定性。 本书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故障排除流程,指导读者如何从网络拓扑、配置检查、协议状态、抓包分析等多个维度入手,快速定位和解决路由问题。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排查命令和工具,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同时,我们将探讨路由优化的策略,包括: 协议参数调优: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调整路由协议的定时器、开销值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 流量工程:利用路由策略和协议特性,引导流量按照预期的路径传输,以优化带宽利用率和降低延迟。 路由表规模控制:通过聚合、过滤等技术,有效地减小路由表规模,提高路由器的处理效率。 结语 《网络路由艺术:静态与动态技术的深度解析》力求为广大网络工程师、技术爱好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本书从基础概念出发,层层递进,覆盖了网络路由的方方面面,并结合大量的实践指导,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构建和维护稳定、高效、可靠网络的关键技术。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真正领略网络路由的博大精深,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与运维工作中,成为一名出色的网络技术专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收到这本《OSPF和IS-IS详解》后,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作为一个在网络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精通OSPF和IS-IS的重要性。我一直想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这两种协议在实际企业网络中部署和运维的深度洞察。我尤其关注的是,作者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OSPF和IS-IS在复杂混合网络环境下的兼容性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互联互通。例如,在同时存在多种路由协议的情况下,如何确保OSPF和IS-IS能够稳定运行,避免路由环路或黑洞。另外,我还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OSPF和IS-IS在安全方面的考虑,例如如何防止未经授权的路由信息传播,以及如何配置认证机制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对于一些高级的特性,比如OSPFv3的IPv6支持,或者IS-IS在MPLS VPN中的应用,如果这本书能有深入的讲解,那就太棒了。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的纸质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值得细细品读的感觉。我之前的工作中接触过一些路由方面的知识,但对OSPF和IS-IS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探讨OSPF和IS-IS在大型、分布式网络中的扩展性问题,以及它们在高可用性设计方面的最佳实践。例如,在故障转移、负载均衡等方面,这两种协议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陷阱。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OSPF和IS-IS协议交互和收敛过程的详细分析,例如在不同网络拓扑下,路由更新的传播方式以及收敛速度的影响因素。同时,我还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OSPF和IS-IS在高并发、低延迟网络环境下的调优技巧,这对于金融、数据中心等对网络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书页的印刷质量也很好,翻阅起来手感舒适。我是一名刚刚接触网络工程的学生,对于OSPF和IS-IS这两种核心的路由协议感到非常好奇,但又觉得它们有些难以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释清楚OSPF和IS-IS的基本原理,包括它们各自的区域划分、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以及路由计算的算法。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对比分析OSPF和IS-IS在设计上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简单的配置命令示例,让我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排查OSPF和IS-IS常见故障的技巧,例如路由不通、邻居关系建立失败等问题,并学习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了这本《OSPF和IS-IS详解》,翻看了几页,感觉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都很舒服,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对网络协议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尤其是OSPF和IS-IS这种听起来就很“硬核”的协议,一直觉得它们很神秘。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路由信息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传递和计算的。我特别希望它能解释清楚OSPF和IS-IS在设计理念上的区别,为什么会有两种如此相似却又略有不同的协议存在。当然,我也很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图示和例子,毕竟网络协议这种东西,光看文字很容易犯迷糊,直观的图解会非常有帮助。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环境搭建指南,让我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实际操作一下,那就更完美了。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这个小白能够真正理解OSPF和IS-IS,并且能够自信地进行一些基础的配置和故障排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有质感,封面上“OSPF和IS-IS详解”几个大字给我一种严谨专业的感觉。我个人对网络协议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像OSPF和IS-IS这类路由协议,它们是构建大型、复杂网络不可或缺的基石。我一直想深入了解它们在实际网络中的工作原理、配置细节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优缺点权衡。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超越基础理论的深度解析,比如在实际部署中会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配置来优化网络性能和稳定性。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OSPF和IS-IS在企业网、运营商网络中应用的案例分析,学习到前辈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此外,对于一些较为冷门的但又至关重要的特性,例如OSPF的VRF Lite、IS-IS的TLVs扩展等,如果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那就真是太棒了。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能够帮助我彻底理清这些路由协议的脉络。

评分

经典!纸张有点差!

评分

5.4.4 ASBR汇总LSA 179

评分

比较喜欢,等了很久,终于等到

评分

经典的IP路由书籍,买回来慢慢学习吧。

评分

很好 非常好 yeah。赞赞赞 很好

评分

3.6.2 子网无关功能 84

评分

书写的不错,比直接看RFC文档直观,方便

评分

4.4.2 IS-IS指定中间系统 125

评分

6.2.2 设置路由消息标记和序列号消息标记 229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