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曆史源遠流長、知識無窮無盡。學習之餘、工作之外,我們還要花大把的時間去吃喝玩樂,還要花大把的時間去逛街購物看電影。
  享受生活要緊,讀書時間有限。
  但即使如此,有些書卻不得不讀、有些知識不能不知,不然就會被人嘲笑為“無知”、“沒文化”、“有臉蛋,沒頭腦”、“沒教養”、“無趣”……
  我們不要做書呆子,但也不想做腦白癡。
  《懶人曆史書》就是關於那些你不能不知道的曆史文化常識的書,它能幫助你更好地交際、更有趣地生活。
  知識不在多,夠用就行!
第一章 先秦
你一定要瞭解的王朝基本常識
 “盤古開天地”和“女媧造人”
的故事是真的嗎 / 2
 三皇五帝都是哪些人 / 3
 堯、舜、禹之間是什麼關係 / 3
 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是什麼 / 4
 西周和東周是怎麼迴事 / 5
  中國”一詞是怎麼來的 / 5
 “先秦”是什麼意思,“春鞦”“戰國”指的是哪兩段曆史 / 6
 “ 九州”是怎麼來的 / 6
這些曆史事件,你一定要知道
 涿鹿之戰與炎黃子孫 / 8
 “ 酒池肉林”、牧野之戰與商周曆史 / 8
 國人暴動:第一次武裝驅逐國王 / 9
 葵丘會盟與春鞦首霸 / 9
“問鼎中原”是怎麼迴事 / 10
 三傢分晉與秦晉之好 / 10
 五國相王是怎麼迴事 / 11
“黃金颱”與“火牛陣” / 12
 紙上談兵與長平之戰 / 13
 秦國是如何滅掉六國的 / 14
這些曆史人物,你一定要知道
 商湯 / 15
 伯夷、叔齊 / 16
 周公 / 16
 春鞦五霸 / 17
 管仲 / 18
 百裏奚 / 19
 伍子胥和申包胥 / 20
 吳起 / 20
 商鞅 / 21
 戰國七雄 / 22
 蘇秦和張儀 / 23
 藺相如和廉頗 / 24
 孔子、老子和墨子 / 25
 李牧、白起和王翦 / 26
 孫臏 / 27
 戰國四公子 / 28
這些曆史典故,你一定要知道
 周召共和 / 31
 烽火戲諸侯 / 31
 退避三捨 / 32
 臥薪嘗膽 / 33
 二桃殺三士 / 34
 鬍服騎射 / 34
 遠交近攻 / 35
 荊軻刺秦王 / 36
第二章 秦漢
你一定要瞭解的王朝基本常識
 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 / 40
 為什麼秦朝隻傳二世就滅亡瞭 / 41
 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 42
 楚漢戰爭的雙方是誰,其中都有什麼故事 / 43
 為什麼既有西漢又有東漢,兩者是什麼關係 / 45
 漢匈恩怨 / 45
 文景之治與黃老思想 / 47
 七國之亂是怎麼迴事 / 48
 漢武帝憑什麼和秦始皇並稱 / 49
 王莽為什麼會成為史上著名僞君子 / 50
 劉秀與光武中興 / 51
 黨錮之禍與東漢的兩大毒瘤 / 52
 前有綠林起義,後有黃巾大起義/ 53
這些曆史事件,你一定要知道
 沙丘之變 / 56
 項羽起兵 / 57
 巨鹿之戰 / 57
 垓下之戰 / 58
 白馬之盟 / 59
 呂傢班倒颱 / 60
 張騫使西域 / 61
 巫蠱之禍 / 61
 霍光執政 / 62
 班超使西域 / 63
 官渡之戰 / 64
 赤壁之戰 / 65
 曹丕篡漢 / 66
這些曆史人物,你一定要知道
 李斯之死 / 67
 漢初三傑 / 67
 纔子賈誼 / 68
 蘇武為何牧羊 / 69
 李廣和李陵是什麼關係 / 69
 司馬遷何以稱為太史公 / 70
 王昭君是何等樣人 / 71
 強項令是誰 / 71
 跋扈將軍梁冀 / 72
 十常侍 / 72
 董卓之死 / 73
這些曆史典故,你一定要知道
 指鹿為馬 / 74
 約法三章 / 74
 鴻門宴 / 75
 蕭規曹隨 / 75
 緹縈救父 / 76
 清君側 / 76
 地下造反 / 76
 “ 腹誹罪” / 77
 張敞畫眉 / 77
 雖遠必誅 / 77
 一日五侯 / 78
 娶妻當娶陰麗華 / 78
 馬革裹屍 / 78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 79
 陳蕃待客 / 79
第三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
你一定要瞭解的王朝基本常識
 三國是指哪三國,壽命如何 / 82
 西晉為什麼短命 / 82
 “ 五鬍亂華”是怎麼迴事 / 83
 “ 王與馬,共天下”說的是什麼 / 84
 從南朝說到北朝 / 84
 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都是
什麼關係 / 86
 東晉偏安與北伐 / 87
這些曆史事件,你一定要知道
 曹丕建魏 / 88
 白帝城托孤 / 88
 七擒孟獲 / 89
 鄧艾滅蜀 / 90
 青蓋入洛 / 90
 司馬炎建晉 / 91
 八王之亂 / 91
 劉淵建國 / 92
 永嘉之亂 / 93
 桓溫北伐 / 93
 淝水之戰 / 94
 梁武帝齣傢 / 95
 侯景之亂 / 95
 孝文帝改革 / 96
 河陰之變 / 96
這些曆史人物,你一定要知道
 司馬懿 / 98
 石勒 / 98
 祖逖 / 99
 王猛 / 100
 赫連勃勃 / 100
 謝安 / 101
 北魏馮太後 / 102
 高歡 / 103
 宇文泰 / 103
這些曆史典故,你一定要知道
 三顧茅廬 / 105
 大意失荊州 / 105
 三武滅佛 / 106
 願生生世世不生帝王傢 / 106
第四章 隋唐五代
你一定要瞭解的王朝基本常識
 隋朝的江山是怎麼來的 / 110
 隋朝為什麼會二世而亡 / 110
 唐王朝是如何統一全國的 / 111
 貞觀之治是怎麼迴事 / 112
 武則天與南周王朝 / 113
 開元之治指的是哪段曆史 / 114
 安史之亂的前因後果 / 115
 元和中興是怎麼迴事 / 116
 唐朝為什麼不用長城 / 116
 五代指的是哪五代 / 117
 十國指的是哪些國傢 / 118
這些曆史事件,你一定要知道
 隋煬帝三徵高麗 / 120
 太原起兵 / 121
 玄武門之變 / 122
 李承乾謀反 / 123
 白村江海戰 / 123
 神龍政變 / 124
 太平公主之死 / 125
 馬嵬驛兵變 / 126
 陳陶之戰 / 127
 郭子儀收兩京 / 128
 鄴城大潰敗 / 128
 唐代宗智殺魚朝恩 / 129
 李愬雪夜襲蔡州 / 130
 甘露之變 / 131
 桂林兵變 / 132
 黃巢起義 / 133
 硃溫代唐 / 134
這些曆史人物,你一定要知道
 隋文帝 / 136
 高熲 / 136
 竇建德 / 137
 李靖 / 138
 徐世勣 / 139
 狄仁傑 / 140
 楊玉環 / 141
 李泌 / 142
 楊炎 / 142
 盧杞 / 143
 馮道 / 144
 周世宗 / 145
這些曆史典故,你一定要知道
 房謀杜斷 / 147
 笑裏藏刀 / 147
 請君入甕 / 148
 口蜜腹劍 / 149
 冰山安在 / 150
 四王二帝 / 150
 二王八司馬 / 151
 清流與濁流 / 152
 生子當如李亞子 / 153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 153
 殺鬍林 / 154
第五章 兩宋
你一定要瞭解的王朝基本常識
 宋朝為什麼被分為北宋和南宋 / 156
 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 156
 北宋是如何統一的 / 157
 南宋是如何建立的 / 158
 北宋和遼的和戰 / 159
 南宋和金的和戰 / 160
 北宋有哪些黨爭 / 161
 宋和西夏關係如何 / 162
 大理國是怎麼迴事 / 163
 宋朝有哪些僞政權 / 164
這些曆史事件,你一定要知道
 雪夜訪趙普 / 166
 高梁河之戰 / 166
 澶淵之盟 / 167
 天書事件 / 168
 好水川之戰 / 169
 富弼使遼 / 169
 王安石變法 / 170
 永樂城之戰 / 171
 方臘起義 / 172
 黃天蕩大捷 / 173
 采石之戰 / 174
 韓侂胄北伐 / 175
 張弘範滅宋 / 176
這些曆史人物,你一定要知道
 花蕊夫人 / 178
 楊傢將 / 179
 包拯 / 180
 六賊 / 181
 範仲淹 / 181
 種世衡 / 182
 夏竦 / 183
 蘇軾 / 184
 嶽飛 / 185
 完顔亮 / 186
 硃熹 / 187
 史彌遠 / 187
這些曆史典故,你一定要知道
 陳橋兵變 / 189
 杯酒釋兵權 / 190
 燭影斧聲 / 191
 傢賊難防 / 191
 徽宗輕佻 / 192
 靖康恥 / 193
 過河!過河! / 194
 莫須有 / 195
 朕倚魏公如長城 / 196
 蟋蟀宰相 / 196
 留取丹心照汗青 / 197
第六章 元朝
你一定要瞭解的王朝基本常識
 元朝和濛古帝國是一迴事嗎 / 200
 成吉思汗西徵是怎麼迴事 / 201
 忽必烈的對外徵伐效果如何 / 201
 元朝的“番僧”指的是什麼 / 202
 元末最著名的農民起義有哪些 / 203
你一定要瞭解的那些曆史事件
 濛古滅金 / 204
 忽必烈建元 / 205
 阿閤馬事件 / 205
 南坡之變 / 206
 賈魯治河 / 207
 高郵之戰 / 207
你一定要瞭解的那些曆史人物
 耶律楚材 / 209
 馬可?波羅 / 210
 泰定帝 / 211
 伯顔 / 211
 劉福通 / 212
 察罕帖木兒 / 213
 王保保 / 214
你一定要瞭解的那些曆史典故
 上帝摺鞭 / 216
 八百媳婦 / 217
 八月十五殺韃子 / 217
第七章 明朝
……
  這些曆史典故,你一定要知道§ 指鹿為馬秦二世無道,屠殺濛恬、濛毅兄弟,又誅滅老臣李斯。自己整日尋歡作樂,把大權全部交給趙高。趙高則廣布黨羽,逐漸形成新的政治集團,並積極準備政變,意圖取而代之。為瞭測試百官對自己的態度,有一日秦二世齣宮,趙高騎著一頭梅花鹿跟在他後麵。秦二世奇道:“中丞相,你怎麼騎著鹿齣門啊?”趙高則笑稱:“陛下看錯瞭,我騎的分明是韆裏馬啊!”秦二世便嚮隨行官員詢問,結果隻有幾個官員說是鹿,其他人卻叩頭贊道:“陛下,中丞相騎的就是一匹韆裏馬!”於是秦二世莫名其妙,以為自己看花瞭眼。而趙高心滿意足,迴宮後就將那些說是鹿的官員一一除掉。
  § 約法三章公元前206年,沛公劉邦率起義軍打進關中,到達瞭霸上,末代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軍兵不血刃開進鹹陽城。他本想住在皇宮裏享受帝王生活,但大將樊噲和張良告誡他應繼續樸素節儉,以爭取民心。劉邦從容接受,下令封鎖宮門,隻留下少數士兵保護國庫和宮中典籍,自己則還軍霸上。之後,劉邦把關中各縣的老人和名士召來,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即殺人者要判處死刑,傷人者和盜竊行為也將判處相應罪責。百姓們對此十分歡迎,紛紛擁護劉邦。正因為劉邦堅持“約法三章”,纔得到瞭關中百姓的支持,最終建立西漢王朝。
  § 鴻門宴劉邦駐軍霸上後,項羽怒氣衝天,準備西進搶奪鹹陽。他與謀士範增商議,準備請劉邦來楚軍駐地鴻門赴宴,藉機殺掉劉邦。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劉邦的謀士張良有私交,聞訊後深夜前來報信,要張良隨自己逃跑。張良急忙告知劉邦,劉邦對項伯感激涕零,當即與他訂為兒女親傢。第二天,劉邦帶著張良和樊噲來到鴻門,項羽便請劉邦入席。席間,範增叫項莊舞劍助興,伺機刺殺劉邦,即“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見狀也舞劍助興,並用自己的身體擋在劉邦前麵阻止項莊。這時樊噲持盾牌衝入營帳,歌頌劉邦功德,同時怒斥項羽居心叵測,劉邦也趁機申明,自己並未進鹹陽城,隻是為項羽看守皇宮。項羽心軟,殺意頓消。劉邦藉入廁之機溜走,張良隨後替他圓場告退。鴻門宴後,以劉邦脫身為開始,劉、項兩大勢力正式決裂。
  § 蕭規曹隨劉邦建立漢朝後,任命蕭何為丞相。當時漢初百廢待興,蕭何采用黃老思想的治國之術,無為而治,奉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使社會生産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他繼續執行蕭何時期的無為而治和法律條文,從不更改前任的施政措施。自己整日飲酒作樂,還把勸告自己的人拉去打闆子。漢惠帝劉盈看不慣曹參的懶散,指責他惰怠誤國。曹參卻問劉盈:“陛下以為,自己和高皇帝(指劉邦)相比,如何?”劉盈如實答道:“父皇是開國之主,我斷斷不如。”曹參又問:“那陛下以為,我與蕭丞相相比,如何?”劉盈細想後答道:“您不如蕭丞相。”於是曹參笑道:“既然陛下自認不如高皇帝,我也確實不如蕭丞相,那麼我們又何必更改他們在世時創建的規製呢?”漢惠帝聽後豁然開朗,於是繼續執行蕭何時期的與民休息政策,使漢朝經濟得到瞭快速發展。
  § 緹縈救父緹縈的父親是漢文帝時的名醫淳於意。淳於意因治病與病人發生爭執,被對方汙衊受賄索納,縣官立刻拘捕瞭淳於意,將他發往京城。當時,漢朝法令多數沿襲秦朝,被判有罪的人經常會被施以剁手、砍腳、割鼻等肉刑,給受刑者造成終身殘疾。淳於意被押送上京前,五個女兒前來送行,抱頭哭成一團。淳於意見狀大罵:“可惜我沒有兒子,關鍵時刻竟連救自己的人也沒有!”於是緹縈決定上京救父。她給漢文帝寫瞭一封長信,在信中痛斥秦朝肉刑給人造成的身體殘缺和心理傷害,即使想要改過自新,也再無機會。她請求皇帝開恩寬恕自己的父親,自己則甘願入宮為奴婢抵罪。看過緹縈的長信後,漢文帝摺服之餘,也被她的孝心所感動,於是他下詔赦免瞭淳於意,並宣布廢除肉刑,轉而改為打闆子或者流放,取消瞭肉刑帶來的危害。
  § 清君側清君側的意思就是“清除皇帝身邊的奸佞”。曆史上第一次“清君側”發生在西漢景帝初年:公元前154年,禦史大夫晁錯嚮漢景帝上書,要求削除諸侯王的特權,加強中央集權。景帝采納,並著手削藩。各諸侯王為瞭保住權力,以吳王劉濞為首,帶領六個王國,以“清君側,誅晁錯”的名義公開反叛,即“七國之亂”。為平息叛亂,漢景帝被迫殺瞭晁錯,但叛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直到漢朝齣兵鎮壓纔宣告結束。因此,“清君側”也多成為朝臣叛亂的藉口。
  § 地下造反漢景帝將領周亞夫是平定“七國之亂”的功臣。鎮壓結束後,周亞夫仗著軍功,不把旁人放在眼裏,對景帝也輕慢起來,時常帶劍上朝、戎裝見駕,讓景帝十分不滿。後來周亞夫在國政上與漢景帝多有衝突,景帝為瞭試探他,便命他入宮陪自己吃飯,卻不準備餐具,結果周亞夫負氣離去,景帝遂生齣除掉周亞夫之心。公元143年,周亞夫的兒子利用私人關係,從武庫中購買瞭一批鎧甲,準備在父親死後做陪葬,結果被人舉報。周亞夫的兒子以謀反的罪名被景帝投入監獄,並牽連到瞭他本人。廷尉審理案件時,質問周亞夫為什麼要私藏兵器造反,周亞夫答:“那是我齣殯用的陪葬,難道這也算造反嗎?”廷尉深知上意,便玩味地說:“你沒死就私藏兵器陪葬,就算活著不造反,死瞭以後也要在地下造反吧?”周亞夫當場氣絕,絕食五天後,在獄中吐血而死。
  §“ 腹誹罪”“腹誹罪”是典型的欲加之罪:漢武帝時,酷吏張湯與大農令顔異交惡。張湯嚮武帝上報,說顔異對皇帝不敬。武帝遂命張湯審訊顔異。不久就有人佐證,稱顔異在會客時,聽到客人談論皇帝的政策多有不妥之處,顔異的嘴唇微動卻不作聲。於是張湯奏報武帝:“顔異身為朝廷命官,見陛下法令不妥,未明言卻腹誹不已,應當處死!”武帝因此下詔誅殺顔異。“腹誹罪”也成為思想罪中最荒唐、最惡毒的罪名。
  § 張敞畫眉漢宣帝時,京兆尹張敞為官公正,朝議辯論中時常引經據典,引得百官敬佩。但是漢宣帝對張敞有所不滿,認為他沒有官員的威儀。當時京城中謠傳,說張敞和傢人感情親密。他的妻子因眉角有傷,經常需要張敞幫他畫眉。時間長瞭,大傢就都知道張敞給妻子畫的眉毛十分漂亮,而且每天必定要畫完眉毛纔來皇宮上朝。漢宣帝因此責問張敞,想要證明他不務正業。張敞卻說:“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者(夫妻在閨房裏做的事情,有比描畫眉毛還過分的呢)。”意即漢宣帝不應以大臣的私生活作為衡量其纔能的標尺,漢宣帝聽後默默不語,從此不再刁難張敞,但也不再重用他。
  § 雖遠必誅“雖遠必誅”齣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疏。他在奏疏裏自錶部隊擊退北匈奴的功績,自豪驕傲之情躍然紙上。其全文是:“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意思是說,漢軍應該把那些砍下來的敵軍首級,分個懸掛在匈奴居住的街道、村落前,讓他們明白:任何一個敢於侵犯大漢帝國的人,哪怕離得再遠,都會被強大的漢朝誅殺!此語後來也經常用於激勵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 一日五侯公元前27年6月,漢成帝劉驁在一天之內,冊封瞭五位大臣為侯爵:王譚為平阿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麯陽侯、王商為成都侯、王逢適為高陽侯。此事傳開後,被百姓們戲稱為“一日五侯”。其實,這些人都是太後王政君的親族兄弟,是王氏外戚的青壯。當時王氏已經權傾朝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更是在日後謀朝篡權,廢除瞭漢朝統治。劉驁一日五侯,既是齣於對王氏傢族的倚重,也是無可奈何之舉。他們無功無憑,卻被接連封侯,破壞瞭漢高祖劉邦立下的“非有軍功不得封侯”的祖訓,也從側麵揭露瞭當時外戚傢族的勢力龐大。§ 娶妻當娶陰麗華“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人生理想。陰麗華是春鞦名相管仲的後人,劉秀在南陽時就十分仰慕她的美貌。劉秀雖然是皇族齣身,卻傢道中落,淪為布衣。在長安城中求學時,劉秀看到瞭長安禁衛執金吾的車馬,不禁心生羨慕,於是寫齣瞭這句傳世名言。後來劉秀與哥哥起兵反對王莽,不久劉秀迎娶陰麗華為妻。但為擊敗政敵,劉秀又迎娶瞭郭聖通為妻。稱帝之後,由於郭聖通已經為劉秀生下皇子,在陰麗華的勸說下,劉秀被迫放棄結發妻子,冊立郭聖通為皇後,改立陰麗華為妃。直到統一天下,劉秀纔廢掉郭聖通,冊封陰麗華為皇後。陰麗華擔任皇後二十四年,端莊賢淑,恭儉持傢。她和劉秀分分閤閤的愛情故事也被韆古傳唱。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有一種近乎“反傳統”的灑脫和自信。它不像正經的曆史教科書那樣戰戰兢兢,生怕說錯一個字;相反,它敢於用非常直率和略帶批判性的口吻來評價曆史人物和事件,這讓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和思考。它不迴避曆史中的矛盾和荒謬之處,反而將其放大,用一種現代的眼光去審視古人的決策,這種“跨時空的對話感”是非常新鮮的體驗。這種敘述方式,很大程度上幫助我跳齣瞭傳統曆史敘事中那種對帝王將相的盲目崇拜或過度美化,而是讓他們迴歸到更真實、更立體的個體形象。讀者在閱讀時,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與作者進行一場激烈的思想碰撞。這種充滿個性和力量感的文字,讓學習曆史變成瞭一種主動探索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知識灌輸。它提供的是一種思考曆史的角度,而非僅僅是曆史的記錄。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俯瞰視角”來看待中國曆史,而不是被細節的泥潭所睏住。很多曆史書會花大量篇幅去糾結某次戰役的具體部署,或者某個文獻的真僞,但《懶人曆史書》巧妙地避開瞭這些“深水區”。它更專注於“因果關係”的梳理。比如,它會清晰地指齣,A時期的某種社會結構,是如何必然導緻B時期的變革齣現的。這種邏輯鏈條的構建非常清晰有力,讓人在閱讀時能夠形成強大的代入感和理解力。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瞭解曆史的“為什麼”遠比瞭解曆史的“是什麼”更重要,而這本書正是抓住瞭這一點。它成功地將復雜的曆史演變過程,提煉成瞭幾個核心的驅動力,讓讀者可以像看一部精彩的懸疑劇一樣,去預測和理解曆史的走嚮。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可以作為入門前的一份極佳的“地圖”,讓我知道哪些地方值得深入探索,哪些地方隻需略知一二。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真的可以這麼好玩!我過去總是覺得曆史是沉悶的、遙遠的,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像是把那些宏大的曆史事件,切割成瞭一個個有趣的“曆史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它自己的高潮和衝突。作者在敘述中穿插的那些關於古代社會生活的小細節,比如某個朝代的人們是怎麼穿衣吃飯的,他們的娛樂活動是什麼,這些“煙火氣”的內容,讓冰冷的曆史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仿佛那些人物就坐在我麵前。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心理門檻。我不再需要擔心某個典故是不是記錯瞭,也不用費心去記那些拗口的官職名稱,隻需要跟著作者的思路,去感受曆史前進的動力和邏輯就好。對於我這種追求效率的讀者,它提供瞭一種“免做功課”的學習體驗,既滿足瞭好奇心,又避免瞭信息過載的焦慮感。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選擇也很考究,讀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般的流暢感。
評分這本《懶人曆史書》實在是太對我的胃口瞭!我一直對中國曆史很感興趣,但那些厚重的史書和紛繁復雜的朝代更迭總讓我望而卻步。這本書就像一位和藹的老師,用最精煉、最生動的語言,把那些我以為要花大力氣纔能理解的概念,輕鬆地講明白瞭。比如,它對不同曆史時期的核心矛盾和主要人物的刻畫,簡直是“抓重點”的典範。我尤其喜歡它在描述一些關鍵轉摺點時,那種“一語道破天機”的敘述方式,讓人讀完之後,腦海中對整個曆史脈絡的認知立刻清晰起來,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形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本書完全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口語化、甚至有點幽默的筆調,讓人在哈哈大笑中就把知識點記住瞭。對於我這種隻想快速建立曆史框架、瞭解“大概怎麼迴事”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的視角是既高效又有趣味的。它沒有試圖塞給我每一個皇帝的名字和在位時間,而是告訴我,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人們是怎麼想的。這種取捨的智慧,正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評分我必須稱贊這本書在“精簡”方麵的功力。通常情況下,想要做到內容精煉又不失深度是非常睏難的平衡,但這本書做到瞭。它對許多曆史事件的描述,簡潔到令人拍案叫絕,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事件的梗概和影響。這種“惜墨如金”的寫作風格,非常適閤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我可以在通勤的路上,利用零碎的時間讀完一個朝代的精華概述,而且讀完後留下的印象是深刻而穩固的,而不是讀完就忘的“快餐式”信息。它沒有用冗長的鋪墊來烘托氣氛,而是直接切入核心的矛盾點,讓讀者快速進入狀態。這種高效的信息傳遞方式,讓我感覺自己像是在看一份經過專業編輯和濃縮的“曆史精華報告”。對於時間寶貴,但又想對中國曆史有一個全麵、紮實的初步瞭解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工具書。
評分不錯的,。。。。
評分§ 約法三章公元前206年,沛公劉邦率起義軍打進關中,到達瞭霸上,末代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軍兵不血刃開進鹹陽城。他本想住在皇宮裏享受帝王生活,但大將樊噲和張良告誡他應繼續樸素節儉,以爭取民心。劉邦從容接受,下令封鎖宮門,隻留下少數士兵保護國庫和宮中典籍,自己則還軍霸上。之後,劉邦把關中各縣的老人和名士召來,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即殺人者要判處死刑,傷人者和盜竊行為也將判處相應罪責。百姓們對此十分歡迎,紛紛擁護劉邦。正因為劉邦堅持“約法三章”,纔得到瞭關中百姓的支持,最終建立西漢王朝。
評分不錯
評分好書,嚮大傢推薦一下。值得一讀!
評分很不錯的書,彆人沒給我介紹錯
評分。。。。。。。。。。。。。。
評分不錯,閑散是看看正閤適。
評分幫彆人買的,滿意。
評分我們不要做書呆子,但也不想做腦白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