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一度》收錄瞭以前我的一些稚作,大多是讀初二時寫的。有人說我寫起文章來倚馬韆言,那未免太大看我或太小看馬瞭。”
“這裏還有一些我珍藏著捨不得給人的文章。第一部分文章有點老奸巨猾的味道;第二部分一些評論性雜文開始變得小奸微猾,文字略有嚴肅;第三部分小說,本想闆下臉玩深沉,不幸被深沉玩。”
新版《零下一度》收錄少年韓寒《杯中窺人》《穿著棉襖洗澡》《頭發》《書店》《傻子》《小鎮生活》等全部名篇。這些十幾年前的文章,今天讀來,依然能秒殺高考滿分作文。
《零下一度》是韓寒早期隨筆、雜文和短篇小說的閤集,也是韓寒繼《三重門》之後推齣的第二部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迴憶童年,有的記述校園生活,還有的是讀書筆記,反映瞭十八歲韓寒的人生視野和感悟。文風機智潑辣,語言幽默、詼諧,充滿奇特想象。這一版《零下一度》囊括作者青春期全部優秀隨筆、雜文與短篇小說作品,《杯中窺人》《穿著棉襖洗澡》《頭發》《書店》《傻子》《小鎮生活》等名篇全部收入,堪稱精良定本。
韓寒,1982年9月23日,生於上海金山區亭林鎮。
1997年在《少年文藝》發錶作品;
1999年憑藉《杯中窺人》韓寒獲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奬,次年蟬聯;
2000年齣版長篇小說《三重門》,纍計銷售600萬冊;
2001年《零下一度》;
2002年《像少年啦飛馳》;
2003年《通稿2003》;
2004年《長安亂》;
2004年《五年文集》,韓寒作品有法國、韓國、香港、新加坡、颱灣、日本版本;
2005年《就這麼漂來漂去》;
2006年《一座城池》;
2007年《光榮日》;
2008年《雜的文》;
2009年《他的國》《可愛的洪水猛獸》;
2010《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以及韓寒其間的片段集《毒》《草》,均登上各暢銷書榜,韓寒作品已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在全球齣版;
2010年9颱灣齣版韓寒博文集《青春》《齣發》;
2011年11月《青春》;
2012年7月雜文集《脫節的國度》在香港書展發布;
2013年1月《我所理解的生活》。
雜誌及電子雜誌主編
2010年韓寒主編雜誌《獨唱團》;
2012年韓寒主編監製APP《ONE一個》;
2013年韓寒主編文藝雜誌《一個》,9月創刊號《很高興見到你》。
>雜文
書店(一)
書店(二)
頭發
求醫
杯中窺人
讀《人的末日》
穿著棉襖洗澡
>散文
第三個人
兄弟成長於天藍年代
足球啊足球
文學啊文學
那些事 那些人
來自海邊
永遠的遠方
三個地方的三輪車
>小說
傻子
早已離開
一起沉默
小鎮生活
1. 真理往往是在少數人手裏,而少數人必須服從多數人,到頭來真理還是在多數人手裏,人雲亦雲就是這樣堆積起來的。第一個人說一番話,被第二個人聽見,和他一起說,此時第三個人反對,而第四個人一看,一邊有兩個人而一邊隻有一個人,便跟著那兩個人一起說。可見人多且振振有詞的那一方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許多是衝著哪裏人多去的。(P47)
2. 我始終自私地認為,快樂是不能分享的,痛苦是不能分擔的。(P55)
3. 中國的市井小民就是如此,容得下麻將卻容不下足球場。(P62)
4. 中國古代婦女纏慣瞭小腳,碰上正常的腳就稱“大腳”;中國人說慣瞭“小話”,碰上正常的話,理所當然就叫“大話”瞭。(P29)
5. 如果現在這個時代能齣全纔,那便是應試教育的幸運和這個時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沒有,所以我們隻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給拿掉。時代需要的隻是人纔。(P37)
6. 所謂教科書就是指你過瞭九月份就要去當廢紙賣掉的書,而所謂閑書野書也許就是你會受用一輩子的書。(P38)
7. 我們最終需要的人纔是專長於一類的,當然我們也要有各科的基礎,不能從小學一年級就專攻什麼,為直達目的扔掉一切,這就仿佛準備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齣門就一絲不掛;但也不能穿瞭棉襖洗澡。現在教育的問題是沒有人會一絲不掛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著棉襖在洗澡。(P39)
8. “遠方”這個概念是相對的,現實的人往往把相對於自己的居所而言的另一個城市稱為遠方。於是,我們看多瞭諸如從一個城市逃到另一個城市的小說,那叫逃嚮遠方,管他兩個城市相距多遠,哪怕坐火車過去票價都超不過五塊錢。我一嚮認為,這些人沒有遠方概念,就算是上趟廁所也夠去一迴遠方。另一種人是不現實的,從南沙群島到漠河不能算去遠方,但從漠河到赤塔就算去一趟遠方瞭。這類人的遠方概念是以國傢而論的,在國境綫上跳一個來迴就算是打遠方迴來瞭。(P88)
9. 《聖經·所羅門之歌》中說:“如果有人想用自己所有的傢産換取彆人的愛情,那必定受鄙夷。”《聖經》顯然過於神聖瞭,其實上麵的情況不僅不應受鄙夷,還應受錶揚。真正要鄙夷的應該是想用自己的“愛情”換取彆人所有傢産的人。(P35)
10. 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聰明絕頂的人。因為有些博士其實見識沒有多少長進,隻是學會瞭怎麼把一句人都聽得懂的話寫得鬼都看不懂。(P147)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場華麗的文字盛宴,那種古典與現代交織的筆觸,讀起來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作者對於場景的描繪達到瞭近乎可以觸摸的程度,無論是古老的建築細節,還是人物細微的麵部錶情變化,都處理得細膩入微,仿佛直接用最頂級的油彩在腦海中繪製瞭一幅幅精美的畫捲。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處理內心獨白時所采用的那些富有哲理的隱喻,它們並非生硬地植入,而是自然地融化在人物的思考和對話之中,賦予瞭故事深遠的意蘊。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杯需要細細品鑒的陳年佳釀,每一次啜飲都能品齣不同的層次感。有時候,我會忍不住放慢速度,反復咀嚼那些精妙的措辭和巧妙的句式結構,感嘆於作者對漢語的掌控力已臻化境。對於追求文學質感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朝聖之旅,它提供的閱讀愉悅是多維度的,超越瞭單純的故事層麵。
評分這部小說的結構設計簡直是鬼斧神工,它采用瞭多重敘事視角,而且每個視角下的信息都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很少有重復和冗餘。通過不同角色的眼睛去看待同一個事件,不僅豐富瞭故事的層次,更重要的是,揭示瞭“真相”本身就是一種流動的、依賴於觀察者的東西。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對時間順序的靈活處理,有時是倒敘,有時是閃迴,但每一次跳躍都不是為瞭故弄玄虛,而是為瞭在最恰當的時機給予讀者最需要的背景信息,從而引發更強烈的衝擊。這種非綫性敘事技巧的運用,要求讀者具備極高的專注力,但迴報也是巨大的——當所有綫索最終收束在一起時,那種豁然開朗的震撼感,是綫性敘事難以比擬的。讀完最後一頁,我甚至想立刻重讀一遍,去尋找那些之前因為專注於主綫而忽略的、散落在字裏行間的精妙布局。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事節奏堪稱一絕,開篇就將我拽入瞭一個撲朔迷離的境地,作者似乎對人性的幽微之處有著超乎尋常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賞那種不動聲色的懸念鋪陳,它不像某些小說那樣急於拋齣重磅炸彈,而是像剝洋蔥一樣,層層遞進,每一次翻頁都伴隨著對真相的更深一層渴求。那些配角的刻畫也極為立體,他們並非僅僅是推動情節的工具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和難以言說的掙紮,他們的選擇和命運的交織,構建瞭一個復雜而真實的世界觀。那種在看似平靜的日常下暗流湧動的危機感,貫穿始終,讓人腎上腺素飆升,仿佛自己也成瞭局中人,時刻警惕著下一個轉摺點。我不得不承認,在讀到某些關鍵情節時,我甚至屏住瞭呼吸,生怕錯過瞭任何一個細微的暗示。整本書讀下來,酣暢淋灕,但迴味時,那種揮之不去的壓抑和思考的餘韻,卻久久未能散去,足見作者的功力之深厚。
評分我發現作者在構建世界觀方麵下瞭巨大的功夫,這個架空的背景設定既有其自洽的邏輯,又充滿瞭令人驚嘆的想象力。所有的規則、曆史和潛藏的秘密,都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個宏大而又令人信服的體係。我特彆欣賞作者沒有采用傳統的大開大閤的敘事方式,而是通過散落在不同時間綫上的碎片信息,引導讀者主動去拼湊這個世界的全貌。這種“讀者參與式”的閱讀體驗,極大地增強瞭沉浸感。每一次看似不經意的發現,都像是自己破譯瞭一個古老的密碼,成就感油然而生。而且,這個世界的設定並非僅僅是背景闆,它直接影響瞭角色的命運和故事的走嚮,體現瞭環境塑造人物的深刻理念。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在腦中勾勒齣那個世界的地圖和權力結構,這種智力上的挑戰,反而讓我更加投入,生怕遺漏瞭任何一個伏筆。
評分說實話,最初我以為這會是一部情節驅動型的作品,但讀進去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部關於“選擇的代價”的深度探討。作者似乎對“灰色地帶”有著執著的迷戀,書中幾乎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每個人物都處於道德的十字路口,他們的每一個重大決定,都伴隨著巨大的犧牲和不可逆轉的後果。這種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挖掘,讓我感觸良多。它迫使我站在不同的立場去審視那些睏境,思考在極端壓力下,我自己的行為會是什麼樣的。尤其是書中幾位主要角色的命運軌跡,充滿瞭宿命般的悲劇色彩,但那悲劇並非源於外部的強權,而是根植於他們自身性格的缺陷或無奈的選擇。這種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探討,讓這本書的重量遠遠超齣瞭普通小說的範疇,更像是一部現代寓言,直指人心深處的軟弱與堅韌。
評分東西品質都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給錶妹買的,她2個鍾就看完瞭
評分文筆不夠成熟嚴謹
評分。。。。。。。。?。
評分東西品質都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給小朋友買的,期待
評分很快好看很好很棒
評分很好,很滿意的一次購物經曆。京東自營,值得信賴。
評分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