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瞭應對網絡廣告活動中的各種監管難題,我們有必要首先更新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指導思想。放權、晰權、用權。放掉不必要的權力,明晰橫嚮、縱嚮之間的權力界限,負責任地行使權力,纔能把該管的事務管好。為此規範、強化行業組織的輔助監督職能,強製性地要求必要的信息披露,輔之以行政指導、行政閤同、舉報奬勵等柔性監管方式,從法經濟學的角度齣發完善我們的執法製度與方式,從而在懲罰、遏製各種違法廣告活動的同時,促進廣告業大發展、大繁榮。在強化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同時,還得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為此有必要把傳統的行政法基本原則在網絡廣告監管領域進一步具體化、明晰化。     
作者簡介
     鄧小兵,男,湖北人,武漢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後,蘭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到香港浸會大學任訪問學者。先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西北地區城市行政執法現代化研究》(2009年)、蘭州大學中央高校項目《地方政府規範性文件的規範化研究》(2010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網絡廣告的行政監管研究》(2013年)。在《環球法律評論》、《行政法學研究》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近20篇。
  馮淵源,女,遼寜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基本概念探討
第一節 網絡廣告的概念
一、廣告的概念
二、網絡廣告的概念
三、網絡廣告行政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網絡廣告主體的從業資格
一、網絡廣告經營者從業資格相關規定
二、網絡廣告發布者從業資格相關規定
第三節 網絡廣告監管的立法形式
第二章 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指導思想明晰
第一節 放權、晰權與用權思想的提齣
第二節 放權、晰權與用權的基本要求
一、“放權”的基本要求
二、“晰權”的基本要求
三、“用權”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基本原則構建
第一節 基本原則概述
第二節 正當性原則與不確定法律概念的確定
一、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正當性原則
二、不確定性法律概念
三、正當性原則與不確定法律概念的確定
第三節 法定性原則與三網融閤下的監管體製探討
一、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職權法定性原則
二、三網融閤下的網絡廣告監管體製探討
第四節 閤理性原則與行政裁量的治理
一、“杯葛迅雷”帶給我們的思考
二、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公平原則
三、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公正原則
第四章 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基本製度反思
第一節 傳統監管手段的反思
一、對行政處罰監管手段的反思
二、對行政許可監管手段的反思
三、對行政強製監管手段的反思
四、新型監管手段的推廣
第二節 信息披露製度
一、我國網絡廣告監管信息披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二、國外網絡廣告監管信息披露探究
三、完善我國網絡廣告監管信息披露的建議
第三節 行業協會的功能
一、行業協會的定位
二、國外行業協會介紹及經驗藉鑒
三、網絡廣告行業協會功能定位的再思考
第五章 規製網絡水軍的探討
第一節 濛牛與伊利網絡公關案帶給我們的思考
一、案情簡介
二、案情探析
三、網絡水軍現象法律規製的缺失
四、規製網絡水軍遇到的難題
第二節 網絡水軍的定性及監管對策
一、規製網絡水軍的必要性
二、對網絡水軍現象本質的定性
三、有效規製網絡水軍現象的對策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對於經營性網站為他人設計、製作、發布網絡廣告的,應當到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辦理廣告經營登記,取得《廣告經營許可證》後到原注冊登記機關辦理企業法人經營範圍的變更登記。而非經營性網站則禁止為他人設計、製作、發布網絡廣告,隻能在網站發布自己商品和業務的廣告,其廣告所推銷商品或提供業務還應當符閤本企業經營範圍。
  由此可以看齣,互聯網廣告發布,既涉及不同的監管部門,如信息産業部門和工商行政部門,也分不同性質的網站分彆按照許可和備案形式監管。
  這些規定應該說是比較明確的,對相關部門的監管能夠起到較好的指導作用。但是監管範圍明顯有限,僅僅隻針對經營性網站和非經營性網站,而對非網站類型的網絡廣告發布,如通過論壇、貼吧、郵箱之類的方式發布廣告,監管規定依舊屬於空白狀態。另外,不管是經營性網站還是非經營性網站,如何判斷它們是否經過瞭相關監管部門的許可或者備案,普通網民僅僅通過網站自身的標識是難以作齣準確判斷的,因為上述標識也可能是僞造的,所以仍然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
  基於上述考慮和方便網民的原則,首先,官方網上登記備案公布平颱的建立較為必要且可行。考慮到網絡傳播的廣泛性,以省一級為單位,全國總平颱為匯總,用戶在網上瀏覽需要一個平颱以方便其查詢,主要查詢該瀏覽網站是否有資質發布網絡廣告。在當今時代廣告作為大多數網站的資金來源,導緻瞭許多無發布資質網站源源不斷地發布廣告,若建立上述所說網上登記備案公布平颱並且予以公布,網絡用戶既可以輕鬆地知曉哪些網站是有經營許可和工商登記的,同時可以在齣現問題時找到相關的負責人和公司團體負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一平颱對於增加各網站競爭力並鼓勵網絡用戶提高對網站的關注度,促進市場秩序和網站經營雙贏的模式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其次,官方的網上登記備案平颱建立之後,除瞭方便網民查詢所瀏覽網站是否經過官方許可或者備案具備發布網絡廣告的閤法資質外,還可以與一些已經形成良好品牌效應的網站、瀏覽器、殺毒軟件等閤作,增加一些平颱的鏈接。這樣做的結果,既能提高官方網上登記備案公布平颱的知名度,也能利用平颱增加網民對於上述網站、瀏覽器或者殺毒軟件的關注,從而推動更多有實力、有日碑的網站進行備案登記,進而降低監管部門規製的成本,使網絡廣告主體和網民建立起更加信任的法律關係。當然這個鏈接本身也起到瞭廣告的作用,本質上也屬於廣告,類似於以前一些行政監管部門評選的免檢産品或者評優産品,因此運作的具體過程中很容易産生權力尋租現象,為此需要設計一套切實可行的陽光製度以供監督。
  最後,針對隱性網絡廣告主體資格的規製,官方登記備案平颱在建立時,需要把IP地址和網站經營者的住所聯係起來,通過登記和備案,實現網絡平颱的廣泛監督以及廣大網絡用戶的認證,使得網站和廣告主的實際經營地址和實際業務情況都有據可查,這些對於網站中齣現非法廣告主體、侵權責任承擔者或者刑事犯罪嫌疑人的認定都有很大的幫助。
  對於商傢或企業自有網站發布廣告的情況,按照北京《通告》的精神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其第二條所規定的那種在北京市已經辦理《廣告經營許可證》的廣告專營企業,他們既可以從事網絡廣告的設計、製作、代理業務,也可以在自辦網站上不經申請直接開展廣告發布業務。另一種是本身並不從事廣告業務的商傢企業,若要在自己網站上宣傳公司實力、公司文化、公司産品等,應該結閤我國《廣告法》第七條、第十四條、第十七條等禁止性規定,在履行相關規定的審批手續後進行發布。
  對於淘寶網個體工商戶發布廣告,若不是藥品、農藥等需要事前審批的産品,則其可以在獲得營業執照後,經過網上登記備案平颱進行備案,這樣就將現實的經濟組織與網站聯係起來,便於管理。或者,可以建立專門的發布商品或二手商品買賣、交換廣告的網站,在淘寶業主申請注冊時予以一定的審查,並對此專門網站設定一定的規製條款,形成淘寶行業內部自律機製。
  在對各大互聯網廣告發布者從業資格進行完善規製的同時,對其發布過程中責任的認定也是很有必要的。
  ……      
前言/序言
     小兵的博士後工作報告即將齣版,希望我能寫個序。這是好事,我當然樂意為之。
  互聯網的齣現,給人類生活帶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除瞭依靠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支撐之外,互聯網的核心奧秘在於通過超級互聯,實現信息的共享與快速傳播。網絡時代,信息具有瞭準公共産品的特點,這是傳統生産要素所不具備的,由此催生瞭新經濟的發展和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的變化。當然,信息爆炸,對於個人而言,也會帶來相應的選擇睏惑。選擇越多,機會成本越大。如果還有不良商傢從旁灌水,個人自主選擇恐怕就更難。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網絡時代,如何有雙慧眼去選擇、使用、消費信息,對每個人都是一種挑戰。畢竟,互聯網目前還隻能解決信息與資源的稀缺性,還不能解決認識主體的生命科學問題。對於政府監管與立法者而言,責任更大。網絡時代,如何既促進信息的自由流動,推動網絡産業發展,提升國傢競爭力,又有效規範網絡秩序,保護網民權益,更需要拿捏好尺度,實現不同價值之間的平衡。
  網絡廣告作為互聯網産生發展的衍生品,同樣麵臨上述問題。一方麵,作為規製廣告的根本大法《廣告法》是1994年製定的,其後再也沒有修改過。《廣告法》本質上屬於市場管理法,市場改變瞭,我國已經由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逐步走嚮市場經濟,法律調整的對象也發生瞭根本性的改變,在此基礎上《廣告法》當然應該及時修訂。這種修訂,不僅僅是針對網絡技術的發展而進行的法律條文的簡單改變,更是在“法治中國”的大背景下,對政府規製觀念的改變。小兵博士的《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研究》顯然應和瞭這種時代的發展,從網絡廣告行政監管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齣發,重點論述瞭在網絡廣告監管過程中政府角色的轉變和職能的重新配置。這種探討,對《廣告法》的修改工作和網絡廣告的實際監管,應該是大有裨益的。    
				
 
				
				
					軟件架構設計實戰: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度剖析  書籍簡介  在當今快速迭代的軟件開發領域,構建齣健壯、可擴展且易於維護的係統架構,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書《軟件架構設計實戰: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度剖析》並非一本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的理論教材,而是緻力於為讀者提供一套完整、深入且可操作的軟件架構設計方法論與實踐指南。全書緊密圍繞現代軟件係統麵臨的核心挑戰,如高並發、大數據量、微服務化轉型、雲原生部署等,係統性地闡述瞭如何將抽象的架構原則落地為可執行的工程實踐。  本書的編寫參考瞭業界最前沿的技術趨勢和成熟的架構案例,力求為中高級工程師、架構師以及技術管理者提供一本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實戰手冊。我們相信,優秀的架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深厚的理論基礎、清晰的設計思維和大量的實踐積纍。   第一部分:架構思維的建立與基礎理論(Foundations of Architectural Thinking)  本部分旨在為讀者打下堅實的架構思維基礎,理解“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而非僅僅停留在“如何做”的層麵。  第一章:架構的本質與價值定位  本章首先界定瞭軟件架構的內涵,區分瞭係統設計、技術選型與架構設計之間的層次差異。深入探討瞭架構在項目生命周期中的關鍵價值:風險降低、成本控製、需求響應速度提升。重點剖析瞭架構的“權衡”(Trade-offs)藝術——沒有完美的架構,隻有最適閤當前業務場景的架構。我們將通過多個曆史案例(如單體應用嚮分布式演進的決策點),闡述如何在約束條件下(時間、預算、人力)做齣最優決策。  第二章:驅動架構的關鍵質量屬性  質量屬性(Quality Attributes,也稱非功能性需求)是衡量架構優劣的核心標準。本章詳細分解瞭關鍵的質量屬性,包括:     性能(Performance): 深入探討延遲(Latency)、吞吐量(Throughput)和資源利用率(Utilization)三者間的微妙關係。介紹如何通過容量規劃、瓶頸分析和異步處理機製來優化係統性能。    可擴展性(Scalability): 區分垂直擴展與水平擴展的適用場景,重點講解負載均衡策略(如LVS、Nginx的健康檢查與會話保持)以及數據分片(Sharding)的設計模式。    可用性與可靠性(Availability & Reliability): 闡述冗餘、故障轉移(Failover)和容錯(Fault Tolerance)的設計原則。引入CAP定理的實際意義,以及如何在強一緻性、可用性和分區容錯性之間進行取捨。    可維護性與可理解性(Maintainability & Understandability): 強調模塊化、低耦閤、高內聚的設計原則,並介紹文檔化、架構評審在保證長期可維護性中的作用。  第三章:架構模式的演進與選擇  本章係統梳理瞭主流架構模式的發展脈絡。從經典的分層架構(Layered Architecture)、事件驅動架構(EDA),到現代的微服務架構(Microservices)和麵嚮服務架構(SOA)。每種模式的講解都包含其核心思想、適用場景、典型結構圖示、優缺點分析以及應對其固有挑戰的工程實踐。   第二部分:核心架構範式的深度實踐(Deep Dive into Core Architectural Paradigms)  本部分是本書的實踐核心,聚焦於當前主流和新興的架構風格,提供詳盡的實施步驟和案例分析。  第四章:微服務架構的落地與治理  微服務已成行業主流,但其復雜性亦不容忽視。本章聚焦於微服務實踐中的“痛點”和“治理”:  1.  服務拆分策略: 采用DDD(領域驅動設計)的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作為服務邊界劃分的核心工具,並結閤業務能力矩陣(Business Capability Map)進行驗證。 2.  服務間通信: 對比RESTful API、RPC(如gRPC)和異步消息隊列(如Kafka)的適用場景,重點討論瞭服務契約管理和版本兼容性問題。 3.  分布式事務處理: 深入講解Saga模式、TCC(Try-Confirm-Cancel)模式的實現細節,以及引入消息最終一緻性作為降級方案的工程考量。 4.  服務治理體係: 涵蓋服務注冊與發現(如Consul/Etcd)、配置中心、熔斷限流(如Sentinel/Hystrix)的原理與實踐。  第五章:雲原生時代的架構演進  隨著Kubernetes生態的成熟,如何將傳統應用遷移並優化到雲原生環境,是架構師必須麵對的課題。     容器化與編排: 講解Docker與Kubernetes的基本概念,重點在於如何設計“十進製應用”(Twelve-Factor App原則)以適應容器環境。    服務網格(Service Mesh): 以Istio為例,剖析Sidecar模式如何將服務通信、安全、可觀測性從應用層解耦齣來,實現更細粒度的流量控製和策略管理。    Serverless的適用邊界: 探討FaaS(函數即服務)的優勢與局限,以及如何設計混閤架構以平衡成本與控製力。  第六章:數據架構的重構與優化  數據是現代係統的血液。本章關注如何根據不同的訪問模式和一緻性要求,設計復雜的數據存儲策略。     多模持久化策略: 詳細對比RDBMS、NoSQL(文檔型、鍵值型、圖數據庫)的適用性。    數據同步與一緻性: 講解CDC(Change Data Capture)技術在構建數據倉庫或實現主從同步中的應用。    讀寫分離與緩存策略: 深入分析緩存穿透、緩存雪崩、緩存擊穿的防禦手段,以及分布式緩存(如Redis Cluster)的集群部署與數據一緻性保證。   第三部分:架構的生命周期管理與工程實踐(Lifecycl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一個好的架構必須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得到有效管理和持續演進。  第七章:架構的評估、文檔與溝通  架構設計並非孤立工作,有效的溝通至關重要。本章介紹如何進行正式的架構評估(如ATAM方法),並強調架構文檔的層次化:     C4模型: 使用上下文(Context)、容器(Container)、組件(Component)和代碼(Code)四個層麵,清晰地嚮不同受眾傳達係統視圖。    架構決策記錄(ADR): 建立規範化的流程,記錄關鍵的設計選擇、替代方案以及決策背後的理由,為未來的維護提供“記憶庫”。  第八章:架構的演進與重構  係統是不斷變化的,架構也必須隨之演進。本章提供瞭一係列結構化的重構策略,以規避“架構腐化”:     絞殺者模式(Strangler Fig Pattern): 詳細闡述如何安全地將老舊係統逐步替換為新的微服務,實現平滑過渡。    技術債管理: 建立技術債評估框架,將其量化並納入迭代計劃,確保架構的健康度持續得到關注。    自動化與可觀測性: 強調CI/CD流水綫在保證架構變更質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分布式追蹤(如OpenTelemetry)、集中式日誌和指標監控,構建全景式的係統可觀測性,提前發現架構潛在問題。  本書通過大量的圖錶、實戰代碼片段(非完整代碼庫,而是關鍵設計思路的體現)和行業標準術語的準確解釋,旨在幫助讀者掌握從戰略層麵思考係統結構,到戰術層麵落實具體技術選型的全套能力。閱讀本書,您將獲得一套清晰的藍圖,用於駕馭復雜係統的設計與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