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宗喀巴大师经典文丛全5册)142.00
菩提道次第广论34.00
+密宗道次第广论30.00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34.00
+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 20.00
苾刍学处 24.00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宗喀巴
宗喀巴,藏传佛教格簧派(黄教)创始人。1357年生于安多宗喀(今青海湟中)。本名罗桑扎巴。3岁时随噶玛噶举派活佛乳贝多杰受居士戒,7岁在夏琼寺(青海化隆县)出家,学习显密教法。16岁奉师命赴藏深造。在之后的20年里,遍访西藏各派名寺,拜谒各派名僧,精研显密各论,兼学戒律、声明、修辞等学,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成为著名高僧。注重修行次第,主张先显后密,显密兼修。1388年改戴黄色僧帽,表示敬重戒律,并大力进行宗教改革。1409年,在帕竹扎巴坚赞的支持下在拉萨大昭寺举行了祈愿大法会,标志着藏传佛教格餐派的诞生。1419年圆寂于甘丹寺。一生著有18部巨著,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观学正文之注释》和《了义和不了义精要》等。
法尊法师,俗姓温,字妙贵。1902年生于河北深县。在五台山显通寺玉皇庙出家,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曾先后入武昌佛学院、北京藏文学院学习,师从太虚大师和大勇法师。后随大勇法师组织的赴藏学法团到西康甘孜,从昌都安东格西专政藏文。1932年入藏,在拉萨哲蚌寺学习。1936年在重庆代理太虑主持汉藏教理院至解放前夕。1950年在北京主持菩提学会藏文译事。历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院长之职。1980年圆寂。通晓藏文,译著甚多,主要有《蔷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辨了不了义论》、《大毗婆沙论》等。
我对密宗的部分尤其感兴趣,但过去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难以捉摸的领域。当我翻开《密宗道次第广论》时,我发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显宗的结构和路径。这部分内容展现了宗喀巴大师如何将深奥的仪轨和心法,以一种极为系统化、理性的方式进行梳理和传承。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观想图或咒语,而是深入讲解了修持的基础、次第、以及每一步骤背后的心理和能量学的对应关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上师瑜伽”和“本尊观修”时的细致入微,他仿佛在为你描绘一张极为精密的修行地图,让你知道每一步该如何走,避免在追求快速成就的过程中走入歧途或产生误解。这种对密法传承的严谨把控,让我对这套书的价值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汇集,更是对一条完整、清净的修行脉络的守护与展现。
评分说实话,开始接触这套书时,我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宗喀巴大师”这几个字本身就意味着极高的学术标准和难以企及的深度,我担心自己凡夫俗子的智慧难以企及。然而,深入阅读《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章节后,我发现大师的教导是如此的次第分明、层层递进,它没有一开始就将你抛入云深不知处的玄妙境地,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导师,从最基础的发心、皈依讲起,稳扎稳打地构建起整个修行的大厦。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极大地缓解了初学者的畏惧感。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个论述点都是建立在前一个论点之上的,逻辑链条缜密到令人拍案叫绝。它强迫你停下来,不仅仅是“读过”,而是真正去“思考”每一个概念背后的确切含义,这种对心性的深层挖掘,远非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所能比拟。这五册书在一起,构成了对一座宏伟大厦的立体俯瞰,令人既敬畏又充满探索的动力。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实在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透露着一种对经典的敬畏。初翻阅时,我立刻被那种古朴而又典雅的气质所吸引,每一次翻页都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遥远的智慧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对于一个真正热爱传统佛学的人来说,能够拥有这样一套集合了重量级论著的精装本,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福报。书本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注释和原文的区分清晰明了,即便面对如《广论》这般浩瀚的篇章,也能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不会轻易迷失在繁复的文字迷宫中。我花了几天时间仅仅是整理和审视这五册书的整体布局,就已经感受到编者团队的用心良苦,他们显然深知,对于如此深奥的教法,好的载体是通往理解的桥梁,而这套书,无疑是一座非常坚实且美丽的桥梁。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值得在书房里被郑重对待,随时取阅。
评分最后,《苾刍学处》这本书,虽然在整体的哲学思辨氛围中似乎显得更为“世俗”或“基础”,但其重要性却怎么也估量不够。它就像是为所有宏大理论和深奥修法打下的坚实地基。阅读这些关于戒律和威仪的教导时,我深刻体会到,任何高远的修行,都必须建立在清净的行为规范之上。大师对每一个细节的强调,都体现出对“自律”和“护持正法”的极端重视。它不像前面几本那样引人入胜于智慧的探险,但它却提供了一种恒常的、日常的修行指南,确保我们不会因为追求“高深”而疏忽了最基本的正道。这五册书放在一起,构建了一个从基础持戒、到广大学修、再到究竟密乘见地的完整体系,它提供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套可以终身依止的、完整的生命工程蓝图,令人心悦诚服。
评分《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奇妙的。它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究竟空性见地的窗口,但这个过程并非是通过激烈的辩论或晦涩的术语堆砌完成的,而是通过对“中观”概念的层层剖析,最终导向一种清晰、了悟的洞见。以往我总觉得“空性”是哲学思辨的终点,但在阅读宗喀巴大师的疏释时,我开始体会到,这是一种基于深刻内观和逻辑推演的必然结论,它并非虚无主义,而是对事物真实存在方式的精准描述。尤其是对“空性”与“缘起”二者的圆融阐述,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存在”本身的理解。这种论著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答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从而消除了思维上的根本矛盾,让人在面对世间万象时,能够保持一种清明、不执着的定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