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增补秘传万法归宗》
作者:唐/袁天罡/李淳风 孙正治点校
定价:28元
页数:296页
发行:中医古籍出版社
新刻万法归宗请仙箕法卷之一
请仙箕法
焚香咒
净水咒
咒纸文
咒笔文
咒墨文
书符咒
咒符
请仙咒
送仙咒
请仙礼仪
画符式
开坛召斗咒
祝关符使咒
请吕真人咒
请紫姑仙咒
请八仙咒
请九仙咒
请太白仙咒
敕水咒
净口神咒
净心神咒
净身神咒
安慰神咒
祝启式
净法界真言
佛母法
皈依真言
后汉太极左宫葛仙翁治三部诸病心法灵符
葛仙翁宝诰
敕纸笔咒
治上部诸病灵符
治中部诸病灵符
治下部诸病灵符
总敕符咒
治诸疮肿痛秘诀
咒枣秘诀
咒枣秘言
治诸寒热毒疮等症火丹
秘传六甲天书上卷
六甲天书序
六甲阳神名
六丁阴神名
六甲神像
六甲神总咒
六甲印式样
第十六甲印
祭六甲神物料
六甲神坛式
破城咒
三员大将名像
修行戒忌
秘传六甲天书中卷
召五天女神序
五天女名像
天女溪女神咒
祭天女溪女物色
那天女印
请圣用印请摄五帝君
请五帝诸神坛式
五斗八卦坛式
造木牛骡马法
不用火煎造法
召请五帝三官五星等神词式
秘传六甲天书下卷
天书佐国序
十二溪女名像
吞服飞身印诀
祭三员大将礼仪
追月再现诀
东华大帝君脱壳朝真法
九品先助功行
玉帝破城法
六甲天书后序
新刻万法归宗卷之二
煮黑豆隐家法
朝北斗星咒
煮豆咒
书符咒
隐身法
六甲总符
五方雷公印
五方咒
冷启敬先生神术秘诀
请诀法
引鼠法
招欢法
和合法
和合咒
步罡秘诀
催神咒
六神符
和合符
急催咒
和合咒
辟灾祸法
和合符
辟大祸符
辟怪符
辟兵符(辟刀矢兵石法)
反凶变吉法
辟神怪符
隐形法
鸟卵蔽形法
太上金锁连环隐遁真诀
念总咒
步阴斗图
步阳斗图
踏魁罡步斗法
合用物件
恰掌诀
令牌前面式
令牌后面式
磨光秘法
安精神咒
金刚灵通宝剑法
通天如意大法序
普召咒
六甲六丁印
信香方
灯水遁诀
召土地咒
请黑杀神咒
灵符式
执草隐形避难法
移山换景法
葫芦上敕符
神仙火坑法
杏子假尸术
六甲六庚神名
鞋遁法
脱身守尸咒
雷震符
鸟神铁脚报
喝么呼色法
湘祖白鹤紫芝遁
步罡诀
白鹤灵形咒
鹤符式
紫芝灵禽咒诀
草符式
论鹤神所在日
论鹤草二牌须择吉日
鹤草二牌式
五鬼混天法
混天咒
九灵符
祝食咒
开喉咒
昆炼柳灵儿法
取木咒
追魂现形咒
月魂报一宗
收魂咒
布雁迷魂阵
甲信神符
丁信神符
八王名号
灵信香方
信美香方
神印
新刻万法归宗步天歌诀卷之三
步天歌秘诀
三垣变
二十八宿歌变
格天规模
祈雨叙
祈雨礼乙仪
祈雨坛场所用物件
五方井土取水法
请五方圣水咒
取白雄鸡冠血咒
与龙神开光咒
祈雨登坛咒
净口咒
净身咒
净心咒
净土地神咒
金光咒
祝香咒
敕水咒
净天地诸真咒
发牒咒
对愁(上)
祈祷文
雷神咒
仰启
符文书符
取水符
祈雨立神位式
祈雨口诀
护身咒
北方玄天咒
羽音姓水
雷门秘诀歌
奇罗木十二星辰各像形
春季雨晴星
夏季雨晴星
秋季雨晴星
冬季雨晴星
炼由基神射法
告神祭文(跪读)
天蓬练弓神咒
神射箭法
虚无真人造神弹法
神位式
阴阳遁秘诀
阴遁法
阳遁法
九天玄女耳报法
追神咒
鸣耳咒
开喉咒
订盟
填雷
求聪明咒
樟柳耳报
祭坛合用物件
请仙符
开坛符
金光咒
净天地咒
新刻万法归宗周易内秘丁甲大法卷之四
周易内秘丁甲大法
秘文序
每日早晚朝东西念咒焚香修炼祷仪
净口咒
掐九凤诀咒
净天地咒
仰启神咒
总摄召神咒
总摄太阳灵符
去天一气咒
太阳咒
太阴符
太阳符
太阴咒
追神咒符
三台二斗敕符
鸣耳咒符
开喉咒符
宣音咒
安神咒
安神符
宣音符
金光咒
神将现形咒
存想诀
焚香咒
焚钱财咒
申奏状式
书符秘诀
净口咒
安神咒
净身咒
敕水咒
敕纸咒
敕笔咒
祭神礼仪
孤虚法
六丁六甲日祭咒
祝意取五方气入符
东斗五星
南斗六星
北斗七星
西斗四星
中斗三星
五斗名
护坛符式
玄女印式
六丁神名
六甲神名
丁甲天书秘传耳报行千里法
净口咒
追神咒
追神符
鸣耳符
开喉咒
开喉符
宣音咒
宣音符
安神咒
安神符三道
神将现形咒
六甲符并咒语
侍奉神位
追神咒
集神咒
六丁六甲真讳预报却祸法
六甲讳咒
六丁讳咒
至纲道人秘术
珠泪传神
山鹊作画屏
山鸲报信
萤火聚鱼
月蟾起死
鸱役神鬼
北舍神悲
龙衣益媚
搬运秘法
符式
避兵咒
放光法
陶朱公催花十锦术
养蚕秘法
人不觉法
止妒法
止淫妙法
记女私法
求子方
庚申日咒镜子法
治盗物法
治羊不出法
断鼠法
毒雀法
催鸡鸣法
留鱼法
辟蚊法
除虱法
招人沽酒法
召禽法
化水术
化火术
止风法
行舟止风法
招风术
酉毛招风术
解缚法
解锁法
门户自开法
子母钱法
结印诀法
夫妇相爱法
顷刻开花法
开莲花法
祈灶获福法
造紫霞杯法
造琥珀杯法
邵康节先生观梅数
观天文之应
察地理之应
近取诸物之应
远取诸物之应
草木之应
禽兽之应
杂物之应
折字之应
算大人病秘法
算小儿病秘法
自然磨法
新刻万法归宗底襟集卷之五
新刻万法归宗底襟集卷之五
底襟集天文秘旨灵文左传遁书上卷
聚气炼形章第一
混元咒
炼形起手定意
罗里壁砚地朱章第二
踏罡步斗章第三
扶箕降笔章第四
关鹤呈祥章第五
五官驱役鬼神章第六
就书五官符
布雨断霓章第七
生云咒
生雨咒
断霓咒
气生云雾章第八
遍迷咒
与唾为江章第九
天水横流咒
召请十将章第十
足底生云章第十一
乘云咒
降龙伏虎章第十二
降龙咒
伏虎咒
伏虎符
降龙符
天门独步章第十三
任画禽鸟章第十四
应候符咒
底襟集地理秘旨灵文左传遁书中卷
捻土成丘章第一
捻土成丘咒
太山符
吹毛为虎章第二
化虎咒
化虎符
断带为蛇章第三
变蛇咒
变蛇符
穿山透壁章第四
穿山透壁咒
透壁符
随形五破章第五
五破咒
五破符像式
擦石为金章第六
如意咒
如意符
金随气入章第七
金随气入咒
金随气入符
偷身鬼代章第八
鬼代咒
鬼代符
振鬼击雷章第九
雷击咒
击雷符
屏开仙洞章第十
屏开仙洞咒
屏开仙洞符式
卵黄代形章第十一
代形咒
代形符
枣木为舟章第十二
飞浮咒
飞浮符
设席取酒章第十三
设酒取食符式
底襟集人事秘旨灵文左传遁书下卷
仙童赴体章第一
召仙童咒
召仙童符
祭童耳报章第二
通仙咒
鸣耳咒
鸣耳符
通仙符
开喉咒
宣音咒
宣音符
开喉符
邀舞仙女章第三
仙灵咒
仙灵曲
仙灵符
借地加步章第四
缩地咒
缩地符
脱衣解带章第五
解带咒
解带符
茶引春心章第六
春心咒
春心符
不期自至章第七
自来咒
自来符
佳人返步章第八
佳人返步咒
返步法
月老配偶章第八
和合咒
和合符
印式
令妇相思章第十
相思咒
想思符
解禳恶梦章第十一
解禳咒
形变闺女章第十二
变女咒
变女符
黑张定身法第十三
定身咒
定身符
梦邀知事章第十四
知事咒
知事符
金蝉脱壳章第十五
金蝉脱壳咒
脱壳符
附录
三山祖师题术诗
邀舞仙女祭文
振鬼击雷祭文
偷身鬼代祭文
三山九侯神位
诸仙众神位式
青石道人秘传炼老申灵应章
敕申咒
敕理申咒
净召咒
呼召符法
法土禁忌
修仙忌日
《中国古代术数经典:增补秘传万法归宗(编注白话全译)》由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术数经典:增补秘传万法归宗(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玄虚、最神秘又最民俗的文化典籍。书中内容荒诞离奇。此书大概是古代法师的工具书,只要法师对神灵供奉祭品、作法念咒,就可移花接木,腾云驾雾,甚至像《封神榜》书中描写的姜子牙和其它天神一样法力无边,无所不能,书中有大量符图,对现代人了解其荒诞性、神秘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绝对对得起它所承载的内容分量。纸张的厚度和油墨的色泽,都透着一股老店刻印出来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我喜欢那种翻页时略带沙沙声的触感,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需要精心对待每一张纸张的年代。而且,书中对一些关键图样的还原度非常高,线条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几何图形,也毫无模糊不清之处,这对于需要临摹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细节决定成败,尤其在涉及需要精确描绘的领域,这种高品质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我可以放心地将书中的图例作为参考标准。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寻找一些关于传统“民间智慧”的佐证,想看看古人是如何构建他们的精神世界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丰富和细致的。它不像市面上许多打着传统旗号的伪科学读物,而是非常严谨地梳理了不同流派在处理“外物”和“内丹”上的差异。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应验”与“心诚”的辩证关系部分,作者并未给出一个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从心性修炼的角度去剖析,认为术法的效力与施术者的德行和专注力是紧密相关的。这种辩证的、注重内省的观点,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格调。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修身养性的哲学论著,让人在求“术”的过程中,反思“道”的重要性。
评分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知识体系的广度和跨度。它巧妙地在几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之间搭建了桥梁,比如道家理论与传统医学的相互印证,以及两者如何统一到对生命力的理解上。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杂烩”,但阅读后发现,作者的内在逻辑非常清晰,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着“如何调和个体生命与宇宙大环境”这一核心命题展开的。这种宏大的叙事视角,让人在学习具体技巧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整体格局的洞察力。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将自然、身体和精神融为一体的整体观。读完后,感觉自己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解释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古朴的墨色与朱红的搭配,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神秘的时代。我原本是冲着古代道家文化和一些传统技艺的好奇心来的,没想到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并非那种浅尝辄止的介绍,而是真正深入到了实践层面,光是关于符箓绘制的那些笔触和运气的细节描述,就让人感到一种庄重和敬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那些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把握住其中的脉络。书中对于“气”的流转和对天地自然力的感应,讲解得非常到位,让我对传统文化中的能量观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整体阅读下来,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道士在耳边细细传授,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其他任何普及读物都无法比拟的。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看完其中的一部分,但每读一页都觉得收获颇丰,那种知识的厚重感是实实在在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可以用“铁笔银钩”来形容,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我原本以为这类涉及术数和玄学的书籍,读起来会比较枯燥,充斥着生涩难懂的术语,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成见。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深奥的原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白话叙述,同时又保持了足够的专业性和原汁原味。特别是关于一些基础的导引吐纳法,书中不仅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图解,更重要的是,解释了每一步背后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这使得养生部分不再是盲目跟从,而是建立在科学理解之上的自我调节。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个简单的静坐法坚持了几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清晨起来时精神状态确实有显著的改善,这比任何理论上的说教都来得更有说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