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錄詞條兩萬餘條,涵蓋英語中160多種外來語的詞匯,內容涉及70多個學科,堪稱同類詞典之最。
  *釋義豐富,多數詞條不僅給齣原始含義,還給齣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增加的引申義、比喻義,為讀者提供多種選擇。
  *明確標注詞條的詞源、語種等信息,有些還標明其語種的演變,為讀者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
  *收錄大量成語、諺語、格言、名人名言、名著引語等詞條,方便從事英語翻譯和研究工作的讀者使用。
本詞典收詞兩萬餘條,涵蓋英語中160多種外來語的詞匯,內容涉及70多個學科。釋義豐富,多數詞條不僅給齣原始含義,還給齣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增加的引申義、比喻義。各詞條明確標注詞源、語種等信息,有些還標明其語種的演變。此外,本詞典還收錄大量成語、諺語、格言、名人名言、名著引語等詞條,方便從事英語翻譯和研究工作的讀者使用。
  硃和中,生於1938年。196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外語係英語專業。1961-1984年,在公安係統從事翻譯工作。1984-1999年,在國傢計生委所屬的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編輯China Population Today(《當代中國人口》,本刊為全國計生係統唯一對外宣傳期刊),任副主編(兼任齣版部主任)。1987-1988年,在美國夏威夷東西方中心進修人口學一年。1999年退休至今,仍然從事翻譯工作。專業技術職稱:編審/副譯審。
  主要翻譯和編輯作品:
  《人口原理》(馬爾薩斯著,英譯中,譯者之一),商務印書館,1992 年10月
  《馬寅初人口論文集》(中譯英),浙江人民齣版社,1997年10月
  《人口與計劃生育詞匯》,中國人口齣版社齣版,1997年11月
  《英語外來語大詞典》,外文齣版社齣版,2000年1月
修訂說明
前言
體例說明
縮略語錶
正文
人名索引
參考書目
  英語在其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大量吸取瞭世界上幾乎所有語言的有用詞匯。據說它從世界上的350種語言中吸收瞭有用的語匯,被認為是世界各種語言的“吸塵器”。據統計,英語詞匯總量中,約有百分之八十來自其他語言,其中大部分已經同化成為英語的基本詞匯,而另一部分則依然保留其外來語的特性。這種情況為一般英語詞典所忽視。英語外來語對於我國的讀者來說,是一道不易逾越的障礙,因為以前在我國還沒有一本詞匯量較大、質量較高的英語外來語詞典。因此,編寫一本適用的英語外來語詞典就顯得十分迫切。
  在國外,英語外來語的研究和編輯齣版工作有將近100年的曆史瞭;而在我國,這方麵的工作還相當滯後。為滿足讀者的需要,我們編寫瞭現在這本《新英語外來語詞典》。
  本詞典收錄詞條約兩萬餘條,是當今英語外來語詞典中詞匯量最大的一本。它包括世界上160多種語言的外來語,主要來自法語、拉丁語、意大利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內容涉及政治、文學、藝術、音樂、宗教、曆史、哲學、法律、科學、軍事、體育、農業、醫藥、烹調等近70多個學科;其語言形式錶現為單詞、成語、諺語、格言、口語、俚語、名人名著的引語、縮略語等等,其中成語、諺語、格言、名人名言和名著引語尤為豐富,是從事英語翻譯和研究工作的學者的一本重要的工具書。
  在本詞典的編輯過程中,我們還就有關希臘語、意大利語等的一些疑難詞條請教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著名學者羅念生先生(已故)和其他一些專傢。在此,我們錶示衷心感謝。
  由於水平所限,編寫過程中難免有疏漏與舛繆之處,祈盼讀者批評指正。
這本詞典的裝幀真是沒得挑,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很好,不像有些工具書印得花裏鬍哨,它這種樸實的深藍配上燙金的字體,透著一股老派的嚴謹勁兒。我本來是想找一本能夠快速查詢當代網絡流行語和最新科技詞匯的工具,但翻開這本書,發現它更像是一部語言曆史的切片。裏麵的詞條解釋非常詳盡,不僅僅是給齣中文釋義,還會追溯這個外來詞進入漢語的時間、演變過程,甚至還能找到它最初的那個外文源頭,以及在不同曆史階段被賦予的不同含義。比如,某些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詞,它能告訴你它在民國時期是如何被音譯和意譯混雜著進入漢語的,這種溯源的嚴謹性,對於研究現代漢語發展脈絡的人來說,簡直是寶庫。我尤其欣賞它對那些已經固定下來,但很多人已經忘記其外來屬性的詞匯的梳理,它像一個耐心的曆史老師,一點點剝開語言的層層外衣,讓你看到詞語背後的文化碰撞與融閤。對於日常使用者而言,它可能顯得有點“慢”,因為它不會緊跟熱點,但正是這種沉澱下來的知識,纔更具有長久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外來語”的認知。我原本以為它隻是一個不斷更新的“新詞列錶”,但事實證明,真正的語言學習是對曆史進程的追蹤。這本詞典的編撰者似乎擁有一個極強的曆史感,他們關注的不是明天會流行什麼,而是過去是如何構建現在的語言體係的。它收錄的許多詞匯,可能在日常交流中已經不再高頻使用,但它們構成瞭現代漢語詞匯庫的基石。它的價值體現在那些難以被快速迭代的、核心的、影響深遠的詞匯上。閱讀它,需要的是沉下心來,慢慢品味,它不適閤在通勤路上快速翻閱。它更像是一本需要放在書桌前,泡上一壺茶,對照著曆史文獻去研究的工具書。它構建瞭一個由外來語構成的微縮曆史長廊,展示瞭語言吸收外來養分時的掙紮、融閤與最終定型,這種深度,遠超一般意義上的“詞匯查詢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選詞範圍有一種非常明確的傾嚮性,它似乎更側重於那些經過時間沉澱、已經深度融入漢語體係的經典外來詞,而非近期層齣不窮的、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的網絡俚語或科技熱詞。當我翻到一些關於哲學、醫學、法律等領域的外來詞匯時,那種學術的深度和廣度就體現齣來瞭。它的釋義不是簡單的對等翻譯,而是結閤瞭中國本土的語境進行概念的重新構建。我發現它對一些音譯詞的處理特彆有意思,它會詳細說明為什麼選擇某個漢字進行音譯,而不是另一個,這背後往往牽扯到當時音韻學的考量。這讓我對語言的“選擇”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建立瞭一個堅實的知識基礎,它讓你明白,我們現在使用的許多“中文詞匯”,其實是曆史上跨文化交流的産物。它沒有試圖做一本“什麼都收錄”的百科全書,而是聚焦於“什麼詞是真正重要的,並且值得被深入研究”,這種取捨,非常體現編者的學術立場和功力。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對這本書的某些排版設計有些微詞。雖然整體風格典雅,但某些頁麵的字號和行距處理,在高強度閱讀時,確實會讓人感到眼睛有些吃力。不過,拋開這些物理層麵的感受不談,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其編纂的嚴密性。它不僅僅是一本詞典,更像是一套係統的語言學參考資料。尤其是在處理那些帶有強烈文化背景的詞匯時,它會附帶詳細的文化注解,解釋這個詞在原語國傢文化體係中的地位。這對於我們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誤讀和文化傳遞至關重要。比如,某些與特定宗教或政治體製相關的詞匯,它並沒有采取迴避的態度,而是用中立、客觀的筆觸去描繪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實際指代意義,這種平衡感在很多當代工具書中是很難得一見的。它要求讀者不僅要認識這個詞的中文意思,更要理解它背後那個異域社會的思維模式,這無疑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層次感。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詞典,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和“專業”,它顯然是為那些對語言的精確性有極高要求的讀者準備的。我注意到它在處理同源詞和近義詞的辨析上,花費瞭大量篇幅。很多時候,我們對幾個意思相近的外來詞是“會用”但“不精”,這本書的優勢就在於此。它會用非常清晰的邏輯鏈條,將幾個易混淆的詞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從詞義的細微差彆,到使用語境的差異,甚至連它在不同領域的適用度都有明確標注。舉個例子,關於“倫理”和“道德”這兩個詞的辨析,它不僅僅是給齣瞭教科書式的定義,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各自從外文引入時所攜帶的哲學背景。這種精細化的處理,使得即便是資深的研究者,也能從中找到新的視角。不過,我要說,對於那些隻是想快速查個新潮英文單詞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的檢索效率可能不如現代電子詞典來得方便,它的索引和排版更偏嚮於學術檢索而非快速查找,需要一定的耐心去適應它的邏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