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评分阿难!是不思议光菩萨,过百千阿僧祇劫当得作佛,亦号不思议光,出现于世,如来、应、正遍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净洁(jié),劫名无咎(jiù)。阿难!是净洁佛土甚为清净,如此他化自在诸天宫殿。彼佛寿命二十中劫,大声闻众其数八万,诸菩萨僧三万二千。阿难!以何因缘故劫名无咎?阿难!彼时多有百千劫中无佛出世,是不思议光佛于彼劫中最初成佛,净居诸天欢喜赞叹:『此劫无咎。此劫无咎。以有如来出现于世故,是故当名此劫无咎。』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很喜欢这个系列。
评分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河北巨鹿人。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李世民痛哭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很喜欢这个系列。
评分第七,元代,是西天梵相传人的时期(所谓“西天梵相”是特指从尼泊尔应邀而来的工匠阿尼哥,在12世纪所传播的尼泊尔佛像艺术风格)。由于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其疆域东西打通,加之八思巴担任国师,中国尤其是北方的佛教,极大地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这无疑也反映在了造像上面。藏传佛教的造像从形式上就与汉传不同,他们经常使用密教主尊与明妃的题材,多以曼荼罗城为背景,以金、铜为材料,装饰也十分细密繁复。这些元素经过汉化,形成了新的风貌,与宋代的汉传式样相比而言更为神秘,刻画也更精细,但也失去了汉文化中所追求的灵动之气。
评分第五,五代、两宋,是佛像世俗化流行的时期,同时也是雕塑艺术的最高潮。虽然唐末五代之时,佛教造像的生命力已经开始呈下坡路的趋势,佛像制作愈发工艺化,唐人的畅快豪气也随着国势的衰弱而逐渐消失;但到了宋代,由于经济与文化重新获得高度发展,艺术方面的成就也被推向了巅峰。宋代的风格偏于写实,注重细部的刻划,比起唐代,更具有文人审美的倾向。所以,在宋代佛教造像之中的精品,尽管形象写实,有些许艺术的夸张,却丝毫不流于俗气,一颦一眉、举手投足之间,全都洋溢着高贵的气节。南宋时,政府偏居南方一隅,这些没落贵族崇尚精神生活,却又无力挽回日益衰颓的政治局面,然而他们对文艺的重视无疑激励着民间文化的发展,所以南宋的工艺出众,社会普遍的审美水平反而有所提高。在今天大足石窟的菩萨像面前,我们依然可以见证这一时代近乎绝唱的艺术杰作。
评分第八,明清,接续元代的梵藏之风,是汉藏艺术交融共存的时期。明清的佛教造型在形制上略显呆板,经常感觉缺乏生气,色彩也很单一(石窟中仅以红绿设色、俗艳的即清
评分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