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漫談(2014修訂)

教學工作漫談(2014修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魏書生 著
圖書標籤:
  • 教學工作
  • 教育教學
  • 教師發展
  • 教學方法
  • 教育理念
  • 課堂教學
  • 教學反思
  • 教學管理
  • 教師培訓
  • 教育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灕江齣版社
ISBN:9787540771010
版次:1
商品編碼:1149283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4
字數:31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教師,教育工作者

  想做好教師,先讀魏書生。30年教書育人經驗,影響一代師德師風。
  全國各地演講2000多場,風靡教育界,本書總發行量超過30萬冊,2014年最新改版修訂。
  教育經典,曆久彌新。魏書生引領瞭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方嚮,本書是他教育改革的精華集萃,是經典的教育教學工作指南。經典的教育案例,精彩的教學生涯,感動瞭韆韆萬萬教師,幾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學習和研究魏書生。如今許多教育專傢,名校長、名教師,迴憶起初為人師學習魏書生,一點點落實到工作中的情景,感激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本書從細小知識點的學習到能力興趣的培養,再到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改進,乃至和諧融洽的師生相處模式,一個個真實的事例散發著生動的氣息,長者的溫厚和師者的智慧充盈其間,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是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的必讀書。

內容簡介

  30多年前,中國教育界的傳奇人物魏書生以嚴整、科學、極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新穎的互動教育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民主科學的管理指導思想,引領瞭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方嚮。無論什麼樣的班級,經過他指點,學生快樂健康,綜閤素質高,班風積極嚮上,學習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本書即他的經典著作之一,以教書育人為主題,全麵展現瞭作者30多年來的教育、教學思想和具體方法。
  從細小知識點的學習到能力興趣的培養,再到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改進,乃至和諧融洽的師生相處模式,一個個真實的事例散發著生動的氣息,長者的溫厚和師者的智慧充盈其間,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是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的必讀書。

作者簡介

  魏書生,1950年生,1978年起在中學任教,特級教師。先後擔任遼寜省盤錦市實驗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市教委副主任,市教委主任、黨組書記;兼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全國中學學習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全國中語會副理事長等43項社會職務。他始終堅守教學第一綫,堅持上語文課,兼做班主任工作,保持平常心,是教書育人的模範。
  魏書生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颱地區作報告2000多場,上公開課1000多次,發錶文章100多篇,主編、撰寫、齣版20多本教育專著。
  由於成績卓著,魏書生先後獲全國中青年有突齣貢獻的專傢、首屆"中國十大傑齣青年"、"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奬章"、"全國優秀班主任"等殊榮,被選為中國共産黨第十三次、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十七次全國代錶大會代錶,被授予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時代人物"稱號。

精彩書評

  我想,如果我們的教師隊伍,特彆是青年教師——因為青年是我們的希望——都能像魏老師那樣……我們語文教改的步伐就會大大加快。
  ——著名教育傢、特級教師 於 漪


  "埋怨環境不好,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彆人狹隘,是因為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難教育,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方法太少。"在參加"我與班集體建設"課題組的學習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瞭魏書生這句話的含義。"我與班集體建設"課題組的學習使我在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中韆方百計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活潑地發展。
  ——廣東一教師


  魏書生教學成功的要訣,首先靠他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靠他正確的教育思想,靠他對教育改革的執著追求。除此之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就是他對教育理論的深入學習、掌握與運用。因此,豐富瞭他的智能,開拓瞭他的胸襟,也為大陸地區教育改革寫下瞭輝煌的史頁。
  ——颱灣省教育傢 陳光輝


  真的是很不錯的一本好書,魏老師不愧是一代大師!書中所列具有很現實的參考價值,非常值得一看!真希望自己也能有幸親耳聽到魏老師的課呀!本書對新老師、老老師皆有參考價值!
  ——網友 最愛流星雨


  書很值。內容比較豐富,有教學方麵,有教育管理方麵,可操作性很強。魏書生的教育事例往往比枯燥的理論更有效,更易懂。值得一看。
  ——網友 yzhlxw

目錄

我為什麼願意教書 ( 代序 ) / 001
編輯的話 / 006
第一輯 憤悱啓發皆有道
課堂六步教學法 / 002
講讀課,少講多讀 / 004
畫語文知識樹 / 006
怎樣劃分文章層次 / 008
怎樣歸納中心思想 / 010
怎樣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 / 012
怎樣教詞語 / 014
怎樣教修辭 / 017
初中推普五題 / 019
除瞭教材,還講什麼 / 021
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十法 / 027
研究學生心理,提高教學效率 / 037
第二輯 最好的學習是自學
開學第二天的"期末"考--自學整冊教材 / 042
整體化-- 自學一類文章 / 045
"四遍八步"讀書法-- 自學一篇文章 / 046
層次化、網絡化--自學文學常識 / 047
語文課--學生自己講 / 049
作文--學生互相批改 / 051
作業--學生自己留 / 054
考試--學生齣題評捲 / 056
誰都能自己摘果子--差生怎樣自學語文 / 058
一、差生差在哪 / 058
二、怎樣纔能不差 / 061
三、從文科打開缺口 / 063
談培養自學能力 / 065
一、為啥要自學 / 065
二、怎樣自學 / 066
再談培養自學能力 / 069
一、提高認識 / 070
二、激發興趣 / 072
第三輯 效率是關鍵
培養學生的效率感 / 076
高效學習日 / 081
一分鍾競賽 / 083
45分鍾寫完2420字 / 086
用好時間的"邊角餘料"/ 089
推開猶豫,雷厲風行 / 092
考前"獨往獨來"好 / 095
勞動不吃大鍋飯 / 097
大掃除15分鍾結束 / 100
一分鍾全班調好座位 / 102
 兩分半鍾收好書費 / 104
生物鍾--高效來自科學 / 106
第四輯 能力的訓練
聽說讀寫都來自實踐 / 110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 115
提高學生的記憶力 / 118
無規則數字闆--提高注意力 / 122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 125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 128
做語文學習的主人 / 132
發展中差生智力的幾點做法 / 137
一、增強信心 / 138
二、掌握方法 / 138
三、定嚮活動 / 140
四、規則活動 / 140
五、慣性活動 / 141
第五輯 經師與人師--教書與育人並重
教書必須育人 / 144
育人應先知人 / 149
重在培養良好習慣 / 152
寓德育於語文教學之中 / 153
一、增強道德意識 / 154
二、訓練道德行為 / 156
三、培養道德習慣 / 158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 / 159
能受委屈的人纔是強者 / 162
心靈的攝像機對準啥 / 164
好教育是能自我教育 / 167
一、認識到新我舊我之爭 / 168
二、感受到新我勝利的幸福 / 169
三、製訂扶植新我的計劃 / 171
四、日日自新無歇時 / 172
永遠有效的後進生互助組 / 174
控製"三閑"/ 177
關注國外科技動態 / 180
國外的同齡人怎樣學 / 183
五韆萬年後的地球上 / 187
立足長處,培養自信 / 189
學會駕駛大腦這部汽車 / 191
第六輯 犯瞭錯誤怎麼辦
犯錯誤,寫說明書 / 196
犯錯誤,寫心理病曆 / 200
犯錯誤,唱歌 / 203
犯錯誤,做好事 / 204
有時也需要留下學生 / 208
教師是親子關係的黏閤劑 / 210
和傢長共同教育效果好 / 212
感染熏陶,潛移默化 / 213
一、隻教書未必能教好書 / 213
二、心染芝蘭久自香 / 215
三、好雨潤物細無聲 / 218
四、春風化雨柳成蔭 / 220
第七輯 "學高"還要"身正"--提高教師修養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 / 224
選擇積極角色進入生活 / 225
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 / 229
笑對人生 / 231
走自學之路 / 235
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 235
二、增強篩選信息的能力 / 236
三、看多傢之言,有助於信息的處理 / 237
四、用讀寫結閤的方法進行信息反饋 / 238
發展自己的長處 / 239
調整需要,善於比較 / 243
尊人者,人尊之 / 248
來者都是客 / 250
服裝與發型 / 252
練習放鬆 / 254
每學期都寫文章 / 257
做園丁,當然收碩果 / 258
第八輯 我和我的學生
我的指導思想 / 264
一、教育與哲學 / 264
二、教育與心理學 / 266
三、教育與管理學 / 267
四、教育學本身的爭論 / 268
鼓勵學生自薦 / 269
條條大路通羅馬 / 271
每天點一盞思想的燈 / 275
跑進快樂天地 / 277
每天100次仰臥起坐、俯臥撐 / 278
有三部分內容的座右銘 / 281
變"?"為"!"/ 285
課前唱響一支歌 / 288
輪流教唱歌 / 290
忠實於自己--考試不作弊 / 294
沒娘的孩子早當傢--選好常務班長 / 296
設立值周、值日班長 / 302
班級"八有"/ 307
青齣於藍--三代師生共期盼 / 309

精彩書摘

  從長遠的觀點看,一個有效率感的人和一個沒有效率感的人,在事業上的差異也將是很大的。特彆是在當前知識陳舊率高,知識量激增的形勢下,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尤為重要。
  培養學生的效率感
  教學中,我們經常目睹這樣的現象:學生寫兩遍就能記住的生字,也非要寫10遍不可;有的教材上的習題還沒有弄清楚,卻忙著解全國數學競賽試題;有的一篇作文寫兩周還沒有結尾;有的一節自習什麼都想學,主意還沒拿定,下課鈴響瞭;更有的學生廣播不聽,報紙不看,歌麯不唱,體育課不上,埋頭在書堆裏,成績卻不好。這些現象嚮我們提齣瞭兩個問題:首先,學生所付齣的勞動是不是都有效;其次,單位時間的利用率究竟有多高。這兩個問題,中學生特彆是中學低年級學生很少想到。這兩個問題若不解決,學生便無法擺脫學習時間長而效果不好的局麵。
  假如,我們的學生都懂得勞動前分析一下勞動産生的效果如何再做,都知道計算時間的利用率,那麼,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減輕很多負擔。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從長遠的觀點看,一個有效率感的人和一個沒有效率感的人,在事業上的差異也將是很大的。特彆是在當前知識陳舊率高,知識量激增的形勢下,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尤為重要。這是一件無常規可遵循的事,有些做法到現在也隻能說是試試看。
  具有效率感,我想就要會計算效率,我講這樣一個公式:
  效率=勞動量+無效勞動量時間。比如,計算默寫課文時間,默寫一段500字的課文,當寫到300字時,不會瞭,開始抄書,前後共用30分鍾,那麼默寫效率是10字/分鍾或600字/小時;而沒有抄書的同學,效率則是16.66字/分鍾,或1000字/小時。
  在單位時間內增大勞動量,需注意4點。
  (一)減少猶豫的時間,明確任務。學生每天有許多時間屬於自己支配,自己支配時間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猶豫。自習課,如果老師留的作業已做完,不少學生下一步做什麼沒有準主意。是看還是寫?是復習數學還是預習物理,還是背英語單詞?有時拿起數學書看幾眼,很快又改瞭主意背英語。剛剛背瞭幾句,又想做物理習題,主意還沒拿定,下課鈴聲響瞭。許多學生同我談心時,都痛感被猶豫占去的時間實在是太多瞭!我和學生商量瞭一些治療猶豫的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在自己支配的時間裏,拿齣百分之二三的時間,規定這段時間的任務共幾項,哪個為主,哪個為次,然後排上隊。比如一節自習,先復習數學20分鍾,再預習物理15分鍾,其餘時間背單詞。這樣任務明確瞭,馬上動手,效率往往是過去的幾倍。
  (二)持之以恒,形成習慣。一個人,經常在固定的時間內做同類的事,做得多瞭,便形成習慣。習慣瞭的事情,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難。我認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應用於人的思維也不無道理。顯然,巧妙地利用慣性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習慣的事,既不會猶豫,也最少拖拉。有些學生,過去捨不得花時間參加體、音、美活動,可是長期堅持,養成習慣,用的時間不多,卻取得瞭顯著的效果。到瞭三年級不上美術課瞭,許多學生想不通,就自己畫起來。學生形成寫日記的習慣,有一天高溫33℃,我勸學生,天太熱,今天的日記就先不寫瞭,明天再補吧!第二天,我一看,有一半學生照舊寫瞭500多字。原來,他們怕因為這一天拖拉而破壞瞭已堅持瞭幾百天的每天記日記的習慣。
  (三)利用生物鍾的規律。有關資料錶明,一個人確實存在著在某一固定的時間內,做某一類事情可獲得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規律。生物鍾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彆是關於學習方麵的生物鍾,通過養成習慣,可達到調整生物鍾的目的,盡可能使學生一天的生活有規律。天天如此,月月照舊,日久天長,生物鍾會助人提高學習效率。
  (四)訂計劃,做總結。班級製訂瞭每人每年完成12項任務的計劃,然後落實到每學期、每月、每周、每天。分彆完成多少,數量都很明確。每個月全班總結一次,鼓勵超額的,督促欠債的。學生每人有一張本年度計劃和計劃完成情況的統計錶,這張錶上共有156個數據。每個月德、智、體、美任務完成情況一目瞭然。這樣學生比有對象,趕有目標,效率也提高一些。
  下麵談談怎樣減少無效勞動。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使學生明確什麼是無效勞動。我曾讓學生找齣哪些是無效勞動。全班同學共找齣100多項無效勞動,大傢把它分為兩類。
  一類是顯而易見的,如被各種不利的心理因素所左右的灰心、憂慮、嫉妒、驕傲、背各種思想包袱等。另一類是不明顯的,如抄彆人的作業,已經會瞭的題還反復做。這實際是把腦力勞動變成瞭體力勞動。手雖然很忙,對腦來講,並無成效。違背學習規律,教材還沒弄通,就去摳偏、難、怪的題,也屬於無效勞動。學生們分析瞭這些無效勞動的害處,訂齣瞭減少無效勞動的措施。
  增大勞動量,減少無效勞動,這都說的是在一定時間內增大分子值的問題。分子固定時,如何縮小分母呢?我們做瞭3件事。
  (一)盡可能使學生對自己的勞動産生興趣。有興趣的事,做起來就快。例如寫一篇文章,既可以拖上半年,也可以一小時內完成。十年浩劫,學生寫瞭十年批判稿,到頭來,不僅不會寫作,連講道理的批判稿也不會寫。有興趣的文章,如《春雨過後》、《蜻蜓》、《友誼》、《關懷》、《啓濛者》、《有心人》等作文題目學生就願寫,我便盡量讓學生寫這些源於生活、源自內心的文章。這樣,大傢寫起來,積極性高,有的一小時便寫2000多字。
  (二)用意誌約束注意力。實踐錶明,有興趣的事,做起來注意力集中,效率高,但沒興趣的事,做起來效率就低嗎?也不一定。我啓發學生迴憶,大傢都怕期中期末考試,對考試基本沒興趣吧!但你算算考試前的學習效率,是高還是低?學生異口同聲地迴答:"當然高瞭!"為什麼?就是因為你把考試當成瞭一種責任,有的把它當成一種壓力,這種責任和壓力,增強瞭你的意誌。這意誌強迫你放下諸如打球、看電影之類的事,而去準備你不感興趣的事--考試。可見,平時隻要注意培養責任感,培養堅強的意誌,對那些沒興趣的事,注意力也能集中,效率也能高。
  (三)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造成一種競賽的氣氛。這樣做能使學生對沒有直接興趣的事,産生間接興趣。
  競賽中強調學生自己和自己比,以便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比如,班級大部分同學的寫字速度是30字/分鍾,默寫35字/分鍾,作文17字/分鍾,做一道幾何證明題10分鍾等等。那麼,在給自己明確完成任務所需時間時,能不能把時間規定得少於這個平均數?我告訴學生,據科學傢測定,效率最高之時,就是規定的完成任務的時間將要到來之時。這樣學生都願把完成作業的時間規定得少一點,以督促自己盡快完成。
  另外,我們也經常組織全班競賽,競賽常常使人丟掉猶豫,忘記自卑,與溜號絕緣。經常搞小型競賽,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是注意力的主人,享受到勝利的歡樂。150字的《賣炭翁》,大傢比一比,6分鍾能不能默寫完,結果最快的僅用瞭4分鍾。代數第二冊(1980年版)應用題共42道,看誰先列完方程,結果最先列完的僅用瞭1小時零5分鍾。班級經常搞這種競賽,即使全班最慢的同學,他的效率也是自己平時的數倍,後進學生也能享受到勝利的歡樂。不僅學習比,體、音、美活動也比,到社會上做好事,也常這樣比。有一次,星期天,全班同學到縣圖書館勞動,乾部指齣上次勞動說話的人多,效率不高,影響人傢看書。下次勞動我便提齣,明天勞動,從開始到結束,每人隻給說5句話的定量,比比看誰還有剩餘。結果除瞭分配任務的班長外,大傢都有剩餘。
  11年前,即1982年,廣西《中學文科教學參考》第8期,開闢瞭介紹我的教育改革的專欄,刊登瞭我寫的文章,研究人員寫的文章和我的兩名學生寫的文章,其中劉詩奎同學寫的《魏書生老師培養我們的效率感》的文章,寫齣瞭學生對哪些問題感興趣,文章寫道:
  魏老師很重視我們的學習效率的提高,時刻教育我們養成高速度、高效率的學習習慣,教育同學做任何工作都要具有高度的效率感。
  首先,魏老師給我們講解提高學習效率的意義。他把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抄在黑闆上讓大傢思考:"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等於延長瞭人的生命。"
  其次,他還經常嚮我們講解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
  第一,要有科學支配時間的計劃。在學習之前,把先學什麼,後學什麼,要用多長時間,都計劃好。英國哲學傢、政治傢培根說過:"閤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隻要我們計劃周密,然後按計劃執行,就會節約大量時間。
  第二,高效運用。達爾文說過:"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鍾……"魏老師常教育我們做事要有個雷厲風行的作風,要一鼓作氣,速戰速決,不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在既定時間內工作不完,就不停下休息。還要閤理地支配時間,先做大事,後做小事;用大段時間處理較復雜的事情,用小段時間處理容易完成的工作。
  第三,精確計算。計算所用的時間時,要認真計算有效勞動、無效勞動、學習效率,並計算其中是否有浪費的時間,是否能再節約一些時間。
  第四,迅速改進。改進工作也要有個高效率,要在時間支配計劃裏,計算齣還能節約的時間,把浪費的原因找到,盡量減少無效勞動。
  方法雖然寶貴,可是我們有的同學還是不注意學習效率。魏老師發現後,就給我們講瞭這樣一道題:
  某人要烙三張餅,一鍋可烙兩張,兩分鍾烙熟一麵,問需多長時間烙完。不少同學脫口而齣:"8分鍾。"可是魏老師卻迴身在黑闆上寫下瞭這樣的算式:甲正麵、乙正麵+甲反麵、丙正麵+乙反麵、丙反麵;2分鍾+2分鍾+2分鍾=6分鍾
  接著,他又說:比如兩人各挖一個坑,甲挖一鍬歇幾分鍾,再挖一鍬再歇一會兒;而乙則一口氣乾完,你說誰纍?當然是拖拖拉拉的甲。現在外國公司連職員走路的步距、速度都做瞭規定瞭,不達到標準就要受罰。這不正說明計劃支配時間,高效運用時間的重要性嗎?捷剋人文主義思想傢、教育傢誇美紐斯說過:時間應分配得精細,使每年、每月、每日和每小時都有它特殊的任務。印度科學傢雷曼也說過: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剩餘的那一點點時間,即便隻有五六分鍾,如果能重用,也一樣可以有很大成就。遊手好閑慣瞭,就是有聰明纔智,也不會有所作為。不要小看這點滴時間,隻要堅持不懈,就會集腋成裘,事半功倍。蘇聯科學傢柳比歇夫堅持一生精確計算時間的支配和工作效率,一年一大結,一月一中結,一天一小結。正是由於他如此注意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纔為自然科學做齣巨大貢獻。無數事實都已證明,養成高效率的學習習慣,工作習慣,將對人的一生有著無比重大的意義,因為它等於延長瞭人的生命。
  魏老師的這番話,真使我們心悅誠服,我們全班同學都注意效率感瞭。就拿我來說吧,每一學期開始,都計劃齣這學期重點抓的科目,學完每科的大約時間,復習所用時間;每月一日,都計劃齣這個月的學習任務量,上半月學什麼,學多少,下半月學哪科,學習速度;每天早晨起來,都規劃齣當天的任務,哪些是必須完成的,哪些是要盡力完成的。一拿起課本,就習慣地估計這段時間可以讀多少頁。每天晚上,我都在日記裏總結時間有效利用率。計算的項目有學習量、效率、有效勞動時間、無效勞動時間、最佳效率時間、最低效率時間及原因和改進方法。正因為有瞭效率感,我的學習效率纔大大提高。每分鍾能看1000字左右,每小時能寫一韆二三百字的文章。兩年半的時間共寫瞭800多篇計30多萬字的日記,120多篇計10萬字左右的文章,共閱讀近200本各種書籍。

前言/序言


《教學工作漫談》(2014修訂)是一部深度聚焦於教育實踐的著作,它以一種平和而富有洞察力的視角,探討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麵臨的諸多議題。本書並非宏篇巨製的理論論述,而更像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青年教師乃至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娓娓道來,旨在梳理、分享並啓發對於教學本質的思考。 一、 教學的“形”與“神”:夯實基礎,探尋意義 本書開篇便直指教學的核心——“形”與“神”的辯證統一。這裏的“形”,指的是教學的各項具體操作、技巧和方法,如備課、授課、作業布置、課堂管理等。作者強調,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師立足講颱的首要前提。他細緻入微地剖析瞭備課的每一個環節,從鑽研教材、分析學情到設計教學流程、選擇教學資源,都提齣瞭極具操作性的建議。他認為,備課不應流於形式,而應是教師對教學內容、學生特點以及教學目標的深入理解與融閤,是在“知其然”的基礎上,思考“所以然”。 在授課環節,作者著重強調瞭課堂的“精氣神”。他區分瞭“講課”與“教學”,認為前者隻是信息傳遞,而後者則包含瞭引導、啓發、互動和生成。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設計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如何有效地組織課堂討論?如何在課堂上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並加以肯定?這些問題在書中得到瞭生動的解答。作者反對“填鴨式”教學,提倡“啓發式”、“探究式”教學,鼓勵教師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閤作者,而非知識的唯一傳授者。他用生動的案例說明,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不僅在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學習氛圍的營造,在於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積極的互動與思想的碰撞。 作業的設計與批改,也是本書關注的重點。作者認為,作業是鞏固知識、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但絕不能是簡單的重復性練習。他倡導設計多樣化、層次化的作業,鼓勵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和實踐性探索。在批改方麵,作者不僅強調瞭準確性,更重視對學生思維過程的關注,以及如何通過批改反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其能力的提升。 二、 教師的“修養”與“成長”:內省於心,外化於行 《教學工作漫談》(2014修訂)深刻地認識到,教學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專業素養與人格魅力的集中體現。因此,本書用瞭相當篇幅來探討教師的“修養”與“成長”。 作者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學習、不斷反思、積極實踐的動態過程。他鼓勵教師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關注教育教學改革的最新動態,閱讀教育理論專著,藉鑒優秀同行的經驗,但同時又強調,學習應與自身的教學實踐相結閤,在實踐中檢驗、吸收、創新。 “教學反思”是本書反復提及的核心概念。作者將其視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他詳細闡述瞭教學反思的多種途徑和方法,包括課後日誌、案例分析、同行聽課、學生反饋等,並指導教師如何從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中提煉經驗,調整教學策略,避免重復犯錯。他認為,反思不應是事後諸葛,而是事前預判、事中調整、事後總結的有機整體。一位善於反思的教師,能夠不斷地自我超越,將教學經驗轉化為深刻的教育智慧。 在人格修養方麵,作者著墨於教師的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和人文情懷。他強調,教師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同時,教師也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能夠應對工作中的壓力與挑戰,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更重要的是,作者呼喚教師應具備深厚的人文情懷,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用廣博的知識、高尚的品德和真摯的情感去感染和啓迪學生,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他認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自身的“修為”至關重要。 三、 師生關係的“溫度”與“智慧”:溝通橋梁,心靈共鳴 《教學工作漫談》(2014修訂)同樣將師生關係視為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倡導構建一種平等、尊重、信任、互動的師生關係,認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重要基石。 在溝通方麵,作者提供瞭諸多實用的建議。他強調,溝通不僅僅是“教”與“學”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觸動。教師應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理解學生的睏惑,用同理心去與學生交流。他鼓勵教師采用多種溝通方式,如課堂上的互動提問、課後的個彆談話、傢校聯係等,以期更全麵地瞭解學生,更有效地指導學生。 作者也深入探討瞭如何處理學生中的“問題”。他認為,對於學生的缺點或錯誤,不應簡單地批評指責,而應嘗試去理解其背後的原因,例如傢庭教育的影響、心理因素的乾擾等,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幫助。他提倡“賞識教育”,善於發現和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即使是微小的進步,也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和錶揚,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前進的動力。 本書也觸及瞭師生界限的把握。作者認為,教師既是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應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建立親近關係的同時,也必須保持適當的職業界限,以專業和理性去處理教學中的各項事務,確保教育教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四、 教學改革的“方嚮”與“實踐”:創新不止,精益求精 作為一本修訂版,本書自然也融入瞭對近年來教育改革的思考與應對。作者在肯定既有教學成果的同時,也敏銳地捕捉到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挑戰。 他鼓勵教師積極擁抱教育教學的創新,但這種創新並非盲目追逐潮流,而是基於對教育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對學生發展需求的精準把握。作者認為,真正的教學創新,應當是為瞭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他可能從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評價方式等方麵,對當前的改革方嚮進行瞭探討,並提供瞭如何在實踐中落地這些改革的思路。 書中可能還涉及瞭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作者在倡導利用現代技術輔助教學的同時,也提醒教師不能過度依賴技術,而應將其作為提升教學效果的工具,人本關懷和情感交流始終是教育的本質。他可能強調,技術隻是手段,最終的落腳點仍應是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教學工作漫談》(2014修訂)是一部充滿智慧與溫度的書籍。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深奧的理論,卻以其真誠、務實和富有啓發性的內容,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瞭一個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颱。它鼓勵教師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不斷反思、學習、成長,用愛與智慧,點亮每一個學生的未來。本書的修訂,也體現瞭作者對時代發展的敏感性和對教育事業的持續擔當。它不僅是一本教學參考書,更是一份對教育事業的深情寄語,一份對教師職業的崇高贊美。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內心湧起一股久違的衝動,想要拿起筆來,記錄下那些在課堂上稍縱即逝的靈感和睏惑。作者用一種非常平實的語言,卻道齣瞭教學中最核心的問題。他並沒有去探討什麼高深的教育理論,而是聚焦於那些最接地氣的教學場景:如何讓學生提起興趣?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傳授更多的知識?如何應對那些“頑固”的學生?這些問題,幾乎是每個一綫教師都會遇到的“硬骨頭”。書中有幾個案例的分析,讓我茅塞頓開。我一直以為,那些優秀的教師都是天生的,擁有某種特殊的“魔力”。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他們的“魔力”其實來自於對教學的深刻理解、對學生的耐心觀察,以及日復一日的反復實踐和調整。作者在書中強調的“細節決定成敗”,我深有體會。一個小小的提問方式,一次課前的小互動,都可能在學生心中埋下求知的種子。這本書不是一本“速成秘籍”,而是一份“心靈雞湯”,它能給予你力量,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與其說是一本“教學指南”,不如說是一次深入心靈的對話。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引導讀者去思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教師的自我成長”這一章節。在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培訓轟炸,很容易迷失方嚮,忘記瞭自己最根本的追求。作者提醒我們,真正的成長,不是盲目地追逐潮流,而是要迴歸本源,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在每一次教學的實踐中,不斷地打磨自己。他對於“教學的藝術性”的闡述,尤其讓我著迷。這讓我意識到,教學並非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智慧的碰撞。書中的一些觀點,例如“教學是關於‘點燃’而非‘灌輸’”,讓我醍醐灌頂。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教學方式,是否過於注重“量”而忽略瞭“質”,是否過多地“灌輸”瞭知識,而沒有真正“點燃”學生內心的火花。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著作。

評分

這本《教學工作漫談(2014修訂)》在我書架上已經放置瞭一段時間,但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收獲。它不像那些充斥著華麗辭藻的教育專著,而是以一種質樸而真誠的語言,與讀者進行心靈的碰撞。作者在書中並非高談闊論,而是將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如同陳年的老酒,一點一滴地傾注其中。我特彆欣賞他對於“教學睏境”的坦誠剖析。沒有哪個教師的職業生涯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和難題。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問題,而是以一種過來人的身份,分享瞭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剋服這些睏難的。書中關於“教學創新”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他鼓勵教師要勇於嘗試,敢於突破,但同時又強調創新要基於對學生深刻的理解和對教學規律的把握。我曾一度認為,創新就是創造齣多麼驚世駭俗的東西,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有時候,最有效的創新,就蘊藏在對現有教學方法的微調和優化之中。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在我迷茫時給予指引,在我懈怠時給予鞭策。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沒有刻意的賣弄,也沒有復雜的術語,卻字字珠璣,直擊人心。它更像是一本“生活隨筆”,隻不過,它的主題是“教學”。作者以一種極其平和的心態,審視著教育的方方麵麵。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師生關係”的探討。在如今強調“學生中心”的教育理念下,我們似乎很容易忽略瞭教師自身的感受和價值。作者提醒我們,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之上的,而教師自身的積極心態和專業素養,是維係這種關係的關鍵。書中關於“教學的‘遺憾’與‘收獲’”的描述,也讓我深有感觸。教育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我們不可能做到完美,總會有一些“遺憾”留存在心。但作者也指齣,正是這些“遺憾”,激勵著我們不斷反思,不斷進步,最終收獲瞭成長。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促膝長談,他會告訴你,教學的路上,既有風雨,也有彩虹,關鍵在於你是否能以一顆熱愛教育的心,去擁抱這一切。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非常樸實,封麵上的字體透著一種沉靜的力量,仿佛在告訴我,這並非一本嘩眾取寵的暢銷書,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經驗總結。拿到手裏,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略帶啞光的觸感,不刺眼,很適閤長時間閱讀。翻開第一頁,不是洋洋灑灑的大道理,而是以一種非常貼近日常教學的點滴開始,比如關於如何批改作業,如何組織課堂討論,甚至是教師之間如何有效溝通。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是一種真誠,沒有居高臨下的指導,更多的是一種同行間的交流,分享自己在教學道路上的思考和實踐。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反思”的部分,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說“要反思”,而是深入剖析瞭反思的意義、方法,以及反思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睏境。這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盞燈,照亮瞭我在教學道路上可能迷茫的角落。書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也讓閱讀過程不至於枯燥,反而能感受到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且能從中汲取養分的書。

評分

還沒細看,隨便翻瞭幾頁,覺得有所得。既然決定做教師,那就做到最好,堅持學習,絕不誤人子弟。

評分

一次買瞭很多本書。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值得一看!

評分

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頭目目錄嘟嘟父母

評分

評分

我們像朋友一樣聊天,她還時常替讀我們像朋友一樣聊天,她還時常替讀者找我簽名。可是,自從學會從網上購書後,我再也沒去過她那裏瞭,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裏,她要我教她在網上買書,這就是幫她在京東上買瞭這本書。好瞭,廢話不說。寶貝非常不錯,和圖片上描述的完全吻閤,絲毫不差,無論色澤還是哪些方麵,都十分讓我覺得應該稱贊較好,完美! 書是正品,很不錯!速度也快,絕對的好評,下次還來京東,因為看到一句話 女人可以不買漂亮衣服不買奢侈的化妝品但不能不看書,買瞭幾本書都很好 值得看。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網絡文學融入主流文學之難,在於文學批評傢的缺席,在於衡量標準的混亂,很長一段時間,文學批評傢對網絡文學集體失語,直到最近一兩年來,諸多活躍於文學批評領域的評論傢,纔開始著手建立網絡文學的評價體係,很難得的是,他們迅速掌握瞭網絡文學的魅力內核,並對網絡文學給予瞭高度評價、寄予瞭很深的厚望。隨著網絡文學理論體係的建立,以及網絡文學在創作水準上的不斷提高,網絡文學成為主流文學中的主流已是清晰可見的事情,下一屆的“五個一工程奬”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為自己買的,希望對自己教學有幫助。點贊?

評分

魏書生是個值得讓人欽佩的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