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第五版) [A Brief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Unfinished Legacy]

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第五版) [A Brief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Unfinished Legac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马克·凯什岚斯基,帕特里克·吉尔里,帕特里夏·奥布赖恩 著
图书标签:
  • 西方文明史
  • 西方历史
  • 世界历史
  • 文化史
  • 欧洲历史
  • 历史
  • 文明
  • 遗产
  • 第五版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7129
版次:5
商品编码:1149766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Unfinished Legac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2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第五版)》运用“新史学”的方法,将底层大众的日常社会生活也囊括其中,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西方文明起源、发展、演进、更新的漫长历程和整体图景。在叙述和阐释西方文明历史的过程中,作者将大多数精力“一直聚焦在拓展出一种对西方文明的可靠的和易读的叙述上”,凡是与这一学术主旨不相关的庞杂内容一概不予叙述,而那些被长期忽略了的“普通男女的历史”则被纳入到叙事之中。囊括了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经济样式、地区冲突与战争、宗教、思想观念、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诸多的内容,让读者对西方文明史的整体轮廓与丰厚积淀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作者简介

马克·凯什岚斯基,哈佛大学小弗兰克·B·拜尔德讲座教授,哈佛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教授英国和欧洲历史。他在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接受大学教育,1977年获布朗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在芝加哥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十六年,期间一直是学校西方文明教研组的成员。目前,他在哈佛大学开设讲座教授西方文明史。凯什岚斯基教授是17世纪英国政治史专家,有许多专著,如《转型的君主制:1603—1714年的不列颠》、《议会文件选集:近代英国的社会和政治的选择》。1984年到1991年期间他担任《英国研究》学刊的编辑,目前他是《历史指南》的主编。此外,他还是佩尔森风俗出版公司文献与注释材料数据库的主编。

帕特里克·吉尔里,获耶鲁大学中世纪研究的博士学位,加州大学的知名历史学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圣母大学中世纪研究所所长。吉尔里教授还曾经在佛罗里达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教学、研究职务,在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布达佩斯中欧大学、维也纳大学等机构从事过教学工作。吉里尔教授在有关欧洲历史与文明的跨学科研究方面经验丰富,出版有《阅读中世纪历史》、《法国与德国之前:墨洛温王朝世界的创建与转变》、《回忆的幻魅:第一个千年末期的记忆与遗忘》、《国家的神话:欧洲中世纪的起源》以及《女性在历史之初:亚马逊女武士到童贞玛丽的神话溯源》。

帕特里夏·奥布赖恩,法国近现代文化、社会史专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供职于耶鲁大学、加利福尼大学厄文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河畔分校、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1995年到1999年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人文研究所所长期间,她曾参与推动人文科学跨学科协作研究。2004年起,她开始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文理学院的常务院长。其著作涉及法国犯罪与刑罚史、文化理论、城市历史以及性别问题等广泛的领域,其中代表性著作和文章包括:惩罚的许诺》(The Promise of Punishment),《详述过去》(Expanding the Past)一书当中的《盗窃癖诊断》(“The Kleptomania Diagnosis”)一文,以及由林恩·亨特(Lynn Hunt)主编的《新文化史》(The New Culture History)中的《米歇尔·福柯的文化史》(“Michel Foucault's History of Culture”)一文。

目录

序言
导论 西方文明的观念
第一章 最初的文明
第二章 希腊早期,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500年
第三章 希腊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前100年
第四章 罗马早期至罗马共和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第五章 罗马的帝国时代,公元前146年—公元192年
第六章 古典世界的转变,公元192年—500年
第七章 东方的古典遗产: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教
第八章 中世纪早期的西方,公元500年—900年
第九章 中世纪盛期,公元900年—1300年
第十章 中世纪晚期,公元1300年—1500年
第十一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第十二章 欧洲帝国
第十三章 宗教改革
第十四章 战争中的欧洲,公元1555年—1648年
第十五章 欧洲近代早期的生活,公元1500年—1650年
第十六章 17世纪的君主国
第十七章 欧洲近代早期的科学及贸易
第十八章 18世纪的欧洲均势
第十九章 18世纪欧洲的文化和社会
第二十章 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公元1789年—1815年
第二十一章 欧洲工业革命
第二十二章 政治剧变和社会转型,公元1815年—1850年
第二十三章 欧洲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变化,公元1850年—1871年
第二十四章 欧洲文化的危机,公元1871年—1914年
第二十五章 欧洲与世界,公元1870年—1914年
第二十六章 战争与革命,公元1914年—1920年
第二十七章 追求稳定的欧洲,公元1920年—1939年
第二十八章 全球性的大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公元1939年—1945年
第二十九章 冷战和战后的经济恢复,公元1945年—1970年
第三十章 冷战的结束和新的全球性挑战,公元1970年至今
专业词汇
索引

精彩书摘

“西方”是一种观念,它不是可以看得见的空间。航天员观察蓝白相间的地球表面时,能辨认出非洲为大西洋、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环绕。澳洲、美洲甚至南极洲都是由更深的水环绕的不同的蓝绿色土地。但没有哪块大陆像亚洲与欧洲那样隔离,东方由此隔离西方。从100英里的高空眺望,“西方”本身是看不见的。尽管宇航员能在高空中看见欧亚大陆逶迤在北半球,乌拉尔山脉(Ural Mountains)——理论上东西方的分界线——显得模糊不清。显然,它不如高耸的喜马拉雅山(Himalayas)、阿尔卑斯山(Alps)甚至高加索山(Caucasus)那样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地质学家,人们认为乌拉尔山应该只是欧洲与亚洲间的人为边界。

这种认知由来已久。最初,欧洲只是称呼中希腊的一个名词。逐渐地,希腊人将它延伸为包括整个希腊本土,之后是希腊大陆,再扩至北方地区。后来,罗马探险家与士兵将北部与西部地区囊括进现代欧洲的范围。亚洲同样与时俱变。最初,亚洲只是今天沿爱琴海(Aegean Sea)到土耳其内陆的一小块地区。随着希腊探险家活动范围向东部、北部与南部的扩大,他们所理解的亚洲扩大为

北至顿河南至红海的所有东部地区。
如同“西方”本身一样,西方文明也是观念上的。在适当的条件下,宇航员能够看见

中国的长城。西方没有留下类似的宏大的物质遗产,以致能够从太空中分辨出其细部。西方的成就也不是永远偏安世界一隅。我们所说的西方文明并非局限于特定的空间。自从文明即城市(civitas,or city)的文化和社会传统特征出现以来,它的地点已经变换。“西方式的”城市最先出现在“西方”之外——底格里斯河(Tigris)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流域即今伊拉克与伊朗,我们现在称作中东的地区。这些地区从未中断城市传统,但北非、希腊与意大利的城市最后继承与发扬了这些遗产。


直到公元16世纪,西方结束了融入欧亚大陆的历史,欧亚大陆曾经是近东、地中海与北欧不同文化与知识传统的熔炉,西欧熔炼成了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合金。之后,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及引发的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与南非的“移民社会”,“西方”得以不断外延。
西方征服自然的技术,西方经济类型与政治组织,西方艺术与音乐的风格在世界文明中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力——不论好坏。日本在资本主义商业与技术的西方传统中拥有重要能量;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原则——也是一种欧洲的政治传统。非洲、亚洲和美洲数以百万计的人民信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者都源自西方文明摇篮的犹太教。

当今很多紧迫的问题也是西方传统的部分遗产。欧洲殖民主义的残余导致了世界上许多敌对状态。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使很多人似乎陷入无望的贫穷怪圈,因3为贫穷国家的财富被用于支付从欧美国家贷款的利息。对西方文明的憎恨是重要的意识形态上的信条,这诱发了2001年9月11日针对美国经济和军事力量象征的恐怖袭击,并且刺激了世界各地反西方的恐怖主义活动。西方自身也面临着危机。前殖民地区的贫困人口蜂拥进入欧洲与北美以寻求更好的生活,却经常遭遇贫穷、敌视和种族歧视。最终,西方文明的先进性甚至危及我们自身的生存。科技污染了世界的空气、水源和土壤,核武器具有毁灭所有文明的危险。当然,同样是这些进步使我们可以延长预期寿命、驾驭自然力量及战胜疾病。正是科技使我们能够从外层空间观察我们的世界。
我们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模样的?我们将在本书中努力回答这个问题。西方文明的历史不仅仅是发展进步、创造更美好世界的凯旋故事。即使在许多领域,我们能够看到的诸如科技、通信和社会复杂性等的发展,其变化也并非总是利好的。尽管如此,把西方文明视为从传说中的人类黄金时代不断倒退的历史同样是错误的。自从文明起源以来,大约经历了300代的演化,给当今留下了丰富而纠结的遗产。传承的政治与社会体系、文化类型以及宗教与哲学传统形塑了创造未来的框架。过去并不能决定未来,但它是构造未来的天然材料。为了合理利用这些遗产,我们首先必须理解它,不仅是因为过去是通向未来的锁钥,而且是因为理解昨天能使我们自主地创造明天。


前言/序言


西方文明的宏伟画卷:从古至今的探索之旅 本书并非对既有著作的简单复述,而是一次深入的、富有洞察力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的探寻。它旨在揭示塑造了我们当下世界的那些深刻而持久的演变,勾勒出西方文明自起源以来,如何在思想、政治、艺术、科学和哲学等诸多领域不断演进、融合、冲突与重塑的动态过程。 我们将目光投向文明的黎明。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哲学思辨,到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帝国扩张,本书将细致描绘这些古典文明如何奠定了西方世界的基础,它们对于理性、民主、公民权以及艺术形式的影响至今犹存。我们不仅会审视那些闪耀的辉煌成就,也会剖析其内在的矛盾与局限,理解其辉煌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性。 随着古典世界的衰落,中世纪的欧洲迎来了新的篇章。本书将深入探讨基督教在西方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分析其在宗教、道德、教育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深刻影响。我们也将考察封建制度的兴起与瓦解,中世纪大学的萌芽,以及不同文化(如拜占庭、伊斯兰世界)对欧洲的交流与碰撞。这不是一段沉寂的黑暗时期,而是一个孕育着变革与新思想的过渡阶段。 文艺复兴的曙光驱散了中世纪的迷雾,人类的创造力与探索精神再次被点燃。本书将生动展现这一时期在艺术、文学、科学和人文主义等领域的巨大飞跃。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等巨匠的作品将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那个时代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也会探讨印刷术等技术革新如何加速了知识的传播,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宗教改革的浪潮席卷欧洲,深刻地改变了西方世界的宗教版图和政治格局。本书将分析马丁·路德等改革家的思想,探讨宗教冲突如何影响国家形成、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将审视宗教战争的残酷,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场运动如何挑战了教会的权威,促进了个体主义和思想自由的发展。 启蒙运动如同一场思想的革命,将理性、科学和人权推向了时代的前沿。本书将深入剖析洛克、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核心理念,揭示他们如何批判专制,倡导自由、平等和民主。我们将看到这些思想如何激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 工业革命的巨变重塑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本书将描绘蒸汽机、电力等技术的发明如何改变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深刻调整。我们也将关注这场革命带来的挑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以及新的社会问题,并探讨知识分子和改革家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帝国主义的扩张,在19世纪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书将分析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各国在殖民地竞争中的冲突与合作。我们将审视科技进步如何与军事力量相结合,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联系,但也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文明史上最痛苦也最深刻的转折点。本书将深入分析导致战争爆发的根源,战争的残酷景象,以及其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将审视战后世界的新格局,冷战的对峙,以及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 同时,本书也关注20世纪在科学、技术、艺术和文化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社会进步与解放的运动。从相对论到量子力学,从抽象表现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我们将展现西方文明在不断探索与反思中,如何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进入21世纪,西方文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全球化、信息技术、环境问题、文化多元主义以及社会不平等,这些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着当下的世界。本书将对这些当代议题进行审慎的探讨,鼓励读者以史为鉴,理解西方文明的“未竟的事业”,并思考其未来的走向。 本书并非意在提供一套固定不变的答案,而是激发读者独立思考。它鼓励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去理解西方文明的复杂性、矛盾性以及它与其他文明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细致梳理和深刻反思,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自身的文化根源,从而以更明晰的视野,参与到塑造未来的进程中。这是一场关于理解、关于洞察、关于传承的旅程,它邀请每一个求知者加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对西方文明“未竟的事业”的深刻洞察。作者并非将西方文明描绘成一个已经完成的、光辉的成品,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修正、永无止境的旅程。《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在论述古希腊哲学时,就揭示了其内在的辩论精神和质疑传统,这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他对罗马帝国法律体系的分析,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更是关于法律背后的公平、正义和秩序的追求,这种追求从未停止。我对书中关于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扮演的“统一精神力量”及其后来面临的挑战,有着深刻的体会,作者展现了宗教信仰在塑造社会认同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而文艺复兴时期,作者着重于描绘艺术家、思想家们对人类潜能的发现和对古典美的追求,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模仿,更是对未来的憧憬。他对宗教改革的论述,将这一事件描绘成一场关于信仰自由和思想解放的深刻变革,它如何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并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铺平了道路。第五版对20世纪以来思想解放和科技革命的描绘,更是让我看到了西方文明在追求进步和自由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文明的“遗产”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不断的自我超越。

评分

要真正理解当今世界,绕不开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而《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作者在开篇就阐述了“遗产”这个概念的动态性,这让我一开始就明白,这并非一本静态的百科全书,而是一本充满活力的思考录。他对古希腊民主的介绍,不仅仅是关于雅典的制度,更是对其背后公民参与、公共辩论以及对个体责任的强调,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政治思想。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如元老院、护民官等,其复杂的权力制衡机制,至今仍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案例。书中对基督教的起源和早期发展,采用了非常客观的视角,分析了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以及其对社会伦理和价值观的塑造。我对中世纪的大学教育及其学术传统尤为感兴趣,作者详细介绍了中世纪大学在培养思想家、传播知识方面的作用,以及早期学术研究的特点。而文艺复兴时期,作者着重分析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它如何挑战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重新发现了人本身的价值。第五版对启蒙运动之后,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其余波的描绘,让我看到了理性与激情的碰撞,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如何在革命的洪流中得到体现与扭曲。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讲述了“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试图解释“为何会发生”以及“为何如此重要”。

评分

我向来对宏观的历史叙事抱有审慎的态度,总觉得过于简化会让历史失去其应有的厚重和复杂性。然而,《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却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偏见。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不是在讲述一个单一的、线性发展的文明故事,而是将西方文明视为一个不断自我解构、重塑的过程。书中对宗教改革的阐述,不仅仅是关于教会的分裂,更是对信仰、权力和个人思想解放的深刻探讨,这种对社会变革背后思想动因的挖掘,让我受益匪浅。接着,启蒙运动的部分更是将理性、自由、平等等观念的传播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听到伏尔泰的嘲讽、卢梭的呼唤,感受到思想的火花如何在欧洲大陆上点燃。而工业革命,则被描绘成一场颠覆性的社会经济变革,它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重塑了阶级关系、城市景观乃至家庭结构。作者在分析这些重大转折点时,总是能将宏观的趋势与微观的个体命运联系起来,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统计数据,而是有血有肉的故事。第五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进程的梳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试图解释全球化、冷战、后殖民主义等复杂现象如何与西方文明的“遗产”相互交织,形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这是一种深邃的视角,让我看到历史的连续性与断裂性是如何共同塑造着当下。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史书,应该能够点燃读者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去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关于古希腊哲学思潮的梳理,从苏格拉底的诘问到柏拉图的理想国,再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作者以一种清晰而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展现了这些思想的闪光点,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了西方哲学思考的源头活水。而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学艺术,那些史诗、戏剧和雕塑,作者并非简单地列举,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例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如何被解读为罗马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对书中关于基督教在欧洲早期传播的描绘印象深刻,作者并未将其神化,而是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分析了基督教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扎根,并最终成为改变欧洲面貌的重要力量。而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和宗教艺术,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文化现象。他对城市在中世纪的复兴以及市民阶级的兴起,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种对社会结构变化的关注,让我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五版对20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的探讨,更是将西方文明的“遗产”置于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下,分析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接受与变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当下紧密相连,并不断地被新的解读所丰富。

评分

这本书的扉页上那句“延续不断的遗产”着实触动了我。第一次翻开它,我便被一种宏大的叙事感所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试图勾勒出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西方文明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演变、碰撞、融合,直至今日。他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描绘,不仅仅是关于哲学、政治制度的讨论,更深入地挖掘了这些文明的精髓如何渗透到后世的艺术、文学乃至思维方式之中。我尤其喜欢他对希腊悲剧的解读,那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即便是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而罗马的法律和工程,则让我看到了理性与秩序的力量,这种力量如何塑造了现代社会的运作模式。我常常在阅读中停下来,想象着那些古老的面孔,他们的思想是如何穿越时空,与我产生连接。这种“遗产”并非静止的遗物,而是活生生的、不断被重新诠释和发展的力量。第五版在内容的更新上也颇具匠心,作者在保留核心精髓的同时,对近现代史的梳理更加细致,将那些曾经被忽略或被简化的重要时刻重新带回聚光灯下,让我对当今世界的格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著作,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维度和思考。

评分

《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并非一本易读的通俗读物,它更像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反复揣摩的学术力作。作者的写作风格严谨而不失深度,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潮流,以一种清晰而富有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他对古希腊民主的分析,不仅仅是关于其形式,更是对其背后公民参与、公共理性以及对个体责任的强调,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政治思想。他对罗马帝国法律体系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西方理性思维在构建社会秩序方面的卓越成就,其对后世法律发展的影响至今可见。我对书中关于基督教在欧洲早期传播过程中的艰辛与韧性,以及其如何逐渐成为塑造欧洲社会文化的重要力量,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中世纪的大学教育及其学术传统,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枯燥的经院哲学,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思想碰撞,它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我对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化和艺术的“复兴”,以及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强调,有着特别的兴趣,作者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巨大能量。第五版对近现代史的梳理,尤其是对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启蒙运动的阐释,更是将西方文明推向了现代化的进程,其对这些变革的深层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遗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被继承、被挑战、被重塑。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深刻印象,在于其对西方文明“延续性”的强调,但这种延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张力与蜕变。《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并非将西方文明视为一个单一的、同质化的实体,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由无数次对话、辩论、冲突和融合所构成的复杂网络。作者在论述古希腊哲学时,并没有止步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是深入探讨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如何试图用理性解释世界,这种对科学精神的早期萌芽的挖掘,让我看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深层根源。而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和行政体系,其高度的组织性和效率,如何为后来的欧洲国家治理提供了蓝图。我对书中关于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地位的描述非常着迷,作者分析了教会如何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在政治、文化、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这种权力如何受到挑战与演变。而文艺复兴时期,作者着力于描绘对古典艺术和人文精神的“复兴”,这其中包含了对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重新发现,以及对人自身潜能的肯定。他对于宗教改革的分析,更是将宗教问题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展现了其对欧洲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第五版对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的描绘,更是让我看到了文明的脆弱性,以及人类如何在这种巨大的灾难中学习和反思,并试图重建秩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连续性,也看到了文明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如何适应与进化。

评分

阅读《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漫长而充实的思想漫游。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层层递进的结构,从古老的根源一直延伸到当代,每一个时期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宇宙,但又与前后的宇宙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浩瀚的星系。作者在描述中世纪的文化复兴时,那种对修道院、大学以及骑士精神的细致描绘,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风貌。他对哥特式建筑的讲解,不仅仅是关于建筑风格的演变,更是关于信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那些高耸的尖顶和绚丽的彩绘玻璃,至今仍能触动人心。而文艺复兴的到来,则被描绘成一场对古典艺术和人文精神的重新发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人类创造力达到巅峰的象征。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宗教改革的解读,他没有将马丁·路德简单化为反叛者,而是深入分析了当时社会、政治和宗教的复杂背景,以及这场改革如何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五版对于20世纪以来激进思想和思潮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试图梳理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女权主义等各种思想的起源和影响,以及它们如何与西方文明的传统发生碰撞。这本书记载的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思想的演进和文明的脉络,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反思和提问。

评分

当我翻开《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时,我期待的是一份清晰、有条理的历史脉络,而我得到的,则是一场关于西方文明基因传承与变异的深度探索。作者的叙事方式并非总是按时间顺序线性推进,他更擅长在不同时期之间建立思想的联系和逻辑的桥梁。例如,他在谈论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时,便已经埋下了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中个体权利、公民责任等议题的伏笔。我对书中关于罗马帝国对西方法律体系贡献的详细阐述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仅列举了罗马法的基本原则,更分析了其对后世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影响。而基督教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作者从其宗教信仰、组织结构以及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这让我对基督教在西方文明中的核心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及其衍生的文化,例如骑士精神、宗教艺术等,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遥远而神秘的景象,而是充满了历史的逻辑和人文的温度。我对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化和艺术的“复活”,以及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强调,有着特别的兴趣,作者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巨大能量。第五版对近现代史的梳理,尤其是对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启蒙运动的阐释,更是将西方文明推向了现代化的进程,其对这些变革的深层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遗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被继承、被挑战、被重塑。

评分

不得不说,《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是一本极具挑战性的读物,它要求读者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的建构中来。作者的叙事风格并非总是平铺直叙,他常常会在关键的转折点上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思考事件的深层原因和长远影响。例如,他在探讨希腊城邦政治时,不仅介绍了民主制度的起源,还深刻分析了其内在的局限性和易受操纵的风险,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政治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接着,罗马共和国的崛起与衰落,被描绘成一部政治权谋与社会矛盾交织的史诗,凯撒、奥古斯都等人物的命运,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整个罗马文明走向帝制的必然之路。我对书中关于罗马法体系的介绍尤为着迷,这种理性、系统化的法律思想,如何奠定了西方法律的基石,对后世产生了何等深远的影响,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而黑暗时代并非如其名般黯淡,作者以一种更为 nuanced 的方式,展现了拜占庭帝国的延续、伊斯兰文明的繁荣以及基督教在欧洲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我打破了对历史的刻板印象。第五版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描写,也让我看到了作者驾驭宏大叙事的能力,他如何将无数个体的命运串联成世界历史的洪流,以及这些战争如何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面貌。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并非简单的因果链条,而是充满了偶然、选择与无数复杂因素的交织。

评分

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其实,说实话,这本书我也是刚买回来,也就是说我买的是本新书,或者说得更直白些,这本书事实上我还没有认真读,也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从目录来看,这本书的选题还是很好的,还是很成功的,换句话说这本书的选题质量不是很坏,不是很失败。一个好的选题就保证了书的大半质量。这本书资料详实,论证扎实,考据精密,且符合学术史的主流趋势,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读来可以让人受教很多。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选题非常地吸引我,因为我最近确实也在关注类似的选题,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并找到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要自动屏蔽额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现在书的品相和内容我都已经评论完了,接下来我们评价什么呢?评论一下它的包装好吗?好的。这本书的包装还是很好的,它是用那一种很好的膜给包起来了,这个做法宝真的是非常的好和明智。它有效地组织了书不受尘土、细菌特别是水的侵扰,特别是水,被谁淋湿了,即使弄干也会发皱,这多不好啊!现在好了,自从有了这层膜啊,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的情况了。所以说包装还是很多的。 至此,品相、内容、包装这三项我都已经评论好了,接下来我们评论什么呢?要不评论一下运输?算了还是评论一下价格吧!这本书的价格还是很便宜的,如果要是在一般的实体书店里买,可定不会打折,也就是全价卖出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享受不到优惠的意思,多不值啊。但是在京东就不同了,什么不同呢?就是可以打折了,也就是说不必花高价以全价购买了。这还是非常优惠的,这本书在京东买要比在其它实体店买便宜十多块呢。 好的,现在价格也说完了,我们还是再来聊聊它的运输吧,我大概是昨天晚上订的,刚一下订单,我就发现它顺利地在5号库,给出库了,然后是拣货,拣货之后打包啊,分拣啊,今天早上就送到学校的营业厅,中午就到学校了,就收到书了,真心很快。 基于以上几点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

还成,比商店买便宜点,主要懒得背回家

评分

准备: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两个,不同品牌的沐浴露两个。在两个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放入不同品牌的沐浴露各两滴,盖上盖子用力摇晃看泡沫度,一般泡沫多而且泡沫较为细滑的较好。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又厚又重,值得购买

评分

很大一本,

评分

又到图书日,不能再剁手了

评分

来的及时。书也很新,服务周到

评分

很好看?

评分

泡沫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