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直木奖得主、疗愈系女王 山本文绪 最抚慰人心的随笔集
★继畅销书《蓝另一种蓝》《然后,我就一个人了》,奉上减压读本
★现在开始,与自己和平相处吧。这样,一切都刚刚好
海报:
内容简介
《山本文绪:现在开始,与自己和平相处吧》是疗愈系女王山本文绪最抚慰人心的随笔集。
山本文绪坦诚地写下自己在获得直木奖的事业高峰时,却陷入抑郁症泥淖的生活。她从每一天的亲身经历中获知: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朋友也是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与自己和平相处吧。这样,一切都刚刚好。
作者简介
山本文绪,日本著名作家。1962年生。曾当过公司职员,后专心从事写作。1999年,《恋爱中毒》获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开始备受瞩目。2001年,《涡虫》获第124届直木奖。主要作品有小说《蓝另一种蓝》、《涡虫》、《31岁又怎样》、《恋爱中毒》,随笔集《然后,我就一个人了》、《世上所有的女人都结婚了?》、《一切的一切,都交给时间吧》、《现在开始,与自己和平相处吧》等。
精彩书评
★在书中,作者对病症进行了轻描淡写,但是当时作者的状况一定非常艰难。能够这样冷静客观地写下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让人钦佩。
——寒竹泉美(小说家、医学博士)
★我病情严重的时候,不能做饭,不能按时吃饭和吃药,也不能做其他的家务。这些令人无能为力的事情成为一种负担和压力。幸运的是,父母干劲十足地对我说:“现在,我们都要一起努力。”这鼓励了我。
——山本文绪
★读了好些山本文绪的作品,终于看到了她勇敢面对自己曾深陷抑郁症的心情随笔。跟随她每一天的日记,自己也逐渐治愈了心中的一些负面情绪。就像加班后吃了一顿美味的晚餐,有种满满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热心读者
★其实,人生的满足,往往在无比微小的事情上。这是很生活、也很懂生活的山本文绪教会我的事。
——热心读者
★作者细致地记下自己曾经沉陷在抑郁旋涡中的每一日的时光,但是很奇妙,读着读着,反而有种安慰人心的力量:“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曾经不快乐,而且也可以变得快乐起来啊”,我想这就是她被称为疗愈系女王的原因吧。
——热心读者
目录
自序
依恋别人,还是不依恋别人
活着是什么?
翻来覆去
就算加油是禁忌,也要加油
今晚,想回医院
已经没办法工作
要一件一件都能做到
话说,我失恋了?
真的不可能
表达和追问
那时候不太正常
尽管是时过境迁,不过谢谢
再度回首
后记
精彩书摘
十一月十二日七点半起床,品味到了久违的“睡得很好的感觉”。最近没有出现症状,体重也在一点点减少,感觉很好。
从上午九点起拼命地读随笔集的样稿。九点开始工作,这是时隔多少年后的事了呢?下午一点告一段落,尽管天气温暖如春,但出于原料多了的理由,又是一个人吃涮锅。
今天也做了许多工作,正吸着烟想下午要不要偶尔去看个电影,摩托快递抵达。接过来一看,是该日记用在新年号上的样稿。
哎呀,听说今天样稿会来,但是也毫无根据地认定是晚上送来,真让人泄气。
说是可以五天后返还样稿,但是我这人的个性是手头有样稿就静不下心来,所以继续把日记的样稿看完,一直看到傍晚。以样稿开始、以样稿结束的一天。
十一月十三日五点半起床。今天是我的生日,四十一岁了。过了四十的话,四舍五人就无所谓了。清晨上网聊天,收到总见的那些人的祝福。
正式的个人主页半夜也换成了生日版(每年琴里都会给我做GIF动画),里面写着祝贺的讯息。
因为是生日,总觉得不想工作。天气也好,开始清扫地板,还用抹布擦了。
中午前棉花糖打来电话,说事务所有礼物送到,决定去取。顺便和她在事务所旁边的家庭餐厅吃午饭。
今天送到事务所和自己家的东西有一瓶酒、一束(四十一支)玫瑰花、LV的手镜、布施明先生的迷你CD、猫眯胸章、一箱鱼久的酒糟腌鱼,都让我很开心。据说布施先生的迷你CD《你比玫瑰还要美》是买“穿越时空固力果”的赠品,太意外了,非常开心(我是他的超级粉丝)。
今晚要和王子去新阪急酒店的铁板烧店,一边听布施先生的全曲集CD,一边化妆、换衣服。坐地铁去东京站,还有时间,在大丸闲逛了一圈。很久没来百货商场了,而且过生日正兴奋,一不小心竟在4℃珠宝店买了两个戒指。
王子送了我漂亮的文具套装。最近我和王子都过了四十岁生日,饭量变小,套餐的分量虽然不是非常多,但是吃不了,所以和厨师长商量,决定把好吃的东西每样上一点。即便如此.最终两个人还是肚子饱饱的,很难受。年轻时有多少东西就能吃多少,却没有钱。等稍稍有些钱了,却又吃不了多少。真是人生无常啊。
但是,年轻时对别人给自己庆祝生日或者收到什么东西总觉得抵触,不过,到了这个年纪,就是单纯地开心,而且不再纠结于“必须要还这份人情”。仅仅看这一点的话,上了年纪或许更轻松。
十一月十五日工作室的桌子终于到了,有了工作室的样子。在那儿悠闲地读随笔集的样稿。中间棉花糖来了,从她手中接过新潮社的挂历和咖啡豆。
最近,在规定的时间准时睡觉和起床,也没有像样的压力,症状几乎完全不出现。饮食生活变成以鱼和青菜为中心,尽量不在家里喝酒,这样体重每天也微妙地下降。净是好事,但如此一来发现日记没什么东西可写,稍微有些目瞪口呆。
我没在学什么,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几乎不和人见面,不看电视,也几乎不看报纸。怎么说呢,没有需要倾诉一番的东西。
不行啊,虽然认真地这么想着,但是平稳的时间在继续,这样不也挺好的吗?晚上上网聊了一会儿,忽然感觉网上聊天很空虚。恰好今晚听说邻居岛崎今日子小姐家举办宴会,决定厚着脸皮跑去。白吃岛崎小姐亲手做的饭菜,白喝了啤酒和葡萄酒才回家。
十一月十六日下午公寓有消防检查,必须待在家里。心想反正在家,就好好睡个懒觉吧,却在六点瞪大眼睛醒了。哎呀,是好事啊。既不嗜睡也不失眠。
……
前言/序言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会活成现在的样子?又该如何才能摆脱这种令人窒息的困境?” 这是许多人内心深处的呐喊,尤其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在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时刻,在习惯性地自我否定之后。我们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渴望挣脱,却又被熟悉的束缚感牢牢拽住。然而,你是否曾停下来,认真地问过自己:束缚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许多时候,我们以为是外界的压力、他人的评价,甚至是不可抗拒的命运,将我们推入了不快乐的深渊。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改变外部环境,希望通过“征服”世界来获得内心的平静。然而,当环境改变,新的挑战又会接踵而至,我们发现,无论如何努力,那份长久的宁静似乎总是遥不可及。 我们很少停下来审视,那些让我们痛苦不堪的“牢笼”,有多少是自己亲手搭建的?我们习惯于放大自己的缺点,固化自己的负面标签,将过去的失败视为无法逾越的阴影。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苛刻到近乎残忍,仿佛任何一点不完美都是罪不可恕。这样的自我审视,与其说是反思,不如说是不断地自我惩罚,将自己囚禁在名为“不够好”的牢笼里。 我们常常忘记,自己才是自己最长久、最忠实的伙伴。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成为自己的朋友,又如何奢求世界的善意呢?当我们带着一身伤痕,满腹委屈地走向人群,自然会感受到疏离和误解。这种疏离感,并非源于他人的冷漠,而是我们自己内心投射出的孤独。 这本书,并非是一本关于如何“改变”的书,也不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速效药。它更像是一次真诚的对话,一次温柔的引导,带领你走入内心最深处的角落,去审视那些你一直回避的问题,去拥抱那些你一直否认的自己。它不是要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而是邀请你“一起去看看”。 你是否曾因为害怕孤独,而委屈求全,放弃了自己的原则? 你是否曾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跌跌撞撞,最终精疲力尽,却依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你是否常常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对周围的人充满戒备,从而筑起一道道高墙? 你是否总是渴望被爱,却不知道如何先去爱自己? 这些问题,或许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我们与自己,长期处于一种不合作、不接纳的状态。 我们用最严苛的标准审视自己,用最挑剔的眼光打量自己,仿佛自己是一个需要被不断“打磨”的粗糙石头,直到达到某种虚幻的完美,才能获得价值和认可。 然而,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完美。你之所以是你,本身就蕴含着独特的意义。你的经历,你的思考,你曾经的痛苦和挣扎,你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共同构成了那个独一无二的你。尝试去认识,去理解,去接纳,这个“不完美”但真实的自己。 这本书鼓励你,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拥抱“真实”的自己。 所谓的“和平相处”,并非是让你停止成长,而是让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再用自我攻击来驱动,而是用自我关怀来滋养。 它会引导你重新审视那些让你感到焦虑和不安的“应该”和“必须”。 很多时候,这些“应该”和“必须”,并非来自内心深处的渴望,而是社会规训、他人期望,甚至是自己曾经为了迎合他人而形成的僵化观念。当我们能够分辨出哪些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哪些是外界强加的噪音,我们就能卸下许多不必要的重担。 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是与自己和平相处的第一步。 你的身体发出的信号,你的情绪起伏,你的直觉感受,都是你内心在与你沟通的方式。我们常常因为忙碌、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忽略了这些细微的信号,导致内心的问题不断积累,最终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 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做自己”并非是放纵,而是对自己负责。 它意味着,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知道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什么会让你真正感到充实和快乐。它也意味着,你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不再将自己的痛苦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与自己和平相处,意味着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过去的错误、遗憾,如同埋藏在心底的刺,时不时地隐隐作痛。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与过去的关系。不再沉溺于懊悔,也不再为无法挽回的事情而纠结,而是从中汲取经验,带着这份经验,勇敢地走向未来。 它还会探讨,如何化解内心的冲突。 我们内心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想要安稳却又渴望冒险,想要被认可却又害怕被关注,想要独立却又依赖他人。这些内心的冲突,是我们感到不安和纠结的重要来源。这本书将引导你,不是去消灭这些冲突,而是去理解它们,去找到一种平衡,让这些看似对立的力量,能够和谐共存。 它将告诉你,如何停止与自己的“战争”。 我们常常在脑海中与自己辩论,与自己争执,不断地否定、批判自己。这种内耗,消耗着我们宝贵的能量,让我们疲惫不堪。学会停止这种自我攻击,用一种更友善、更支持的态度与自己对话,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这是一个关于“接纳”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和解”的旅程。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脆弱,接纳自己的局限。这不是一种消极的认命,而是一种积极的智慧。当你不再与自己对抗,你才会发现,原来内心的力量如此强大。 想象一下,当你不再为过去的错误而自责,不再为未来的不确定而恐惧,不再为他人的评价而焦虑,你将拥有多少自由和能量? 这本书,就是为你提供这样一个机会:静下心来,与那个一直在你身边,却从未被好好对待的自己,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 它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因为答案永远在你的心中。它只会为你提供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提供一个空间,让你倾听自己;提供一种视角,让你重新认识自己。 现在,是时候停止与世界的抗争,更是时候停止与自己的战争了。 放下那些沉重的包袱,卸下那些无谓的武装。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如何与自己,达成一份真正的和平。 这份和平,不是妥协,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一种温柔的接纳,一种内在的力量。 它将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是你最温暖的港湾,是你通往真正自由与幸福的起点。